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升高1℃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本報綜合訊7月上旬,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最新氣候預測稱,未來5年(2020-2024年),每年全球年均氣溫有可能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水平至少高出1℃,並且,其中至少一年的氣溫高出1.5℃的可能性達到20%。這意味著,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活動放緩,但遏制氣候變化所面臨的局面仍不樂觀,甚至《巴黎協定》所設計的目標可能提前瀕臨「破產」。

WMO秘書長佩特裡·塔拉斯表示:「這項研究表明,要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即把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遠低於工業化前水平2℃,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進一步限制在1.5℃以內,已面臨巨大挑戰。」

根據這項研究,在未來5年內,全球有一個或多個月份比工業化前平均氣溫至少高出1.5℃的可能性約為70%;其中至少一年的年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至少高出1.5℃的可能性約為20%,而這種可能性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

同時,科學家預計,受氣候變化影響,海平面氣壓異常會導致西歐出現更多風暴;北極升溫幅度將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熱帶和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氣溫變化幅度則是最小的。

該預測綜合考慮了自然變化、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但該預報模型並未納入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所導致的溫室氣體和氣溶膠排放變化。

「WMO已多次強調,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的工業和經濟活動放緩,無助於持續和協調的氣候行動。這是因為,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存活壽命非常長。今年短時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下降,並不會推動全球二氧化碳大氣濃度的下降。」塔拉斯說。

也有不少科學家擔心,疫情過後,為儘快恢復經濟,人類生產活動將更不加節制,溫室氣體排放可能迎來「報復性增長」。塔拉斯呼籲:「氣候變化對人類未來幾個世紀的威脅,可能比新冠肺炎疫情更為深遠。各國政府應抓住經濟重啟的機會,將氣候行動納入復甦計劃。」

這項研究由WMO發起的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所推動, 由英國氣象局牽頭,來自中國、西班牙、德國、加拿大、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瑞典、挪威和丹麥的氣候預測團隊共同參與。

當前,地球平均氣溫已比工業化前高出1℃以上。過去5年,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

(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編譯:劉淑喬)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7月16日三版 責任編輯:王美麗)

