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規模將達16860億元;日本生態農業的四種模式;中國農業...

2020-11-26 騰訊網

農業行業觀察 nyguancha.com

行業研究|商業案例|實戰課程

農業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公眾號:nyguancha)

封面人物:海大集團董事長薛華

三農日報第584

今日名言:你想要的未來,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佚名

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

「要聞」

1、農業農村部:不得攔截飼料、畜產品運輸車輛

農業農村部4日消息,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於維護畜牧業正常產銷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場供應的緊急通知:一、不得攔截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運輸車輛。二、不得攔截飼料運輸車輛。三、不得攔截畜產品運輸車輛。四、不得關閉屠宰場。五、不得封村斷路。六、支持企業儘早復工。各地要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儘快安排飼料、屠宰、種畜禽、畜產品加工包裝材料等生產加工企業復工,增加市場供應,保障養殖企業和畜產品加工企業正常運行。

2、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鎖定脫貧和補短板兩大任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文件明確2020年兩大重點任務是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並提出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舉措。

地方大動作

3、福建漳州市供銷社做好農資農產品供應工作

從福建漳州市供銷社獲悉,全市供銷系統正積極落實防控措施,全力做好所屬農資市場供應、農產品流通、公共場所防疫管理等工作,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據悉,福建漳州市供銷社全力組織農產品供應,向全市供銷系統領辦創辦的796家專業合作社、57家聯合社發出《倡議書》,建立穩定可靠的產銷合作關係,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提升市場供應能力,有效保障蔬菜、水果等市場供應,確保供應不斷檔、價格不上漲,全力做好保供應、穩物價等各項工作。

4、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將建9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

日前,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編制了《山西省2020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2020年,我省將建設9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重點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或比上年提升5個百分點,切實提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該《方案》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為抓手,推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強試點示範,完善扶持政策,拓寬利用渠道,創新工作方法,形成政府、企業與農民三方利益連結機制,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產業新勢力

5、預測:農村電商規模將達16860億元

數據顯現,2018年農產品的總交易額在4萬億左右,農資總交易額約4萬億,市場規模巨大;農業(種植業、飼養業等)存巨大效率提升空間。

預計2020年中國農村電商市場規模將達16860億元;據估計未來五年,休閒農業市場規模將高達7000億。

6、日本生態農業的四種模式

第一,再生利用型。即通過充分利用土地的有機資源,對農業廢棄物進行再生利用,減輕環境負荷。

第二,有機農業型。即在生產中不採用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而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農業生產過程的持續穩定。

第三,稻作—畜產—水產三位一體型。即在水田種植稻米、養鴨、養魚和繁殖固氮藍藻的同時,形成稻作、畜產和水產的水田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模式。

第四,畜禽—稻作—沼氣型。即農民在養鴨、牛等家畜過程中,將動物的糞便作為供製造沼氣的原料。

7、我國養豬場汙染治理建成率已達25%-30%左右

現階段,我國已然成為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之一。結合養豬業發展規律,規模化養豬場不斷發展壯大,豬場養殖在空間分布主要以城郊與居民區域較為集中。基於此,這也使豬場廢棄物的汙染危害愈發顯著。目前,我國規模化養豬場的汙染治理設施的建成率已經達到25%-30%左右,而大多數的簡易設施遠遠不及相關要求標準。

8、數據顯示:我國90%的冷鏈物流貨運量由公路冷鏈運輸完成

根據中冷聯盟發布的《2019版全國冷鏈物流企業分布圖》數據顯示,我國有90%的冷鏈物流貨運量由公路冷鏈運輸完成。2018年我國公路冷鏈貨運周轉量達到1320億噸公裡,由此可以推算2018年我國冷鏈貨運周轉量約為1467億噸公裡,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周轉量約為1188億噸公裡。

9、堅果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居民堅果攝入量為25-35克/天,而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堅果與健康關係的科學證據》研究顯示,當下我國成人堅果平均攝入量僅為7克/天,遠遠低於營養學會建議攝入量。

由此,隨著居民健康化需求的增長,堅果市場有著廣闊的增長空間,未來2-3年內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10、數據國內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僅為0.45

數據顯示,中國的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僅為0.45,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0.7到0.8的水平;中國每生產一公斤糧食平均需要消耗1300公斤水,而發達國家則在1000公斤以下。專家表示,落後的漫灌式的農業生產方式至少導致2/3的水被浪費掉。

11、報告:餐館客流約為正常時段的2-3成

研究報告顯示,近期餐廳停業較多,開業餐館客流約為正常時段的2-3成,預計在節後復工後會有所恢復,但在疫情拐點到來之前難以復原,因此餐廳春節期間均處於虧損狀態,節後大概率也將在變動成本線附近斟酌經營,中小餐廳或將出現更多閉店。

