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建議關注轉基因玉米產業鏈;京東高管:產地倉溢價農業

2021-01-07 農業行業觀察

導讀: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是中國農業的重中之重;轉基因農業商業或將加速;巴比食品:布局短保食品領域;經濟學家:農村發展規模經濟很重要...

【熱點】

農業農村部: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介紹,「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中國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推廣應用,取得了一大批標誌性科技成果,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超過70%,支撐保障糧食產量5年保持1.5萬億斤以上的水平。

更多關注農業食品、農業科技、農業生鮮、農業電商等領域的新政策、創新、新商業、新布局,請閱讀由【農業行業觀察】(產業● 科技● 商業)編輯團隊梳理的價值信息...

1、券商:建議關注轉基因玉米產業鏈

近日,東興證券研究報告表示,糧食安全重要性持續提升,種子、耕地是核心要素。完善種質資源和強化生物育種技術是種植業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糧食安全戰略地位提升,種業在政策催化下值得持續關注。細分品類來看,建議關注產業鏈景氣和轉基因商用落地共同作用下的玉米產業鏈相關標的。

2、美菜網:擁有2萬個社區覆蓋300個城市

據悉,美菜網配送車輛在全國有2萬多輛,服務全國300萬個餐館,業務覆蓋300多個城市,全國有2萬個社區,倉儲中心150個,日包裹處理量達到600多萬。美菜依託網際網路思維,發揮大數據優勢,可以指導農戶及時調整生產策略,指導商戶調整採購計劃等。

3、巴比食品:布局短保食品領域

近日,上市後的巴比食品正突破原有早餐場景,推出了速凍鎖鮮系列以差異化模式布局短保食品這一新賽道。依託新布局,巴比食品未來有望基於門店實現到店、到家的銷售,並且進一步增厚門店銷售額,同時對於新零售渠道的拓展也是大好時機。

巴比食品董事長劉會平在發布會上直言,「此次新品的發布對巴比食品具有戰略意義,將帶著必勝的信心,帶領企業重新出發。」

4、數據:食品巨頭第三季度營收迎來節節高

根據統計,35家食品綜合上市企業2020前三季度營收總額為811.2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67.15億元,增加44.12億元,同比增長5.75%;淨利潤總額為120.0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3.62億元,增加36.45億元,同比增長43.59%。

5、唐人神:擬進行玉米、豆粕等商品期貨的套期保值業務近日,唐人神公布,該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2021年度開展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的議案》,同意公司進行玉米、豆粕等商品期貨的套期保值業務。

唐人神認為,此舉該公司不僅可以將原料的現貨庫存數量控制在正常的生產用量內,而且還能避免不利價格所帶來的損失,實現公司自身長期穩健的發展,而非追求短時的暴利。

6、京東高管:產地倉溢價農業

在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看來,社區團購併非簡單的團購概念,他認為,供應鏈是決勝的關鍵點,而「生鮮供應鏈上,最大的價值是產地倉。」

其中,產地倉能提供很多附加值:比如現摘下來的奇異果,可以在產地倉分揀大小、分級、清洗、包裝、粗加工等等。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農產品總產量19.80億噸,其中生鮮農產品產量超過11億噸。生鮮農產品影響農民收入的彈性最大,由於存在保鮮和腐爛問題,無法及時銷售的生鮮農產品損失可達20-30%,而這一損失主要由農戶承擔。產地倉,可大幅緩解農產品的高損耗問題。

7、匯通達:獲得新一輪融資

日前,匯通達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分別為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國投創益」)和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國調基金」)。

據悉,目前,匯通達在2020年規模已突破500億元,服務覆蓋全國21個省、19000個鎮、14萬家鄉鎮零售店。

8、經濟學家:農村發展規模經濟很重要

在經濟學家、莫幹山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黃江南看來,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目前農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從再次農村改革入手,改變現有的小農經濟形式,在農村發展規模經濟。

黃江南還認為,這一目標不是單純的農村、農業、農民所能夠解決的,需要全社會參與,切實落實「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好的,這就是今天的三農日報全部內容,看趨勢、看預判、看布局~~~

