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市場規模近千億元 種業經營誰領風騷?還看育種...

2021-01-15 中國證券網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蹟。

  江西九江修水縣地理地貌複雜,空氣溼度大,是稻瘟病重發區、紋枯病和稻曲病多發區。除了高產和優質外,抗性成為當地對品種的主要需求。

  「我們以往種的品種,容易倒伏,抗性也一般,產量很難上去。」王忠生是當地的種植大戶,往年飽受病蟲害和賣糧問題困擾。2018年以來,他開始種植隆平高科選育的晶兩優534。「它田間表現穩定,分櫱多,抗稻瘟病、抗倒伏,耐極端溫度、方便管理,而且高產,廣適性好,出米率高。」王忠生高興地說,晶兩優534品質好,不愁賣。如今,他的種植面積已由最初的100畝發展到了500畝。

  「以雜交水稻為例,隆平高科自主研發的隆兩優、晶兩優系列品種,自2015年陸續推廣以來,以高產、優質的特性,迅速成為全國市場主流品種。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發布的數據,代表品種晶兩優534、晶兩優華佔、隆兩優華佔的推廣面積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居全國雜交水稻前三名。」隆平高科董秘尹賢文告訴上證報記者。

  隆平高科優質雜交水稻的推廣只是我國種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年來,A股種業上市公司堅持科研攻關,努力培育優質品種,積極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種子:「菜籃子」「米袋子」之基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生物育種作為8個前瞻性、戰略性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之一,已被寫入「十四五」規劃。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曾表示:「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種核心技術創新。

  農業農村部披露的數據顯示,近10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逾96%。尤其是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實現完全自給,雜交水稻畝產潛力突破1000公斤並保持國際領先。

  數據同時顯示,玉米和大豆種子雖然基本自給,但受育種及栽培等因素影響,單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少數蔬菜品種還不能很好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尤其是一些適宜設施栽培、加工專用的蔬菜品種仍需要進口。

  突破「卡脖子」問題,關鍵靠創新。如果我國種業不能及時補上研發短板,那麼我國的「菜籃子」「米袋子」就可能受制於人。解決好種子問題,瞄準的是14億中國人的超大內需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行業:「小而散」問題亟需解決

  「我國種子行業存在企業『小而散』、品種同質化嚴重等問題,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種核心技術創新。」新三板掛牌公司天谷生物副董事長尚志強認為。

  天谷生物主要經營節水抗旱稻系列產品。它是在水稻科技進步基礎上,引進旱稻特性培育而出的一種既高產優質又節水抗旱的栽培稻品種新類型。在灌溉條件下,其產量、米質與水稻持平,但可節水50%以上,具有較好的抵抗乾旱能力。栽培上,簡單易行,投入低,節能低碳環保。

  據介紹,2000年到2010年,我國種子行業幾乎處在完全放開狀態,湧現出了9000多家種子公司。2010年以後,種子行業門檻逐步提高,種子企業減少了一半,行業集中度大幅提高。

  據了解,目前全國4000多家種子企業中,具備育繁推一體化能力的企業僅有80多家,不到總數的3%。在整個產業鏈條上,育繁推脫節的情況非常嚴重,導致總體育種水平徘徊不前,低水平重複。儘管培育了大量的新品種,但突破性品種不多。

  企業「小而散」的直接後果之一就是研發投入十分有限。尚志強認為,首先,從國家層面考慮,行業集中度還應該提高,減少無序競爭,讓龍頭企業更有競爭實力。其次,建議將補貼直接發放給種業企業,鼓勵企業研發。再次,資本市場應該為種業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種業公司:傾力打造農業「晶片」

  作為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我國種業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元。近年來,A股市場更是湧現出一批種業上市公司,它們通過持續科研攻關,為提高我國農業的核心競爭力作出了貢獻。

