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減排難改全球氣溫—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圖片來源:Nik Spencer/Nature

大規模減少人類排放可能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讓全球地面溫度出現可檢測的變化。7月7日刊登於《自然—通訊》的這些結果表明,減緩氣候變化需要付出長期努力,因為短期努力難以看到效果。

儘管減少人為排放是緩解全球變暖必需條件已成為了普遍共識,但大氣可能出現變化的時間尺度尚不明確。公開討論中有觀點認為減排可以立即影響全球變暖,但氣候系統慣性強、固有背景噪聲大,這些特點會掩蓋突然改變對氣候系統的短期作用。雖然此前針對二氧化碳減排的研究已討論過這一問題,但氣候系統對於其他人為排放的響應還不明確。

挪威奧斯陸CICERO國際氣候研究中心的Bjorn Samset和同事,通過情景建模研究了多種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和黑碳)急劇減少的影響。由於他們使用的是理想化的減排情景,因此研究人員指出研究中的時間點不能作為預測指標,但可以對時間尺度提供一個大致概念,即在氣候系統存在固有背景噪聲的情況下,這些變化何時能被檢測到。

研究人員發現,對於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和不同氣溶膠在內的許多排放種類來說,全球地表溫度降低可能要幾十年才能達到統計學上可測量的程度。雖然短期內不會出現能檢測到的影響,但減緩二氧化碳、甲烷和黑碳的排放能在較長時間內大幅緩解全球變暖。因此,雖然減排改變全球溫度的作用在短期內看不出來,但這不應成為反對採取減排行動的藉口,因為這些行動需要在一定時間後才能見效。

