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1 08:30:00來源:央廣網
編者按:「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
中國之聲特別策劃《糧食公開課》,普及中國糧食知識,闡述糧食供需格局,喚起糧食安全危機意識,呼籲遏制「舌尖上的浪費」。8月21日推出:《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
央廣網北京8月21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在溫飽已經不是問題的今天,如果請每個人捫心自問:我有沒有浪費過糧食?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也許你會認為,自己浪費一點不算什麼。那麼,我們來看組數據: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實地調研報告顯示: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一年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在1700萬噸至1800萬噸之間,相當於3000萬人至5000萬人全年的食物量。如果把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可達約1000億斤,供約3.5億人一年的需要。數據可謂是觸目驚心!該如何堵住糧食浪費的缺口?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為我們支招。
我們中國人從小就接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育。珍惜糧食,這一本應融入中華民族血液的優良傳統,如今卻隨著糧食產量的上升而逐漸丟失了。我國糧食浪費的「重災區」在哪裡?是什麼導致這些浪費的發生?
羅雲波:我們國家的糧食浪費最主要還是在餐桌上,這個跟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係。中國的傳統就是熱情好客,講面子。如果大家聚餐,餐桌上東西都吃光了,主人會覺得很沒面子,是不是大家不夠吃?一定要再點幾個菜,擺在那裡,等客人走了之後,扔掉都行。吃完了以後,主人打包回去也覺得沒面子,顯得很小氣,剩的東西拿回去幹什麼?浪費的糧食確實是觸目驚心。儘管我們的糧食在增長,但是也不能這樣。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糧食是全球重大的挑戰之一。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如果能夠每人節約一口,你想一想是多大的資源,多大的力量。
其實,近年來,我國糧食浪費問題嚴重,早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黨的十八大後,中央就提出了「光碟行動」,倡導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近段時間,全國各地餐飲企業推出「半份菜」「N-1」點餐模式「分餐制」等新「食尚」,您怎麼看待這樣的新「食尚」?節約的氛圍該怎樣營造並持續下去?
羅雲波:第一,還是要改變觀念。現在我們(糧食)夠了,有人就想顯擺,要杜絕這些人。我們要提倡吃完是一種時尚,點多少吃多少是一種時髦,把吃一半扔一半看成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另外,我們在方法上也可以做一些改變。國外不是實行分餐制嗎?當然完全的分餐制,我們中國人認為沒有氛圍。中華傳統飲食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我覺得可以相互結合,有一些東西,比如固定的配菜可以分成一份一份的,有一些東西可以大家分享。分享一部分,分食一部分,這樣也可以在客觀上杜絕一些浪費。
節約糧食,在我國,這次不僅僅是道德層面的呼籲,還準備立法了。8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決定成立工作專班,抓緊研究提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工作方案,將在糧食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強化管理,有效減少損失浪費。特別是在餐飲消費環節,積極倡導合理、健康的餐飲文化,建立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長效機制。這樣的法規將如何落實到我們的日常?
羅雲波:浪費是貫穿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餐飲。從法律來說,應該將浪費糧食作為一種應該處罰的不好的行為,在大的框架上確定下來。在實施細則方面,要充分調研,主客雙方都有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作為餐館,你必須提供比如大份、小份、中份,如果不能提供,那就可以告你。對消費者來說,比如一桌飯有1/3沒吃完,鄰桌可以舉報,餐館也可以舉報,相應的部門來了就可以處罰你,就跟違反交通規則一樣,給你開個罰單。另外,還要有一個評估體系,如果我們實行了這個以後,餐飲節約了多少,我們從中獲得的紅利是多少,每年公布出來。對國人來說,這是倡導節約、蔚然成風的一個非常好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