12、區塊鏈+農業大數據是未來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智慧農業作為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將有效提升農業生產質量,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其中,區塊鏈+農業大數據是未來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要加快推進「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進一步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農產品營銷電商化、農業管理服務網絡化、信息進村入戶常態化,努力為農業農村發展插上「網際網路+」翅膀,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信息化、數位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公司情報

13、國聯水產:與25家生鮮企業籤署「保供穩價安心」倡議書

國聯水產表示,將做好全面部署和防護,嚴守品控,保障供應,同時,國聯水產還與包括壹號食品、盒馬鮮生、百果園集團等25家廣東生鮮企業籤署「保供穩價安心」倡議書,要在保持品質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14、盒馬鮮生向餐飲企業借"臨時工"

2月3日,盒馬宣布聯合知名餐飲企業北京心正意誠餐飲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雲海餚、新世紀青年飲食有限公司(青年餐廳),合作解決現階段餐飲行業待崗人員的收入問題,緩解餐飲企業成本壓力,同時應對商超生活消費行業人力不足的挑戰。

最新獲悉,目前深圳地區已有雲海餚餐廳的員工上崗,廣深地區上崗三十餘人。企業自發聯合抗「疫」的意向名單中,也有不少像奈雪的茶、探魚這樣的深圳餐飲企業的身影。截至4日中午,包括西貝、奈雪、探魚在內的30多家餐飲企業正在與盒馬溝通合作。同時接下來將有來自蜀大俠、望湘園等500多名餐飲企業員工到盒馬「上班」。

15、一畝田啟動三大措施

一畝田日前已啟動開展「保障貨源持續供應、建立湖北專屬農產品綠色直通車、聯動30家企業共發倡議」三大措施,旨在保障湖北疫區農產品持續供應及價格穩定。

觀點

16、業內人士:中國農業發展在於品牌和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農業的發展當務之急在於品牌和市場。資本在投資農業過程中,投資品牌無疑是一項更明智、更長遠的選擇。加大對品牌的投資力度,提高市場化水平,不但可以減少投資基地、搞土地種養所面臨的多重風險,而且可以把產品優勢、資源優勢轉變為商品優勢和市場優勢,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是保障投資資本良性循環發展的有效途徑。

17、十薈團聯合創始人:社區團購是生鮮電商唯一利潤模式

十薈團聯合創始人陳郢表示,社區團購目前仍然是生鮮電商唯一能產生利潤的模式,同時社區團購是傳統電商的「模式補完計劃」。他表示,社區團購主要在四個領域有較大發展潛力,分別是生鮮、社交、下沉、線下。

本文由農俠會整理編輯!

