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轉基因玉米會讓小鼠患腫瘤,是真相還是鬧笑話?

2021-01-07 騰訊網

這段時間,有一篇名為《震驚:中科院與北京大學拿出轉基因危害的科學依據!》的文章在各個親戚朋友群裡瘋傳,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

該文章以中科院和北京大學的名義,引用了一篇論文,列出了一系列轉基因有害的「科學依據」,其中最主要的是「D—胺基酸的毒理性」。

這篇文章說得有道理嗎?我們來聽專家的分析。

一、專家反駁「論文」

該文作者拿法國塞拉利尼教授「用轉基因玉米飼餵的大白鼠普遍患腫瘤」的實驗結論作為論據之一,然而科學界的同行對該實驗有很多質疑。

塞拉利尼實驗使用的SD大白鼠,是一個近親繁殖的品種,用於科學實驗可避免基因型不同導致誤差。但這種鼠的壽命只有2~3年,且80%的大白鼠在2年以後都自發生長腫瘤,如果餵食過飽還會長得更早。所以這種鼠只適合用來做90天以內的毒理實驗,而塞拉利尼的實驗時間長達2年,實驗結果並不可靠。

另外,經濟合作組織曾規定,長期毒理實驗每個處理組至少要20隻動物,致癌毒理實驗要求更高,要50隻。而塞拉利尼並未按規定執行,每個處理組只用了10隻鼠,且並不公布飼餵量,這其中就有故意餵食過飽加速致癌的可能性。

其實2008年就有日本科學家做過類似實驗,使用壽命更長的大鼠,同樣餵食轉基因玉米2年,結果是餵食轉基因玉米與非轉基因玉米並不明顯差異,也並不會致癌。

文章作者還提到另一種評估方法,認為轉基因食品中草甘膦、Bt蛋白(抗蟲)、重金屬離子、D-胺基酸等成分的含量可作為評估安全與否的指標。

其中,作者認為,轉基因食品中殘留的草甘膦會帶來安全隱患,並用美國飲用水標準作比較,用來證明轉基因大豆中的草甘膦含量過高。

但專家表示,這種對比是無稽之談,只能說明論文作者是外行。大豆的草甘膦殘留以每10天為一個半衰期,按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規定,大豆剛入庫時草甘膦含量上限是20mg每公斤,等到上餐桌起碼也得2個月後,那時草甘膦含量只剩下0.6mg,就跟美國飲用水標準差不多了。而且人每天要喝2.5升水,卻不可能每天吃2.5公斤大豆,若算上這一層,轉基因大豆可比飲用水安全多了。

除了上面說到的這兩點,通篇論文的缺陷和漏洞還有很多。有學者這樣評價該論文:這種論文也獨具幽默價值,用來找漏洞可是不亦樂乎。不要以為論文就一定是科學的,很多反對轉基因食品的論文,一會說老鼠吃了絕跡,一會又說老鼠吃了瘋長,連自圓其說的不能,更不要說科學性了。

二、我國5年內將大批量種植轉基因玉米?

今年1月20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於慈KJH83等192個轉基因植物品種命名的公示》,等該公示期結束,我國就將開展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工作。

據參與轉基因玉米「雙抗12-5」研發的張先文預測,如果進展順利,有可能5年內將大批量種植轉基因玉米。而且轉基因種子一旦上市,非轉基因種子基本沒有競爭力。

根據另一位研究員馬澤陽介紹,由於國內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一直存在爭議,我國目前尚未有種植轉基因玉米,但國家一直在鼓勵科研人員大膽研發。實際上轉基因食物在國外早就有大量種植。

三、關於轉基因的謠言,你信過幾個?

1、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

美國是目前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的第一大國,美國家庭餐桌上的玉米、大豆、土豆、西紅柿、木瓜等基本都是轉基因食品。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3年美國玉米總產量中有90%是轉基因玉米,其中國內消耗的總量就佔了78.18%。所以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的說法根本是無稽之談。

2、大豆不發芽就是轉基因?

大豆無論是否轉基因都會發芽,只是大豆發芽率原本就只有50%,且只跟大豆的存儲條件、成活狀態有關,跟轉基因與否毫無關係。

3、非轉基因花生油更健康?