  「在新品種選育方面,2020年12月3日,根據農業農村部第360號公告,隆平高科共計185個雜交水稻、玉米新品種獲得國家審定通過,水稻品種悅兩優2646、悅兩優美香新佔等在高檔優質、高抗豐產等方面優勢突出,玉米品種嘉禧100、聯創839、中科玉509、隆平218等表現出綜合抗倒抗病性好、豐產潛力大的大品種潛質。」尹賢文說,「在生物育種方面,2020年1月21日,隆平高科子公司杭州瑞豐的瑞豐125獲得農村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成為國內兩家獲得農業農村部的轉基因許可證書的機構之一。公司另一轉基因平臺隆平生物自主研發的LP007等性狀正按照國家法規開展試驗並推進審批。此外,公司一批優良玉米品種已開發完成轉基因版本。」

  憑藉深厚的研發實力和紮實的業務布局,A股公司荃銀高科已經成為我國領先的種業公司。該公司注重研發投入,牽頭成立了「國家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並在此基礎上於2019年設立上海中科荃銀,進一步增強研發造血能力。

  荃銀高科的荃9311A被多家科研院所和種業企業引進配組,獲得市場認可。2019年,在372個通過國審水稻品種中,荃銀佔23個,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2019年公司國審品種中,74%畝產超過600公斤,87%達到行業優質米標準,滿足市場對於優質米的需求。2020年以來,公司繼續通過收購、投資等多種方式加速在新疆、四川等地業務布局,同時通過創新訂單農業模式,帶動公司良種銷售,擴大全國銷售版圖。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中央將種子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我們種業人深感自豪和責任重大。」荃銀高科副董事長、總經理張琴告訴記者,「種子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達到45%,可見種子為何被稱為農業的『晶片』。荃銀高科堅持科技創新,每年研發投入增長不低於5%。我們一直將為農業提供良種和為現代農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作為奮鬥目標。」

  【國內主要種業公司業務特色概覽】

  公司名稱 業務特色

  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 以農作物種子為主,從事水稻、玉米、小麥、蔬菜和油料等多作物經營的大型種業集團

  隆平高科 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服務於一體的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企業,主打雜交水稻、玉米、蔬菜、小麥種業產品

  登海種業 致力於玉米育種與高產栽培研究工作,集研發、種植、銷售於一體的民營玉米產業化種子企業

  豐樂種業 中國種子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是以種業為主導,農化、香料產業齊頭並進,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公司

