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亮點:
1、2021年,我國更加重視現代種業建設,轉基因技術政策將不斷落地。
2、國內外糧價共振,2021年有望進入主糧轉基因的元年。
3、受飼用糧供需偏緊,蟲害影響,「拉尼娜」事件疊加通脹升溫,糧價上行周期有望持續3年。
4、若國內30%玉米使用轉基因技術,市場空間達129億;若按照90%估算,市場空間為388億人民幣。
5、看好轉基因研發能力深厚、技術成熟的大北農、受益標的蘇墾農發。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要召開,農業本身就依賴於政策,會議上有望釋放重大信號,對農業股有長期的利好作用。
海外糧食危機風險較大,新冠疫情可能使得作物減產並引發國際貿易的萎縮。據聯合國報告《Thestateoffoodsecurityandnutritionintheworld2020》,「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飢餓人數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將新增1.3億名飢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在世界糧食危機的預期下,國際糧食價格的上漲有可能支撐國內糧價處於高位。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種植意願更加強烈,價格容忍度也更高。同時為保證糧食安全,國內多地鼓勵種植,也將帶動種植面積和複合肥需求量的回升。同時,農業部表示,今年的糧食生產「穩」字當頭,核心是穩定糧食麵積,稻穀、小麥這兩大品種繼續穩定在8億畝以上,而且擴大雙季稻,穩定玉米。
我國糧食生產將按照中央及農業部「十四五」的要求發展,據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10月27日),農業部正積極謀劃實施一批基礎性、長遠性、戰略性的農業重大工程項目,重點圍繞高標準農田、現代種業、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數字農業農村、動植物疫病防控、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支撐。
2021年開始,我國將更加重視現代種業的建設,包括轉基因技術在內的現代種業技術有望不斷落地,支持我國種業發展壯大。我國種業將承擔起「更好地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的重任。
在飼用糧供需偏緊的帶動下(尤其是玉米),我國糧食周期的拐點已經來臨,上行趨勢已經基本確立。從生豬產能的恢復來看,生豬飼用需求有望帶來2-3年的玉米需求拉動,由玉米帶動的糧食價格上行周期有可能達到3年之久。
2021年國內外糧價有望共振,國內或進入主糧轉基因元年。1978年以來5輪糧食大周期,國內糧食市場逐步放開。人均糧食產量影響糧食價格,穩居400公斤/年後價格相對穩定。2000年後進入糧食新周期,飼料用糧需求大幅增長。
養殖業飼料用糧需求增長,口糧消費佔比降低。隨著肉類消費需求增加,養殖業飼料用量增長,在糧食消費中飼用需求量明顯提升,口糧消費跟隨人口趨勢表現穩定。玉米承擔大部分飼料需求,小麥飼料波動性較大。
當前國內糧食產量仍處於歷史高位,人均糧食產量穩居400公斤/年國際安全線以上,糧食供給短缺的情況較難出現,價格大幅波動可能性低。但2021年國內養殖行業逐步從非洲豬瘟疫情中恢復,受下遊養殖情緒高漲影響,玉米等飼料屬性較強的糧食作物價格或出現一定程度上漲。
2021年政策、市場等多重影響,國內外糧價或共同抬升。由最低收購價向市場化收購加補貼轉變,糧食託市制度逐步退出。小麥、稻穀收購價2008-2015年間連續提升,目前處平均值偏高水平。玉米、大豆臨儲價格連續上調,政策、市場機制「雙失靈」。種糧成本與政府最低收購價相關,2021年最低收購價或小幅上行。
市場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2021年玉米價格景氣或持續。供需結構決定市場價格,國內玉米缺口明顯。補欄飼料需求拉動下,玉米及大豆價格大幅上漲。玉米拍賣成交量大幅增長,庫存低位價格有望繼續上行。
