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溫升高,水的蒸發量加大,現在反而比較乾旱,是什麼原因?

2020-12-05 地理縱橫

全球氣溫升高, 我們先看看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的最新消息,看看他們對全球氣溫統計的結果:

2019年的全球平均氣溫距1980-2010的平均值高出了0.92攝氏度!這一數據僅次於2015年,為1880年有氣象觀測以來全球第二暖的年份。而從NOAA給出的氣溫距平序列上看,自從1978年以後,全球氣溫就再也沒出現過低於平均值的情況,這與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保持一致。

氣溫連年升高,水蒸發量加大,降水量增多,這個邏輯沒有錯誤,題主說現在反而比較乾旱,這可就值得討論了,僅我們國家而言,去年我國西部多雨,降水量增多,300年哈拉奇重現,怎麼理解呢。還有去年四川、陝南多雨,降水比往年持續時間長,降水量增多,這又怎麼來說呢。

我們先從去年的天氣大事件開始回憶吧,大家可能還記得清楚些。我們先看看去年9月份全國降水量圖:

這是 一張2019年9月1日~30日降水量分布情況,上圖可以看出,降水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南、四川、陝西南部等地,而南方長江中處遊地區從9月份開始乾旱少雨,而且還持續到10月,廣東地區已經持續到現在,還未解除旱情,這是在2019年歐洲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背景下,我國降水也發生了極端不均衡現象。

我們再看看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情況:

自從8月颱風利奇馬從我國沿海登陸後,米那、羅莎、琵琶等這麼多颱風一直與我國無緣,日本像捅了颱風窩一樣,颱風相繼轉彎去了日本、東北,颱風雨非常多,而我國南方此時卻出現了極為乾旱的災害。

2019年全球氣溫升高了,比常年偏高了0.92°C,驅動著水汽循環加劇,只是南方長江中下遊地區、華南地區乾旱,可是我國四川、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青海降水量高於往年三到五成,日本因為颱風偏向,卻出現了澇災,降水出現了極端不平衡,並不是我國各地都出現了乾旱。

當然2019年一年氣溫偏高,降水分布不均衡還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近40年全球氣溫一直居高不下,華北平原持續40多年降水在減少,這一事實,也正如題主所說的那樣,全球變暖了,水汽蒸發量也多了,水循環也加劇了,華北平原沒有得到更多的降水,卻發生了嚴重旱災,這麼多水汽,反而去了我國西部甘肅、陝西、青海等地,這些地方降水量增多了不少。

從理論來說,全球蒸發與降水是平衡的,全球氣溫升高,蒸發量加大,降水量增多,又達到一種新的平衡,降水要有一重新分配的過程,進一步地說,降水量原來多的地方可能沒那麼好運,反而會出現少雨乾旱,還有一種可能是,降水增多份額,分配到海洋裡面了,比方說今年颱風雨去了日本,降到海洋裡了。這才讓我們感覺到氣溫升高了,蒸發加大了,降水量應增多的疑惑。

全球變暖導致全世界氣候出現了異常,對於我國氣候出現這樣變化,為什麼西部多雨暖溼,目前還處於討論階段,因為人類有記錄的氣象資料以來,周期太短,過去有一些資料並不是很詳實,多是一些描述性文字記載,這對於我們認清全球變暖對我國以及全世界的氣候影響,還非常困難,還難以作出正解判斷。