  *ST敦種 主要從事種子、棉花、食品加工業務的大型農業綜合企業

  荃銀高科 從事雜交水稻等各類農作物種子育繁推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

  北大荒 主要從事玉米、水稻、大豆、麥類等農作物種子研發、生產、加工、推廣、經營和服務

  金色農華 大北農旗下,主營玉米、水稻大田作物良種,集科研、繁育、生產、加工、推廣為一體的大型種業高新技術企業

  農發種業 控股 8 家種子公司,已經擁有小麥種子、 水稻種子、玉米種子、馬鈴薯種子等在內的多個品種

相關焦點

  • 中國種子戰略,糧食安全又一局
    在會議上,針對種子問題,明確了三項關鍵任務:一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二是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三是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將解決好種子問題作為年度經濟工作重點任務單獨列出,尚屬首次。
  • 中國生物育種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但長期以來我國的種業體制格局是在政府主導下形成的,大田作物由科研機構、院校負責研發、選育,國有種子公司進行種子生產經營,各級鄉鎮推廣機構負責分銷;經濟作物種子的研發、生產、經營的單位較多,主要以科研機構、國有種子公司、私人種子公司、外國種子公司為主。《種子法》實施後,國內種子企業發展迅速,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日漸突出。
  • 除了月壤,嫦娥五號還帶回了強大「武器」,中國不能被「卡脖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嫦娥五號除了攜帶月壤返回地球外,它還帶回了一些強大的「武器」,在某些領域中國不能被「卡脖子」。在隨後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指出,航天育種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而嫦娥五號的歸來意味著我國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它將為航天育種、為新品系的選擇和產生創造更大空間,為豐富我國種子遺傳資源作出重要貢獻,並將助力技術攻關,推動農業種源「卡脖子」問題的解決。據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王濤介紹,紫花苜蓿有高蛋白、高產、抗疫等特點,對我國畜牧產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 國金證券:乘轉基因政策之風 國內種業加速整合發展
    突破性創新品種擁有行業主動權,根據種業大數據統計,每個農作物審定品種雖多,但具有競爭力推廣面積大的品種極少,玉米品種共有 965 個,而單品種推廣面積達到 1000 萬畝及以上只有鄭單 958、先玉 335、京科 968、登海 605 四個品種;從上市公司層面看,科研驅動公司發展,高研發投入會帶來優勢品種推出,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隆平高科研發投入領先,復盤公司近 20 年的業績變化,業績隨優勢品種的大面積推廣以及兼併收購而變動
  • 77%企業育種被剽竊過,「拿來主義」何時休?農業「傷不起」
    目前種業侵權在兩方面比較嚴重:一方面是種子源頭侵權,有一項在南繁的育種企業調研數據,有77%的企業育種中被剽竊過;另一方面是在制種基地,通過制種田來竊取親本材料,私繁亂制,或者「掏地溝」,以高於被委託制種農戶的合同約定價格,從制種農戶手中套購種子。
  • 關於農業的種子問題,有啥需要警惕的問題?揭示了什麼重大信號?
    年末歲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解決種子問題列為年度工作重點,傳遞哪些信號?種子問題能夠受到高層重視,可見種子問題已經或即將影響和制約當前農業經濟持續發展,也可能影響糧食安全。當前種業發展需警惕的突出問題:第一、外資加緊搶佔國內種業市場。「目前我國種業外資企業已有25家,世界種業前10強多數已進入國內。
  • 河北大地種業有限公司:從賣種子到賣服務
    從賣種子到賣服務——看河北大地種業有限公司如何為鄉村振興服務一個種業加工企業,在不到10年的發展中,從最初510萬元的註冊資金,到如今年營業額近2個億,進入中國種業20強。變化是如何實現的?「從賣種子到賣服務,是企業成功的秘訣。」
  • 打破「洋種子」市場壟斷!這家民營種企育成300多個新品種
    「我們有10000多份優質蔬菜種質資源,8大科研創新平臺,是首批國家育繁推一體化蔬菜種業信用骨幹企業,已經育成的蔬菜新品種超過300個。」12月25日,李興盛給到訪的客人介紹企業的基本情況。李興盛,山東省華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華盛農業)董事長。
  • 第九屆全國媒體報導沙龍聚焦生物育種創新
    本屆沙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李新海三位院士專家,介紹了生物技術在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生物育種對提高我國種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意義。
  • 隆平高科深度解析:種質、研發優勢突出,持續引領生物育種
    公司 2017 年以來先後收購了三瑞農科、河北巡天、聯創種業等標的,豐富了公司在玉米種子和經濟作物種子方面的產品和渠道布局;另外,公司還將布局延伸到海外,海外完善育種體系布局,收購巴西陶氏子公司。中信集團背靠財政部,實力資源雄厚,未來有望持續在資源整合方面為公司助力。2.
