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老鼠:在實驗室發光發熱的轉基因小鼠

2020-12-09 光明網

只用一隻小鼠就可以觀察炎症發展的全過程?

只需要一批小鼠就可以對腫瘤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後的變化進行實時觀測?

是的,通過一種轉基因實驗小鼠就可以實現,它們體內可以表達一種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早在1997年7月,「發光小鼠」就在日本大阪大學誕生了。大阪大學微生物研究所的岡部勝和伊川正等人,將發光海蜇的發光遺傳基因「GFP」注入到老鼠的受精卵中,從而培育出這種在黑暗中能發光的小鼠。

日本大阪大學培育的「發光小鼠」(圖片來自網絡)

綠色螢光蛋白:「皮卡丘發光小鼠」的「開關」

這種讓小鼠變成真實版「皮卡丘」所用到的關鍵物質叫做綠色螢光蛋白,是當代生物學的重要「標識」工具。2008年,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錢永健(Roger Y.Tsien)和下村修(Osamu Shimomura)三名科學家,憑藉在綠色螢光蛋白質(GFP)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問鼎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通過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這一項重要成就,被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

基於此,通過採用生物發光成像或螢光成像技術,對細胞、細菌、病毒、蛋白、抗體、核酸、小分子藥物分子和納米材料等進行標記,並通過超高靈敏度相機採集其產生的微弱信號,從而了解研究對象在體內的生物學反應和過程,實時觀察動物體內腫瘤的生長及轉移、疾病發生發展過程、材料或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基因表達等生物學過程。

剛出生的發光小鼠幼崽(圖片來自網絡)

被科學家「盯上」的小白鼠

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轉基因動物技術作為生物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取得了飛速發展。轉基因小鼠被廣泛應用於基因表達、蛋白質間相互作用、癌症研究、免疫學研究、幹細胞研究、神經疾病研究、藥物研發與藥效評估等領域。小鼠因其具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比擬的優勢,成為目前最常用的轉基因動物模型之一。那麼,為什麼小白鼠會受到科學家「青睞」?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驗動物要考慮的因素大概有:容易飼養,繁殖率高,遺傳上有較高的純和度,代謝類型、生理病理儘量與人類接近等。而小白鼠在這些方面的優勢都很明顯。

除此以外,小白鼠還可以培育出許多特殊品種,比如免疫缺陷的裸鼠或者純種小白鼠,這在其他動物中很難做到。毋庸置疑的是,小白鼠在人類的醫療、遺傳、生物製品等各方面的科學研究中做出了難以替代和不可磨滅的貢獻。

實驗室中的小白鼠(圖片來自網絡)

實驗小鼠「闖關記」

16世紀時,小鼠被少數科學家用於解剖學的研究;19世紀時,孟德爾曾試圖用小鼠毛色來進行遺傳學研究,但因其「異味」重,便將實驗對象更換成了豌豆,之後從豌豆中發現了遺傳學兩大定律。

20世紀初,以威廉姆·厄內斯特·卡斯爾(William Ernest Castle)和呂西安·居埃諾(Lucien Cuénot)等為代表的科學家,開始在小鼠身上驗證孟德爾遺傳定律,他們證實了孟德爾遺傳定律在動物中也是適用的,開啟了哺乳動物遺傳學研究的時代。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將小鼠研究帶入了基因修飾的新時代

1980年,耶魯大學的喬恩·戈登(Jon Gordon)等人通過原核注射受精卵創造了第一隻轉基因小鼠。隨後,馬裡奧·卡佩基(Mario Capecchi)和奧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製造出第一批基因敲除小鼠。

在隨後的科學研究中,轉基因動物技術飛速發展,轉基因兔、轉基因豬、轉基因牛、轉基因雞、轉基因魚等陸續育成,並廣泛應用於生物學、醫學、藥學、畜牧學等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光明網基因科普團隊)

