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企業育種被剽竊過,「拿來主義」何時休?農業「傷不起」

2021-01-09 騰訊網

近年來,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受理量持續增長。2019年,農業農村部受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首次突破5000件,相當於最初十年的申請總和,年度申請量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劣幣驅逐良幣

合法企業「傷不起」

「農業現代化的前提是種業現代化,而種業現代化取決於兩個最基本的因素,一個是種業創新,另一個是商業化程度,而目前制約發展的就是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

目前種業侵權在兩方面比較嚴重:一方面是種子源頭侵權,有一項在南繁的育種企業調研數據,有77%的企業育種中被剽竊過;另一方面是在制種基地,通過制種田來竊取親本材料,私繁亂制,或者「掏地溝」,以高於被委託制種農戶的合同約定價格,從制種農戶手中套購種子。

——作物科學亞洲協會北京代表處 種業委員會主席張孟玉

「個別新品種剛進入市場,結果當年就能在市場上發現套牌產品或者制種基地發現非法擴繁親本。市場上哪個品種熱銷,就有人套包哪個品種。」這是育種企業最頭疼的問題。

「品種選育周期比較長,一般需要5-7年的時間。而一個新品種的生命周期並不長,這就意味著品種創新的代價高昂、過程艱辛。只有良好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企業大量投入研發才有保障。」

在當前品種「井噴」的大環境下,新品種的生命周期在縮短。創新越來越難,種子侵權行為屢禁不止,拿來主義盛行。「到底有多少品種被侵權?很難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有些侵權產品已佔據授權品種的30%~50%市場份額,極個別侵權產品的總體量甚至已數倍於合法授權植物品種,這一現象嚴重打擊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

——科迪華農業科技亞太區及大中華區 品牌保護總監封紅兵

現在銷售不像過去,還有縣級代理、經紀人等中轉一手,市場打假可能還有兩個月的時間,而現在電商直接送到家門口,留給市場打假的也就老百姓播種的那十幾天,這樣企業維權就十分困難。

「侵權種子假而不劣」現象是目前市場上最容易迷惑農戶的。不法企業往往通過盜取正規種子親本,直接擴繁或者稍作改動生產,甚至直接「掏地溝」套包並以低價銷售。有農戶覺得,一樣品種的種子,只要能種出合格的農產品就行,牌子、資質、經營權並不重要。「這個民不告官不究,老百姓種出來有一定產量,沒人會去舉報。」

「育種者擔心科研成果被剽竊,企業擔心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培育出的品種打了水漂,如此劣幣驅逐良幣,從長遠和更高層面來看,最終受害的是種業、農業和農民。」

——河南金博士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吳春來

保護品種創新

關鍵要重拳執法

緣何植物新品種侵權如此猖獗?

首先是高額利潤的驅使,銷售侵權種子本小利大,某些熱銷的品種淨利潤是正規種子的兩倍左右;其次是企業維權難、成本高,企業成立維權部門負責打假,每年經費少則幾十萬元多則幾百萬元,不僅如此,單靠企業取證十分困難,而且很多時候不法企業被罰款後繼續造假,問題無法解決;第三違法成本低,由於侵權形式不斷在變,越來越隱蔽,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對侵權人卻只能給予較輕處罰,難以產生震懾作用。

目前,植物新品種權益保護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打擊行政違法的行政保護;二是民事侵權的司法保護;三是打擊種子類刑事犯罪的刑事保護。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實踐中,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

「與其他行業比,首先種業專業性較強,發現侵權案件具有滯後性,對舉報、報案的依賴性較強,農戶維權意識淡薄,所以線索發現難。其次,假種子鑑定難、認定難,司法鑑定機構少、收費高,難以確定損失數額和因果關係。第三取證難,現場易毀損,時效性強導致物證易滅失。」

——山東省公安廳食品藥品與環境犯罪 偵查總隊王新龍警官

對於植物新品種侵權,農業執法存在什麼挑戰?

在種子侵權案件中,企業不知道如何配合執法機關,有時候可能一個無意的舉動就把之前調查的證據給毀掉了,怎麼配合以及在什麼節點來配合至關重要;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企業不主動,嫌麻煩或者害怕打擊報復,不配合執法部門提供相關材料;再就是行政、刑事部門銜接不順暢,對於假種子的法律認定不一致,行政部門認為以此代彼就是造假,可以移交公安機關,而刑事部門認為要有實害性結果的種子才是假的,種子侵權打擊力度不太大。

——湖北省農業執法總隊 副總隊長胡濤

在具體的法律案件中,我們在市場上發現侵權種子,雖然已經達到刑事立案標準,但由於涉種案件的專業性高,通常實踐是先通過農業行政,達到刑事案件立案標準後再移交公安部門。但是移交到公安部門後,部分地區由於刑事案件需要被害人自述受害情況,侵權種子沒有種到地裡,沒有產生損失,無法確定受害人,不符合刑事立案的構成要件了,公安機關就沒辦法立案。

