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證券農牧行業點評:關注種業技術攻關 轉基因品種或加速推進

2021-01-07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

◆ 2020年12月16日-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提到2021年要抓好八大重點任務。其中第五點提到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我們從當前國內糧食自給情況出發,分析相關品種供需情況以及對種業的需求;同時分析轉基因種子當前的進展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基於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可重點關注種業企業,主要源於轉基因種子加速推進以及未來市場化帶來的規模增厚,建議關注隆平高科、大北農、登海種業、荃銀高科等。其次,我們建議關注與糧食生產、耕地相關的個股,包括蘇墾農發、北大荒等。

核心觀點

投資事件: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提到2021年要抓好八大重點任務。其中,第五點提到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具體內容: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要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要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

我國糧食基本維持自給,部分品種產需差額較大。我國水稻與小麥種源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且具有競爭力;玉米和大豆種子基本自給,但受育種及栽培等因素影響,單產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從供需層面看,大豆進口依賴度極高,玉米進口依賴度有提升趨勢。根據中國匯易統計,2020年我國玉米產量為2.39億噸,國內消費量2.96億噸,產需差額為-5700萬噸,這部分差額通過進口及庫存來彌補。20年我國玉米進口量預計為1800萬噸,同比+137%,為歷史上最高數量。20年玉米期末庫存降為1.01億噸,為2014年以來的最低點,庫消比降至34.11%。我們認為中短期內玉米供需矛盾或將持續,增加玉米進口量、提升玉米種子質地、單產水平等方面將成為關注點。

重點提及種源技術攻關,轉基因玉米種子或將加速推進。會議提到「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我們認為種子作為種植業的晶片,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依舊與發達國家有所差距。但自19年年末我國轉基因玉米種子研發開始加速推進。19年末農業部公布擬批准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192個植物品種目錄,其中包含2個與玉米相關的轉基因事件。20年7月農業部發布《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准清單》,其中包含玉米、大豆各1種。根據我國轉基因農作物商業化流程,在品種取得生物安全證書以後,還需經歷商業化許可、品種審定、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等步驟。我們認為隨著國家層面、政策層面對種業技術方面的重視,相關品種的轉基因種子商業化、市場化將加速推進,或於21年有所落地,種子行業規模或有新突破,種業相關企業值得期待。

投資建議

年末年初為政策頻出期,尤其對種植業板塊影響較大。基於會議中提到的農業相關政策,我們認為可重點關注種業企業,主要源於轉基因種子加速推進以及未來市場化帶來的規模增厚,建議關注隆平高科、大北農、登海種業、荃銀高科等。其次,我們建議關注與糧食生產、耕地相關的個股,包括蘇墾農發、北大荒等。

