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致癌疑云何時休—新聞—科學網

2021-01-14 科學網

 

美國孟山都公司近日陷入輿論中心。先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縣高等法院法官駁回了孟山都的訴訟,在該訴訟中,孟山都抗議將草甘膦列入加州已知致癌物清單的提議;後是孟山都科學家被爆曾代筆草甘膦對人體無害的論文。

雖然上述兩項事件目前尚無定論,但曠日持久的草甘膦致癌之爭又起波瀾。在經過了長期的使用和科學評估之後,草甘膦致癌疑云何時才能徹底消除?

加州判決有何影響

草甘膦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由孟山都化學家合成的一種除草劑的活性成分,在殺除野草方面有奇效,一經發明就受到農民歡迎。

但是,有些作物天生抗草甘膦,有些則不然,如大豆。如若施用草甘膦除草劑,大豆會和雜草一同死亡。因此,在轉基因技術登上農業舞臺之後,科學家培育出了抗草甘膦大豆,使其迅速推廣種植。目前,草甘膦是全球農業生產中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廣譜滅生性除草劑,更多用於非轉基因作物。

自草甘膦開發應用以來,多家國際權威機構對其安全性進行過科學評估,均認為其不大可能對人類有致癌風險,這也是草甘膦得以大規模應用的基礎。

然而,2015年3月,位於法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其列為2A類致癌物。這一結果被廣泛引用,也是支持此次加州法官做出判決的主要依據。不過,加州目前尚未正式啟動將草甘膦列入致癌物的立法程序,因此草甘膦在法律層面尚未被判致癌。

孟山都亞洲及非洲區企業事務總監高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判決沒有遵照美國農藥監管機構即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結論, 反而聽從IARC, 一個操作不透明的外國團體的意見,這違反了加利福尼亞州和美國憲法。」

此外,針對論文代寫的指控,孟山都回應稱該論文符合科學界同行評議出版規範。被指控代寫的William Heydens博士也以宣誓的方式解釋了自己在其中的作用是文字編輯,因此才會出現在致謝部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雖然該事件目前尚無定論,但判決會對公眾產生較大影響,大家很可能會簡單地將癌症與草甘膦掛鈎。

IARC是否權威

實際上,自草甘膦開發應用以來,一直受到美國環境保護署、美國農業部、歐盟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等眾多機構的數次致癌評估,通過廣泛的毒理學試驗,全球進行了總數超過300個的獨立毒理學研究,最終認定不太可能對人類致癌。今年3月15日,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剛剛宣布,草甘膦可以被安全使用。

中國水稻所原生物工程系主任王大元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世界衛生組織的下屬4個有關機構,有3個不同意『草甘膦可能致癌』的觀點。而IARC不具備審批草甘膦是否有毒的資質,因為IARC並不做實驗研究,評級參考的是其他研究機構給出的文獻。」

實際上,IARC對2A級致癌物的定義是「較可能致癌」,與草甘膦一起被列為2A級的還包括油炸食品、紅肉、理髮師、夜班等。高勇認為,這表明IARC忽略了具體導致癌症的風險水平,即致癌的可能性有多大。

據介紹,目前評估農藥安全風險的主要權威機構包括世界食品法典委員會、美國環境保護署和歐洲食品安全局三大機構,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基本上是參照上述三大機構來制定農藥安全標準。

草甘膦功與過

同傳統除草劑相比,專家指出,草甘膦毒性更小。

羅雲波表示,抗(耐)除草劑轉基因作物首選草甘膦和草銨膦兩種廣譜除草劑,可以降低除草成本、提高效果、減少藥害,同時對環境影響小,它們在土壤中能夠迅速降解,幾乎無水汙染的潛在危險。他同時強調,即使有危害也要達到一定數量級才會產生,只需注意用量就能避免。

王大元也表示,草甘膦的使用替代了以往毒性較大的除草劑,相對而言是最安全的。轉基因抗(耐)除草劑作物的大面積種植,使得傳統毒性較大的二苯醚類、芳氧苯氧基丙酸類和環己烯酮類除草劑等迅速萎縮。

雖然草甘膦的優勢明顯,但對其質疑的聲音始終難以平復。這同人們普遍將草甘膦和轉基因掛鈎大有干係。

目前商品化的轉基因農作物中,80%是抗草甘膦轉基因。對此,王大元指出:「在轉基因大豆問世以前,草甘膦已經在歐美廣泛使用了20年,轉基因大豆本身與草甘膦的毒副作用毫無關聯。」

