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氣溫升高,可用的太陽能為何反而變少了?

2020-10-09 科學大觀園雜誌


氣候模型預測的太陽輻射和太陽能可利用率的變化。

雖然太陽能已成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但全球變暖導致的區域氣候變化,有可能會使當前理想的太陽能「富饒之地」未來充滿變數。

sciencedaily.com網站當地時間10月7日報導,《自然通訊》雜誌近期發文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U)、中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NUIST)和阿聯哈利法大學(KU)的研究人員首次評估了氣候變化條件下太陽能的可利用性。

該團隊結合衛星數據和氣候模型,分析了全球變暖大環境下地球大氣的動力學變化以及抵地陽光受到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地表溫度升高以及由此引發的大氣水分、氣溶膠和微粒數量增加,可能會導致太陽輻射的整體減少和多雲天氣的增加。其中,中東和美國西南部等炎熱乾旱地區(最有潛力的太陽能產地),最容易受到這種陽光變化的影響。

論文通信作者、PU教授Amilcare Porporato說:「用打分方式評估地區太陽能情況,半乾旱地區就好比是幾乎每天都能拿到A的學生。目前,氣候變化正在幹擾大氣層的正常動態,以及太陽輻射到達地球表面的規律。我們希望量化有多少『A級學生』有可能降級成B,甚至是C。」

論文第一作者、NUIST研究員Jun Yin表示,目前的太陽能研究主要關注平均日照水平,而新研究的新穎之處在於它指出了某些地區的日常變化將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

Yin等基於概率計算結果提出了新的預測:太陽能可利用性的降低與某些乾旱地區大氣水分和氣溶膠的變化性增加有關。

Porporato認為,溫度越高、水分越多、湍流越強,越有利於雲的形成,也可以使粒子懸浮的時間更長。他說:「土壤乾燥問題也不容忽視,並且這可能是更重要的問題。隨著中東等乾旱地區的氣溫升高、大氣湍流增強,乾燥的土壤可能誘發產生更多的灰塵和氣溶膠,從而減少太陽輻射。這些趨勢已經被氣候觀測網絡所證實。」

