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轉基因作物的負面新聞總是像插上了翅膀一樣傳得飛快。繼「黃金大米」事件之後,轉基因玉米致癌的新聞又成熱點。
質疑者眾
事情起因於一篇科學論文。9月19日,法國卡昂大學的研究人員塞拉利尼(Gilles-Eric Seralini)在《食品化學毒物學》(Foodand Chemical Toxicology)雜誌上發表研究文章稱,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餵養的大鼠,致癌率大幅度上升。
這個試驗被媒體和反轉基因人士廣泛轉發,並配上長有桌球般大小腫瘤的大鼠圖片。法國《新觀察家》周刊甚至打出了《是的,轉基因產品是毒藥!》這樣的封面標題。一時間人心惶惶,在中國也引起不少轟動。有人看到圖片說「這簡直太恐怖了」,還有人的中秋福利包括一桶轉基因大豆油,看了這篇報導後把單位罵得半死,要趕緊扔掉。
NK603轉基因玉米是由美國孟山都(Monsanto)生物技術公司開發的一種玉米品種,對草甘膦除草劑具有抗藥性,已經在歐盟、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獲準種植,供動物和人類食用。塞拉利尼對大鼠進行了長達兩年的監測,相比對照組,吃轉基因玉米的大鼠得了更嚴重的癌症,腫瘤個體更大,死亡更早。而之前由孟山都公司針對NK603進行的90天大鼠試驗則顯示,轉基因玉米對大鼠沒有不利的影響。
2010年8月20日,義大利農學家喬治歐·費德內託種植的MON810轉基因玉米遭到破壞
「一般而言,做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性試驗,針對大鼠的試驗90天即可。大鼠的壽命一般是兩年,90天是它們的青壯年,可以排除正常衰老的致癌及致死因素,這個時期是安全的那麼就認為是安全的。如果拿它們的整個生命周期做試驗,試驗後期大鼠進入老年後,本身出現病症的可能性就很大,不容易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就像你給老年人吃一種食物,結果他被發現得了癌症,很難說他是因為吃這種東西得癌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許文濤說。他所在的研究小組同期也在《食品化學毒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類似的論文,得到的結論是轉基因玉米無害,沒有引起任何反響。他們的試驗按照常規做了90天,餵養的轉基因玉米是國內培育的含G2-aroA基因的轉基因玉米品系,使用的大鼠品系和法國研究人員相同,都是SD大鼠。
大鼠使用的品系也遭到專家的質疑。倫敦國王學院營養學研究部負責人湯姆·桑德斯(Tom Sanders)說:「這個大鼠品系極易產生乳腺腫瘤,尤其當飼料供給不受限制時更是如此。」而論文並沒有提供有關大鼠吃多少飼料,以及生長速率的任何數據。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曾慶平認為,該大鼠品系不適合進行致瘤性評價。他在博客中寫道:「假如要評價農達及耐農達轉基因玉米的長期毒性,應當考慮在靈長類動物(如恆河猴、黑猩猩)中進行,因為它們更接近人類的壽命,而且進入老齡的時間也類似。」
英國劍橋大學公共風險管理系的戴維·斯皮格豪特(David Spiegelhalter)教授表示,該論文研究的大鼠數量太少,沒有合適的統計分析,無法成為有效的證據。而且該研究中,那20隻未食用轉基因玉米也未食用農藥的對照組大鼠也長出了腫瘤。「除非這個結果能得到恰當的重複,否則我會不接受這些結論。」他對本刊記者表示,「這是一篇質量很低的科研論文,出版前就受到了很多批評,談不上有什麼聲望。我不認為它會產生很大影響,除了反轉基因的人士會據此更確定他們的觀點。」
澳大利亞阿得萊德大學植物功能基因組中心的馬克·泰斯特(Mark Tester)教授說,該研究的發現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以前的研究沒有激發起類似的關注?他評論道:「如果效果真如所聲稱的那麼大,如果該工作真與人類相關,那麼為什麼北美洲人並未像蒼蠅那樣紛紛落下?那兒的轉基因食品進入食物鏈已經有10年了,而長壽者繼續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增長。」
他對本刊記者表示:「消息傳播得很快是因為它引發了不同的輿論,這就是新聞。媒體喜歡衝突和爭議。但是這篇論文在澳大利亞沒有任何影響,只在論文召開新聞發布會的24小時內引發了一些傳播,澳大利亞的報紙和廣播都沒有報導。我不認為它會對澳大利亞的公眾和政策有長遠的影響,在全世界也會是這樣。」
這篇論文在正式發表前就召開了新聞發布會,這不符合論文發表的常規流程。正常的程序是,論文在發表前應由其他科學家進行審查和評議,等發表後再由新聞媒體進行報導。對此,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食品學教授布魯斯·沙西在《紐約時報》發表批評文章稱:「這不是一份單純的科研報告,而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媒體宣傳。」
2012年1月23日,一些反轉基因人員在法國南部一個孟山都倉庫內將「MON810」玉米的包裝袋全部撕毀
孟山都公司的發言人託馬斯(Thomas Helscher)表示,公司將徹底調查該研究,但是已經有無數同行評議的有關生物工程作物的研究,包括超過100次以上的飼餵研究,都已經反覆證明了轉基因玉米的安全性,這反映在世界各國監管部門各自的安全評價結論上。
國內一些科學家也紛紛就此發表了看法。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嚴建兵撰寫了一篇文章《轉基因玉米致癌?——謊言總比事實傳播的快》,很快被廣泛轉發。他對本刊記者說:「我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實。」
他是研究玉米的,他所在的機構是國內轉基因水稻研究的先驅,張啟發院士的團隊研發出「抗蟲轉基因水稻」。2009年11月,中國政府對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種及一個轉基因玉米品種發放安全證書,從此張啟發和其他科研人員就成了反對轉基因人士眼中的「頭號公敵」。2010年11月,張啟發在中國農業大學就《水稻功能基因組及作物遺傳改良》為題做完演講,遭到一位年輕人接二連三的發難。還有一位婦女在會場說:「張啟發是賣國賊!」並譴責他拿中國13億人當試驗小白鼠。之後,一個上了年紀的男子走近講臺,從前排拿起一個瓷茶杯,向張啟發猛砸過去,幸好沒有砸中。
當時嚴建兵也在場。「發生這樣的事讓人痛心。如果對科學家本身的科研活動進行攻擊,是這個社會的悲哀。」對於轉基因作物的問題,他感到必須站出來說點什麼。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