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植被覆蓋度變化與氣候因子相關性分析

2020-11-22 騰訊網

點上方「測繪科學」關注我們

摘 要

植被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陸地生態系統的所有變化做出響應,在能量交換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表現和衡量生態環境狀況的主要指標。植被覆蓋度是衡量植被生長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而植被的生長受外界因素影響很大,尤其是降水、溫度等氣候因素,反過來,植被的生長也能夠一定程度地反映氣候特徵。

為分析山東省植被覆蓋度變化及其與降水量、溫度等氣候因子變化的相關性,該文採用2005—2015年的NDVI、降水量和溫度數據,利用重心模型和相關係數法,進行了植被覆蓋度與降水、溫度的月動態變化和季度動態變化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在2005—2015年的10年間,山東省植被覆蓋度在整體上呈現增長趨勢,植被覆蓋度與氣候因子無論是在月動態變化還是季動態變化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正相關性,植被NDVI的季度走向與降水和溫度的季動態變化趨勢幾乎一致,並且溫度對植被生長的影響大於降水對植被生長的影響。本文的研究驗證了植被覆蓋度的變化與氣候因子的變化有一定的關係。

引用格式

宋鵬飛,季民,劉澤群,等.山東省植被覆蓋度變化與氣候因子相關性分析[J].測繪科學,2020,45(03):81-86.

正文

1 數據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山東省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位於34°22′ ~38°23′ N,114°19′~ 122°43′ E之間,東臨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隔東海與日本相望。山東省屬於溫帶季風氣候,降水特徵為夏季多雨,春季少雨,年降水量大於480 mm,全省溫度在11~14.5 ℃之間。

1.2 數據來源與預處理

本次研究使用的數據是全球MOD13A3提供的16 d覆蓋全月的1 km月產品數據,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上一共下載了132張影像。氣象數據來源於中國氣象網,在其網站下載2005—2015年的降水和溫度數據(表1)。

表1 數據詳情

影像預處理:首先進行投影坐標轉換,將坐標系轉換為WGS-1984-Albers;然後進行影像裁剪與地圖代數計算,將閾值調整為[—1,1];最後進行分區統計,提取出山東省內柵格數據的NDVI值。

氣象數據預處理:首先將數據分別整理成降水和溫度的月均值數據和季度均值數據,裁剪出山東省區域;然後使用克裡金法對數據進行空間插值,獲取到山東省內的氣象數據;最後通過ArcGIS對數據進行區域分析與統計,整理為數據集以供後期使用。

2 結果與分析

2.1月動態變化分析

本次研究為揭示山東省植被覆蓋度在月空間分布和時間序列上的動態變化,以及降水、溫度對植被生長的影響,結合重心模型計算月植被、降水和溫度的空間重心坐標。其中,降水和溫度的重心計算同樣是根據監測站點的分布將研究區劃分為19個區域,以站點坐標為中心點坐標,月均降水量和溫度作為「重量」Mi計算重心坐標,伴隨連續的時間變化得到變化的重心坐標,以此來反映植被在空間分布上的動態變化。為反映植被覆蓋度的逐月變化以及植被在月生長變化和氣候因子的相關性,將植被的月NDVI、降水量和溫度的變化趨勢圖進行對比分析。

2.1.1月空間分布上的重心遷移對比分析

為得到連續變化的月均空間坐標,需要近十年的相同月份的NDVI、降水量和溫度數據進行相加和求平均值,得到該月份的NDVI、降水量和溫度的均值,然後分別進行每月的NDVI、降水、溫度的空間重心坐標計算。1—12月的月重心坐標如表2所示。