來源: 光明網

相關焦點

  • 「皮卡丘」老鼠:在實驗室發光發熱的轉基因小鼠
    早在1997年7月,「發光小鼠」就在日本大阪大學誕生了。大阪大學微生物研究所的岡部勝和伊川正等人,將發光海蜇的發光遺傳基因「GFP」注入到老鼠的受精卵中,從而培育出這種在黑暗中能發光的小鼠。
  • 神奇的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
  • 揭秘神奇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
  • 美國的老鼠叫傑瑞,日本的老鼠叫皮卡丘,中國:都讓讓!
    首先是美國的老鼠,最知名的莫過於《貓和老鼠》中的傑瑞,這也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雖然貓一直在老鼠,但是卻從沒有傷害過傑瑞,兩隻動物就像是心照不宣的好朋友一樣,傑瑞時不時地去逗一下湯姆,而湯姆則是在主人面前表現出自己能抓老鼠。傑瑞可以說是最貼近生活,也是最經典的老鼠形象了。
  • 美國的老鼠叫傑瑞,日本的老鼠叫皮卡丘,那麼中國的老鼠叫什麼?
    美國的老鼠叫傑瑞,日本的老鼠叫皮卡丘,那麼中國的老鼠叫什麼?動漫是現代的人類人生的啟蒙片,我們有好多知識和常識都是來自於動漫,尤其是對於90後和00後來說,看動漫是他們心目中珍貴的一份回憶。在將眾多動物擬人化的過程中,許多動漫導演特別鍾愛於老鼠。老鼠在我們生活中是一種特別討厭的動物,但是在動漫中卻顯得十分憨態可掬,惹人喜愛,所以世界各個國家的動漫行業對老鼠的動漫形象都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是美國的老鼠傑瑞。
  • 多虧了它們 西媒:實驗室小鼠成抗擊新冠病毒關鍵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8月20日報導,實驗室小鼠是許多疾病研究的第一步,而新型冠狀病毒也不例外。多虧了這些小鼠,科學家們才能夠日以繼夜地努力減輕100年來全球最嚴重大流行病的影響。報導稱,小鼠並不是研究人員使用的唯一動物模型,貂、猴子、豬等動物也發揮了作用。
  • 鍾南山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在會上公布,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其團隊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這一動物模型可應用於新冠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致病機制等多方面研究,有效緩解了我國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缺乏的難題。該研究成果已於6月10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細胞》。
  • 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他培育出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價值連城
    在市畜科院的實驗室裡,記者第一次見到榮獲2017年度「振興榮昌貢獻獎」的葛良鵬。「今天的實驗結果還不錯,從人抗體轉基因小鼠裡篩選獲得了一批高表達的細胞株,這在開發治療肝癌的抗體藥物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實驗10多個小時的疲憊沒能影響葛良鵬收穫滿滿的興奮。
  • 美國有隻老鼠叫做傑瑞,日本有隻老鼠叫做皮卡丘,中國老鼠叫做…
    在這些動漫中,有不少的動漫裡邊都會有一隻非常可愛又討人喜歡的老鼠,裡邊的卡通人物它們也是有感情會說話的,它們的生活也跟我們一樣多姿多彩的。就像是各個動漫中的那孩子可愛的老鼠一樣,不知道大家知道多少只不同動漫裡的老鼠呢。
  • 新轉基因小鼠可用嗅覺感知光線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8日(北京時間)報導,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家培養出一種能「聞」出光線的小鼠,為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嗅覺功能的神經機制提供了一種新工具