——山東聖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法務部負責人王春光

企業維權,打假最有效的是在制種環節。制種生產周期相對較長,不同品種的親本從出苗到開花,從雜交操作到成熟,典型性狀表現期長,可查找線索、固定證據。侵權種子一旦進入銷售環節,打假難度就很大。因此,我國需要建立上下統一、專業的涉種執法體系,進一步加強種業執法力量,在繁種、制種環節重拳執法,加強處罰力度,保護品種權人合法權益。

完善種業立法

為建設種業強國保駕護航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涉種相關的法律法規,但在實踐中,種業智慧財產權保護仍面臨諸多挑戰,我國雖然是植物新品種權申請大國,但是保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解決種業智慧財產權侵權頑疾,還需要在立法、執法上有所突破。

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在中國實施二十餘年,是我國智慧財產權制度家族中最年輕的成員。我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將植物新品種保護單列一章,提升了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力度,大幅度提高了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先後制定頒布了《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農業植物新品種命名規定》,修訂了《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等部門規章,發布了《農業植物品種權申請審查指南》等規章。據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植物新品種保護處處長崔野韓介紹,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正在進行新的修訂,將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EDV),加大維權執法力度和賠償力度。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門不斷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使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目前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僅能依據《種子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由於行政處罰力度較弱,難以對違法者構成震懾作用,導致近年來套牌侵權行為越發猖獗,嚴重擾亂了種子市場秩序,挫傷了品種權人創新的積極性。

《刑法》第三章第七節侵犯智慧財產權罪中,對侵犯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業秘密的違法行為均規定了相應的罪名,而植物新品種權屬於智慧財產權範疇,應給予其與其他智力成果同等的尊重。

與此同時,要不斷加強種業智慧財產權的刑事司法保護,修訂完善司法解釋,降低入罪標準,提高量刑處罰力度。目前,無證生產、經營種子或未經授權生產、經營保護品種屬於非法經營行為範疇,但因為沒有具體的司法解釋,導致公安部門不願介入查辦相關案件,法院對此類違法行為不作刑事處罰。北京科沃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財產權經理奎海玉建議對《刑法》的非法經營罪作出司法解釋,將無證或未按生產(經營)許可證要求生產(經營)種子,或未取得授權生產經營保護品種種子造成嚴重社會危害,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納入非法經營罪範疇。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產業,承穩糧安國之重。當前國際國內種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實現種業現代化需要新生力量和強勁動力,必須從立法、執法、司法保護上進一步完善種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為「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邁進保駕護航。