表2 1—12月NDVI、降水量、溫度空間分布重心坐標

將每組月NDVI數據、降水數據和溫度數據生成月變化軌跡圖,如圖1所示,然後將NDVI與降水和溫度的變化軌跡做對比。

(a)NDVI重心遷移軌跡(b)降水量重心遷移軌跡 (c)溫度重心遷移軌跡

圖1 1—12月NDVI與降水量和溫度的重心遷移軌跡對比

為了方便分析NDVI和兩種氣候因子在空間變化上的相關性,根據圖2將NDVI和降水、溫度在遷移方向上的變化和相關性做成表格,見表3和表4。

1)NDVI與降水量的重心遷移軌跡對比。圖1、表3和表4顯示了基於重心模型計算的2005—2015年山東省1—12月NDVI重心和降水重心的移動軌跡,結果表明:其中3—4月、9—10月共兩個階段的NDVI重心遷移方向與降水重心遷移方向完全一致;10—11月的NDVI重心遷移方向與降水重心遷移方向非常相近,在經線方向上保持一致;1—2月、3—4月、4—5月共3個階段的NDVI重心遷移方向與降水重心遷移方向非常相近,在緯線方向上保持一致。以上結果表明,山東地區1—12月NDVI重心遷移軌跡與降水重心遷移軌跡在方向上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山東省植被覆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降水變化的影響。同時,存在其他因素影響植被覆蓋度變化,主要表現為2—3月、5—6月、6—7月、7—8月、8—9月、11—12月的重心遷移軌跡在方向上呈現完全相反的狀態,可能是由溫度變化導致。

表3 1—12月NDVI與月均降水、溫度的重心遷移軌跡對比

2)NDVI與溫度的重心遷移軌跡對比。將2005—2015年山東地區1—12月NDVI重心和溫度重心的遷移軌跡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其中1—2月、4—5月、5—6月共3個階段的NDVI重心遷移方向與溫度重心遷移方向完全一致;9—10月的植被重心遷移方向與溫度重心遷移方向非常相近,在經線方向上保持一致;3—4月、6—7月、8—9月、11—12月共4個階段的植被NDVI重心遷移方向與溫度重心遷移方向非常相近,在緯線方向上保持一致。以上結果表明,山東省1—12月NDVI重心遷移軌跡與溫度重心遷移軌跡在方向上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山東省植被覆蓋度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同時,還有其他因素也對植被覆蓋度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2—3月、7—8月、10—11月的重心遷移軌跡在方向上呈現完全相反的狀態。

表4 NDVI與降水、溫度的重心遷移相關性對比

根據以上月數據的分析發現植被的月度生長受降水和溫度影響很大,植被NDVI與降水和溫度的重心遷移軌跡在方向上保持很高的相關性,在進行月植被NDVI和降水的相關性分析時,2—3月、5—6月、6—7月、7—8月、8—9月、11—12月的植被NDVI重心軌跡遷移方向與降水呈現完全相反的狀態,但其中2—3月、5—6月、6—7月、8—9月、11—12月植被NDVI與溫度的重心軌跡遷移方向保持很高的相關性。在進行月植被NDVI和溫度的相關性分析時,2—3月、7—8月、10—11月的植被NDVI重心軌跡遷移方向與溫度呈現完全相反的狀態,但其中10—11月植被NDVI重心軌跡遷移方向與降水保持很高的相關性。因此,植被生長在受降水和溫度影響的同時,還受其他未知因素影響。月數據中植被NDVI的空間遷移軌跡有10個遷移動態與溫度高度相關,植被NDVI與溫度的相關性明顯高於與降水的相關性,溫度對月植被在空間分布上的影響大於降水對植被生長的影響。

2.2相關性分析

為了反映植被覆蓋度的逐月變化和季度變化,以及植被和降水、溫度在月變化、季度變化方面的相關性,下面將植被NDVI、降水量、溫度的月均數據和季均數據生成變化趨勢對比分析,見圖2。