花生本就沒有轉基因品種,自然也就不存在轉基因花生榨的花生油。這種貼轉基因食品陰性標識的行為只不過是一種商業手段,因為國內目前對轉基因食品的陰性標識沒有限制。

參考資料:

1.轉基因玉米研發者:我國5年內將大批量種植轉基因玉米.新京報.2020年1月20日

2.赴美訪孟山都,看中國轉基因之惑.環球時報.2014年12月4日

3.人民日報:揭開轉基因的神秘面紗.人民日報.2010年3月29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轉基因玉米致癌風波
    9月19日,法國卡昂大學的研究人員塞拉利尼(Gilles-Eric Seralini)在《食品化學毒物學》(Foodand Chemical Toxicology)雜誌上發表研究文章稱,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餵養的大鼠,致癌率大幅度上升。這個試驗被媒體和反轉基因人士廣泛轉發,並配上長有桌球般大小腫瘤的大鼠圖片。法國《新觀察家》周刊甚至打出了《是的,轉基因產品是毒藥!》
  • 甜玉米真的不是轉基因玉米,不要再相信謠言了!真相就在這裡
    現在網絡上流傳一些謠言,說甜玉米是轉基因玉米!今年南方甜玉米豐收,但是價格大跌,市場消費遠低於上市供應的甜玉米,有很大程度上是受網絡謠言的影響!我們對轉基因食品要謹慎對待,要有選擇知情權。但是我們也要區分哪些是謠言,哪些是科學。
  • 轉基因玉米影響免疫能力
    就在奧地利政府本月12日發布最新科學研究,首次證實轉基因玉米會導致小白鼠繁殖能力下降後,美國化學學會的《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又發表科研論文,證實了轉基因玉米對於小白鼠免疫系統的威脅。
  • 塞拉利尼「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被《食品和化學毒物學》撤稿
    2012年9月,法國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誌(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上發表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一度引發公眾對轉基因作物的恐慌,並且成為部分人士反對轉基因食品的重要證據。但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不久,就遭到科學界質疑。
  • 「皮卡丘」老鼠:在實驗室發光發熱的轉基因小鼠
    只用一隻小鼠就可以觀察炎症發展的全過程? 只需要一批小鼠就可以對腫瘤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後的變化進行實時觀測? 是的,通過一種轉基因實驗小鼠就可以實現,它們體內可以表達一種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
  • 「皮卡丘」老鼠:在實驗室發光發熱的轉基因小鼠
    只用一隻小鼠就可以觀察炎症發展的全過程?只需要一批小鼠就可以對腫瘤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後的變化進行實時觀測?是的,通過一種轉基因實驗小鼠就可以實現,它們體內可以表達一種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早在1997年7月,「發光小鼠」就在日本大阪大學誕生了。
  • 中國科學報:轉基因安全之爭應止於公開實驗—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暱圖網  9月下旬,法國科學家發表文章稱,經過為期兩年的試驗,發現食用轉基因玉米或夾雜特用轉基因玉米除草劑的實驗鼠罹患腫瘤和內臟損傷比例非常高。由此得出結論:食用轉基因作物容易患腫瘤。該結論引發科學界的關注和爭論。什麼樣的科學試驗結果才是可靠的?轉基因作物的試驗能否實現向不同種類動物的延伸?
  • 研究稱一種轉基因玉米抗病蟲能力惠及普通玉米
    新華網華盛頓10月8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在美國中西部廣泛種植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具備的抗病蟲能力也使普通玉米的種植受益,由此減少的經濟損失每年可達數億美元。
  • 研究揭露轉基因玉米含大量毒素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Source: rt.com) 一項被洩漏出來的檢測轉基因玉米的研究揭示,實驗室造出的有機玉米替代品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含量驚人。一家反轉基因食品網站已經上傳了某教育型諮詢公司對兩種玉米的比較結果,結果揭示轉基因食品的危害可能比人們先前認為的更大。
  • 轉基因食品,是「天使」還是「惡魔」?
    餵養實驗鼠2年,結果發現50~80%的實驗鼠長了腫瘤,而且平均每隻長的腫瘤多達3個,而非餵食NK603的對照組老鼠中,只有30%患病。文章說,NK603是通過轉基因技術,使得其對草甘膦除草劑Roundup耐藥性的玉米品種。實驗的雌性鼠中,幼鼠夭折和患病的比例特別高,死亡率是對照組的2~3倍,餵養了轉基因作物的雌性大鼠更容易長乳腺腫瘤,腦垂體功能更易受損害,致使其荷爾蒙平衡被打破。
