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玉米致癌風波

2020-12-07 三聯生活

轉基因玉米致癌風波

2012-10-11 14:36 作者:曹玲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41期

關於轉基因作物的負面新聞總是像插上了翅膀一樣傳得飛快。繼「黃金大米」事件之後,轉基因玉米致癌的新聞又成熱點。

質疑者眾

事情起因於一篇科學論文。9月19日,法國卡昂大學的研究人員塞拉利尼(Gilles-Eric Seralini)在《食品化學毒物學》(Foodand Chemical Toxicology)雜誌上發表研究文章稱,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餵養的大鼠,致癌率大幅度上升。

這個試驗被媒體和反轉基因人士廣泛轉發,並配上長有桌球般大小腫瘤的大鼠圖片。法國《新觀察家》周刊甚至打出了《是的,轉基因產品是毒藥!》這樣的封面標題。一時間人心惶惶,在中國也引起不少轟動。有人看到圖片說「這簡直太恐怖了」,還有人的中秋福利包括一桶轉基因大豆油,看了這篇報導後把單位罵得半死,要趕緊扔掉。

NK603轉基因玉米是由美國孟山都(Monsanto)生物技術公司開發的一種玉米品種,對草甘膦除草劑具有抗藥性,已經在歐盟、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獲準種植,供動物和人類食用。塞拉利尼對大鼠進行了長達兩年的監測,相比對照組,吃轉基因玉米的大鼠得了更嚴重的癌症,腫瘤個體更大,死亡更早。而之前由孟山都公司針對NK603進行的90天大鼠試驗則顯示,轉基因玉米對大鼠沒有不利的影響。

2010年8月20日,義大利農學家喬治歐·費德內託種植的MON810轉基因玉米遭到破壞

「一般而言,做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性試驗,針對大鼠的試驗90天即可。大鼠的壽命一般是兩年,90天是它們的青壯年,可以排除正常衰老的致癌及致死因素,這個時期是安全的那麼就認為是安全的。如果拿它們的整個生命周期做試驗,試驗後期大鼠進入老年後,本身出現病症的可能性就很大,不容易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就像你給老年人吃一種食物,結果他被發現得了癌症,很難說他是因為吃這種東西得癌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許文濤說。他所在的研究小組同期也在《食品化學毒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類似的論文,得到的結論是轉基因玉米無害,沒有引起任何反響。他們的試驗按照常規做了90天,餵養的轉基因玉米是國內培育的含G2-aroA基因的轉基因玉米品系,使用的大鼠品系和法國研究人員相同,都是SD大鼠。

大鼠使用的品系也遭到專家的質疑。倫敦國王學院營養學研究部負責人湯姆·桑德斯(Tom Sanders)說:「這個大鼠品系極易產生乳腺腫瘤,尤其當飼料供給不受限制時更是如此。」而論文並沒有提供有關大鼠吃多少飼料,以及生長速率的任何數據。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曾慶平認為,該大鼠品系不適合進行致瘤性評價。他在博客中寫道:「假如要評價農達及耐農達轉基因玉米的長期毒性,應當考慮在靈長類動物(如恆河猴、黑猩猩)中進行,因為它們更接近人類的壽命,而且進入老齡的時間也類似。」

英國劍橋大學公共風險管理系的戴維·斯皮格豪特(David Spiegelhalter)教授表示,該論文研究的大鼠數量太少,沒有合適的統計分析,無法成為有效的證據。而且該研究中,那20隻未食用轉基因玉米也未食用農藥的對照組大鼠也長出了腫瘤。「除非這個結果能得到恰當的重複,否則我會不接受這些結論。」他對本刊記者表示,「這是一篇質量很低的科研論文,出版前就受到了很多批評,談不上有什麼聲望。我不認為它會產生很大影響,除了反轉基因的人士會據此更確定他們的觀點。」

澳大利亞阿得萊德大學植物功能基因組中心的馬克·泰斯特(Mark Tester)教授說,該研究的發現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以前的研究沒有激發起類似的關注?他評論道:「如果效果真如所聲稱的那麼大,如果該工作真與人類相關,那麼為什麼北美洲人並未像蒼蠅那樣紛紛落下?那兒的轉基因食品進入食物鏈已經有10年了,而長壽者繼續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增長。」

他對本刊記者表示:「消息傳播得很快是因為它引發了不同的輿論,這就是新聞。媒體喜歡衝突和爭議。但是這篇論文在澳大利亞沒有任何影響,只在論文召開新聞發布會的24小時內引發了一些傳播,澳大利亞的報紙和廣播都沒有報導。我不認為它會對澳大利亞的公眾和政策有長遠的影響,在全世界也會是這樣。」

這篇論文在正式發表前就召開了新聞發布會,這不符合論文發表的常規流程。正常的程序是,論文在發表前應由其他科學家進行審查和評議,等發表後再由新聞媒體進行報導。對此,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食品學教授布魯斯·沙西在《紐約時報》發表批評文章稱:「這不是一份單純的科研報告,而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媒體宣傳。」