  • 中國飯碗:讓近14億人吃飽吃好 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
    在零下18攝氏度、相對溼度低於50%的貯存條件下,種子壽命可延長到50年以上。這是中國種業創新的「根據地」和「保險箱」。  這些種子是從哪裡來的呢?每年11月份至次年4月份,位於三亞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都會迎來全國700多家科研單位的「育種候鳥」。得益於獨特的光溫熱資源,通過在海南加種一代,育種周期可以縮短一半時間。對於育種科學家來說,不斷繁育出新的種子是其使命。
  • 直播回顧丨中國南方種業博覽會開幕 花椰菜西蘭花種子溫州「選美」
    你知道嗎,溫州年產花椰菜種子近25噸,產值近億元,約佔全國30%,花椰菜種子銷往全國各地,並出口東南亞國家。12月14日—15日,第24屆中國南方種業(溫州)博覽會暨長三角現代種業技術創新產教聯盟成立大會在溫州舉行。40多家國內科研院所、知名種企帶來近800個行業標杆品種,在溫州開展一次花椰菜、西蘭花種子的「選美」PK大會,共同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浙江新聞客戶端對活動進行圖文直播。
  • 第九屆全國媒體報導沙龍|加快生物育種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本屆沙龍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李新海三位院士專家,向媒體介紹生物技術在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幫助媒體和公眾理解生物育種對提高我國種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意義,凝聚大力推進生物育種的廣泛共識。
  • 預防「斷種」風險,專家:基因編輯能提高我國種子競爭力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司坤】種子被譽為農業的「晶片」,但就如同我國的晶片製造還被外國「卡著脖子」,我國的種業發展一直以來也面臨著受制於外國的風險。然而,情況正在發生著變化。
  • 「月球棉」標記中國種業新高度
    (中棉所供圖) 今年1月,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搭載的棉花種子發芽的消息迅速傳遍全球。這是人類首次在月面的生物生長培育試驗成功。而這一片震驚世界的嫩葉背後的棉花種子,蘊含著中國眾多農業科研人員近十年的心血,代表著中國棉花育種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 農業農村部種業司到巴彥淖爾市調研食用向日葵種業情況
    為全面了解食葵種業發展情況,強化食葵種子品種管理、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推動產業健康發展,近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帶領調研組一行、市農牧科學院、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基因庫和現代種業產業園、西蒙種業等企業、院所,通過實地觀摩、座談交流等方式,就食葵品種選育及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智慧財產權保護、打假維權、市場監管執法情況等進行了調研。
  • 銀河證券農牧行業點評:關注種業技術攻關 轉基因品種或加速推進
    其中第五點提到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我們從當前國內糧食自給情況出發,分析相關品種供需情況以及對種業的需求;同時分析轉基因種子當前的進展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基於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可重點關注種業企業,主要源於轉基因種子加速推進以及未來市場化帶來的規模增厚,建議關注隆平高科、大北農、登海種業、荃銀高科等。其次,我們建議關注與糧食生產、耕地相關的個股,包括蘇墾農發、北大荒等。
  • 中國種質資源庫長期保存總量達49萬份 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種質資源庫長期保存總量達49萬份,居世界第二位——育好中國種 種好中國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近年來,我國種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自主育種夯實安全基礎資本的「繡球」不斷拋向種業,其背後是我國種業的華麗轉身。曾幾何時,以先玉335為代表的「洋種子」不斷佔領我國種子市場,一度佔有吉林省玉米種子市場的七成份額。
  • [中報]登海種業:2019年半年度報告
    (四)市場風險。種子行業生產經營具有季節性,種業公司須按季節進行種子的生產、加工與銷售,當年銷售的種子需要提前安排生產,生產與銷售實際情況存在差異。玉米種子行業整體庫存仍處於高位,套牌假冒侵權及非法經營種子衝擊市場。
  • 廣東省海水種業高質量發展論壇開講 專家支招應對水產種業領域發展...
    廣東省海水魚養殖產業規模逐年發展,五年時間增長了74%中山大學李桂峰教授在《廣東海水魚種業發展現狀及展望》的專題報告中介紹,廣東省2015-2019年海水魚養殖產業規模逐年發展,五年時間增長了74%,總量走在了全國前列。但同時,存在以下問題:廣東海水魚種業地位尷尬;土苗多,良種少;科研人員面向產業的技術研發思路未能切合產業關鍵和重要需求,成果落地數量和成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