(a)月均NDVI變化趨勢線 (b)月均降水量變化趨勢線

(c)月均溫度變化趨勢線(d)季均NDVI變化趨勢線

(e)季均降水量變化趨勢線(f)季均溫度變化趨勢線

圖2 植被NDVI與氣候因子的月變化和季度變化趨勢對比

2.2.1 植被NDVI與降水、溫度的月相關性分析

1)植被生長與降水的月相關性分析。根據圖2可知植被月生長變化與月降水變化非常相似,2—3、3—4、4—5、6—7、8—9、9—10、11—12月共7個時間段的植被NDVI變化與降水量的變化趨勢相同。存在其他因素對植被生長變化產生影響,表現為1—2、5—6、7—8、10—11月與降水變化不同。

2)植被生長與溫度的月相關分析。分析圖2可知植被的月生長變化與溫度變化非常相似,2—3、3—4、4—5、6—7、8—9、9—10、10—11、11—12月共8個區間的植被NDVI與溫度的變化趨勢線相同。還有其他因素影響植被生長,表現為1—2、5—6、7—8月這3個時間的植被NDVI變化與溫度變化不同。

以上分析中有3個月份的植被生長狀態與降水和溫度變化都不相同,可能由其他因素影響導致。其中降水量和溫度的高峰期集中在7月,而植被覆蓋度最高值在8月,因此考慮可能還有植被生長對降水、溫度變化的響應存在滯後的原因。

2.2.2植被NDVI與降水、溫度的季度相關性分析

分別將NDVI的季數據與季降水量、季度溫度的變化折線圖對比分析。可發現NDVI的變化與降水變化趨勢幾乎一致,而NDVI的季度變化趨勢與溫度的季度變化趨勢完全一致。因此,與降水對植被生長的影響相比,溫度對植被生長的影響更顯著。

計算出每一年的年均植被NDVI值和4個季度植被NDVI均值,然後將2005年—2015年11年間的年度和季度NDVI數據繪製成植被NDVI指數變化折線圖,見圖3。通過折線圖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山東省植被覆蓋度總體是呈上升趨勢的。植被NDVI在2005—2015年期間除2008—2009年、2012—2013年以及第三季度的植被NDVI值有所減少,其他年份與季度均保持增長狀態,且從2005年的0.3958增長到2015年的0.4256。

(a)NDVI年變化趨勢 (b)NDVI季度變化趨勢

圖3 植被NDVI變化趨勢

圖5 2005-2015年山東省植被NDVI指數影像圖

3結束語

本次研究對山東省2005—2015年的植被覆蓋度變化進行了分析,以上結果表明:近十年來,山東省植被NDVI從2005年的0.395 9增長到2015年的0.425 6,覆蓋度整體呈增長趨勢。

氣候因子對植被生長具有明顯影響。植被的生長在空間和時間序列上都受到降水和溫度的影響,2005—2015年研究區內植被NDVI的重心遷移軌跡與降水、溫度的重心遷移軌跡在方向上具有明顯的相關性。植被NDVI在時間序列上與降水和溫度也有很大的相關性,山東省植被覆蓋度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受氣候因子變化的影響。

排版:S.O.N.G

審核:晨風小語

關於《測繪科學》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主辦: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郵箱:chkx@casm.ac.cn

網址:http://chkd.cbpt.cnki.net

電話:010-63880931

每月20號出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國內郵局訂閱代號:2-945。

國外代號:BM3638

ISSN:1009-2307

CN:11-4415/P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12100000400011075J

