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溫或提前升高1.5℃ 國際組織警告:全世界都會遭殃

2021-01-17 騰訊網

[摘要]科學家們「高度確信」:升溫1.5℃會導致陸地上出現更多酷熱天氣。而在高海拔、東亞和北美東部等地區,升溫1.5℃很可能會導致更多極端風暴的出現。

(記者 劉霞)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0月8日在韓國仁川發布新報告稱,將全球變暖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是一項艱巨任務,地球升溫超過1.5℃乃至2℃,可能會產生可怕後果。

為避免突破這一警戒線,政府、工業界和社會需要做出更迅速、更宏大的改變,包括改變全球的能源系統以及人類的生活方式等。英國《自然》、美國《科學》雜誌官網都在10月8日的報導中,對IPCC的這份報告予以了重點關注。

在一個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2℃的世界裡,冰川和海冰的處境堪憂。圖片來源:《自然》雜誌官網

氣溫或提前上升1.5℃

據《科學》雜誌10月8日報導,IPCC主席、韓國經濟學家李會晟(Hoesung Lee)表示,科學家們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來自40個國家的90多位作者和評論家,對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後發表的6000份科學出版物進行了梳理,得出了這份新報告。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多國在法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美國紐約籤署的氣候變化協定,該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巴黎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而努力。

新報告稱,鑑於已經累積的碳排放量,「如果全球變暖以目前的速度繼續下去,全球升溫可能在2030年至2052年間的某個時刻達到1.5℃。」

報告稱,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沒有大幅減少,到本世紀末,全球將升溫3℃左右。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氣候變化科學家馬克·豪登說:「我們目前沒有走上正軌,我們正朝著升溫3℃或4℃的方向前進。」

美國杜克大學的大氣科學家德魯·新德爾對《科學》雜誌表示,自工業化時代以來,全球已經升溫約1℃,「我們必須立即改弦易轍,我們再也不能說行動之窗即將關閉,我們現在就在這裡。」

升溫將使全世界都遭殃

據《自然》雜誌報導,報告稱,科學家們「高度確信」:升溫1.5℃會導致陸地上出現更多酷熱天氣,尤其是在熱帶地區;他們「中度確信」:在高海拔、東亞和北美東部等地區,將出現更多極端風暴。

報告警告說,升溫超過1.5℃,將給全球帶來巨大災難:升溫1.5℃,預計到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26—77釐米;升溫2℃則再增加10釐米,生活在沿海地區的數千萬人將受到影響。升溫1.5℃,中緯度地區極端炎熱天氣的溫度可能會升高3℃;升溫2℃,後者可能會升高4℃。

升溫2℃可能會破壞全球陸地上約13%的生態系統;增加許多昆蟲、植物和動物滅絕的風險;而將升溫限制在1.5℃可將風險降低一半。升溫2℃,植物、昆蟲、動物和海洋生物都將「背井離鄉」,遠離當前理想的棲居地。

升溫2℃,北極將每10年經歷一到兩次無冰的夏季;而升溫1.5℃,這一時間為100年。升溫1.5℃,珊瑚礁的數量將下降70%—至90%;升溫2℃,99%的珊瑚礁將消失。

風暴、洪水和乾旱將讓人類損失慘重。IPCC秘書長、摩洛哥國家氣象部門的阿卜杜拉·莫克西特說:「每一點的額外升溫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全球變化研究所所長歐夫-霍格-古德貝格總結說,如果沒有採取更積極有效的行動,地球可能成為大多數人幾乎不可能生活下去的地方。

多措並舉降低碳排放

情況這麼嚴峻,人類該如何應對?IPCC的新報告也提出了很多建議和措施。

專家組表示,將氣溫升至1.5℃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鑑於籤署《巴黎協定》的各國迄今承諾的減排量遠遠低於所需要的水平,要達到並保持升溫1.5℃的目標,在2030年之前,淨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比2010年的水平下降45%;全球碳排放量必須控制在2017年的49%以內,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要做到這一點,人類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加大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安裝力度,從而到2050年,讓這些可再生能源為全球提供70%—85%的電力;與此同時,到2050年,煤炭在全球電力中的份額必須從目前的37%降至不超過2%。從技術、經濟和政治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好消息是,有些地方已經行動起來。澳大利亞本特利科廷大學的可持續發展科學家彼得·紐曼表示,過去5年來,太陽能、風能和顯著改變全球電力系統的電池的使用呈指數增長。但他表示,在貨運、航空和航運以及工業領域,減少排放的努力有所滯後。