(關注[農俠會],學到更多知識)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課題組發布研究報告 拼多多模式重塑中國農業產業鏈,催化...
    新電商農貨上行帶動產業鏈重塑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農村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686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農村電商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8.9%。通過創新的「拼」模式,拼多多將時間、空間上極度分散的農產品交易,變革、匯聚成為短期內的同質化需求,從而突破農產品成熟周期短暫的時間限制和地理銷售半徑有限的空間限制,讓網際網路的信息流通和規模優勢,真正覆蓋中國農產品上行,大幅拓展了農產品消費的市場縱深,一定程度上催化了中國未來「雲農業」的發展。
  • 未來農村農業發展的5大機遇!如果錯過將成遺憾!
    城市的承載力越來越飽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目光轉向農村旅遊,渴望在閒暇之餘遠離那喧囂的城市,享受那親近自然的休閒生活。而擁有全國70%休閒旅遊資源的農村地區,市場卻處於不飽和狀態。因此,2015休閒創意農業將迎來「井噴式」發展!這為工商資本在農業掘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機遇!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對於現代農業生態改造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為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及結構調整提供全新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我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與實踐 目前,我國各地已經探索出許多獨特而實用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主要包括種養加工複合模式、立體複合循環模式及物質再利用模式3種常見模式。
  • 農業農村部: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該評價工作由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會同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共同開展,是第二年發布評價報告。
  • 2017農業發展趨勢前景展望:農業會成為下一個爆炸性產業嗎?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農業行業投資現狀及未來趨勢》研究報告分析,從2013年起,農業產業股權投資熱度劇增。截至2015年底,農業領域投資案例數達498例,相比2013年增加300%,投資金額達103.99億美元,相比2013年增長460%。
  • 拼多多發布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兩臺四網」戰略助力農業農村「新...
    通過創新的「拼」模式,拼多多將時間、空間上極度分散的農產品交易,變革、匯聚成為短期內的同質化需求,從而突破農產品成熟周期短暫的時間限制和地理銷售半徑有限的空間限制,讓網際網路的信息流通和規模優勢,真正覆蓋中國農產品上行,大幅拓展了農產品消費的市場縱深。
  • 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對於現代農業生態改造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為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及結構調整提供全新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再如石湖鄉的「桑-蘑菇-蔬菜」模式,將桑枝、桑葉做基料,選擇多層架構立體栽培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再以其菌渣做基肥還田生產蔬菜,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 我國生態農業的主要模式
    生態農業,它是以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為基礎,充分利用中國傳統農業的技術精華。在保持持續增長生產率,持續提高土壤肥力、持續協調農村生態環境以及持續利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來實現高產、優質、高效、低耗。
  • 鹽城西瓜在香港售價150港幣 特色農業引領致富
    隨著電子商務蓬勃興起,方東村人搶抓機遇大力發展苗木電商,先後建成100家實體店和300家網店,採用線上洽談、線下交易方式,將苗木市場擴大到全國20多個省份,被評為省農村電子商務示範村。方東苗木產業由農戶興起,依靠農戶拓展,不斷致富農戶,鼓足了農民腰包。2016年,方東村苗木銷售超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萬元,人均存款近8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 中國信通院李敏:農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研究
    2.2 農民數字技能持續提升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3]顯示,我國現有網民9.04 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較2015年年底提升14.2個百分點。其中,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55 億,比2015年年底增長超過30%。
  • 我國或建設國家級大豆種子生產基地;院士:中國功能農業前景廣闊
    院士:中國功能農業前景廣闊著名土壤學家趙其國指出:中國功能農業前景廣闊,我們預計,到2025年,其規模將達2000萬畝,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到2035年,全球規模將超過3億畝,產值突破3萬億元,其中,中國將佔三分之二。
  • 農業氣象站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
    《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預測,今年我國智慧農業潛在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從「指望經驗」到「依靠數據」,從「看天吃飯」到「科技助力」,農業信息化建設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必不可少。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有利於農業生產模式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先進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技術能有效地克服農業生產的分散化和小型化。
  • 農業氣象站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是什麼
    《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預測,今年我國智慧農業潛在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 簡單通俗點來講,農業信息化就是把現在的一些信息化科學技術比如計算機、信息存儲和處理、通訊、網格、多媒體、人工智慧、3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技術RS)等應用嫁接到我們日常農業生產活動中。 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有利於農業生產模式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先進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技術能有效地克服農業生產的分散化和小型化。
  • 2020年農業產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 2020年版中國農業市場調研與發展...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農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未來**-**年內,我國農業領域將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重要特徵和變化趨勢。首先,糧食安全壓力將加大。雖然未來**年我國大米、小麥供需將保持穩定,但豬肉、禽肉和奶製品需求將大幅增加,這會導致我國玉米需求顯著提高。
  • 現代農業這樣在各地蓬勃發展
    作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北大江村正在探索建立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村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北大江村一樣,全國各地農村都在著手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動種植品種由單一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轉變,發展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打造特色品種生產基地和名牌產品,形成品種豐、品質優、品牌強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體系。
  • 中山三角鎮:借力科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 建設沙田風情生態旅遊小鎮
    在「十三五」期間,三角鎮將大力發展規模、集約、高效、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園區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同時繼續推廣升級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經營模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催生大型農業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三角鎮將持續致力於建設創新發展、優化發展的金三角和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綠三角。
  • 《農村電商人才報告》:2025年人才缺口將達350萬 拼多多正在成為...
    《報告》認為,在「大國小農」背景下,中國農產品上行模式不斷優化迭代,通過消費端「集零為整」倒推生產端「聚小成大」, 以「多對多」「整對整」的方式,對產銷兩端進行智能匹配,拼多多創造了非常適合中國三農國情的「雲端農業」新模式,推動了電商人才大規模增長。
  • 民樂縣戈壁生態農業加快發展
    中國張掖網民樂訊 近年來,民樂縣按照「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積極盤活戈壁荒灘等閒置土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以食用菌、設施果蔬、優質林果為主的戈壁農業,全縣新發展戈壁農業5300畝。加快建設高標準示範園區,引進海升集團投資15億元建設海升農業三產融合發展產業園,目前一期項目已建成20萬平方米的現代智能玻璃溫室,2.2萬平方米彩椒區和12萬平方米番茄區已投產,預計年均產值達1.61億元以上。
  • 聚焦中國農業70年 昌盛日電光伏+農業創新模式為農業發展培植厚土
    園區一二三產融合,聯動發展而經過多年的模式探索和深耕,昌盛日電充分發揮光伏與農業結合的優勢,以光伏農業綜合體為載體,成功實現了集新能源綜合應用、高效設施農業種植、造血式精準扶貧、農業創客於一體的一二三產聯動發展模式,取得了政府、企業、農民與合作夥伴的多方共贏。
  • 券商:建議關注轉基因玉米產業鏈;京東高管:產地倉溢價農業
    導讀: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是中國農業的重中之重;轉基因農業商業或將加速;巴比食品:布局短保食品領域;經濟學家:農村發展規模經濟很重要...【熱點】農業農村部: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介紹,「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中國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推廣應用,取得了一大批標誌性科技成果,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超過70%,支撐保障糧食產量5年保持1.5萬億斤以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