以下文章來源於世界知識局 ,作者喜旺
世界知識局
專注於研究奇奇怪怪的知識,常常無用,總是有趣
據說是鳳凰WEEKLY旗下知識最豐富的號。
關注一下,找幾個難題考考局長 ↑↑↑
橫行世間幾十年,誰還沒聽過幾個動物小故事呢。
剛求職的時候,你肯定聽過這樣的說法:不要當團隊裡懶惰的「沙丁魚」,要當敢闖敢拼的「鯰魚」;如果選擇了安穩的工作,就會有善意的警告:小心成為溫水裡的「青蛙」。還有,不要當把頭埋在沙子裡面的「鴕鳥」,要當勇於自我重生的「老鷹」……
這些故事有幾個共同的特徵:
都和動物有關;
都揭示了某個重要的人生哲理;
都是老闆愛講的故事。
曾幾何時,局長也被這些理論唬得一愣一愣的。不過今天,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這些故事,真的是真的嗎?
鯰魚效應:假得不能再假了
鯰魚效應,據說來自於北大西洋漁夫的捕魚小秘訣:在沙丁魚桶裡放一條鯰魚。
至於原理,據說是因為活的沙丁魚比死的貴,但沙丁魚懶在桶裡不願意動,經常懶著懶著就懶死了……
這時,放一隻精力旺盛的鯰魚在桶裡到處亂竄,就會讓懶惰的沙丁魚們被迫翻湧起來,最終活著上岸,賣出比死魚貴好幾倍的價格。
〓 失去夢想的沙丁魚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
每一個從底層員工榮升主管的打工人,都受過「鯰魚效應」的荼毒。哪怕團隊包括自己只有三個人,也要想辦法創造出一條「鯰魚」,刺激一下懶惰的老員工(兩個人的團隊就算了,不舒服的是自己)。
不過,稍有生物學儲備的讀者已經發現了問題:沙丁魚生活在近海,鯰魚則生活在河裡。兩種魚放在一起,桶裡到底灌鹹水還是淡水啊?
其實,非要雙魚同桶也行:確實有少數幾種鯰魚生活在鹹水中。不過鯰魚雖然看上去老老實實的,卻是種特別兇猛的雜食性動物,不僅小魚小蝦,泥鰍、鯉魚和鯽魚,也是它的盤中餐。
因為吃得好,飯量又大,鯰魚可以長到特別肥,而且它有須無鱗,肉質緊滑,是絕佳的蛋白質來源……
如果活的鯰魚和沙丁魚在桶中相遇了,那麼鯰魚一定會……特別開心。
假設我們強行將鯰魚和沙丁魚放在一個桶裡,並把鯰魚嘴巴封起來讓它害不了魚,那是不是就能順利實現「鯰魚效應」呢?
對不起,也不可能。
鯰魚效應的假設是,一條橫衝直撞的鯰魚,能讓懶惰的沙丁魚群活躍起來,實現續命的目的。
但如果你養過魚,或者短暫地餵養過待宰的活魚,那麼你一定知道,魚命在於靜止。狹小空間內的劇烈活動,會極大消耗水中的含氧量。沒有氧氣,沙丁魚很快就會一命嗚呼。
相反,它們靜靜待著也能活很長時間,實在是不需要鯰魚來橫插一腳……
〓 知乎@Chris Tinman
這個故事最尷尬的一點在於,絕大部份講述者都把故事背景放在挪威。
但是,北大西洋沒有鯰魚(鹹水鯰魚也沒有),挪威人也從來沒有聽過這個故事……
在英文網站上搜索「鯰魚(catfish)」和「沙丁魚(sardines)」,絕大部分結果都和釣魚有關。唯一將兩者聯繫起來的是這樣一個問題:罐頭裡的沙丁魚能不能當釣鯰魚的魚餌?
沒錯,這是一則中國人編出來騙自己人的故事。
至於為什麼要把故事背景設在挪威,主角是沙丁魚……可能只是因為挪威足夠遠,沙丁魚又有一些異域風情吧。
溫水煮青蛙:也不怎麼真
鯰魚效應是「假洋鬼子」,但接下來要講到的「溫水煮青蛙」,則是如假包換的舶來品。
故事是這樣:將一隻青蛙放進沸水中,它會立馬跳出來;但如果將它放進冷水中慢慢加熱,它將會因為察覺不到危險而被活活煮熟。
而道理在於:做人啊,不能too young too simple,還是要居安思危,警惕緩慢產生的威脅。
對於熱愛遐想的人類來說,一切都有可能是溫水:
上世紀60年代,美國人擔心自己是被蘇聯煮熟的那隻青蛙;而到了現在,世界大戰的可能性降低了,「全球變暖」就成了那鍋慢慢加溫的水。
〓 CLIMATE CHANGE,氣候變化
不過,從生物學意義上來講,溫水煮青蛙是真的嗎?