王大元還告訴記者,美國目前60%以上的非轉基因作物使用草甘膦除草劑,甚至許多家庭花園也會使用。中國是草甘膦生產大國,生產量佔全世界的70%,其中80%出口。由於國內沒有批准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全部施用於非轉基因作物。

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教授黃季焜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們的研究發現,沒有顯著的證據證明草甘膦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對於轉基因安全性的爭論,希望能通過更多的科普傳達科學聲音,將爭論保持在科學層面探討。」

羅雲波也認為:「科學傳播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科學界應當不遺餘力地進行科普,讓公眾提高判斷力,消除偏見。」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對《中國科學報》記者直言:「如果沒有充分可靠的科學根據,那就是一場遊戲一場炒作。」

相關焦點

  • 草甘膦有多致癌?IARC結論引質疑
    「有限的證據表明,除草劑草甘膦可能導致非霍奇金淋巴瘤。同時,有充足的證據可以證明草甘膦對實驗動物致癌。」IARC在其報告中稱。而這一結論與農藥殘留聯合會議(JMPR)得出的結論相反。JMPR是一個專家活動團體,由世界糧農組織(FAO)和WHO聯合管理,他們發現草甘膦「不太可能致癌」。草甘膦是否致癌?
  • 姜韜評IARC草甘膦報告醜聞:精心策劃的預設反轉立場研究不可靠
    假如草甘膦致癌,那麼下一步誰先揭示致癌機理,那就是重大成果,然而研究並沒有草甘膦致癌的進一步陽性結果,那麼也就不是真的。    作為科學工作者,我首先關心的是草甘膦報告中最終版本對初稿的改動本身。  國際癌症研究諮詢機構(IARC)的這個草甘膦報告工作組分為三個小組:分別就人類流行病學、動物實驗證據、致癌機理的實驗室研究三個方面的證據進行對草甘膦的致癌可能進行評估。其中的動物實驗結果評估小組給出了草甘膦「有可能致癌」的結論,從而使得總體結論是「有可能致癌」是充分的了。
  • 專家:相比其它除草劑 草甘膦的安全性是最高的
    4月,加拿大衛生部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在完成了對草甘膦全面、為期多年的再評估後,批准了含有草甘膦的產品繼續在加拿大境內進行銷售和使用的延續登記申請。PMRA公開了其草甘膦的再評估決議摘要報告:草甘膦不具有遺傳毒性,不大可能會給人類帶來致癌風險;草甘膦在膳食(食物和飲用水)中的殘留量不會給人類帶來健康風險。
  • 加州將草甘膦列入致癌物,對轉基因爭議有啥影響
    (原標題:草甘膦致癌缺少科學依據,專家認為—— 以反草甘膦反轉基因不合邏輯)
  • 酒中的草甘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019年3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學家們在啤酒和葡萄酒中發現了一種常見的雜草殺手—草甘膦。此前,它曾因其可能與癌症有關而引起爭議。美國的研究人員測試了15種不同類型的啤酒和5種不同類型的葡萄酒,在20種飲料中的19種中發現了農藥的痕跡。
  • 新月掛枝頭,情思何時休
    新月似弓情思何時休,在水一方伊人倚窗候。風輕天藍星密長相思,青山悠遠念千裡錦秀。
  • 科學家警告:農藥草甘膦已經加速蜜蜂滅絕!人類正把自己趕盡殺絕
    這絕大部分原因都歸咎於人類盲目為了經濟的增長,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以致草甘膦等農藥濫用!科學家從死亡的蜜蜂體內檢測出草甘膦和氟蟲腈的痕跡,這表明大部分的蜜蜂都死於這種化學藥品的使用。氟蟲腈是一種歐盟嚴格禁用的殺蟲劑,被美國環境保護署列為人類致癌物質!這一說,正是氟蟲腈和草甘膦等農藥的濫用才導致這一慘況。更嚴重的是,自1月份巴西總統Jair Bolsonaro上任以來,290種殺蟲劑重新走向市場,數量再創新高!其中40%的農藥「毒性極強甚至劇毒」,32%的農藥被歐盟禁用。
  • 華人生物學家在美遭抓捕判刑 「美式恐怖」何時休