帳號:11050164500009888888

行號:105100098013

相關焦點

  • 植被覆蓋度和植被覆蓋率有什麼區別?
    植被覆蓋度和植被覆蓋率有什麼區別?   一個設備.沒什麼區別.或者說差了一個字.   植被蓋度指植物群落總體或各個體的地上部份的垂直投影面積與樣方面積之比的百分數.它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面積的大小.有時蓋度也稱為優勢度.植被蓋度分投影蓋度(全株蓋度)和植基蓋度(基部蓋度),在監測中測定的植被蓋度為投影蓋度,植被蓋度測定中不分種,採用蓋度框法進行測定.   植被覆蓋度和植被覆蓋率有什麼區別?
  • 北京植被覆蓋度達19年來最大值
    原標題:本市植被覆蓋度達19年來最大值 本報訊(記者 駱倩雯)市生態氣象和衛星遙感中心近日發布《北京市生態遙感年度報告(2018年)》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生態涵養區和中心城區的植被覆蓋度、植被固碳釋氧量、水庫水體面積等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的關鍵性指標在2018年達到最好
  • 氣候變化條件下三江源地區生態植被變化特徵與預測
    演講摘登:近年來,三江源地區氣候出現了明顯變化,植被整體上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植被覆蓋指數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氣溫的升高而增加。三江源歷史上共存在過10種生物群系類型,三大植物功能型集合:非樹型,樹型和冰極地荒漠型。
  • 氣候變化條件下三江源地區生態植被變化特徵與預測
    演講摘登:近年來,三江源地區氣候出現了明顯變化,植被整體上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植被覆蓋指數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氣溫的升高而增加。三江源歷史上共存在過10種生物群系類型,三大植物功能型集合:非樹型,樹型和冰極地荒漠型。非樹型包括苔原、半荒漠、寒溫帶草原/灌木。
  • 黃河流域氣候及水資源變化現狀及預估
    本文通過分析近半個世紀以來黃河流域氣候水文的變化,揭示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對黃河流域水資源影響的事實,從水資源現狀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所存在的問題,最後給出了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亟待進行研究的基礎科學問題。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發布 氣候系統多項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通訊員王朋嶺報導8月24日,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從大氣圈、水圈、冰凍圈、陸地生物圈和氣候變化驅動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國和全球氣候變化狀態的最新監測信息。藍皮書顯示,氣候系統多項關鍵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
  • 中國植被變綠對區域氣候的影響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中國東部地區呈現出顯著的植被綠化現象,但是當前基於粗解析度全球氣候模式的研究表明,植被變綠對中國夏季氣候的影響不顯著。該研究基於2001-2017年時間序列的葉面積指數、植被覆蓋度等遙感觀測數據構建植被綠化情景,採用陸-氣耦合的高解析度區域氣候模式(WRF+SSiB3),模擬和分析中國植被綠化對區域夏季氣溫、降水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從地表輻射能量平衡和水循環兩個方面探索其中的生物地球物理機制。
  • 黃河源區氣候水文和植被覆蓋變化及面臨問題的對策建議
    要實現這一長遠的戰略目標,必須明晰黃河源區近 30—50 年,尤其是進入 21 世紀以來的氣候水文變化特徵,並深入分析和總結源區植被覆蓋變化的特點,從而釐清黃河源區的水文循環規律及機理,最終為有效應對黃河源區及全流域所面臨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和生態惡化等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和對策建議,並為有序適應氣候變化提供理論基礎。
  • 不透水地表的變化及其對地表溫度的影響
    城市化導致下墊面土地覆蓋狀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原有的自然地表覆蓋被密集的建築物和街道取代,對區域氣候產生顯著影響(Zhao et al.,2014;Mahmood et al.,2014;Georgescu et al.,2013)。
  • 【全國土地日】土地利用與氣候變化
    資料顯示,近15年間,土地利用變化大約佔全球二氧化碳釋放量的23%,甲烷的60%,一氧化二氮的23%。人類的土地利用已經大大地影響著全球環境,在很多地區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土地利用已成為影響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 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新成效
    本報訊  記者張興國 通訊員王福祥報導  《2017年國家林業和草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近日發布。2017年,中央和地方各級林業草原主管部門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政策方面,國家林草局印發了《2017年林業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與分工方案》和《省級林業應對氣候變化2017-2018年工作計劃》。開展造林綠化等專項督導。
