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佔95%以上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本報北京7月22日訊 記者喬金亮報導:農業農村部今天舉行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視頻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介紹,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正在全國全面實施。目前,我國長期保存作物種質資源超過51萬份、畜禽地方品種560多個、農業微生物資源23萬多份,位居世界前列。如今,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佔95%以上,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達到70%以上。

張桃林說,近年來我國種質資源開發利用成效明顯。我國應用遠緣雜交、基因工程、基因組學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創製了「普冰」小麥、白羽肉鴨等系列新種質,培育推廣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種,推動農作物品種完成7至9次更新換代,增產幅度均超過10%。如今,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佔95%以上,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達到70%以上,良種在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45%以上,為「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提供了重要支撐。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種業原始創新的物質基礎。通過產業化開發,遮放貢米、若羌紅棗、洞庭碧螺春、寧鄉豬、清遠麻雞、臨武鴨等一大批地方品種在推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通過作物資源鑑定、評價、利用,支撐產生國家科技類獎項超過12項,每年新增經濟效益200多億元。

如今,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初步構建。我國建立了以作物種質長期庫為核心、10座中期庫和43個種質圃為支撐、205個原生境保護區為補充的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形成了199個國家級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與458個省級保種場(區、庫)相銜接的畜禽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國家畜禽基因庫建設已納入規劃布局;農業微生物資源保護和利用體系初步構建,農業種質資源得到較好保護。國家作物種質長期庫新庫已於去年初在中國農科院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年底竣工,屆時將具備150萬份的資源長期保存能力。

張桃林表示,今後要加快推進農業種質資源搶救性收集保護。加快完成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研究啟動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行動,有條件的省要率先啟動畜禽遺傳資源和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調查工作,儘快查清農業種質資源家底,開展搶救性收集,確保資源不喪失。要優化種質資源分類分級保護名錄,完善種質資源進出口審批制度,鼓勵企業和科研單位加大境外優異資源引進力度,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各保護單位要加強資源活力與遺傳完整性監測,實現中長期安全保存。

據介紹,農業農村部已作出安排,目標是力爭3年內完成現有農業種質資源登記工作。對登記主體享有智慧財產權的創新種質、改良種質等,可通過籤訂共享交流協議等方式,依法交流交換和有條件共享利用,做到家底清、信息明、主體責任明確、共享利用順暢。