  • 【學術前沿】秦川團隊應用hACE2轉基因小鼠闡明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
    研究團隊針對病毒的感染與體內複製、疾病臨床症狀及影像學、病理學和免疫學反應,通過感染冠狀病毒受體人源化的轉基因小鼠,率先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轉基因小鼠模型,突破了疫苗、藥物從實驗室向臨床轉化的關鍵技術瓶頸。圖1.
  • 各國的代表性老鼠:美國的米老鼠,日本的皮卡丘,中國的是誰呢?
    各國的代表性老鼠:美國的米老鼠,日本的皮卡丘,中國的是誰呢?老鼠在現實生活中式非常令人討厭的存在,畢竟是四害之一啊,但是把他們動漫化之後,沒想到居然這麼可愛。再也不是賊眉鼠眼的盜賊,反倒是變成了了小精靈鬼的樣子。
  • 鼠年大吉,美國有米老鼠,日本老鼠叫皮卡丘,中國有什麼老鼠?
    關於老鼠的動畫可不少,提起老鼠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呢?傑瑞是老鼠的一個代表,在1940年,傑瑞和湯姆便問世,隨著電視機的出現,傑瑞和湯姆的形象更是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愛。在劇情銜接上,導演並沒有採取很好的連續劇,而是以片段形式播出,每一集便是一個小故事,每一個小故事都有著不同的笑點。
  • 廣州醫科大學趙金存團隊成功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 老鼠「常駐」實驗室的原因不僅僅是高性價比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認為實驗室的老鼠是老鼠,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實驗老鼠是根據它們的毛髮顏色分類的,包括白色、灰色、棕色、黃色、黑色等。例如,C3H和CBA/N在野生毛皮色小鼠中發現。黑老鼠有C57BL/6、C57BL/10、C58等品系。有C57L和DBA/2品系的灰色小鼠。
  • 美國:我們的老鼠叫傑瑞,日本:我們的老鼠叫皮卡丘,中國:麻煩讓讓!
    現在影視劇的呈現方式有很多種,不光有電視劇電影,動漫也受到很多人的歡迎,而且動漫裡的人物更加精緻一些,想法天馬行空,這樣高難度的動作和故事都能通過動漫呈現出來,這是真人電視劇和影視劇所沒有的東西,隨著動漫的發展,越來越多優秀的動漫作品呈現在人們眼前,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動漫裡最出名的老鼠有哪些?
  • 【鍾南山指導團隊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鍾南山...
    文 / Sarah2020-06-12 11:20:55來源:FX168 【鍾南山指導團隊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團隊與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
  • 神奇寶貝,皮卡丘的原型並非老鼠?也不是龍貓!你被從小騙到大
    作為一部發行了20年的動畫,《神奇寶貝》應該算是伴隨了大家的成長,其中可愛的皮卡丘是大家最為喜歡的角色,不過你知道皮卡丘的原型是什麼嗎?在小時候看《神奇寶貝》的時候,就感覺皮卡丘是一隻可愛的小老鼠。因為在最先開始的時候,皮卡丘其實還是很瘦的,那個時候的皮卡丘長得特別像老鼠。而且它的外形也和老鼠差不多。只是缺少了尖尖的嘴巴而已,不過他真的是老鼠嗎?相信很多小夥伴在知道龍貓的存在的時候,就已經放棄皮卡丘是老鼠的設定,因為皮卡丘越來越胖乎。已經再也不像曾經的那個老鼠,而是越來越像龍貓。
  • 為什麼老鼠在實驗室裡如此受歡迎?
    然而有趣的是,我們至今不能確定到底有多少大鼠或小鼠被用於研究和實驗。雖然美國農業部已經記錄了許多用於測試的物種:鳥類、狗、貓、兔子、甚至齧齒目豚鼠,但還沒有人記錄過研究中所用到的大鼠或小鼠的數目(《動物福利法》裡也不包括實驗室裡的大鼠或小鼠)。
  • 皮卡丘的設計靈感來源是老鼠、松鼠還是大福?
    說到皮卡丘的原型,一直有流言說是「老鼠」,也有人說是「松鼠」。這種都市傳說可能是源自官方設定集「電老鼠」的描述,以及2018年《讀賣新聞》對開發人員的一篇訪談稿——其中就提到了「松鼠」的靈感設計。 不過實際上如果仔細查看原文,會發現......它的來源可大大超出了大家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