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覆被變化是土壤呼吸變化的主導因素

2020-11-16 環境與發展智庫

圖片來自網絡

2020年10月7日,《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題為《全球土壤呼吸的時空變化及其與氣候和土地覆蓋的關係》(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Global Soil Respir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and Land Cover)的文章顯示,土地覆被變化而非氣候變化是土壤呼吸變化的主導因素。

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s)代表了從陸地生態系統到大氣的最大二氧化碳通量,但人們對其時空變化以及驅動力知之甚少。來自中國北京師範大學、美國德克薩斯科技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等機構的研究人員使用遙感數據和特定生物群系統計模型,繪製了2000—2014年空間解析度為1 km2的全球Rs地圖,分析了Rs變化的主導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①高Rs區主要位於中非、東南亞、亞馬遜河流域等熱帶地區,低Rs區則廣泛分布於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美國西部、加拿大、中亞,蒙古北部、中國東北、阿根廷和澳大利亞。②2000—2014年,全球北部和熱帶地區的Rs顯著增加,溫帶地區的Rs無明顯下降趨勢。③與現在認為的氣候變化主導Rs變化的觀點不同,該研究結果表明,2000—2014年,在溫帶和北方地區,土地覆蓋變化在調節Rs變化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④較之氣候變化較大的地區,在發生較大變化的低矮植被覆蓋區(植被高度小於5 m的地區),Rs發生重大變化的頻率更高。⑤該研究結果有助於理解全球Rs模式,強調土地覆被變化在推動全球和區域Rs變化中的重要性。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及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氣候變化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20年第20期,董利蘋 編譯。