風險提示

農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相關政策的風險等。

相關焦點

  • 轉基因發展駛入快車道 種業有望借其東風 關注產業龍頭
    其中玉米種企受益於行業整體復甦,業績拐點明顯,玉米種企登海種業扣非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2372%;水稻種子企業因行業仍處於去庫存階段,相對而言,整體業績仍承壓。而從轉基因發展的歷史上看,轉基因進程加速往往還與病蟲害有關。2020年為蟲災大年,沙漠飛蝗+草地貪夜蛾肆虐,主要農作物生產受衝擊。
  • 國金證券:乘轉基因政策之風 國內種業加速整合發展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國金證券行業觀點1全球種業發展成熟,通過併購整合不斷重塑價值鏈體系。投資建議優勢品種大規模更新換代、研發速度提升以及以大農業體系為目標的平臺型公司更佔據行業主動權;建議首要關注目前擁有轉基因安全證書的隆平高科、大北農,其次關注登海種業、揚農化工、利爾化學。風險提示政策審批不及預期;品種推廣不及預期;自然災害風險;食品安全風險;糧價價格不及預期;海外農產品及種子衝擊風險。
  • 華西證券--農林牧漁行業點評:轉基因商業化漸行漸近 再次強調種植...
    分析與判斷:  再發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適宜範圍覆蓋全國玉米主產區  本次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於DBN9501等2個轉基因植物品種命名的公示》和《2020 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准清單》需要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的內容。
  • 種業:多因素共振 糧價漲價預期強烈 2021年進入主糧轉基因元年
    蟲害及糧食安全背景下,國內轉基因推廣有望加速。品種審定數大幅增長,種子企業競爭加劇。糧食安全受到重視,轉基因技術應用呼之欲出。國內已建立轉基因研發體系,國內企業擁有轉基因技術自主權。轉基因玉米進展超預期。農業部2019年12月30日公告擬批准頒發玉米與大豆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引發市場關注。
  • 轉基因概念股異動拉升 隆平高科、豐樂種業漲停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轉基因概念股異動拉升,隆平高科、豐樂種業漲停,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就《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徵求意見稿》三十二條要求,對於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質,不得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類似字樣強調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對於未使用轉基因食品原料,不得以「不含轉基因」「非轉基因」或者類似字樣介紹食品;不得使用「特供」「特製」「特需」「監製」等詞語介紹食品。天風證券表示,我國轉基因商業化有望加速,龍頭公司將受益。
  • 轉基因種業專題報告:國際轉基因種業發展歷程的啟示
    轉基因核心驅動因素:研發推動性狀品種創新,種植痛點加速推廣轉基因技術是現代農業生物科技的核心要素。高投入研發推動性狀和品種的開發在過去的 20 年裡,現代生物技術的創新疊加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視使得私營企業在種子研發中獲得了越來越高的利益,種子行業也因此成為了農業生產資料中投入研究最多的領域。轉基因品種能夠快速實現商業化並且獲得種植戶的認可體現出研發才是驅動行業進步的 核心因素。
  • 重磅消息帶來轉基因概念的春天,機構推薦這些個股
    除189個轉基因棉花品種、1例轉基因大豆品種外,有兩例國產轉基因玉米品種尤為引人關注。這是2009年8月國家頒發2個水稻和1個玉米品種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後,首次擬對除棉花以外的農作物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 轉基因概念全面暴發,相關概念股迎機遇
    4月23日,轉基因概念持續走強,截至發稿,芭田股份漲停,神農科技、豐樂種業、大北農、隆平高科等紛紛跟漲。據證券時報消息,農業農村部預計今年我國小麥條銹病、赤黴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要立足抗災奪豐收,重點落實包括推進分類施策,分病蟲分區治理等在內的五項措施。
  • 轉基因概念全面暴發,相關概念股迎機遇丨牛熊眼
    據證券時報消息,農業農村部預計今年我國小麥條銹病、赤黴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要立足抗災奪豐收,重點落實包括推進分類施策,分病蟲分區治理等在內的五項措施。華泰證券指出,短期防控手段將大量使用農藥,預計今年會取得較好防控效果,但長期來看,建立長效防控機制或將需要轉基因的幫助。
  • 農業+轉基因概念龍頭股,國內現代種業領頭羊,種業龍頭強者恆強
    熱門個股分析——隆平高科【公司簡介】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設立以來一直以現代種業產業化為發展方向,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轉基因:雜交水稻種子龍頭,擁有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供應基地,超級雜交水稻三期規劃將有轉基因技術;17年10月,中科院對「嘉優中科1號」進行驗收,經測算,「嘉優中科一號」平均畝產達911.3公斤,比當地主栽品種每畝增產超過200公斤,創新高。
  • 國泰君安證券:當轉基因玉米來敲門
    ▼國內玉米種植面積接近5億畝數據來源:百度文庫實際上,從我們草根調研下來行業這幾年遭受品種集中上市和違法種子的衝擊,上市公司主要在黃淮海市場推展市場,實際行業有效推廣面積僅為2億畝,收入規模60億,利潤空間僅為14億。
  • 種業專題報告: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漸近,龍頭公司共享行業擴容
    作為轉基因作物及 食品的主要出口國,美國對轉基因作物及其產品和國際貿易採取積極推進的政策。20 世紀 90 年代初日本就完成了水稻全基因組測序,然後快速推進農業領域重要基因的鑑定和功能分析研究,培育出大量優 良的轉基因材料,具備了將轉基因技術有效應用於品種改良的良好基礎。儘管日本每年在大量進口飼料和糧油原料 等轉基因農產品,但在本土種植依然有諸多限制,除種植過藍色轉基因玫瑰外,日本國內幾乎沒有轉基因作物的商 業化栽培,絕大多數轉基因技術成果仍停留在學術型成果階段。
  • 三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十年來首次獲生物安全證書
    大北農稱,此次玉米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品種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頒發對於中國玉米產業將是一次重大的技術升級,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將為每畝玉米種植增加綜合收益至少100元以上。因此轉基因玉米產業化無論從農民種植效益和玉米種業健康發展,還是從下遊飼料養殖企業對高品質玉米原料需求上都將產生重大和積極影響,同時還對我國大田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和糧食安全具有戰略意義。
  • 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市場規模近千億元 種業經營誰領風騷?還看育種...
    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種核心技術創新。  農業農村部披露的數據顯示,近10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逾96%。尤其是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實現完全自給,雜交水稻畝產潛力突破1000公斤並保持國際領先。
  • 政策層面高度重視種子問題,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機會凸顯!
    ①美國模式: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的起源地,對轉基因作物及其產品和國際貿易採取積極推進的政策,轉基因未單獨立法,管理採用實質等同原則;②歐盟模式:歐盟對轉基因作物的態度以抵制為主,商業化種植獲批作物很少,且嚴格控制轉基因作物進口;③日本模式:採用的是一種折中的發展模式,對轉基因作物採取審慎監管和適度發展的態度;④巴西模式:巴西轉基因作物種植採取先謹慎後快速放開寬鬆的模式
  • 農業掀起「基因」浪潮,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商業化提速
    廣義基因工程技術中的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說到基因編輯,其近年來的發展可謂是叱吒風雲,在醫學領域大放異彩不說,又屢次角逐諾獎。當走在科技前沿的基因編輯遇上正在追趕科技的農業,它們之間所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將為農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會。
  • 前瞻熱點:轉基因育種市場空間巨大
    2020年以來,我國在種子領域政策頻出:批准了兩例轉基因玉米和一例轉基因大豆形狀;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品種專利保護;加大非法轉基因打擊力度;提出2020年修訂一些種業法律法規。這些政策的出臺,大概率是在為轉基因的商業化鋪路,疊加蟲害影響,轉基因推廣大概率會加速。
  • 資本熱逐加政策利好,國內轉基因作物能否再進一步?
    種業是農業的「晶片」,是糧食安全的根基。今年中國官方批准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種類能否成功「擴圍」?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大背景下,這成為包括資本市場在內多方的關注熱點。
  • 堅定不移推進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究應用
    農業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前沿和生物技術應用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科技創新、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國際科學技術競爭的焦點。一、全球轉基因作物發展勢頭強勁,不可阻擋最近,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了全球轉基因作物育種產業發展的最新統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