2012年1月23日,一些反轉基因人員在法國南部一個孟山都倉庫內將「MON810」玉米的包裝袋全部撕毀

孟山都公司的發言人託馬斯(Thomas Helscher)表示,公司將徹底調查該研究,但是已經有無數同行評議的有關生物工程作物的研究,包括超過100次以上的飼餵研究,都已經反覆證明了轉基因玉米的安全性,這反映在世界各國監管部門各自的安全評價結論上。

國內一些科學家也紛紛就此發表了看法。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嚴建兵撰寫了一篇文章《轉基因玉米致癌?——謊言總比事實傳播的快》,很快被廣泛轉發。他對本刊記者說:「我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實。」

他是研究玉米的,他所在的機構是國內轉基因水稻研究的先驅,張啟發院士的團隊研發出「抗蟲轉基因水稻」。2009年11月,中國政府對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種及一個轉基因玉米品種發放安全證書,從此張啟發和其他科研人員就成了反對轉基因人士眼中的「頭號公敵」。2010年11月,張啟發在中國農業大學就《水稻功能基因組及作物遺傳改良》為題做完演講,遭到一位年輕人接二連三的發難。還有一位婦女在會場說:「張啟發是賣國賊!」並譴責他拿中國13億人當試驗小白鼠。之後,一個上了年紀的男子走近講臺,從前排拿起一個瓷茶杯,向張啟發猛砸過去,幸好沒有砸中。

