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溫室地球」很難想像,全球氣溫升高5℃會怎樣

2020-11-26 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卡麥拉

到2300年,地球一些極端氣候事件,例如:颶風席捲建築物、長達數年的乾旱和野火,都將變得司空見慣,不再出現在媒體頭條新聞。那時,在赤道地區生活的最後一批人類也離開了赤道,地球兩極地區開始出現密集人口。這就是科學家所提出的「溫室地球(hothouse Earth)」,全球氣溫將比未工業化時期高4-5攝氏度,海平面高10-60米。未來的「溫室地球」很難想像,但是很容易讓人們陷入沉思之中。該研究報告發表在8月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在這篇文章中,一組科學家表示,目前存在一個溫度閾值高於自然反饋系統,可使地球保持涼爽而不至於氣候系統瓦解。在這一點上,一連串的氣候事件將推動地球進入一個「溫室狀態」,儘管科學家們並不知道這個閾值到底是什麼,但他們表示,氣溫可能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2攝氏度。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全球氣溫升高2攝氏度在《巴黎協議》中具有重要意義,該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協議是2016年由179個國家共同籤署的,是通過減少碳排放來對抗氣候變化(2017年美國政府宣布退出該協議)。在這份協議中,每個國家同意努力於使全球氣溫上升幅度遠低於2攝氏度,理想情況下是低於1.5攝氏度。

斯德哥爾摩應變中心主管、斯德哥爾摩大學水系統和全球可持續性研究教授約翰·羅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om)指出,這項研究報告給予非常可靠的科學支持……我們應當避免過於接近、甚至達到2攝氏度升溫。

改變地球的氣候節奏

在過去100萬年裡,地球每隔10萬年左右就會自然地循環開始和結束冰河期,地球在大約1.2萬年前剛結束最近一次冰河時期,目前科學家將這個間冰期循環稱為全新世(Holocene epoch)。在這個循環中,地球有自然系統使其保持氣候涼爽,即使是在溫度相對較高的間冰期。

但是許多科學家指出,由於人類對氣候和環境產生的重大影響,當前地質時代應當叫做人類世(Anthropocene),這意味著該地質時代與人類起源以來的活動密切相關。羅克斯特倫說:「在一次間冰期循環中,溫度幾乎和歷史溫度一樣高。」

如果人類碳排放持續不減,地球可能會不再進入循環冰川期,而進入「溫室地球」新時代。現今人類每年從燃燒化石燃料釋放400億噸二氧化碳,但大約有一半碳排放被海洋、樹木和土壤吸收和存儲。

然而,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跡象表明,我們正在將這個系統推得更遠——砍伐太多的樹木,土壤退化,提取太多的淡水,並向地球大氣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科學家擔心,如果我們達到一定的溫度閾值,一些自然進程將被逆轉,地球將變成一個「自動加熱器」。這意味著森林、土壤和水將釋放之前存儲的碳。羅克斯特倫說:「一旦地球自然環境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源頭,加上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你可以想像一下,事情將朝向錯誤的方向加速發展。」

許多臨界點

在他們的觀點論文中,羅克斯特倫和研究小組證實了現有關於各種自然反饋過程的文獻,並得出結論稱,其中許多可以作為「臨界元素」,當某種元素臨界引爆,將產生連鎖式效應。

大自然擁有反饋機制,例如:雨林有能力形成自己的溼度和降雨,從而使生態系統處於平衡狀態。然而,如果雨林環境受到日益加劇的氣候轉暖和森林砍伐的影響,這種自平衡機制就會逐漸減弱。

羅克斯特倫說:「當它跨越一個臨界點時,反饋機制將改變方向。熱帶雨林從一個潮溼的發動機變成一個自動乾燥機,最終雨林會變成熱帶草原,在該演變過程中會釋放碳。」

反過來,這又會成為影響全球其它進程產生級聯反應的一部分,例如:海洋環流和厄爾尼諾現象。其它的臨界點包括凍土融化,北極夏季海冰融化和珊瑚礁消失。

全球尋求幫助

羅克斯特倫稱,我們的第一大目標應該是到2050年完全停止碳排放,但這還遠遠不夠。為了遠離這些臨界點,整個世界都需要啟動一個重大項目,在所有領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這可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為全球各國都有各個強烈的國家民族主義,未來每個國家應當聚焦於如何共同努力減少碳排放,而不是將發展重點放在狹隘的國家目標上。例如:通過創建投資基金來支持那些沒有像富裕國家擁有足夠能力減少碳排放的貧窮國家。

羅克斯特倫說:「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從科學角度來講,像美國這樣的國家離開《巴黎協議》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世界上每個家集體碳減排……從而確定我們生活在一個環境穩定的星球。」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氣象學教授麥可·曼恩(Michael Mann)稱,這是一篇評論研究文章,其中不包括任何新的研究,而是利用現有文獻材料。