相關焦點

  • 我國農作物種類古代到近代的演變
    我國在10000年前就產生了農耕文明。先是對可吃的植物進行種植,而後通過選擇種植產量高的作物。魏晉南北朝以前是「北粟南稻」為主,隋唐以後麥類得到推廣,逐步形成「北麥南稻」的格局。各種作物在種植中又培育和引入了一些新的作物品種。尤其是漢代引入的玉米、馬鈴薯及宋代引入的「佔城稻」等作物,成為我國的主栽作物。
  • 西南大學人口普查自主填報率達95%以上
    本報訊(記者 刁翌陽)10月26日,記者從區人普辦獲悉,西南大學人口普查摸底工作已基本完成,移動端自主填報方式成為高校學生首選,人口普查自主填報率達95%以上。記者在西南大學學生宿舍看到,普查員按照各自劃分的責任片區,上門入戶進行登記宣傳,普及人口普查的政策和填報流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填報的方式進行登記,登記效率明顯提升。此外,區人普辦還聯合學校志願者隊伍,通過在校內懸掛橫幅、設置臨時宣傳點、分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對全校師生進行自主填報動員,避免瞞報、漏報行為出現,助力人口普查摸底登記工作紮實推進。
  • 我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 位居世界第二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數據顯示,我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強生物育種基礎研究、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 [安徽]關於批准華瑞稻1號等7個農作物品種引種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農委: 根據《安徽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引種審批辦法》(皖農種〔2007〕100號)規定,經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專業委員會評審和主任委員會審核,同意華瑞...
  • 滲透率僅1%的絕對龍頭,市佔率80%,毛利率95%以上,三季報...
    滲透率僅1%的行業絕對龍頭,市佔率80%,還有重磅新品明年上市,再造自己!毛利率95%以上,三季度業績超預期,上調目標價  相關標的:我武生物(300357,股吧)主要觀點一、我國過敏性疾病患者眾多,脫敏藥物國內市場增長快速,複合增速17%,競爭格局好二、我武生物是國內脫敏治療龍頭企業,粉塵蟎脫敏市佔率80%以上,重磅產品黃花蒿粉滴劑有望明年獲批,產品護城河不斷拓寬三、毛利率高達95%以上,淨利率達45%以上,三季度業績超預期四、頭部券商上調目標價相關標的:
  • [新聞夜班]廣西蛇類品種佔全國一半以上 被蛇咬傷需及時就醫
    [新聞夜班]廣西蛇類品種佔全國一半以上 被蛇咬傷需及時就醫 廣西蛇類品種佔全國一半以上,被蛇咬傷需及時就醫。
  • 「中國黃牛」牛起來——我國肉牛品種40年保育發展記
    然而面對國外成熟肉牛品種的衝擊,黃牛轉型發展的艱難可想而知。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種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品種。40多年來,相關企業、科研單位、政府機構披荊斬棘,朝著市場需求、運用科學方法,積極開展我國黃牛品種保護、選育和利用工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現代種業強國不懈努力,讓中國黃牛「牛」了起來。
  • 走自主研發之路:中國食葵打敗「洋」種子
    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9日電 題:走自主研發之路:中國食葵打敗「洋」種子  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於嘉  為了把種子安全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近年來,我國相關龍頭企業不斷加強自主研發創新、重視品種選育、推廣國產品牌,堅持走品種科技化、科研產業化、產業市場化的發展之路,
  • 2021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來了
    2021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估 從全局來看,由於病蟲害發生基數高,作物布局、種植制度和氣候條件總體有利,2021年我國農作物主要病蟲害仍維持重發態勢。
  • 2021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來了,趕緊收藏
    2021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估從全局來看,由於病蟲害發生基數高,作物布局、種植制度和氣候條件總體有利,2021年我國農作物主要病蟲害仍維持重發態勢。預計全國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發生面積可達62億畝次,防治面積可達70億畝次。1. 草地貪夜蛾根據2019—2020的全國大範圍監測調查結果,草地貪夜蛾在我國的發生為害仍具有明顯的區域性。
  • 【地理視野】我國主要農作物相關的地理知識圖及產地分布圖
    備考十餘年,篇篇皆考點  我國農作物的分布情況
  • 我國正研究基因編輯農作物的監管
    本報記者 李豔潔 北京報導「我國正在研究如何監管基因編輯作物。」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高彩霞在「2020研究前沿發布暨研討會」上表示。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在北京聯合發布了《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
  • 諸暨繁育更新農作物種質資源品種200餘只
    日前,在位於諸暨市浬浦鎮陶姚村的諸暨市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其負責人茅天均正在對一塊白蘿蔔地進行除草鬆土。這些白蘿蔔全部是今年收集上來的本地老品種,三個月前送到這裡繁育。「這是諸暨本地白蘿蔔,早些時候一直是種這個品種。隨著新品種的引入,種它的人越來越少,並面臨著滅絕的狀況。」
  • 我國抗除草劑轉基因技術突破重圍
    2011年,全球耐除草劑性狀的轉基因農作物佔到總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的59%。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美國孟山都等公司在投巨資開展基因研究和開發的同時,申請並獲得了上百項與草甘膦抗性相關基因的專利。目前推廣的抗草甘膦作物品種中,有69.2%由孟山都研成。   我國每年因雜草引起損失約佔糧食總產的10%。
  • 我國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防治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Rafiq等對我國7種典型農田土壤Cd活性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酸性土壤類別中,富鋁土中交換態Cd含量約為黃壤中交換態Cd含量的近4倍。土壤類型對農作物重金屬累積量影響也較大。Ding等通過盆栽實驗研究了同一農作物品種(胡蘿蔔)在我國21種典型農田土壤中的生長情況,發現不同土壤收穫的胡蘿蔔對Cd和Pb的累積差異近180倍和360倍。
  • 我國首條自主稀土儲氫合金生產線運轉,較傳統材料容量高30%以上
    該生產線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一條新型稀土儲氫合金生產線,稀土鎂鎳基儲氫合金電極材料具有高容量和低自放電等優點,這一新電極產品製備的鎳氫動力電池,容量較傳統鎳氫電池和儲氫合金提高30%以上,相較於鎳鎘電池更環保,相較於鋰電池更安全,能夠大範圍應用於汽車的混合動力電池,以及固態儲氫及氫燃料電池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