    原標題:華人生物學家在美遭抓捕判刑,「美式恐怖」何時休美國新冠疫情異常嚴峻,卻仍沒有放棄對那些曾參與中國人才計劃學者的迫害。5月11日,美國司法部發布新聞稱,著名華人生物學家、前美國埃默裡大學終身教授李曉江被美國某地方法院判為重罪,緩刑一年,罰款35089美元。而美方指控李曉江的罪名是未如實披露個人稅收。這與他被起訴的罪名,也是去年5月埃默裡大學突然解僱李曉江並關閉其實驗室聲稱的原因「隱瞞在中國兼職,欺詐美國政府薪資」非常不同。
  • 草甘膦要「涼」!多個國家出臺措施擬禁限用草甘膦
    不僅如此,國際對草甘膦的致癌性辯論不止,實際上,草甘膦與轉基因作物並無直接關係,非轉基因作物一樣要打除草劑草甘膦。國內也盛傳草甘膦對土壤的危害性嚴重,但目前滅生藥劑可替代產品甚少,草甘膦還要存在一段時期。
  • 六大家電噪聲國家標準昨實施 「靜音」何時休?
    六大家電噪聲國家標準昨實施 「靜音」何時休?www.zjol.com.cn 2005年08月02日 11:08:11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新研究揭示染色質重塑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徐彥輝課題組解析了人源染色質重塑複合物BAF結合核小體的冷凍電鏡結構,對染色質重塑機制和BAF高頻突變致癌機制的理解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 中國科學報:轉基因安全之爭應止於公開實驗—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科學網 玉米實驗。其中一組作為對照組,餵食含有33%轉基因穀物的普通飼料和白水;有3組被餵食含有較大劑量草甘膦除草劑的飼料和水,目的是反映除草劑對食物鏈的影響;另外6組則被餵食含有不同比例NK603的飼料。 試驗進行到第14個月時,對照組的實驗鼠沒有一例發現患癌,而在被餵食含有NK603和草甘膦除草劑飼料的組別中,有10%到30%的實驗鼠患上了腫瘤。
  • 猴子替人工作,動物替代工作何時休?人工智慧給動物帶來福音?
    網上流傳一則英國動物保護組織抵制購買泰國椰子的新聞,抵制的原因是泰國的農場主訓練猴子代替人摘椰子,這違反了動物保護規定。猴子替人工作的這種動物替代工作何時休?這個問題取決於人工智慧的發展,相信在未來的某個時間人工智慧一定會給人類和動物帶來福音,那時候動物和人就可以實現朋友般的和諧共處了。
  • 美國FDA回應百事可樂致癌:每天喝千罐才會引發—新聞—科學網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可樂殺精、可樂導致骨質疏鬆、可樂裡的色素致癌,關於全世界人民都愛喝的可樂,從來都充滿各種各樣的傳說。可樂到底有沒有副作用?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吳季(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報》是中國的科學事業和公眾的橋梁。
  • 廣州浪奇黑洞何時休
    廣州浪奇黑洞何時休 出處:北京商報
  • 轉基因玉米致癌風波
    關於轉基因作物的負面新聞總是像插上了翅膀一樣傳得飛快。繼「黃金大米」事件之後,轉基因玉米致癌的新聞又成熱點。 質疑者眾事情起因於一篇科學論文。
  • 發光絡合物檢測水中草甘膦的實驗和理論研究以及HKUST-1和IRMOF-3的有效吸附
    背景介紹:草甘膦(N-(膦醯基甲基)甘氨酸)稱為GLY,是Roundup®和許多其他除草劑品牌中的除草活性成分
  • 幾十年減排難改全球氣溫—新聞—科學網
    由於他們使用的是理想化的減排情景,因此研究人員指出研究中的時間點不能作為預測指標,但可以對時間尺度提供一個大致概念,即在氣候系統存在固有背景噪聲的情況下,這些變化何時能被檢測到。 研究人員發現,對於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和不同氣溶膠在內的許多排放種類來說,全球地表溫度降低可能要幾十年才能達到統計學上可測量的程度。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並於3月14日在網際網路上率先推出在線訪談《聚焦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邀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主要參與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學網知名博主曹俊、邢志忠兩位老師同廣大網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