相關焦點

  • 2590畝轉基因玉米大案爆發!行業龍頭被查處,高管遭羈押
    早在今年5月下旬登海種業伊犁分公司被當地農業主管部門認為有違規種植情況。而5月底,登海種業的副總經理李洪勝等3人以涉嫌非法經營的事由被採取了強制措施。但直到7月5日登海種業才披露事件信息,並且在證監會一再問詢下才將違規種植轉基因玉米的詳情和盤託出,信息遲延披露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
  • 甜玉米究竟是不是轉基因玉米?
    會上舉辦了「我國甜糯玉米不是轉基因產品」新聞發布會,權威專家用科學和事實說話,糾正錯誤謠言,告知廣大消費者——甜糯玉米可以放心吃。鮮食玉米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建生介紹,轉基因植物的定義是利用遺傳工程手段,人為地改造外源目的基因,並轉入受體植物體內,使其表達、產生外源基因控制的目的性狀。
  • 轉基因玉米致癌風波
    塞拉利尼對大鼠進行了長達兩年的監測,相比對照組,吃轉基因玉米的大鼠得了更嚴重的癌症,腫瘤個體更大,死亡更早。而之前由孟山都公司針對NK603進行的90天大鼠試驗則顯示,轉基因玉米對大鼠沒有不利的影響。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許文濤說。他所在的研究小組同期也在《食品化學毒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類似的論文,得到的結論是轉基因玉米無害,沒有引起任何反響。他們的試驗按照常規做了90天,餵養的轉基因玉米是國內培育的含G2-aroA基因的轉基因玉米品系,使用的大鼠品系和法國研究人員相同,都是SD大鼠。大鼠使用的品系也遭到專家的質疑。
  • 12排的玉米是非轉基因的,多於12排的玉米是轉基因的?這消息不靠譜!
    農業農村部科普文章截圖 根據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在境內銷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類17種轉基因產品,進行強制性標識。
  • 大北農轉基因玉米品種再獲生物安全證書,應用範圍拓展至全國
    1月1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准清單(二)。此次更大範圍獲批意味著它們的可生產應用範圍拓展至我國主要玉米產區。其中,DBN9936是國內首批獲得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玉米品種,對危害玉米的玉米螟等主要鱗翅目害蟲具有良好的抗性,同時能耐受標籤推薦中劑量4倍的草甘膦。DBN9858則為前者的配套庇護所,主要是為防止害蟲對轉基因品種產生抗體。
  • 轉基因玉米影響免疫能力
    就在奧地利政府本月12日發布最新科學研究,首次證實轉基因玉米會導致小白鼠繁殖能力下降後,美國化學學會的《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又發表科研論文,證實了轉基因玉米對於小白鼠免疫系統的威脅。
  • 官方嚴查非法轉基因種子,業內:獲批轉基因玉米產業化或有契機
    春秋兩季是種子市場交易旺季,大田作物中的玉米、水稻、大豆種子交易集中在春季。東北三省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是玉米、大豆的主產區,全國糧食總產逾五分之一來自東北三省。非法轉基因種子現象曾不時出現。2018年3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的通知》提到,堅決打擊非法生產、加工、銷售轉基因種子和非法種植轉基因農作物行為。
  • 正確認識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社會公眾最熟悉的應該是在超市看到的食用油桶身標註的「本產品所用原料為非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或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大部分的公眾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選擇非轉基因食用油,認為食用了轉基因原料加工的食用油會對人體產生慢性危害,在一定時間後對身體造成不可治癒的傷害,以至於,社會上廣泛流傳著一些關於轉基因危害健康的謠言,如2010年2月,烏有之鄉網站刊登文章稱,「多年食用轉基因玉米導致廣西大學生男性精子活力下降
  • 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提速 三大央企已經布局
    國內推廣轉基因棉花已經很多年,這次又釋放出要推進轉基因玉米的信號,說明官方推進轉基因玉米商業化的步伐正在加快。  對於外界關注的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有無推進路線圖、推進時間表,廖西元的解釋是,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將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的路線圖,來首先發展非食用的轉基因經濟作物,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最後才是口糧作物。