相關焦點

  • 連續15年氣溫偏高 今年我國是否又遭遇暖冬氣候?
    暖冬形成的原因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持續暖冬氣候,但是1999年和2000年冬季氣溫又明顯下降,暖冬特點表現不明顯。那麼暖冬和冷冬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制約而形成的呢?  首先,隨著溫室效應的不斷加劇,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加是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
  • 全球氣溫升高,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嗎?
    而導致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跟人類活動加劇密不可分的,全球人口數量的加劇,從二十世紀末的幾十億人口,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七十五億多人口,人口數量增長了一倍還要多。人口數量的猛增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人類日常生活,需要穿衣吃飯,需要衣食住行,工、農、蓄、魚業迅速發展,就需要向大自然的無限制索取,攔截河流興建水庫、開山填湖、對熱帶雨林對肆意砍伐、草原上的過渡放牧、有害氣體的隨意排放等,人類做的一些事情只顧眼前利益,沒有考慮長遠利益。
  • 導致三效蒸發器蒸發量下降的4個原因
    三效蒸發器在運行過程中會出現蒸發量低的問題,影響三效蒸發器的穩定運行,那麼導致三效蒸發器蒸發量下降的原因是什麼呢?今天康景輝小編和大家一起聊聊導致三效蒸發器蒸發量下降的原因。在了解導致三效蒸發器蒸發量下降的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的看看什麼是三效蒸發器,三效蒸發器的應用有哪些?三效蒸發器是隨著蒸發市場需求而設計出的比較節能的蒸發設備,此款蒸發濃縮設備相對比較節能,因此廣泛適用於蒸發市場,隨著環保行業的發展,三效蒸發器逐漸應用於化工廢水、工業廢水、製藥廢水處理等行業。
  • 氣候變暖、氣溫升高,可用的太陽能為何反而變少了?
    雖然太陽能已成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但全球變暖導致的區域氣候變化,有可能會使當前理想的太陽能「富饒之地」未來充滿變數。sciencedaily.com網站當地時間10月7日報導,《自然通訊》雜誌近期發文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U)、中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NUIST)和阿聯哈利法大學(KU)的研究人員首次評估了氣候變化條件下太陽能的可利用性。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全球變暖的原因  1、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者是大量砍伐森林並且將其焚燒,從而產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
  • 平均氣溫只要升高6度就是世界末日來臨,溫室效應絕非危言聳聽
    據監測統計,近一百年來地球平均氣溫已經升高了0.46度(攝氏度,後同)。有人可能認為這點溫度沒什麼,不就是感都感覺不到的半度不到嗎?但就是這小小的半度,全球性災害氣候已經頻現。什麼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等等不斷湧現,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全球洪水、乾旱、高溫、風暴、冰凍等極端氣候事件加劇,災害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以指數級上升。
  • 全球氣溫變暖的原因是因為二氧化碳嗎?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
    而二氧化碳我們都知道,那是一種溫室氣體,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升,那麼溫室效應就會加劇,地球的氣溫就會升高。那麼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原因都要歸於二氧化碳嗎?其實這種認知是不全面的,全球氣溫不斷升高,這是地球生態氣候綜合原因所致,事實上,地球在漫長的歲月裡,曾經發生過很多次的氣候大變動。要麼全球氣溫大幅升高,要麼全球氣溫大幅下降迎來了漫長的冰河期。
  • 全球變暖!研究稱本世紀末部分城市氣溫或升高8攝氏度
    全球變暖!研究稱本世紀末部分城市氣溫或升高8攝氏度2017-05-31 10:03出處/作者:環球時報整合編輯:黑目責任編輯:廖俊輝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31日報導,荷蘭環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警告,在全球氣候變暖和各地城市能源消耗加大的雙重衝擊下,2100年世界上一些城市的氣溫可能升高8℃。
  • 只要乾旱的話,就可以進行人工降雨嗎?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只要乾旱的話,就可以進行人工降雨嗎?答案你可能想不到現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去彌補大自然的缺陷,人工降雨技術在人類生活中早已經出現了,大家都這一技術是既熟悉又陌生,這種人工降雨的技術應該很成熟了吧,那麼只要乾旱的話,就可以直接進行人工降雨嗎?
  •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