首先,如果真的把青蛙丟進沸水,它們絕對蹦不出來。100°C滾水和高溫水蒸氣造成的傷害,會讓青蛙瞬間失去運動能力。什麼亡命一蹬腿逃離死亡,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
那如果是緩慢加熱的冷水呢?
最早決定實驗一下的,是德國生理學家戈爾茨。但他是個反面教材:在1869年的實驗裡,他把一組身體完整的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裡面,發現青蛙跳出來了……這和說好的不一樣啊!
不過,1872年,一個叫海茵茨曼的人又做了個差不多的實驗,這次青蛙又沒有跳出來……
這兩次實驗到底區別在哪?答案在於,加熱速率的不同。
戈爾茨比較接近於我們認為的「煮」:在10分鐘內,將水的溫度從17.5°C加熱到56°C,水溫平均每分鐘上升3.8°C。這個溫度變化下,熱刺激會激起青蛙的「跳走」反射。
而海茵茨曼的加熱速率特別慢:平均每分鐘不超過0.2°C,一個小時才上升12°C……用這個速率燒開水,大概得等6個小時吧。
而且,讓蛙跳不出鍋子的,往往不是逐漸升高的水溫。
還有可能是因為鍋的形狀不好跳,或者別的原因……
人類對動物
還有多少一廂情願的想像
除了這些,人類還往往會將一些動物的行為放大,並賦予背後的意義。
但其實,這也是人類的一廂情願。
比如有種說法是,鴕鳥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把頭扎到沙子裡,假裝自己看不見。
但其實,作為一隻敏捷而兇猛的大型鳥類,鴕鳥在遇到危險時要麼會隱藏自己,要麼就邁開兩條大長腿遠遠跑開。
如果被發現又避之不及,鴕鳥也會勇敢地上去打一架!把頭埋在沙子裡什麼的,不存在的。
〓 感受鴕鳥的一擊
另外一個迷思是,旅鼠在遷徙的過程中會集體跳海自殺:通過自殺,它們控制著種群數量,維護著脆弱的生態平衡。
描寫旅鼠這種神秘儀式的文章《旅鼠之謎》,甚至入選了初中語文課本。
但其實,這種萌萌噠的小動物,完全沒有自殺傾向。紀錄片裡所謂的「集體自殺」鏡頭,其實是拍攝人員為了劇情效果而造出來的……
而且,就算想自殺,跳海也不是一種好的方式:旅鼠會遊泳……
還有一些更加離奇的故事,什麼鷹會拔光自己的羽毛然後重生、小羚羊踩在老羚羊的背上飛渡懸崖……
這些既違反生長規律也不符合動物習性,簡直老鷹聽了會沉默,羚羊聽了想打人。
這麼明顯的假故事,為什麼還有許多人相信?
與其說好奇大自然,倒不如說,是人類在為自己的行為「找相同」。遇到危險喜歡逃避的,不是鴕鳥而是人類;沉溺在舒適溫水中不想出來的,也不是青蛙,而是我們自己。
我們一邊把自己的不聰明合理化,一邊警醒自己:千萬不能這樣啊!
自省是優秀的品質,不過,就別拖動物們下水了吧。
〓 聰明的鴉科動物,倒是真能無師自通「投石喝水」的技巧
世界知識局無意標榜自己能提供什麼「實用」的知識,相反,他們只對有趣的東西感興趣。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局長,我們一起,發現更有趣的世界。
關注局長,你可以得到:
1. 一本關於生活的「十萬個為什麼」
————
局長心目中,有一本關於生活的十萬個為什麼:
為什么女朋友總在「抗糖」?
為什麼自家醃的「鹹菜」,還沒有買的安全?
汽油、榴槤、臭襪子,為什麼總有人對「異味」情有獨鍾?
為什麼「衛生紙」不能丟進馬桶裡?
……
*關注「世界知識局」,後臺回復括號中關鍵詞,可以閱讀對應文章。
2. 一份關於食物的新型使用指南
————
「月餅」裡不僅有五仁,還能有皮蛋、螺獅粉、韭菜……
「企鵝肉」到底是什麼味道?
世界上到底能有多少種「泡麵」,香菇燉雞面都被誰吃了?
更讓人難以想像的是,「蟑螂奶」居然還能治頭禿?
……
*關注「世界知識局」,後臺回復括號中關鍵詞,可以閱讀對應文章。
3. 關於這個世界的奇妙觀察和想像
————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今天還需要去上班嗎?
「邪教」教主,可能是韓國最誘人的職業;
被眾人跟唾棄的「商紂王」,也許被冤枉了三千年;
朝鮮的街頭,奔馳著世界上最野的新能源車——「木炭汽車」
……
*關注「世界知識局」,後臺回復括號中關鍵詞,可以閱讀對應文章。
掃描下方二維碼,一鍵直達
▼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原標題:《別傻了,青蛙才不會被溫水煮死》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