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今年玉米市場呈現出了明顯的價格上漲趨勢,並逐漸偏離主糧間的均衡水平。而隨著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小麥的飼用替代趨勢有所增強,有觀點認為,小麥是玉米價格上漲的「天花板」,玉米價格的上漲將在小麥價格水平下出現壓力。那麼玉米價格未來走勢如何?小麥真的是玉米價格上漲的「天花板」嗎?
當前國內主糧價格走勢長期仍較穩定
從全球糧食價格走勢來看,以主要產糧國糧食市場現貨價格為例(不考慮價格的區域間差異),目前小麥和玉米價格相對穩定。而國際稻米價格在2020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上漲,5月泰國大米價格漲至近7年來新高,一度超過500美元/噸關口,這主要是受到越南、泰國等主產國2019年的乾旱減產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下生產效率下降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儘管國際糧食價格對國內價格沒有直接的傳導效應,但存在價格波動的溢出效應,進而間接影響國內糧食價格的變化。不過近年來隨著我國糧食生產保障措施的不斷完善,以及糧食安全戰略的提出,國內糧食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的影響較小。根據卓創監測數據顯示,國內主糧市場價格長期以來較為穩定,稻米基本是獨立行情,進入2018-2019年後價格波動率略微增大。小麥與玉米呈現季節性波動率,2017年以前是此消彼長趨勢,2017作物季節之後,大致表現為同漲同跌,並且價差縮小,直到2020年價差縮小至百元/噸以內。
國內三大主糧價差有收窄趨勢
2020年以來,國內主糧價格上漲預期不斷增強,而由於短期的供需錯配造成的玉米價格連續上漲行情,更是給其他主糧價格(尤其是小麥價格)形成了階段性行情支撐。通過對價格數據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近五年來,三大主糧價差有持續收窄趨勢。
首先來看稻米-小麥價差走勢。2016-2018連續三年大部分時間內,稻米、小麥二者價差圍繞在五年均值上方;進入2019年,二者價差縮窄到1217元/噸的歷史低位。
另外稻米-玉米間價差在2016-2018連續三年大部分時間內,二者價差圍繞在五年均值上方;進入2019年,二者價差縮窄到1653元/噸的低位,但是進入2020年,價差繼續向下,於10月份達到1561元/噸位置。
最後來看小麥-玉米價差,兩者價格差異水平在2017年比較特殊,全部在五年均值上方運行,2018年全年價差較為穩定。2019、2020年圍繞在均值下方運行。特別進入2020年,價差繼續向下,並於10月份跌破百元/噸位置。
綜合而言三大主糧間的價差水平2019年後持續呈收窄趨勢,一方面由於市場化收購比例的提升對價格形成了一定的調節作用,另一方面則主要是受玉米價格的恢復性上漲影響明顯。不過長期而言,三大主糧從糧食供應安全的角度考慮,其價差水平應該保持均衡狀態,這有助於穩定三大主糧的種植生產結構,對於保障糧食安全有重要意義。
價格的穩定性與長期均衡關係分析
通過對三大主糧的價格走勢分析發現,近五年玉米、小麥、稻米間價格走勢仍保持長期穩定,價差的階段性收窄不構成對其價格長期走勢的影響,三者價格在短暫波動後仍將回歸其合理的價差關係。
以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的全國玉米、小麥、稻米的月度市場平均價作為分析對象。能夠看出,玉米和小麥、稻米價格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但小麥與稻米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相關性均不顯著。
玉米小麥稻米玉米1.0000000-0.6748266-0.5180176小麥-0.67482661.00000000.5494947稻米-0.51801760.54949471.0000000
此外觀察三者在時間序列上的波動特徵可以看出(參考前文圖),在均值水平上小麥市場價格近五年波動情況較為穩定,而玉米和稻米則存在較為明顯的變化趨勢;從波動角度而言,除稻米2016-2017年較為平穩外,三者均存在較為明顯的波動周期,對各自時序數據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三者均為非平穩序列。
針對時序數據的非平穩性進行一階差分,結果一階差分後的ADF檢驗表明差分後能夠實現序列平穩;基於平穩的價格時序數據,對玉米、小麥及稻米價格進行協整分析,發現玉米、小麥、稻米價格兩兩之間存在協整關係,即其價格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同步趨勢。
玉米、小麥、稻米價格一階差分ADF檢驗統計量
小麥-玉米價格關係分析
那麼對於近期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有觀點認為,小麥價格是玉米價格的「天花板」,玉米價格的上漲會受到小麥價格的壓制,在價格水平上存在小麥對玉米價格上漲的階段性影響。這一觀點是否正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玉米價格的上漲是否是基於基本面,還是在上漲過程中偏離基本面走向了市場囤貨炒作的情緒主導面;另外,玉米價格與小麥價格的統計分析數據,是否能夠證實這一觀點。
第一,根據卓創監測顯示,當前市場形勢下短期內的玉米供需錯配確實引發了市場價格的上漲,但價格變化仍未偏離基本面主導,小麥的替代效應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玉米需求。據測算,在豬淨能體系中,1公斤小麥可同時替代0.97公斤玉米和0.13公斤豆粕。那麼如果僅考慮價格因素帶來的替代效應,且不考慮因小麥替代帶來的酶製劑添加成本,那麼當前小麥與玉米的成本差距每噸將超過300元,對於飼料生產企業而言,選取小麥替代玉米有十分明顯的利潤優勢。
第二,我們進行了小麥和玉米價格的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發現在5%的顯著水平上,小麥價格不是引起玉米價格變化的原因。而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即存在90%的概率),小麥的價格變化是引起玉米價格變化的原因。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玉米價格的變化會受到小麥價格的影響,即小麥價格有成為玉米價格「天花板」的可能,但並不是必然因素。
玉米-小麥價格的格蘭傑因果檢驗統計量
F統計P值(10%)玉米-小麥0.79660.4565小麥-玉米2.6980.07714﹒
未來主糧價格走勢預測
2021年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糧食安全將是各個國家的關注重點,在我國也不例外。同時,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導致糧食經營者及普通消費者囤積糧食的意向增強,整體判斷2021年主糧價格在需求增強預期的帶動下,價格仍將維持偏強走勢,全年均價預計小幅上漲,產品自身的季節性趨勢不會打破。但必須注意到我國糧食自給率高,尤其稻穀、小麥庫存高位,價格上漲空間預計較為有限。
分品種來看,隨著我國生豬產能逐步恢復,飼料需求有望持續上揚,因此預計2021年玉米需求量將進一步提高,目前玉米的供求關係較為緊張,對價格存在有力支撐。預計2021年玉米價格仍將維持高位震蕩狀態,價格區間維持在2100-2400元/噸。小麥-玉米價差縮小的情況下,小麥價格一定程度上受到玉米帶動,加上2021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上漲,因2021年小麥價格重心看漲,預計2021年價格運行區間在2340-2500元/噸。稻穀方面,供需關係穩定,且近年來優質優價特點凸顯,預計價格同樣微幅上調。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h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