此外,人類還需要擴大森林種植面積,以提高其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其他提議的選擇還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如少吃肉,多騎自行車和減少飛行等。

該報告最後還強調,政府必須同時協調好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否則有可能加劇貧困和不平等。

相關焦點

  • 未來5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升高1℃
    本報綜合訊7月上旬,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最新氣候預測稱,未來5年(2020-2024年),每年全球年均氣溫有可能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水平至少高出1℃,並且,其中至少一年的氣溫高出1.5℃的可能性達到20%。
  • 環球深觀察丨全球氣溫升高 「開倒車」的美國難辭其咎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最新氣候預測報告顯示,過去五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而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還將再升高!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警告: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溫控目標正面臨巨大挑戰。專家們則認為,全球變暖加快,美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 時隔9年再次形成,國際組織發布嚴重警告,災難一旦爆發席捲全球
    據環球網消息稱,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消息稱,拉尼娜現象時隔9年已經再次形成,此次表現強度為中等到強。由此國際組織發布嚴重警告,這次災難一旦爆發將會席捲全球。拉尼娜現象是一種普通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經常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發生的頻率隨著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有所降低。但是這種氣候一旦發生它的影響將會是全球性的,影響全球降水量氣溫氣候等。
  • 假如全球溫度升高1.5℃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預測顯示,未來5年,全球每年的平均氣溫都可能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高出至少1℃,其中至少有一年氣溫升幅突破1.5℃的發生機率為20%,這種可能性正在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 平均氣溫只要升高6度就是世界末日來臨,溫室效應絕非危言聳聽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警示,科學研究表明,氣候變暖溫度升高並不需要多少度,就很夠毀滅世界。研究認為,地球平均氣溫升高1度,將引發全球災害性氣候,洪水乾旱會侵蝕大地,一些原本水草茵茵的富庶之地會變成一片澤國,人類不得不進行大遷徙,生存方式發生巨大變化;隨著溫度的升高,災難性影響越來越大,超過一個臨界點之後,災難性升溫將無法遏制,末日毀滅無可避免的到來。
  • 全球變暖!研究稱本世紀末部分城市氣溫或升高8攝氏度
    全球變暖!研究稱本世紀末部分城市氣溫或升高8攝氏度2017-05-31 10:03出處/作者:環球時報整合編輯:黑目責任編輯:廖俊輝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31日報導,荷蘭環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警告,在全球氣候變暖和各地城市能源消耗加大的雙重衝擊下,2100年世界上一些城市的氣溫可能升高8℃。
  • 若全球氣溫升高4℃,上海將變海底城市!!!看完之後我震驚了...
    氣溫變暖可不是什麼好事啊!據法新社報導,美國「氣候中心」組織最近宣布研究發現,若全球氣溫升高2-4℃,包括上海在內的全球多座城市都會被水淹沒!!!而中國則會是全世界受災最為嚴重的國家!將有1.4億人遷往內地!
  • WMO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再升高
    世界氣象組織(WMO)當地時間9日發布的最新氣候預測報告顯示,未來五年(2020―2024年)中,每年的全球年均氣溫都有可能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至少高出1℃。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警告稱,這一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溫控目標面臨巨大挑戰。
  • 氣候行動追蹤組織: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或被控制在2.1℃內
    據BBC12月1日報導,氣候行動追蹤組織研究了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新氣候承諾,以及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碳排放計劃,得出了《巴黎協定》的目標正在「接近實現」的結論。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可能被控制在2.1℃以內。
  • 全球控溫 1.5 攝氏度的警告是陰謀嗎?我們需要關注全球變暖嗎?
    這份報告全名為《IPCC在加強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威脅、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努力消除貧困的背景下,關於全球升溫高於工業化前水平 1.5C 的影響和相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的全球升溫 1.5C 特別報告》[1]。天吶!名字真夠長的,一口氣讀完真不容易,後面我就簡稱「報告」了。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過去五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