    顯著乾旱的地區分布在西北的東部和整個華北地區, 東北的東南部也是乾旱化顯著的地區。這些地區乾旱化趨勢的產生與降水的持續減少密切相關, 河北地區的降水甚至以每10年40毫米速度減小。同時,近30年氣溫的持續上升是這些地區乾旱化加劇且範圍擴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 全球氣溫節節升,為何有人說「全球變暖」是騙局?
    這個夏天,關於「某地氣溫破記錄」之類的新聞鋪天蓋地:北極圈內出現32℃的高溫;7月是德國自1881年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7月之一,持續乾旱和高溫將給農業經濟損失約達14億歐元;支持全球變暖的專家認為,氣溫升高將使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根據觀測,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相對穩定,還沒到人類要擔心的地步。北極冰蓋相比前幾年的確縮小了,但南極冰蓋擴張了,二者抵消,極地冰蓋面積基本不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提供的數據揭示,從1900年到2017年,全球年平均地面氣溫變化僅1攝氏度。
  • 乾旱是怎樣形成的——專家詳解氣象乾旱成因及發展趨勢
    10月10日的氣象乾旱指標監測顯示,全省共有97縣市出現氣象乾旱。 省氣象局相關專家表示,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穩定、北方冷空氣勢力弱以及颱風位置偏東是造成當前湖南乾旱的主要原因,未來旱情將有所緩解。 現狀:97縣市出現氣象乾旱,32縣市達到特旱標準 湖南的雨季在7月15日正式結束,自那以後,高溫少雨成為常態。
  • 怎麼還一直說全球變暖呢?
    一出門就感覺被「凍成狗」,那麼一直以來宣傳的全球變暖,怎麼我們總是感覺天氣越來越冷呢?難道現在全球不變暖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我們確確實實感到氣溫不斷走低,但全球變暖的趨勢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二者其實並不矛盾。全球變暖不意味著冬天變熱,而是全球變熱導致北極的冰快融化,極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層覆蓋,其海面相對溫暖的空氣就會向寒冷的高空移動,影響極地大氣循環。
  • 乾旱的真兇是土壤水分蒸發而非植被蒸騰
    另一篇論文(《全球旱地最近的變化:來自兩個主要乾旱資料庫的證據(Recent changes in global drylands: Evidences from two major aridity databases)》)也說,自1980年以來,中國的乾旱地區增加了大約160萬平方公裡。
  • 全球氣溫或提前升高1.5℃ 國際組織警告:全世界都會遭殃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多國在法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美國紐約籤署的氣候變化協定,該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巴黎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而努力。
  • 未來的「溫室地球」很難想像,全球氣溫升高5℃會怎樣
    【每日科技網】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卡麥拉到2300年,地球一些極端氣候事件,例如:颶風席捲建築物、長達數年的乾旱和野火,都將變得司空見慣,不再出現在媒體頭條新聞。那時,在赤道地區生活的最後一批人類也離開了赤道,地球兩極地區開始出現密集人口。
  • 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可能導致地球自轉加快,極端氣候會越來越頻繁
    因此,現在的氣候是夏季像在烤箱中,冬季過得像春天。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原因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升高,而這些二氧化碳都是由工業生產排放的。雖然科技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提高和很多的好處,但是對於環境來說,科技的快速發展加劇了生態的快速破壞。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可能很多人覺得,氣溫的不斷升高,不就是會讓南北極的冰雪不斷融化嗎?
  • 「全球變暖」除了帶來全球平均氣溫升高,還會帶來哪些深刻影響?
    全球變暖是當今人類最為關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在三大類全球性環境問題(全球變暖、酸雨和臭氧層空洞)中排列首位。雖然地球的氣候本身也具有波動變化的特徵,但是在地球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期的氣候變化像現在這麼快,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氣溫上升的速度是驚人的,在整個20世紀100年的時間內,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0.6℃。
  • 小冰期對目前地球會造成什麼影響
    我們先來說這兩年人們比較關注的溫室效應,和城市熱島效應。 全球變暖會引起世界各地區降水與乾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中緯度地區將會因氣候變暖使蒸發強烈而變得乾旱,現在農業發達的地區將退化成草原;高緯度地區則會因變暖而增加降水,溫帶作物將可以在此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