曼恩說:「在我看來,作者們確定提出了一個可信的理由,即使在短期內不採取積極措施減少碳排放,我們也可以在幾十年時間裡致力於改變真實危險和不可逆轉的氣候變化。」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出現異常,未來北極氣溫仍會升高,或爆發「大災難」!
    未來地球或大變樣,氣候成為「導火索」,病毒逐漸現身!北極圈內甲烷釋放氣象局表示,西伯利亞地區甲烷氣體不斷釋放,氣溫持續升高,這樣一來會造成北極圈內出現山火等等,山火的範圍不斷擴大,釋放的二氧化碳足以加快溫室效應的變化,然而這種情況在去年澳大利亞出現過,兩者似乎帶來的後果是一樣的,是加快溫室效應的變化。
  • 未來5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升高1℃
    本報綜合訊7月上旬,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最新氣候預測稱,未來5年(2020-2024年),每年全球年均氣溫有可能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水平至少高出1℃,並且,其中至少一年的氣溫高出1.5℃的可能性達到20%。
  • 假如全球氣溫突然升高10攝氏度,地球將會怎樣?
    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氣候變暖在此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自人類工業發展以來,全球災害性氣候頻發,森林大火、洪水等等。假如全球氣溫突然升高10攝氏度,地球將會怎樣?氣溫升高的瞬間,大氣熱平衡被完全打破,而災難也開始緩緩降臨。
  • 溫室氣體零排放 全球氣溫仍上升
    本報訊 近日,研究人員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進行了模擬,發現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報告》。奧斯陸BI挪威商學院的Jorgen Randers和Ulrich Goluke模擬了不同溫室氣體減排量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並對全球氣溫和海平面上升幅度進行了預測。
  • 科學家預測: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後 全球氣溫或會繼續上升
    科學家預測: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後 全球氣溫或會繼續上升 2020-12-02 09:54:50 來源:科技日報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
  • 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跨650年地球系統模型表明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原標題: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如果沒有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地球會不會發生「全球變暖」現象?
    全球變暖問題的公眾了解程度如此之高,不僅僅是因為該問題是全球性的,而更多是因為全球變暖問題的背後存在著眾多國際勢力的博弈。目前,普遍認為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人類大量排放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導致大氣的保溫作用增強,從而使得全球溫度升高。
  • 研究:溫室氣體零排放後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研究:溫室氣體零排放後全球氣溫或仍上升】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全球溫度正在升高,為什麼科學家卻說,未來地球將進入冰河時期?
    近幾年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上漲,已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保護環境的意識,都從自身做起,開始節能減排,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希望能夠讓全球的環境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
  • 平均氣溫只要升高6度就是世界末日來臨,溫室效應絕非危言聳聽
    研究認為,地球平均氣溫升高1度,將引發全球災害性氣候,洪水乾旱會侵蝕大地,一些原本水草茵茵的富庶之地會變成一片澤國,人類不得不進行大遷徙,生存方式發生巨大變化;隨著溫度的升高,災難性影響越來越大,超過一個臨界點之後,災難性升溫將無法遏制,末日毀滅無可避免的到來。一些研究表明,地球平均氣溫只要升高6度,全球將變成一片澤國,95%的物種滅絕,世界將是一片末日景象。
  • 國際最新研究:溫室氣體排放為零後 全球氣溫或仍上升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日前發表了一項氣候科學報告,歐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在對跨650年的全球氣候進行模擬後得出結論: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今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針對這一結果,團隊鼓勵其他研究人員使用不同模型進行探究。
  • 你知道嗎|全球變暖下,溫室效應會使地球溫度升多高?
    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受到重視。 未來,人類活動影響下,地球溫度會升高多少? 本期特邀中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翟盤茂,對其進行解讀。 什麼是溫室效應?
  • 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可能導致地球自轉加快,極端氣候會越來越頻繁
    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原因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升高,而這些二氧化碳都是由工業生產排放的。雖然科技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提高和很多的好處,但是對於環境來說,科技的快速發展加劇了生態的快速破壞。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可能很多人覺得,氣溫的不斷升高,不就是會讓南北極的冰雪不斷融化嗎?可事實上,南北極冰雪融化只是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一個小的方面。
  • 全球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俗稱「大氣保溫效應」。來自太陽的熱量以短波輻射的形式到達地球外空間,然後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這些短波輻射熱量後升溫,升溫後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氣釋放長波輻射熱量,這些長波熱量很容易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這樣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氣溫度升高,這種增溫效應類似於栽培植物的玻璃溫室,故此得名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 研究顯示氣溫升高 水體甲烷將增加加劇溫室效應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從湖泊和河流底部正有越來越多的甲烷氣泡產生並被釋放出來
  • 溫室效應,不是地球溫度持續升高的元兇
    溫室效應只是減緩了地球的熱輻射對外空的傳導作用,但是其對地球溫度的積累不會產生太大的作用。因為地球的熱量源主要是來自太陽的輻射和地球內部儲存的熱能,其次才是人類的活動作用。在地球溫度積累的過程中,作用最大的是海洋,然後是空氣和陸地。他們都是以熱能存儲的方式來發揮作用的。但是這種存儲熱能的方式不是長久的,更不是永恆的,而是短暫的。
  • 溫室效應導致水溫升高,部分魚類或要消失,誰是「幕後黑手」?
    地球上70%左右的面積是海洋,人類對海洋的了解不過10%左右,海洋為人類提供了各種豐富的資源,正因為有了水資源才讓人類生活有很大改善,在地球生存的時間更久一點,海洋生物成為了人們的盤中餐,它們的美味徵服了人們的味蕾。如今地球出現了很嚴重的變化,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海洋中的生物越來越少,科學家在研究發現新的危機已經默默出現。
  • 2017全球平均氣溫繼續升高—新聞—科學網
    中國氣象局發布《2017年中國氣候公報》、《2016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
  • 新的「溫室地球」時代可能到來
    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升高4—5℃,海平面升高10—60米  新的「溫室地球」時代可能到來溫室地球圖片來源  在此背景下,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發布報告說,全球有進入「溫室」狀態的危險。在這個所謂的「溫室地球」裡,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化前升高4—5攝氏度,海平面將升高10至60米,可能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災難。  為降低風險,人類應攜手合作,對待地球的態度應從「開採到管理」,多管齊下,以獲得一個穩定且持續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