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

2020-12-06 中國氣象局

  6月25日是第24個全國土地日。土地是人類生產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土地利用是人類活動作用於自然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土地利用活動,人類對自然環境產生巨大作用。資料顯示,近15年間,土地利用變化大約佔全球二氧化碳釋放量的23%,甲烷的60%,一氧化二氮的23%。人類的土地利用已經大大地影響著全球環境,在很多地區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土地利用已成為影響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我國土地資源有「一多三少」的特點,即總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質量的耕地少,可開發後備資源少。
雖然我國現有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積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六十七位。在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證、乾旱退化、水土流失、汙染嚴重的耕地佔相當大的比例。

  土地利用與氣候變化

  土地利用是人類活動作用於自然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土地覆被變化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驅動因子。土地覆被的變化,無論是熱帶森林的採伐,城市化建設還是農業活動的加強或土地退化,將引起溫室氣體排放吸收以及地面反射率,蒸發作用的變化,從而引起整個生態系統的貯碳能力,能量平衡,水分輸送的變化。
各種土地利用形式,尤其以森林採伐,城市建設和農業種植為代表,都會對溫室效應,能量平衡,水分輸送造成影響,從而在區域甚至全球尺度上影響氣候變化。

  1.土地利用與溫室效應

  目前,土地利用的氣體釋放量佔了多於三分之一的全球溫室氣體釋放總量以及大約四分之三的甲烷釋放總量。土地利用主要是通過改變全球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的收支平衡(主要表現對溫室氣體增加的淨貢獻),來影響即加劇溫室效應的。土地利用造成的溫室氣體的增加主要來自幾個方面:森林的過度採伐,城市建設及城市工業,農業生產活動。

  2.土地利用與水熱平衡

  土地利用首先引起了土地覆被的變化,而土地覆被的變化引起下墊面性質包括地表反照率、粗糙度、植被葉面積指數和地表植被覆蓋度發生明顯的改變。反射率的變化造成了地區地面對太陽輻射吸收的變化。由於地面是大氣的主要加熱源,地面熱狀況的變化必將導致大氣原來熱量分布平衡及氣壓分布的破壞。土地利用首先就在地方尺度上影響了能量平衡。這種能量平衡的變化並不受局部範圍的限制,所以它能在區域尺度甚至可能在全球尺度上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土地表面植被覆蓋的變化對蒸發作用甚至對成雲致雨都有影響。因此,根據不同的尺度範圍,土地利用的變化可以影響到全球的能量平衡並至少在地方尺度上影響到水分的分布。

  3.土地覆蓋變化引起的微氣候變化

  城市的熱島效應是居民地擴展對局地氣候影響的最好例證,土地覆蓋變化引起的微氣候變化在生活中也有發生。通過地球表面各種尺度和各種圈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對小的地方尺度上的氣候影響可以傳遞擴大到更大的尺度甚至全球範圍,城市的熱島效應就對全球溫度升高有極大影響。
        全國土地日由來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並頒布我國第一部專門調整土地關係的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為紀念這一天,1991年5月24日國務院第83次常務會議決定,從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頒布的日期確定為全國土地日。全國土地日是國務院確定的第一個全國紀念宣傳日。

  (來源:新氣象  責任編輯:王若嘉)

  