相關焦點

  • 土地利用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
    土地是人類生產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土地利用是人類活動作用於自然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土地利用活動,人類對自然環境產生巨大作用。資料顯示,近15年間,土地利用變化大約佔全球二氧化碳釋放量的23%,甲烷的60%,一氧化二氮的23%。人類的土地利用已經大大地影響著全球環境,在很多地區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土地利用已成為影響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 天眼看全球土壤碳排放時空變化格局丨觀天測地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牛錚研究員團隊與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合作,基於多源遙感數據和全球土壤碳排放地面觀測數據集(圖1),構建數據驅動模型,生產了2000-2014年全球1公裡解析度陸地生態系統土壤碳排放產品(圖2),並分析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土壤碳排放時空變化與氣候和土地覆蓋變化之間的關係。
  • 【全國土地日】土地利用與氣候變化
    土地是人類生產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土地利用是人類活動作用於自然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土地利用活動,人類對自然環境產生巨大作用。資料顯示,近15年間,土地利用變化大約佔全球二氧化碳釋放量的23%,甲烷的60%,一氧化二氮的23%。人類的土地利用已經大大地影響著全球環境,在很多地區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土地利用已成為影響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 國內土壤科研進展,了解一下
    ;不同政策影響下的東北地區土地覆蓋及生態系統服務變化研究獲進展;版納植物園揭示土壤細菌群落結構和功能對生物合成納米銀的響應特徵。為研究土壤表面形態的時空變化特徵及預測方法,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微波遙感學科組的科研人員自2014年開始這項研究,通過設計不同表面形態的土壤,對其進行長時間系列觀測,分析土壤表面形態的時間變化規律,並提出和檢驗了利用累積降雨量進行土壤表面形態參數的預測方法。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隨著時間變化,土壤表面形態的功率譜密度函數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跟降雨量也具有良好的關係。
  • Microbiome:南農張瑞福團隊揭示放牧引起草原微生物組變化驅動土壤...
    背景 放牧是最廣泛的土地用途之一,佔全球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據報導,過度放牧會降低植物區系多樣性和生物量,可能是草地退化最普遍和最顯著的過程。植物區系多樣性對生產力和其他生態系統功能的重要性已被許多研究證實。然而,植物區系多樣性的重要性最近受到了質疑。其中一些問題表明,許多陸地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取決於資源的有效性。
  • 北京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二)
    通過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建立這些變化的生態環境效應,找到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為調控生態環境服務,並將生態環境治理納入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過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從第二部分分析看出北京市生態環境系統的比較脆弱,下面結合北京市的土地利用開發歷史,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的生態環境效應及二者間影響。
  • 一文看懂我國土壤退化現狀,你腳下的土地還好嗎?
    由於這些地區的肥沃土壤本身就很少,因此,土壤持續退化對糧食產量和牲畜生產也有重大影響。   我國人均土地面積已經很小,而由於管理不善導致耕地減少、土地退化,這對土地生產力、人民生活和環境條件有著重大影響。據估計,土地退化導致的年直接經濟成本達到5400億元人民幣,而間接成本大約是這一數字的兩倍。
  • 六大因素影響土壤健康與農作物生長
    在栽培中,要想土壤能夠穩定地工作,就要保證土壤的各個組成部分沒有問題且協調一致。其中,六大重要因素影響著土壤健康與農作物生長。第一因素:土壤有機質1、土壤有機質有機質在土壤中的含量很少,在中國大多數的農田中,有機質的含量只有0.7%-1.2%。但是,它對於土壤肥力、作物健康度有著很大的影響。
  • 土地估價師考試考點總結:土壤類別及特徵
    土壤類別及特徵  1、 土地實體的構成,從估價的角度看,土地實體包括地上空間、地表、地下空間、建築物及其他附著物。  2、 土地是地球陸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巖石、水文、氣候和植被等要素組成的自然歷史綜合體,它包括人類過去和現在的活動結果。
  • 我國20年地表變化一目了然
    本報訊(記者 張然)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覆被地圖集》(1∶1000 000)正式出版發行,這部由中國科學家繪製的中英雙語版地圖集是世界首部百萬比例尺土地覆被地圖集,完整、系統記錄了1990年至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最快20年的地表變化,對研究我國土地覆被變化及其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影響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它是在各種成土因素非常複雜的相互作用於土壤母質而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影響其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六種: 1、母質因素: 經風化作用形成的母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植物礦質養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來源,它對土壤的物理性狀和化學組成均產生重要的作用。
  • 全國土地日|「花式」土壤你了解幾個?
    其實,根據土壤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泥土也會呈現多種不同的顏色,比如紅土地、黑土地等,不同顏色泥土的作用也不一樣。土壤有多重要?土壤圈是巖石圈最外面一層疏鬆的部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依賴於她的存在。土壤圈表面或裡面有生物棲息,是聯繫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節,也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種環境要素。土壤為什麼會有不同顏色?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面試答辯技巧:高中地理《形成土壤的影響因素...
    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教師招聘答辯技巧:高中地理《形成土壤的影響因素》答辯題目及解析,希望可以幫助考生備考。一、請簡述土壤圈對地理環境的作用。【參考答案】1.土壤圈與地球生命作用土壤圈與地球生命作用,包括土壤圈物質循環的能量變化,生物轉化,水循環,碳、氮、硫、磷循環及環境效應。
  •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鹹海湖盆尺度下墊面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鹽/沙塵活動的形成與地表環境密切相關,尤其是地表覆被狀況,土地覆被類型直接決定了鹽/沙塵的來源。另外鹹海是全球土地覆被變化最突出的地區,半個世紀以來乾涸湖床的地表環境一直在不斷變化,原生植被演替現象悄然進行,表層沉積物和土壤類型也發生了明顯轉變。
  • 60%的土地變化與人類直接活動有關
    森林植被覆蓋增加 裸地覆蓋減少60%的土地變化與人類直接活動有關科技日報北京8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8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環境科學研究,研究人員利用30多年的衛星數據繪製成了全球土地覆蓋的變化圖
  • 氣候變化或將分解土壤腐殖質
    因此,進入土壤的有機質也一直減少,而它們正是腐殖質形成的重要來源。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科學家猜測耕地土壤的腐殖質存量由於氣候變化的原因而正在減少。然而,腐殖質是土壤功能的一個關鍵因素,這樣的變化甚至會對世界範圍內的農業生產帶來威脅。他們的研究發表於環境科學類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土壤有生命 使用別過度
    目前,業內對土壤的定義為:在地球表面生物、氣候、母質、地形、時間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夠生長植物、具有生態環境調控功能、處於永恆變化中的礦物質與有機質的疏鬆混合物。簡單地說,土壤是地球表面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俗話說,萬物土中生。作為動植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環境,土壤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 土壤有機質對果園有多重要?提質增產!怎麼提高?教你4個妙招
    對於果樹來說,土壤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決定了能不能豐產,而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土壤有機質的含量。經常能看到新聞提到日本的果園的產量和質量都很高,拋開技術因素,就是因為其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平均都在3%~4%。
  • Ecological Indicators:土壤微生物對土地利用變化和土壤資源可...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態水文研究組博士後Singh Ashutosh Kumar團隊測定了乾旱熱帶環境下土壤微生物指數隨土地利用變化(自然林、輪歇地、農田)、季節更替、土壤資源(C、N、P)可利用性的響應特徵。相關成果發表於Ecological Indicators(IF=4.49)。
  • 封面圖片背後的故事 | 全球變化與生態系統響應
    (陳偉彬、陳保冬繪製)封面圖片示意了氣候變化(如氣溫升高、降水格局變化)、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升高, 以及人類生產活動導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等不同全球變化情形對森林、草地、農田、海洋等不同生態系統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