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粒米,要歷經多少艱辛,才能到達我們的餐桌?一粒菜籽,要經歷多少道工序,才能精煉成油?一隻小豬苗如何從長成出欄的模樣到宰殺完畢後成為桌上的美味?又有多少糧食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為我們的糧食安全默默的奉獻著……
這是我在一個餐館裡看到的一張圖片,當時看到時內心只覺得震撼,在平日我們已司空見慣,如對待空氣一般的小小米粒,卻是數人歷經千辛萬苦、千萬小時才到達了我們的口中。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其實,中國不僅僅是在這個時候,提倡節約糧食,事實上,我們一直在提倡節約糧食,我們所熟知的「光碟行動」就是一個老詞兒,倡導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帶動大家珍惜糧食、吃光碟子中的食物,得到從中央到民眾的支持,成為2013年十大新聞熱詞、網絡熱度詞彙,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
而再早一些,毛主席也號召我們要以極度認真的態度對待糧食問題,把吃的問題作為國家第一件大事來看待。再把時間倒流回古代,則有「家有萬擔,不脫補衣,不丟剩飯」,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這種美德,如今,卻又保留了幾分呢?
從2012年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組成的課題組在北京、上海、成都、拉薩4個代表性城市的366家餐館進行了大量實地調研後,發布了《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根據該報告,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此外,大型聚會浪費率則達38%,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公務聚餐、大型餐館、遊客、中小學生群體等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
經初步測算,我國城市餐飲業一年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在1700萬至1800萬噸之間,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
這還沒有計算運輸和儲存過程的撒漏和損耗,如果算上這部分,恐怕數字將更為驚人。其實,中國人能吃飽飯,不過是最近30多年的事情,也就是一代人的時間。
我出生於90年,用我爸媽的話說生在了好時代,沒有受過凍也沒有挨過餓,對於糧食並沒有特殊的感情,但是我爸媽都出生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經歷了國家三年自然災害,爸爸回憶他的童年,肚皮鼓的老高,不是因為吃得多,而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的腹部水腫,肚皮都是隱隱發綠的。小時候聽只覺得好玩,現在想來卻覺得無比的心疼,也許你不經意扔掉的剩飯,卻是別人做夢也無法吃到的一頓飽餐。
奢靡者眼裡只有自己,節儉者卻常常想到別人。
當年,周恩來總理吃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乾淨,最後才把菜葉吃掉。有人對他如此儉樸感到不解,周總理說:這比人民群眾吃得好多了!一粥一飯亦節儉,映照出的卻是大公與大義。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收到了一條公益簡訊:「今天是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本周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讓我們共同攜手,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管工業如何強大,商業如何發達,網際網路如何高效,吃飽肚子永遠都是最基礎的剛需。中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單是保證每個人都能吃飽,總量算下來也是一筆驚人的數字,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也許有人會質疑,我不浪費糧食,難道那些挨餓的人就能吃上飯了嗎?你浪費的糧食,一定到不了挨餓的人肚子裡,但你節約的糧食就有可能到了挨餓人的肚子裡,一個是無所謂善惡的舉動,一個是有可能的善,你會怎麼選擇呢?
請記住,你丟掉的不只是飯菜,是佔用的農田、消耗的水、排入土壤的有機物、溫室氣體、水汙染和空氣汙染、柴油汽油還有電力,也是為了這些飯菜而付出辛苦勞動的人們耗費的大量的心力和物力,還是挨餓之人無法企及的一頓飽餐,更是我們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小小的愛國舉動,就從節約糧食開始,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 清河經濟開發區)
網信清河
微信公眾號:qhwxbgs
清河縣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官方帳號
關注二維碼獲取更多權威信息和精彩內容
0319—8195208
qhxwwxb@163.com
清河縣太行南路縣委大樓303室
「網信清河」是清河縣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政務微信公眾號,所有媒介轉載本微信號原創作品,需註明來自微信號「網信清河」。
掃描二維碼關注「網信清河」微信號,讓您隨時隨地了解清河政務信息、獲取政府服務和與政府互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評論】珍惜糧食 杜絕浪費——寫在世界糧食日之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