相關焦點

  • 【全國土地日】土地利用與氣候變化
    土地是人類生產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土地利用是人類活動作用於自然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土地利用活動,人類對自然環境產生巨大作用。資料顯示,近15年間,土地利用變化大約佔全球二氧化碳釋放量的23%,甲烷的60%,一氧化二氮的23%。人類的土地利用已經大大地影響著全球環境,在很多地區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土地利用已成為影響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 土地覆被變化是土壤呼吸變化的主導因素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10月7日,《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題為《全球土壤呼吸的時空變化及其與氣候和土地覆蓋的關係》(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Global Soil Respir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and Land Cover)的文章顯示,土地覆被變化而非氣候變化是土壤呼吸變化的主導因素。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最近,研究人員利用最新的美國宇航局衛星數據,更科學準確地估算出它在空氣中的熱誘捕能力,從而確認它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最近,這項由美國航天局資助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
  • 【土地利用】墨西哥土地利用變化與氣候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和碳儲量的影響
    生態系統土地利用覆蓋變化(LUCC)在全球環境變化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評估LUCC的趨勢和可能替代方案需要對變化熱點地區進行量化和識別。同時為了更好地理解社會-生態系統變化的原因、影響、後果和動態,LUCC研究需要跨不同領域進行整合。
  • 氣候變化正在影響我們的餐桌:敬畏自然,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作者:文/星球科普事實上,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都與它生長的土地和周圍的空氣品質有著密切的關係,而環境因素又與氣候因素緊密相連,目前來看,兩者關係並不理想。農業方面,隨著我們食物類型的不斷變化,對於氣候的影響也在愈發加重。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世界糧食日】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糧食安全
    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產生顯著影響,尤其對農業生產影響非常大。我國農業人口多,資源壓力大,地域類型複雜、各地氣候差異明顯等特點,使我國農業成為氣候變化影響最敏感的領域之一。氣候變化主要通過溫度、降水、二氧化碳濃度、極端氣候事件等因素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在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季節對糧食生產有不同的影響。節約每一顆糧食,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每一顆糧食都關係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 氣候變化對朝代興衰的影響問題須深入探討 避免簡單放大氣候因素...
    氣候變化對朝代興衰的影響問題須深入探討 避免簡單放大氣候因素影響 2011-02-16 08:06:46
  • 【考向預測】氣候對農業的影響,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
    溫度  (1)溫度是影響農作物生長與發育的主要因素,積溫決定了農作物的熟制和作物的差異。比如我國南方的一年三熟、北方的一年一熟。比如我國東北地區的春小麥,華北地區的冬小麥。    光照/日較差  (2)氣溫的日較差和光照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 研究揭示氣候和土地利用相互作用對熱帶雨林和乾熱河谷生態系統中...
    人類活動導致的土地利用格局變化,正深刻改變物種的生存環境;全球氣候變化加速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然而,學界缺乏關於區域物種多樣性如何應對氣候和生境變化的研究。蝴蝶物種豐富,分類學和生態學特徵明確,是國際上公認的高靈敏性環境變化指示生物。
  • 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3)簡要分析全球變暖對全球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4)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經濟」,請簡要分析「低碳經濟」的重要意義及可採取的措施。參考答案:(1)自然原因:太陽的異常活動等。(3)四次氣候大會召開地點均位於沿海或島嶼,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對這些地區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上篇)
    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層次的,既包括正面影響,同時也包括負面效應。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因為不利影響可能會危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生存與發展。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中國日報3月12日電(記者 李弘揚)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該聲明顯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糧食安全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隨著全球持續變暖,目前的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該聲明顯示,2019年是有儀器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
  • 氣候變化影響草原進退
    隨著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日益擴大,草地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日前,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氣象影視中心共同主辦的大型科學考察與氣象科普活動「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通過實地考察,深入探究氣候變化背景下草原生態環境變化,探討草原生態系統應如何適應氣候變化。
  • 作物越多樣,越能應對氣候變化影響
    英國《自然》雜誌19日在線發表了一項生態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分析了91個國家連續50年的全年產量數據後報告稱,增加作物多樣性可以極大地提高全國作物年產量的穩定性,從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全球糧食系統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基礎。
  • 氣候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近幾年關於氣候這個話題最熱的就是氣候變化很多小夥伴覺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改變離自己很遠殊不知,影響和改變就在身邊>下面跟著小據一起看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離我們有多遠?影響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產量以不利影響為主。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1.9%和1.2%。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結構和耕種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波動,以及農業災害加重等諸多方面。
  • 大氣|分析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
    衛星雲圖地球上的氣候有十好幾種,不同的地區有氣候相同的或相似的,也有不同的,那麼是什麼因素影響氣候的最終形成呢?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到影響氣候的因素概括起來有:1、 緯度。緯度的不同導致地面獲得的熱量不同,這樣按照熱量的不同把氣候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極地(苔原帶、冰原帶)。還有海拔高低也影響熱量的變化。
  • 人類活動影響加劇、氣候變化等因素持續影響全球水環境
    地球上不同水系之間影響密切,在當前氣候變化的誘因下,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保護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必須直面的問題。同時,人類對水域、海島等地區的無序開發利用給水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峇里島 「垃圾應對緊急狀態」難以解除 最近,一段由英國潛水員裡奇·霍納在峇里島水下拍到的視頻,在網絡上獲得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轉發。視頻中,裡奇被難以計數的海洋垃圾圍繞。
  • 氣候變化對空氣危害影響有限
    據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報導,以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為主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布報告稱,氣候變化對人造成的危害影響有限,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室外空氣汙染才是真正的「隱形殺手」。該研究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環境研究快報》上。  空氣汙染被認為是目前所面臨的一個主要環境風險。
  • 60%的土地變化與人類直接活動有關
    森林植被覆蓋增加 裸地覆蓋減少60%的土地變化與人類直接活動有關科技日報北京8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8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環境科學研究,研究人員利用30多年的衛星數據繪製成了全球土地覆蓋的變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