當時嚴建兵也在場。「發生這樣的事讓人痛心。如果對科學家本身的科研活動進行攻擊,是這個社會的悲哀。」對於轉基因作物的問題,他感到必須站出來說點什麼。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塞拉利尼「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被《食品和化學毒物學》撤稿
    2012年9月,法國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誌(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上發表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一度引發公眾對轉基因作物的恐慌,並且成為部分人士反對轉基因食品的重要證據。但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不久,就遭到科學界質疑。
  • 研究表明,轉基因玉米會讓小鼠患腫瘤,是真相還是鬧笑話?
    另外,經濟合作組織曾規定,長期毒理實驗每個處理組至少要20隻動物,致癌毒理實驗要求更高,要50隻。而塞拉利尼並未按規定執行,每個處理組只用了10隻鼠,且並不公布飼餵量,這其中就有故意餵食過飽加速致癌的可能性。其實2008年就有日本科學家做過類似實驗,使用壽命更長的大鼠,同樣餵食轉基因玉米2年,結果是餵食轉基因玉米與非轉基因玉米並不明顯差異,也並不會致癌。
  • 傳轉基因食品致癌讓精子活力下降 農業部:謠言
    新京報快訊(記者金煜)網上流傳著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會導致癌症
  • 甜玉米究竟是不是轉基因玉米?
    現在,坊間有一種說法:甜玉米是轉基因玉米。一時間,一些愛健康的小夥伴兒們和有孩子的媽媽們控制起自己的食慾,堅決不買甜糯玉米,事實真是這樣嗎?在長春召開的中國鮮食玉米大會上,權威專家對外宣布,國內目前種植的包括彩色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等在內的鮮食玉米的種質都是自然產生並通過常規雜交選育,我國的甜糯玉米不是轉基因產品。
  • 甜玉米真的不是轉基因玉米,不要再相信謠言了!真相就在這裡
    現在網絡上流傳一些謠言,說甜玉米是轉基因玉米!今年南方甜玉米豐收,但是價格大跌,市場消費遠低於上市供應的甜玉米,有很大程度上是受網絡謠言的影響!我們對轉基因食品要謹慎對待,要有選擇知情權。但是我們也要區分哪些是謠言,哪些是科學。
  • 如何分辨轉基因玉米?
    、「人」賦異稟的品種,比如可以生吃的甜玉米、糯玉米、彩色玉米等等,這些爭奇鬥豔的玉米品種俺們祖祖輩輩都沒見過,肯定是轉基因的啦。中美洲的原住民們培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玉米,如爆裂玉米、硬質玉米、粉質玉米、馬齒玉米、甜質玉米、有稃玉米等等,如果把這些形態各異的玉米擺在某些人特別是翠芬們面前,他們簡陋的腦迴路中肯定會浮現出一個詞彙:轉基因。 培育玉米品種用得上轉基因技術嗎?一般來說,雜交技術就夠了。
  • 轉基因玉米從外觀無法辨別,原因為何?彩色玉米不是轉基因嗎?
    正常情況下,轉基因玉米是無法通過外觀來辨別出來的,先來了解下是轉基因技術?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將人們期望的目標性狀基因,經過人工克隆,通過轉基因操作轉到,從而實現改良受體生物原有的性狀或賦予其新的優良性狀。
  • 黑色和紫色玉米是轉基因玉米嗎?
    先給答案:你所看到的接觸到的吃得到的黑色和紫色玉米都是非轉基因的,但是(敲黑板了),黑色或紫色玉米也有轉基因的(民眾可以看到照片,但接觸不到更吃不到)。看到這估計反轉的朋友們有一點竊喜,支持轉基因的支持轉基因的朋友們有一點疑惑。那麼結合我以前回答的問題和頭條號文章來綜合的給大夥解答一下。
  • 12排的玉米是非轉基因的,多於12排的玉米是轉基因的?這消息不靠譜!
    又到了吃玉米時節了,為了健康請瞪大自己的眼睛。註:1,最下面那個是12排(不是轉基因的);2,中間那個是14排;最上面那個是16排,都是轉基因的。,在境內銷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類17種轉基因產品,進行強制性標識。
  • 轉基因玉米影響免疫能力
    就在奧地利政府本月12日發布最新科學研究,首次證實轉基因玉米會導致小白鼠繁殖能力下降後,美國化學學會的《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又發表科研論文,證實了轉基因玉米對於小白鼠免疫系統的威脅。
  • 水果甜玉米糯玉米是轉基因玉米嗎?如何雜交出彩色玉米?
    網上科普大神說水果甜玉米黏玉米一定不是轉基因的是謠言;說水果甜玉米是轉基因玉米的也是謠言。以上兩個判斷都是以偏概全、混淆邏輯概念的錯誤!至於轉基因玉米從外觀上與普通玉米是沒有差異的,需要有專門設備的實驗室進行檢測才能鑑別出來。
  • 轉基因食品被炒得沸沸揚揚,甜玉米、黑玉米是轉基因食品?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16世紀傳入中國,如今全球各地廣泛種植,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特色的玉米品種,如甜玉米、黑玉米、糯玉米等等。部分人把這些玉米視為轉基因食品,這是錯誤的。
  • 飛蛾來襲,轉基因玉米卻來不及種了
    你可能會問,做轉基因玉米的人怎麼會關心蛾災?中國有抗草地貪夜蛾的轉基因玉米麼?答案是有的。2019年5月份,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教授吳孔明的研究,測試了兩種轉基因玉米共6個品種,發現「皆可高效表達目標殺蟲蛋白並對草地貪夜蛾具有很強的毒殺作用。」不過,這些轉基因玉米迄今都還在實驗室,沒有獲得安全證書,更別提大規模種植。
  • 研究稱一種轉基因玉米抗病蟲能力惠及普通玉米
    新華網華盛頓10月8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在美國中西部廣泛種植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具備的抗病蟲能力也使普通玉米的種植受益,由此減少的經濟損失每年可達數億美元。
  • MIR162轉基因玉米進口獲批(圖)
    Agrisure Viptera即為國內熟知的MIR162轉基因玉米。  這讓備受爭議的MIR162轉基因玉米進口告一段落。去年10月,深圳口岸檢出進口美國轉基因玉米含有未經中國農業部批准的MIR162轉基因成分後,中國質檢部門對含有MIR162轉基因成分的玉米全部實施退運。截至今年6月16日,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共對125.2萬噸含有MIR162的進口美國玉米作出退運處理。
  • 國泰君安證券:當轉基因玉米來敲門
    今天,我們借國泰君安農業團隊此前發布的轉基因玉米專題報告,和大家再次分享「轉基因作物」這個反覆被提起、卻一次次被質疑的話題。20世紀60年代,我國在時間上和美國先後同時推廣(美國是1963年推廣第一個單交種)單交種,早於英、俄、德等諸國,玉米研發一度在全球具備領先優勢。但截止去年年底為止,我國放開的兩種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除此之外,國內還允許進口加工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四個轉基因品種)。
  • 如何辨別有機玉米和轉基因玉米?原來一直都做錯了!
    如何辨別有機玉米和轉基因玉米?在中國,轉基因玉米是重點監控對象。種子加工和銷售環節轉基因成分嚴密抽檢,國家嚴防轉基因玉米、水稻、油菜、大豆等種子冒充非轉基因種子生產經營。一般情況下,普通人根本無法鑑定是普通有機的玉米,還是轉基因玉米。只有用複雜的實驗,才能鑑定。
  • 市面上的玉米很多都是轉基因的嗎?
    種子:轉基因玉米商業化穩步推進。2019年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公告稱擬批准頒發192個植物品種的轉基因安全證書,其中包括大北農的轉基因玉米「DBN 9936」、杭州瑞豐/浙江大學的轉基因玉米「雙抗12-5」。2020年6月23日,農業農村部公告稱擬批准頒發71個植物品種的轉基因安全證書,其中包括大北農的轉基因玉米「DBN 9858」。
  • 國內進口的玉米都是轉基因?
    從世界貿易格局看,玉米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烏克蘭等少數國家,這四國玉米出口量佔世界玉米出口總量的比重常年超過60%。由於進口來源可選擇性有限,我國玉米進口比較集中。 2015年,烏克蘭取代美國成為我國玉米第一大進口來源。
  • 雜色玉米屬於轉基因嗎?愛吃玉米要知道,別被朋友笑話了
    在此之後,更多各種各樣的玉米也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不知大家可曾見過,一根玉米棒子中,出現好幾種顏色的玉米,這樣的色彩讓人們覺得不太自然。所以很多朋友認為,這是一種轉基因的玉米,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雜色玉米是如何形成的?多種不同玉米的由來在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玉米就是糯玉米、紫玉米、甜玉米、水果玉米、還有五彩玉米(雜色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