為應對不斷變暖,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的《巴黎協定》提出,將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2攝氏度之內,並為升溫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但2019年仍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7001-1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溫室氣體零排放也不能阻止全球變暖—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Taavi Pae 近日,研究人員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進行了模擬,發現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報告》。
  • 全球甲烷排放達歷史最高點—新聞—科學網
    作者表示大氣中甲烷濃度的增長趨勢很可能意味著全球平均氣溫在這個世界末比工業革命前上升3~4℃。相關成果7月15日發表於《環境研究通訊》。 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因人類活動排放溫室氣體,它在大氣中的存續時間相對較短,排放量也比二氧化碳少,但因為吸收熱紅外輻射的效率更高,因而溫室氣體效應更強。在100年的尺度內,甲烷的溫室氣體效應比二氧化碳高28倍。
  • 溫室氣體零排放也不能阻止全球變暖—論文—科學網
    近日,研究人員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進行了模擬,發現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即使現在減排溫室氣體,地球溫度也要在幾十年後才會下降
    地球的自然系統需要時間來吸收大氣中的碳,我們可能需要等上幾十年氣溫才會下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只是我們必須降低我們的期望。這一發人深省的消息來自《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研究由挪威國際氣候研究中心CICERO的科學家們完成,研究第一作者是Bjørn h .
  • 未來7-22年,全球可能升高1.5度—新聞—科學網
    氣候變化閾值刷新未來7-22年,全球可能升高1.5度(圖片來源:stock.adobe.com) 氣候模型是研究者預測全球變暖的重要工具,但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準確反映未來的情況?最近,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預測方法,能夠大大降低模型的不確定性。相關研究載於《氣候動力學》。 大氣、海洋、冰川、陸地和太陽等都是影響地球氣候的因素,將它們匯集於同一個數學模型中,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整個地球系統。
  • 2017全球平均氣溫繼續升高—新聞—科學網
    中國氣象局發布《2017年中國氣候公報》、《2016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
  • 28萬億噸冰從地球上蒸發 疫情加減排也難阻全球變暖
    今年北半球再一次刷新了氣溫的歷史極值,從東到西到處是烈日炎炎、山火瀰漫,日本東京持續溫度超過40攝氏度熱死了幾十人,日本政府緊急下令對老年人實行空調補貼,防止死亡人數進一步上升。美國加州再次被燒成人間地獄,成千上萬居民在烈火中四散奔逃,有的去年損失還沒有挽回,今年乾脆燒個精光。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氣溫2100年恐升高3℃
    【環球時報記者 汪品植】據英國《獨立報》9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9日發布報告稱,儘管新冠疫情使得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但這種減排並不具持久性,如當前趨勢無法扭轉,預計到2100年,全球溫度仍將上升3.2℃左右。
  • 從「全球變暖」到「全球變冷」:誰在忽悠地球—新聞—科學網
    然而,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近日發布的監測數據卻給出完全出乎人們意料的結果:「與2012年8月相比,今年同期北極冰蓋面積已增加了60%,增加超過100萬平方英裡。」(見圖一)同時,一些科學家發出警告,世界正經歷氣溫急速下降時期,必須為「全球變冷」做好準備。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研究揭示農業氮肥應用導致的全球土壤氨排放—新聞—科學網
    ,採用基於區域和不同作物類型的具體排放因子估算了全球農業氮肥施用的氨排放總量。相關成果發表於《全球變化生物學》。 地表氮肥施用來源的土壤活性氮(Nr)氣體排放及其大氣再沉降過程是全球氮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或間接威脅環境可持續性和影響人類健康,如降低空氣品質、加速土壤酸化和改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等。 隨著全球農業土壤氮肥施用量的持續遞增,氨揮發已成為導致土壤氮素氣態損失的重要途徑,直接影響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和產量。
  • 全球減排需久久為功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日發表一份最新氣候學研究報告指出,大規模減少人類排放或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方能讓全球地面溫度出現可檢測的變化。這一報告指出,減緩氣候變化需要付出長期努力,這並不是短期立即就能看到效果的一件事。氣候變暖已經給人類帶來了變化,而「減少人為排放是緩解全球變暖的必需條件」已成為普遍共識。
  • 環球深觀察丨全球氣溫升高 「開倒車」的美國難辭其咎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最新氣候預測報告顯示,過去五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而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還將再升高!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警告: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溫控目標正面臨巨大挑戰。專家們則認為,全球變暖加快,美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 未來的「溫室地球」很難想像,全球氣溫升高5℃會怎樣
    【每日科技網】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卡麥拉到2300年,地球一些極端氣候事件,例如:颶風席捲建築物、長達數年的乾旱和野火,都將變得司空見慣,不再出現在媒體頭條新聞。那時,在赤道地區生活的最後一批人類也離開了赤道,地球兩極地區開始出現密集人口。
  • ...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改性生物基膜攻克控釋性能難題—新聞—科學網
    超疏水納米月桂酸銅改性生物基包膜控釋肥空氣膜作用機制       山東農大供圖 超疏水納米月桂酸銅改性生物基包膜控釋肥合成原理       山東農大供圖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x.doi.org/10.1021/acsami.0c06530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2100年氣候變化能殺死大量北極熊—新聞—科學網
    Molnár 指的是高排量的場景下,到2100年全球氣溫升高近4攝氏度。 即使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減少,氣候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帶來的壓力仍將超出北極熊的物理極限——儘管有些可能會在本世紀存活下來。 研究人員還用「後推法」測試了他們的模型,將其對過去的預測與實際的歷史觀測結果進行比較。
  • 核力創造美好未來—新聞—科學網
    在10月22日開幕的「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上,召開了「核能安全利用與行業發展展望」分論壇。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政府、企業的管理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核能行業發展。 迎來戰略機遇期 彩光流動的華龍一號模型吸引了許多參觀者駐足。「如今的華龍一號,已然成為繼高鐵之後又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 氣候行動追蹤組織: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或被控制在2.1℃內
    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可能被控制在2.1℃以內。 十多年來,氣候行動追蹤組織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密切關注各國集體減排承諾對全球變暖的意義。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失敗後,該組織估計,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3.5℃。
  •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10-28 22:0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