「拉尼娜」事件疊加通脹升溫,全球糧價或進入上行通道。2020年拉尼娜現象形成,對農業生產影響偏中長期。。2020年有可能會發生中等至高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強度或將在2020年11月-2021年1月達到極值。美洲地區玉米及大豆產量或受影響,全球糧食供給下降。新冠疫情後通貨膨脹預期出現,需求恢復糧價或進入上行通道。
玉米種子供需結構改善,2021年或進入主糧轉基因元年。玉米種子需求量增長,供需格局偏緊。雜交水稻種子供給略寬鬆,去庫存持續。
蟲害及糧食安全背景下,國內轉基因推廣有望加速。品種審定數大幅增長,種子企業競爭加劇。糧食安全受到重視,轉基因技術應用呼之欲出。國內已建立轉基因研發體系,國內企業擁有轉基因技術自主權。
轉基因玉米進展超預期。農業部2019年12月30日公告擬批准頒發玉米與大豆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引發市場關注。我們認為國內存在放開轉基因玉米的可能,放開轉基因符合國情,原因分析如下:
1、轉基因推行廣泛,安全性有驗證。目前,全球流通的玉米和大豆基本都是轉基因產物,多年下來未出現安全事件,國內現在放開符合大趨勢。
2、國內科研儲備充分。目前下發的轉基因玉米安全證書命名基因主要為抗蟲和抗除草劑,具備推廣商業價值。
3、國內市場倒逼政策放開。東北市場海外流入的非法轉基因玉米推廣面積已經不小,對市場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劣影響,及時放開政策限制,有利於保護國內種業大企業,從根源上保證糧食生產安全。
若國內90%玉米使用轉基因技術,市場空間有望達388億人民幣。中國作為世界上玉米產量及消費量第二大國,按照全球轉基因玉米單位價值、2018年玉米播種面積的30%(工業玉米佔比約為30%)估算,國內轉基因玉米種子的市場空間達129億人民幣,若按照90%(工業玉米+飼用玉米佔比)估算,市場空間為388億人民幣。
2021年國內飼料用糧大幅增長,國外通脹升溫,國內外糧食價格有望迎來共同上漲,受益畜禽存欄回升帶來的需求提升以及玉米庫存周期反轉,玉米和大豆等飼料 糧價格後續走勢保持樂觀。口糧與白糖雖供給較為充足,但受飼料糧需求替代、 惡劣天氣等外在因素影響,2021 年仍有較好的漲價基礎,同時轉基因政策持續推進,國內主糧轉基因或進入商業化階段。種植鏈利好因素較多,看好轉基因研發能力深厚、技術成熟的大北農、受益標的蘇墾農發。
大北農:轉基因商業化進程持續推進廣闊市場前景可期
公司轉基因種子業務持續推進,2020年6月新獲玉米DBN9858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糧食安全和玉米價格上漲共同作用下,轉基因商業化進程有望提速。公司2010年開始布局轉基因業務,先後投入9-10億元資金,經過十餘年積累,具有國內領先的技術儲備。未來轉基因技術商業化後,種業的競爭門檻提高,公司作為國內轉基因龍頭市場佔有率有望迅速提升,進一步打開盈利空間。
看好公司主營生豬養殖和飼料業務持續景氣向好,遠期作為轉基因種業龍頭發展前景廣闊。不考慮轉基因,預計公司2020-2022年淨利潤分別為20.84、23.88和21.41億元,對應EPS0.50、0.57和0.51元,對應PE分別為17、15和17倍.
蘇墾農發:糧油全產業鏈布局,未來成長可期
公司逐步完善種子、種植、糧油全產業鏈版圖,一體化優勢明顯,子公司各司其職,表現優秀。其中,大華種業突出做好品種研發;蘇墾米業突出做好穩生產、保供給、「線上+線下」拓市場,在積極拓展雀巢中國、旺旺集團、太太樂集團等知名企業客戶的同時,開拓抖音直播、微信商城等線上銷售渠道;金太陽糧油突出做好油品保供。各子公司共同發力,有望齊心助力公司鞏固龍頭地位。
預計公司2020年-2022年的淨利潤分別為7.98億元,8.42億元,9.43億元,EPS分別為0.58/0.61/0.68元。
風險提示:
農產品價格上漲不及預期;轉基因審批進度不達預期;發生自然災害的風險;種子品種推廣不達預期。
來源:
《開源證券-2021年度行業投資策略-《養殖聚焦優質產能,種植把握景氣周期》。2020-11-28;
《華泰證券-2021年度農林牧漁行業策略報告-《布局生豬後周期,把握種植鏈機遇》。2020-11-18;
《國信證券-農林牧漁2021投資策略-《放下執念,擁抱成長》。2020-11-23;
《東興證券-大北農(002385.SZ)-《養殖業務持續景氣,飼料需求持續提升》。2020-10-29;
《安信證券-蘇墾農發(601952.SH)-《銷量持續向好,龍頭地位鞏固》。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