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小西 廣西天氣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罕見的高溫、暴雨、寒潮、乾旱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森林火災、蟲害也到處肆虐,不少作物因此遭受減產甚至絕收。
拿玉米種植來說,我國每年有60%的種植面積受到乾旱影響,造成減產達20% ~30%。即便在降水量豐沛的廣西,由於降雨量時空分配不均,也常常出現嚴重旱情,不少地方是看天吃飯。
農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以及供需矛盾越來越明顯,傳統的農業技術已經很難滿足社會需求。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有效增強作物抵抗不利環境的能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達到優質高產、環保高效的目的呢?
答案是——
有
那就是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是一種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它利用工程手段,把某些生物體的部分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中,使後者獲得新的性狀。
在農業上,把抗旱、抗蟲害、抗凍的基因複製到目標植物體中,就能使其獲得耐旱、耐寒、抗蟲的性能。
比如
抗旱轉基因玉米
抗旱轉基因的玉米,可以在乾旱條件下增強玉米根系的深廣度,提高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使葉片捲曲退化以減少水分丟失,降低蒸騰作用,讓玉平安度過乾旱期,在雨季來臨後再加快生長,把損害降到最小。
再比如
抗蟲轉基因玉米
抗蟲轉基因玉米,可以對付危害嚴重的草地貪葉蛾。
廣西地處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6.5~23.1℃之間,雨熱同季,尤其適合草地貪葉蛾的生長繁殖。
草地貪葉蛾是個狠角色,不僅把玉米葉子啃得光禿禿,還啃食玉米果穗,在高溫高溼環境下,被蟲咬的玉米很容易被微生物侵染,產生毒素。
目前我國還沒有防治草地貪葉蛾的登記農藥,要想徹底消滅他們就得藉助轉基因技術。將蘇雲金芽孢桿菌的一段生命密碼——BT蛋白植入普通玉米中。
BT蛋白
Bt蛋白是一種高度專一的殺蟲蛋白,只對特定害蟲有效。
害蟲消化道是鹼性環境,BT蛋白進入其消化道後與受體結合,引起腸穿孔,最終導致昆蟲死亡。
但人類、禽類和其他昆蟲腸道沒有BT蛋白的結合位點,可以把它消化分解為胺基酸吸收掉,因而吃了安然無恙。這樣的方法省時省力又經濟環保,也避免了大量農藥的使用。
轉基因玉米目前還處在科研實驗階段,現在我們並不能在市場上見到它們。目前我們國家允許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兩種:抗病的木瓜和抗蟲的棉花。
市場上可以見到的轉基因食品主要有:番木瓜、大豆油、菜籽油、調和油(含有大豆油和菜籽油的調合油)。而網傳的小番茄聖女果、彩椒、紫薯、水果玉米、彩色玉米、水果黃瓜等並不是轉基因食品,這些都是自然演變或者雜交技術培育的品種。
另外我國對轉基因食品實行嚴格管理和強制性標識制度,在產品的標籤會有明示,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可以自由選擇。
(資料及圖片由廣西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提供)
原標題:《轉基因玉米的氣象奧秘 你知道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