    當地時間4月2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15-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最終報告。在去年9月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之前,WMO曾發布初步報告,最新報告對WMO每年發布的氣候狀況聲明作了補充。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時期升高1.1℃,比2011年至2015年這五年平均氣溫升高0.2℃。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十年都比過去十年更為溫暖。WMO發言人表示,今年迄今為止,全球氣溫每月是有記錄以來最暖或者第二暖的月份。同一日,WMO還預測,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將使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
  • 全球氣溫升高,水的蒸發量加大,現在反而比較乾旱,是什麼原因?
    全球氣溫升高, 我們先看看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的最新消息,看看他們對全球氣溫統計的結果:2019年的全球平均氣溫距1980-2010的平均值高出了0.92攝氏度!這一數據僅次於2015年,為1880年有氣象觀測以來全球第二暖的年份。而從NOAA給出的氣溫距平序列上看,自從1978年以後,全球氣溫就再也沒出現過低於平均值的情況,這與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保持一致。
  • 世界氣象組織: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持續上升 實現《巴黎氣候...
    瑞士當地時間7月9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氣候預測指出,未來五年(2020—2024年),全球年平均氣溫或將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升高至少1°C,並且很可能在0.91°C~1.59°C範圍內。
  • 2020年成為史上最炎熱一年 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還將再升高
    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在不斷攀升,與之對應的是,地球遭遇的極端天氣頻率,也開始逐步增加。據報導,近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未來五年全球氣溫預測評估》顯示,過去五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2020年成為史上最炎熱一年的可能性高達74.67%。
  •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2017年全球氣溫創新高
    (Wolfgang Rattay/視覺中國)中國網新聞11月8日訊 據《德國之聲》網站報導,在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際,世界氣象組織(WMO)6日在波恩公布了地球氣候變暖的最新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將再次成為有天氣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之一。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目前的數據,2017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850年左右的前工業化時期上升了大約1.1攝氏度。
  • 世界氣象組織預警:今年夏天,北半球溫度可能破紀錄,將加劇疫情
    在今年5月2日,全球有10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氣溫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的歷史極值,在河南洛陽,甚至出現了39℃的高溫。昨天(26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出預警,北半球今年可能會迎來破紀錄的高溫,炎熱天氣還可能加重新冠疫情傳播。
  • 全球平均氣溫上升3攝氏度會怎麼樣?上海大阪被淹
    氣溫升高3℃,上海和邁阿密等沿海大都會將被淹沒,數億人口受到影響。如果聯合國不久前發出的警告成真,全球氣溫繼續上升3℃,上升的海平面將淹沒大量沿海城市,全球數以億計的居民受到影響。下周,世界各方代表將在德國波恩舉行最新一輪的氣候談判,屆時與會人員預計將會表態努力監督、補貼並推動各國的減排承諾,從而將氣溫升幅限制在1.5℃至2℃之間的安全範圍。這也是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與會各國在2015年達成的目標。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說法,目前改革的進展還十分緩慢。在本周二公布的年度排放差距報告中,規劃署表示各國政府的承諾的減排量僅為所需的1/3。
  • 上半年全球氣溫創歷史新高
    本報日內瓦7月21日電(記者何農)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2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以及日本氣象廳的監測,今年前6個月的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達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說,今年全球平均氣溫比20世紀15.5攝氏度的平均值高出了0.85攝氏度,比2010年創下的此前最高紀錄還高0.09攝氏度。
  • 氣溫升高1.5攝氏度 到底有多可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會比工業化之前水平升高1.5攝氏度。氣溫升高1.5攝氏度聽上去似乎沒什麼,但為何科學界如此緊張呢?
  • 如果全球升溫4°C 上海、天津、香港、台州將被海水淹沒?
    ,美國「氣候中心」組織11月8日宣布,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最快將在200年內導致全球氣溫上升2℃至4℃,屆時包括上海、孟買、紐約等在內的多座國際大都市將被水淹沒,中國則是全世界受災最為嚴重的國家。然而,聯合國警告說,即使這些計劃全部、完整地得到落實,全球溫度仍然將上升3℃。  「要將氣溫上升控制在2℃內,著實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施特勞斯說。  研究估計,全球氣溫上升2℃至4℃的變化最快會在200年之內達成。如果人類表現好一點的話,這一變化在2000年後才會出現。施特勞斯說:「溫度上升2℃會給很多主要沿海城市和地區帶來長期的、事關生死存亡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