  • 土地利用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
    資料顯示,近15年間,土地利用變化大約佔全球二氧化碳釋放量的23%,甲烷的60%,一氧化二氮的23%。人類的土地利用已經大大地影響著全球環境,在很多地區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土地利用已成為影響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我國土地資源有「一多三少」的特點,即總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質量的耕地少,可開發後備資源少。
  • 東北地理所等在中國植被變綠對區域氣候的影響研究中獲進展
    近年來,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中國東部地區呈現出顯著的植被綠化現象,但是當前基於粗解析度全球氣候模式的研究表明,植被變綠對中國夏季氣候的影響不顯著。該研究基於2001-2017年時間序列的葉面積指數、植被覆蓋度等遙感觀測數據構建植被綠化情景,採用陸-氣耦合的高解析度區域氣候模式(WRF+SSiB3),模擬和分析中國植被綠化對區域夏季氣溫、降水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從地表輻射能量平衡和水循環兩個方面探索其中的生物地球物理機制。
  • 蘭州市氣象局研究發現:近40年黃河蘭州段植被明顯增加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近日,蘭州市氣象局綜合氣候、人類活動和長序列植被遙感監測信息研究發現,近40年來,黃河蘭州段植被呈明顯增加趨勢。參與這一研究的蘭州市氣象局服務中心副主任任淑媛介紹,這一發現源於蘭州市氣象局對長期氣候資料、黃河蘭州段植被長勢與變化狀況遙感監測信息,和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進行綜合研究、對比、印證而得出的綜合評價。即近40年來,黃河蘭州段植被長勢整體呈向好趨勢發展,特別是沿黃河兩岸、河以南的區域植被明顯增加。
  •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黃河流域水循環
    流域徑流量的減少除與大尺度的氣候變暖有關外,區域尺度的植被覆蓋變化和人類用水量(如農業灌溉)的增加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在不同子流域,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徑流變化的作用不同:在黃河上遊,氣候變化的影響佔主導地位;在中下遊,人類活動的影響甚至與氣候變化作用旗鼓相當。
  • 植被生態質量達2000年以來最好
    《公報》顯示,2000年至2018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出現「三級跳」,其中,2012年至2018年較2000年至2001年、2002年至2011年明顯提高,2018年達2000年以來最高。2018年全國植被淨初級生產力較2017年增加12克碳/平方米,達本世紀以來最高。2000年以來,我國北方和西部地區植被覆蓋度明顯提高,植被防風固沙功能提升。
  • 陝西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長
    11月13日,記者從陝西省氣象局獲悉:今年,陝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利用氣象衛星可見光、植被覆蓋度、植被固碳、土壤保持等數據及多元衛星遙感與地面站點監測數據,形成了陝西黃河流域監測專題報告。
  •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下全球植被變綠的水文效應及機理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楊永輝團隊與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張永強團隊合作,共同揭示了氣候變化下的四種植被-徑流關係模式及其驅動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Hydrology上。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華南三疊紀-侏羅紀之交植被與氣候變化
    我國華南四川盆地上三疊統-下侏羅統地層發育連續,化石豐富,為深入研究三疊紀-侏羅紀轉換時期陸地生態系統的變化奠定了基礎。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李麗琴、研究員王永棟,挪威奧斯陸大學教授Wolfram Kürschner,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博士MichaRuhl,以及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教授Vivi Vajda等合作,對四川盆地東北緣宣漢七裡峽剖面須家河組-珍珠衝組開展孢粉植物群的系統深入研究,恢復並重建三疊紀-侏羅紀之交的古植被演替和古氣候變化,探討該轉折時期陸地植被、氣候變化與中大西洋火山活動事件等的潛在聯繫
  • 利用無人機劃分榆樹疏林草原植被類型
    植被覆蓋度是評估生態環境質量與植被生長的重要指標,也是全球眾多陸面過程模型和生態系統模型中表達植被動態的重要參數。衛星遙感和地面測量是估算植被覆蓋度的常見方法。然而,如何精確估計榆樹疏林草原上木本、草本不同類型植被的覆蓋度仍然具有挑戰性。無人機飛行系統有效的補充了區域尺度低空間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影像與樣地尺度實地調查之間的缺口,為精確的監測、評估疏林草原的植被動態提供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