相關焦點

  • 2020年成為史上最炎熱一年 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還將再升高
    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在不斷攀升,與之對應的是,地球遭遇的極端天氣頻率,也開始逐步增加。據報導,近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未來五年全球氣溫預測評估》顯示,過去五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2020年成為史上最炎熱一年的可能性高達74.67%。
  • 2017全球平均氣溫繼續升高—新聞—科學網
    中國氣象局發布《2017年中國氣候公報》、《2016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
  • 假如全球溫度升高1.5℃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預測顯示,未來5年,全球每年的平均氣溫都可能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高出至少1℃,其中至少有一年氣溫升幅突破1.5℃的發生機率為20%,這種可能性正在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 未來7-22年,全球可能升高1.5度—新聞—科學網
    氣候變化閾值刷新未來7-22年,全球可能升高1.5度  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介紹了一種預測全球變暖的新方法,可大大減少氣候變化預測的不確定性。最近,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預測方法,能夠大大降低模型的不確定性。相關研究載於《氣候動力學》。 大氣、海洋、冰川、陸地和太陽等都是影響地球氣候的因素,將它們匯集於同一個數學模型中,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整個地球系統。但在預測未來時,這些歷史數據仍然存在著不確定性。
  • 南京農業大學:全球氣溫每升高1℃ 小麥平均減產5.7% | 網際網路數據...
    如何有效提升氣候變化對作物生產效應評估的可信度,科學分析全球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生產的關係,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南京農業大學課題組聯合國內外49家單位的科學家,在全球、國家以及站點尺度上,系統比較了不同方法在過去30年評估溫度升高對小麥生產潛在效應方面的表現,提出通過綜合利用不同方法形成方法集合,以提升評估的可信度。
  • 全球氣溫或提前升高1.5℃ 國際組織警告:全世界都會遭殃
    圖片來源:《自然》雜誌官網氣溫或提前上升1.5℃據《科學》雜誌10月8日報導,IPCC主席、韓國經濟學家李會晟(Hoesung Lee)表示,科學家們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來自40個國家的90多位作者和評論家,對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後發表的6000份科學出版物進行了梳理,得出了這份新報告。
  • 中國近百年來地表平均氣溫升高了1.1攝氏度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發表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指出,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最新觀測結果顯示,中國從1908年到2007年的近百年來地表平均氣溫升高了1.1攝氏度。  白皮書說,中國氣候變暖趨勢與全球的總趨勢基本一致。自1986年以來,中國已經歷了21個暖冬,2007年是自1951年有系統氣象觀測以來最暖的一年。
  • 2100年全球夏季平均氣溫圖,中國的情況似乎很樂觀
    這不是危言聳聽,隨著氣溫的升高,越來越多的問題浮出水面,地球已變得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埋藏在凍土裡的已經滅絕的古代病毒也有可能復活並再度爆發,危及現代人類的安全;氣候變暖也會導致海水溫度上升,凍結在海底的大量甲烷水合物將被釋放出來,造成嚴重的溫室效應,對了,這些甲烷水合物還有一個名字叫可燃冰;隨著全球氣溫升高,Zika病毒和熱帶病等威脅將越來越普遍,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溫度升高,全球沙漠化將越來越嚴重,動植物的繁殖和發展都會受到威脅,整個物種多樣性會受到破壞,許多物種會加快滅絕;氣溫升高
  • 未來的「溫室地球」很難想像,全球氣溫升高5℃會怎樣
    這就是科學家所提出的「溫室地球(hothouse Earth)」,全球氣溫將比未工業化時期高4-5攝氏度,海平面高10-60米。未來的「溫室地球」很難想像,但是很容易讓人們陷入沉思之中。該研究報告發表在8月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在這篇文章中,一組科學家表示,目前存在一個溫度閾值高於自然反饋系統,可使地球保持涼爽而不至於氣候系統瓦解。
  • WMO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再升高
    世界氣象組織(WMO)當地時間9日發布的最新氣候預測報告顯示,未來五年(2020―2024年)中,每年的全球年均氣溫都有可能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至少高出1℃。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警告稱,這一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溫控目標面臨巨大挑戰。
  • 平均氣溫只要升高6度就是世界末日來臨,溫室效應絕非危言聳聽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警示,科學研究表明,氣候變暖溫度升高並不需要多少度,就很夠毀滅世界。研究認為,地球平均氣溫升高1度,將引發全球災害性氣候,洪水乾旱會侵蝕大地,一些原本水草茵茵的富庶之地會變成一片澤國,人類不得不進行大遷徙,生存方式發生巨大變化;隨著溫度的升高,災難性影響越來越大,超過一個臨界點之後,災難性升溫將無法遏制,末日毀滅無可避免的到來。
  • 外媒:平均氣溫上升1度 全球氣候踏入"未知領域"
    中國網11月11日訊 據英國媒體11月9日報導,英國氣象局的科學家們表示,到2015年末,全球氣溫較之工業化以前將上升1度,這標誌著全球氣候將踏入「未知區域」。此外,2015年還將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其氣溫遠遠高於往年的記錄。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氣溫2100年恐升高3℃
    【環球時報記者 汪品植】據英國《獨立報》9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9日發布報告稱,儘管新冠疫情使得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但這種減排並不具持久性,如當前趨勢無法扭轉,預計到2100年,全球溫度仍將上升3.2℃左右。
  • 全球平均氣溫越來越高!人類是時候想辦法了!!
    全球溫度正越來越高,這對於環境來說並非是好事,因為隨著溫度的升高,海平面上升將直接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存在。  現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如果全球溫室效應以現有速度發展,在2030年到2052年間,世界平均氣溫將比工業革命前高1.5度。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前上升1度左右。如果按現有速度發展,今後每1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0.2度,如果氣溫繼續上升的話,那麼到2100年前,全球海平面將上升26到77釐米。
  • 世界氣象組織: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持續上升 實現《巴黎氣候...
    瑞士當地時間7月9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氣候預測指出,未來五年(2020—2024年),全球年平均氣溫或將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升高至少1°C,並且很可能在0.91°C~1.59°C範圍內。
  • 俄科學家:北極平均氣溫50年來升高近3℃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3日消息,據俄羅斯秋明國立大學新聞辦消息,俄北極地區西部氣溫按「負面腳本」上升,自1970年以來升高近3℃。消息指出,「典型凍土帶地區的年平均溫度變化最大,平均升溫速度達到每年0.056℃,自1970年以來地區年均氣溫共升高了大約2.8℃,已經接近氣候變化的『負面腳本』。」
  • 全球氣候出現異常,未來北極氣溫仍會升高,或爆發「大災難」!
    人類的頻繁活動給地球造成很多影響,極端天氣不斷出現,很多城市面臨超級大乾旱和強降雨的問題,進入7月份之後,各種極端天氣不斷出現,這對於人類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不過從2020年開始,不是第1次出現這樣的情況了,甚至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很多地區仍然在持續增高,因為8月份是每年當中最熱的一個月份。
  • 未來40年三江源區升溫顯著 氣溫可能升高1.62-1.73攝氏度
    新華社西寧2月10日電據青海省氣象局監測顯示,近50年來,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我國最大生態功能區三江源區氣溫顯著增暖,在這一趨勢下,未來40年,三江源氣溫還可能升高1.62-1.73攝氏度。  氣象專家分析評估了過去50年來三江源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指出隨著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措施的實施以及降水量的增多,三江源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遏止。
  • 中國氣溫升溫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據科技日報4月4日報導,3日,中國氣象局在京發布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結果顯示,190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的最暖時期。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介紹,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顯著區。195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 相比工業革命前 全球平均溫度已上升超1攝氏度
    中國網11月11日訊 據巴西媒體報導,相比工業革命前的水平,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已經上升1.02攝氏度,這也是有記錄以來地表平均溫度升高首次超過1攝氏度。英國氣象辦公室將2015年1月至9月的地表均溫與1850到1900年觀測到的地表溫度做了對比,並得出結論:當前地表溫度已經相比工業革命前的水平上升了1.02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