  • 飛蛾來襲,轉基因玉米卻來不及種了
    你可能會問,做轉基因玉米的人怎麼會關心蛾災?中國有抗草地貪夜蛾的轉基因玉米麼?答案是有的。2019年5月份,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教授吳孔明的研究,測試了兩種轉基因玉米共6個品種,發現「皆可高效表達目標殺蟲蛋白並對草地貪夜蛾具有很強的毒殺作用。」不過,這些轉基因玉米迄今都還在實驗室,沒有獲得安全證書,更別提大規模種植。
  • 銀河證券農牧行業點評:關注種業技術攻關 轉基因品種或加速推進
    我們從當前國內糧食自給情況出發,分析相關品種供需情況以及對種業的需求;同時分析轉基因種子當前的進展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基於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可重點關注種業企業,主要源於轉基因種子加速推進以及未來市場化帶來的規模增厚,建議關注隆平高科、大北農、登海種業、荃銀高科等。其次,我們建議關注與糧食生產、耕地相關的個股,包括蘇墾農發、北大荒等。
  • 如何分辨轉基因玉米?
    、「人」賦異稟的品種,比如可以生吃的甜玉米、糯玉米、彩色玉米等等,這些爭奇鬥豔的玉米品種俺們祖祖輩輩都沒見過,肯定是轉基因的啦。玉米非我中土原產,乃是遠涉重洋的舶來品,其祖籍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洲。哥倫布船隊把玉米種子帶回了歐洲,從而在全球擴散開來,成為產量最高的穀物(沒有之一),傳入中國的時間不可能早於明代。 農業發展史上有一條規律,農作物的原產地(或附近)擁有更多的品種多樣性,玉米亦是如此。
  • 如何辨別有機玉米和轉基因玉米?原來一直都做錯了!
    如何辨別有機玉米和轉基因玉米?在中國,轉基因玉米是重點監控對象。種子加工和銷售環節轉基因成分嚴密抽檢,國家嚴防轉基因玉米、水稻、油菜、大豆等種子冒充非轉基因種子生產經營。一般情況下,普通人根本無法鑑定是普通有機的玉米,還是轉基因玉米。只有用複雜的實驗,才能鑑定。
  • 轉基因概念全面暴發,相關概念股迎機遇
    4月23日,轉基因概念持續走強,截至發稿,芭田股份漲停,神農科技、豐樂種業、大北農、隆平高科等紛紛跟漲。據證券時報消息,農業農村部預計今年我國小麥條銹病、赤黴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要立足抗災奪豐收,重點落實包括推進分類施策,分病蟲分區治理等在內的五項措施。
  • 黑色和紫色玉米是轉基因玉米嗎?
    先給答案:你所看到的接觸到的吃得到的黑色和紫色玉米都是非轉基因的,但是(敲黑板了),黑色或紫色玉米也有轉基因的(民眾可以看到照片,但接觸不到更吃不到)。看到這估計反轉的朋友們有一點竊喜,支持轉基因的支持轉基因的朋友們有一點疑惑。那麼結合我以前回答的問題和頭條號文章來綜合的給大夥解答一下。
  • 國泰君安證券:當轉基因玉米來敲門
    今天,我們借國泰君安農業團隊此前發布的轉基因玉米專題報告,和大家再次分享「轉基因作物」這個反覆被提起、卻一次次被質疑的話題。今年3月,農業部公告披露了批准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192個植物品種目錄,再次從頂層設計上凸顯了轉基因作物推廣的勢在必行。
  • 中國已批准進口MIR162轉基因玉米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農業部部長維爾薩克表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稱中國已經批准進口Agrisure Viptera,即MIR162轉基因玉米,以及兩種轉基因大豆。維爾薩克是在第25屆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期間透露上述信息的,該會於12月16日至18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
  • 水果甜玉米糯玉米是轉基因玉米嗎?如何雜交出彩色玉米?
    網上科普大神說水果甜玉米黏玉米一定不是轉基因的是謠言;說水果甜玉米是轉基因玉米的也是謠言。以上兩個判斷都是以偏概全、混淆邏輯概念的錯誤!至於轉基因玉米從外觀上與普通玉米是沒有差異的,需要有專門設備的實驗室進行檢測才能鑑別出來。
  • 轉基因玉米的氣象奧秘 你知道嗎?
    轉基因玉米的氣象奧秘 你知道嗎?拿玉米種植來說,我國每年有60%的種植面積受到乾旱影響,造成減產達20% ~30%。即便在降水量豐沛的廣西,由於降雨量時空分配不均,也常常出現嚴重旱情,不少地方是看天吃飯。農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以及供需矛盾越來越明顯,傳統的農業技術已經很難滿足社會需求。
  • 轉基因食品被炒得沸沸揚揚,甜玉米、黑玉米是轉基因食品?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16世紀傳入中國,如今全球各地廣泛種植,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特色的玉米品種,如甜玉米、黑玉米、糯玉米等等。部分人把這些玉米視為轉基因食品,這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