來源:農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農業農村部:嚴防嚴查非法轉基因育種、銷售
    來源:觀察者網農業農村部:嚴防非法轉基因育種,嚴查轉基因種子非法銷售農業農村部網站1月13日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方案》)。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對種子生產經營環節監管。研究試驗環節監管。對研發單位全覆蓋檢查,嚴查中間試驗是否依法報告,環境釋放和生產性試驗是否依法報批,基因編輯等新育種技術研究、中外合作轉基因生物研究是否依法開展。對種子企業的育種材料及相關育種基地開展轉基因成分檢測,嚴防非法轉基因育種。對種子市場、經營門店開展轉基因成分抽檢,加大抽檢力度,嚴查轉基因種子非法銷售。
  • 一文帶你釐清航天育種和轉基因育種
    說到轉基因育種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提到航天育種,很多人可能就比較陌生,甚至有很多人把航天育種等同於轉基因育種,其實二者之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今天就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何為轉基因育種,何為航天育種,以及二者間的區別。
  • 廣州浪奇黑洞何時休
    廣州浪奇黑洞何時休 出處:北京商報
  • 高德的迷茫和「拿來主義」
    高德這家成立了18年的老牌地圖軟體公司,不知出於什麼樣的動機,正式對外宣布啟動「好的出租」計劃,有趣的是,滴滴前腳趟過的路,高德後腳就跟上了。 所以說,對於剛開始做打車業務不久的高德來說,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不用自己去摸索,按照滴滴等企業此前摸索出來的路子往下走就行了。 這種「拿來主義」本身就是行業後入者的優勢,可以少趟坑,減少試錯帶來的資金浪費。 只不過,拿來主義的同時,不要名和利想著都佔。補足自身不足,不要說成是「首家」。
  • 新月掛枝頭,情思何時休
    新月似弓情思何時休,在水一方伊人倚窗候。風輕天藍星密長相思,青山悠遠念千裡錦秀。
  • 每年1575萬元支持 河北省大力支持企業開展畜禽自主育種
    1家發展到4家,在省級種豬場認定方面,由於加大了審核監管力度,省級種豬場從高峰時的40多家優化為目前的14家,具備了開展種豬場引進品種本土化選育和省內聯合育種的能力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年來,河北省通過引導宣傳,鼓勵大型養殖企業積極開展優秀畜禽新品種的創新與開發工作,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體、科研單位參與的創新機制,充分整合資源開展畜禽種業創新與開發
  • 生物剽竊:一場沒有硝煙的殖民戰爭
    這就是沒有硝煙的新型殖民主義——生物剽竊。慕尼黑,歐洲專利局門前,綠色和平志願者的反生物剽竊抗議什麼是生物剽竊?一般而言,發達國家科技進步,但是遺傳資源較為貧乏;相對的,科技較為落伍的地區,因為生態環境保護較為完整,則有著較豐富的遺傳資源。
  • Nature Genetics | 華南農業大學王海洋團隊解析現代玉米「育種...
    -28 04:25:54 來源: BioArt植物 舉報   2020年4月27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分子設計育種」帶來的盛宴—新聞—科學網
    ,作為東北區域農業研究中心的地位日益凸顯。 ■本報記者 秦志偉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終於理解「主要經濟作物分子設計育種」項目團隊的價值所在了。 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東北地理所)牽頭,馮獻忠研究員擔任首席科學家。
  • 中國生物育種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    五、行業技術水平及特點第二章 中國現代農業發展運行分析  第一節 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國外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二、中國現代農業建設發展成就    三、各地政府對現代農業的態度    四、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情況分析    五、現代農業區域發展情況分析
  • 碩士論文被指剽竊涉密項目申請書 重複過萬字
    碩士論文被指剽竊涉密項目申請書 重複過萬字 原標題:   近日,自稱雲南財經大學教師、微博名稱為「用戶3654445124」的網友發布消息,稱其曾用作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書,被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碩士論文剽竊
  • ...現代農業之翼——百邁客-遼寧省農科院育種雲聯合實驗室順利落成
    ;二是搞好農業高技術的跟蹤研究和新技術的應用研究;三是加強農業科技產業開發與成果轉化。而這些工作的順利完成,都離不開農業大數據和雲平臺的發展。希望利用百邁客在生物雲領域的強大優勢,結合遼寧省農科院在農業領域的多年積澱,為遼寧省現代農業乃至全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助力。
  • 科技部將組織開展77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情況總結
    近日,科技部發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於組織開展2015年批准建設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情況總結的通知》,擬組織對77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建設運行情況總結。  2015年,科技部批准建設了77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截至2020年底,實驗室建設運行已滿5年。
  • 草甘膦致癌疑云何時休—新聞—科學網
    在經過了長期的使用和科學評估之後,草甘膦致癌疑云何時才能徹底消除? 加州判決有何影響 草甘膦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由孟山都化學家合成的一種除草劑的活性成分,在殺除野草方面有奇效,一經發明就受到農民歡迎。 但是,有些作物天生抗草甘膦,有些則不然,如大豆。如若施用草甘膦除草劑,大豆會和雜草一同死亡。
  • 玉米育種三基礎
    讓我們拭目以待,但不是等著瞧,而是幹著瞧!3. 還有阻力玉米育種三項基礎,缺一不可。兩端的理論和種質基礎都在調整,雙重利益集團已經很難施加影響,但中間的技術環節還有阻力。阻力來自落後的管理體制,更來自育種者內心深處顧慮重重。隨著國家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不斷完善,將衝垮雙重利益集團的阻撓和封鎖打壓,逐漸消除顧慮。
  • 2017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分子遺傳與分子育種課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分子遺傳與分子育種課題組主要從事水稻分子育種新方法、有利等位基因發掘、分子育種與分子遺傳資料庫和功能基因組學等研究,積累了以高代回交導入係為代表的大量分子育種材料,在國際的水稻遺傳育種領域具有較為廣泛的聯繫和影響。課題組承擔了包括國際合作 「蓋茨基金」、國家「自然基金」、「863」、「重大專項」等在內的研究項目。
  • 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名單公布,雲浮36家企業入選
    今年,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申報企業有如下特點:一是申報企業數量較多。近年來財政支農力度大,各地加大力度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企業申報積極性高,申報企業數量大幅增加。特別是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工作,要求廣州市要大力扶持發展農業龍頭企業。2020年各地申報省重點龍頭企業255家,比上年增加94家,其中廣州市申報63家,比上年13家大幅增加50家。
  • 重磅|未來農業新武器:農業生物技術
    什麼是農業生物技術呢?農業生物技術是指運用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種等生物技術,改良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生產性狀、培育動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種、生產生物農藥、獸藥與疫苗的新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已經農業大國當做核心競爭力,中國也正在努力。
  • 973計劃「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克隆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項目通過...
    日前, 973計劃「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克隆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項目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該項目對農業動物重要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家畜「超高產」育種和雜種優勢機理以及動物克隆的分子基礎開展了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項目收集了我國主要農業動物品種的DNA樣品,對遺傳資源進行了分子評估,初步探明了主要家養動物的起源、馴化和進化路線,對農業動物遺傳多樣性及其起源、馴化做了原創性的闡述,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 中國航天育種卅三載學術成果在穗發布
    論壇以「助力農業和環境生態建設」為主題,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航天局首任局長劉紀原在內的120多位航天育種及現代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會,圍繞航天育種技術基礎研究以及在主糧作物、園藝作物、林草花卉和經濟作物新品種創製方面的技術成果和推廣應用開展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