  • 用小白鼠做轉基因研究並不嚴謹
    食用轉基因穀物會使實驗鼠患腫瘤並多器官衰竭的消息在國內外學界引起轟動在此,暫且不論實驗結論正確與否,科學家評論是否客觀,但僅從實驗鼠所屬品系短命易患癌來看,還是要在實驗被重複幾次後才能確定結論,以消除誤差。大鼠被首先用於營養學實驗,後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中。大鼠因適應力較強,容易飼養,且對外界刺激反映敏感等特點,常被選作生物醫學研究的實驗哺乳動物,僅次於小鼠,約佔總用量的20%。
  • 營養早餐、飽腹代餐——有機、低脂、非轉基因玉米!
    BBC紀錄片《如何減緩衰老》中,殘酷的揭露了一個「衰老」真相,並在片尾給出了重要建議——好好吃早飯!這時候我們的有機玉米就派上大用場了,有了它,早上沒時間也可以吃到軟糯香甜的營養早餐,當下午茶和代餐也是不錯的選擇哦!有機玉米經過嚴格的種植,無汙染無公害,孕婦、小孩、老人都可以吃,其中的各種營養素還有助於減肥、抗癌。
  • 甜玉米是真正的轉基因食品?真相如流言說的那麼可怕嗎?
    朋友圈裡正在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甜玉米是真正的轉基因食品!在美國這種玉米是只能用來餵動物,不能給人吃的!」真相如流言說的那麼可怕嗎?水果玉米不是轉基因的產物,而是在自然突變的甜玉米品種的基礎之上,通過傳統育種技術——選育自交系、組配雜交種的辦法培育出的新的甜玉米品種,它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並有食用記載啦~如果說,傳統普通玉米的使命是讓我們能夠「吃飽」的話,那麼這些水果玉米,就是為了讓我們「吃好」了。
  • 飛蛾來襲,轉基因玉米卻來不及種了
    年前,一位做轉基因玉米的資深人士姜適實 (化名) 就向筆者談起過這事,當時他說, 「今年5個億,明年50個億麼?」事實上,今年的防控,國家財政會花多少錢還不清楚,不過「預案」提到,今年的「蟲源基數大」、」北遷時間提早「、」發生面積擴大「,預計要擴散蔓延至黃淮海等北方玉米區,威脅50%的玉米種植區域,全年發生面積在1億畝左右。
  • 乳化劑增加小鼠患腸炎風險
    研究論文於2月25日發表在期刊《自然》(Nature)上。腸道微生物能夠幫助我們抵抗感染和過敏反應,但我們卻不希望它們接觸到腸道黏膜。通常情況下,腸道菌群和腸道細胞之間會有一層黏液相隔,但如果細菌接觸到了腸道細胞,就可能刺激免疫系統,從而引起炎症反應。
  • 轉基因生物:利弊,有證據支持
    儘管最著名的組織和研究表明,轉基因食品是安全且可持續的,但有人聲稱它們可能危害您的健康和環境。本文有助於解釋什麼是轉基因生物,可以平衡地說明其優缺點,並為如何識別轉基因食品提供指導。什麼是轉基因生物?此外,目前的研究表明,轉基因食品可以安全食用()。摘要轉基因食品對農民來說更容易種植且成本更低,這使消費者更便宜。轉基因技術還可以增強食品的營養,風味和外觀。
  • 甜玉米究竟是不是轉基因玉米?
    現在,坊間有一種說法:甜玉米是轉基因玉米。一時間,一些愛健康的小夥伴兒們和有孩子的媽媽們控制起自己的食慾,堅決不買甜糯玉米,事實真是這樣嗎?在長春召開的中國鮮食玉米大會上,權威專家對外宣布,國內目前種植的包括彩色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等在內的鮮食玉米的種質都是自然產生並通過常規雜交選育,我國的甜糯玉米不是轉基因產品。
  • 如何辨別有機玉米和轉基因玉米?原來一直都做錯了!
    如何辨別有機玉米和轉基因玉米?在中國,轉基因玉米是重點監控對象。種子加工和銷售環節轉基因成分嚴密抽檢,國家嚴防轉基因玉米、水稻、油菜、大豆等種子冒充非轉基因種子生產經營。一般情況下,普通人根本無法鑑定是普通有機的玉米,還是轉基因玉米。只有用複雜的實驗,才能鑑定。
  • :證實轉基因玉米影響免疫能力
    就在奧地利政府本月12日發布最新科學研究,首次證實轉基因玉米會導致小白鼠繁殖能力下降後,美國化學學會的《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又發表科研論文,證實了轉基因玉米對於小白鼠免疫系統的威脅。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重申其警告: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存在巨大的健康隱患,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需立即停止任何轉基因糧食作物的商業化審批和種植,並同時應加強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
  • 剖析國際十大「轉基因安全事例」
    在生物技術育種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其中有10個「轉基因安全事例」常常被人當作反對轉基因的佐證。但事實表明,這些事例均缺乏科學依據。為了讓更多的公眾了解事情的真相,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所依據發生的先後順序,將這10個事例一一列出,並儘可能找全這些事件的原始出處和權威機構的最終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