對美國西南部而言,研究人員的發現就不那麼一致了。一些模型顯示未來太陽輻射增加,間歇期減少,而另一些模型則顯示未來太陽輻射減少,間歇期增加。

Yin認為,這些矛盾的結果表明,預測未來的太陽能可利用性是充滿挑戰的。

Yin表示:「我們的研究成果可以幫助那些太陽能間歇性產生的地區找到有效的太陽能解決方案,例如智能限電、負載分配或地理分散等。」

研究人員也希望政策制定者及能源行業工作者可以利用相關研究信息,更有效地設計並管理光伏設施。

原創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通訊》

期刊編號:2041-1723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0/201007123029.htm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全球氣溫升高,水的蒸發量加大,現在反而比較乾旱,是什麼原因?
    全球氣溫升高, 我們先看看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的最新消息,看看他們對全球氣溫統計的結果:2019年的全球平均氣溫距1980-2010的平均值高出了0.92攝氏度!而從NOAA給出的氣溫距平序列上看,自從1978年以後,全球氣溫就再也沒出現過低於平均值的情況,這與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保持一致。氣溫連年升高,水蒸發量加大,降水量增多,這個邏輯沒有錯誤,題主說現在反而比較乾旱,這可就值得討論了,僅我們國家而言,去年我國西部多雨,降水量增多,300年哈拉奇重現,怎麼理解呢。
  • 全球氣溫節節升,為何有人說「全球變暖」是騙局?
    然而,全球變暖的說法正被質疑。近年的某些觀測結果與全球變暖的預測矛盾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個論調:人類活動影響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人類發展最大的威脅。然而,目前的某些事實與幾年前的預測背道而馳。支持全球變暖的專家認為,氣溫升高將使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根據觀測,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相對穩定,還沒到人類要擔心的地步。北極冰蓋相比前幾年的確縮小了,但南極冰蓋擴張了,二者抵消,極地冰蓋面積基本不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提供的數據揭示,從1900年到2017年,全球年平均地面氣溫變化僅1攝氏度。
  • 都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何寒潮還來得這麼兇猛?
    值得注意的是,預計6日晚到7日晨,全國會有15個省會級城市創下今冬氣溫新低,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即將拉開帷幕。近日,內蒙古部分地區最低氣溫跌至零下40攝氏度。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錫林浩特綜合維修段積極應對寒潮來襲,全力確保旅客出行。新華社發近日,寒潮成為了網友高度關注的話題,不少人也拋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新聞裡不是常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寒潮還這麼兇猛?」
  • 全球變暖背景下,為什麼「極寒」天氣反而變多了?
    夏天變得一年比一年熱,兩極冰川面積不斷減少,世界各地森林火災越來越頻繁,地球氣候變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可是,許多人仍然在懷疑,地球的溫度真的在升高嗎?那為什麼極寒天氣也增多了?地球升溫就是因為二氧化碳嗎?氣候危機下人類的前景到底怎麼樣?
  • 氣候變化或使高溫地區晴天變少
    氣候模型預測的太陽輻射和太陽能可利用率的變化。雖然太陽能已成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但全球變暖導致的區域氣候變化,有可能會使當前理想的太陽能「富饒之地」未來充滿變數。sciencedaily.com網站當地時間10月7日報導,《自然通訊》雜誌近期發文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U)、中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NUIST)和阿聯哈利法大學(KU)的研究人員首次評估了氣候變化條件下太陽能的可利用性。
  • 全球變暖:太陽能地球工程可能存在風險,減排仍是最佳選擇
    有科學家擔心進一步幹預地球氣候會帶來不可預見的危險,而另一些科學家則指出,這種破壞氣候的解決方案無助於解決海洋酸化或對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最新研究表明,隨著地球變暖,懸掛在天空中低而濃的雲層將陽光反射回太空,自身融化成稀薄的空氣。這一損失不僅會引發比預期更大的氣候變化,而且可能破壞未來太陽能地球工程解決方案的潛力。
  • 談談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以此為依據進行模擬計算,到那時全球的年平均氣溫將比現在升高1.5—4.5度。  全球年平均氣溫和我們日常所感覺到的氣溫當然是不同的概念。據我國已故著名氣象專家竺可楨的考證,在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有過多次的冷期和暖期。如其中隋唐時代公元650—680年為暖期,當時長安梅花甚多,還有在宮延中種柑桔並結果的記載。而南宋和明末時代為冷期,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結冰,且冰可通車。
  • 大西洋洋流變弱將導致氣候加速變暖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中美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對抑制全球氣候變暖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其速度放慢可能導致今後幾十年裡氣溫加速上升。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又稱墨西哥灣流,是地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表層的溫暖海水從赤道附近運往高緯度地區,並將較冷的海水從深海運回赤道地區。
  • 地球氣候變了?繼北極圈出現38℃氣溫後,我國氣候又出現異常
    全球氣候變暖給地球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2020年,地球就發生了一系列的極端氣候,而這些現象與全球氣候變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下,地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與此同時海平面也在快速上升。
  • 地球氣候變了?繼北極圈出現38℃氣溫後,我國氣候又出現異常!
    全球氣候變暖給地球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2020年,地球就發生了一系列的極端氣候,而這些現象與全球氣候變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下,地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與此同時海平面也在快速上升。
  • 全球變暖!研究稱本世紀末部分城市氣溫或升高8攝氏度
    全球變暖!研究稱本世紀末部分城市氣溫或升高8攝氏度2017-05-31 10:03出處/作者:環球時報整合編輯:黑目責任編輯:廖俊輝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31日報導,荷蘭環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警告,在全球氣候變暖和各地城市能源消耗加大的雙重衝擊下,2100年世界上一些城市的氣溫可能升高8℃。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全球氣候還在變暖嗎?
    全國各地降溫明顯:陝西南部、湖北東部及江南中東部、華南中東部等地氣溫下降4~8℃,局地降溫9~10℃;上海出現最低氣溫-7.1℃、南京-7.8℃、合肥-10.8℃、武漢-8.5℃、杭州-6.4℃。為何這麼冷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
  • 廣州氣溫每10年升0.4℃ 深圳將來或變熱帶氣候
    時報記者 蕭嘉寧 攝  時報訊 (記者 蔣雋) 近50年來珠三角地區氣溫增溫速度達到每10年0.3℃,而廣州甚至高於珠三角平均水平,達到0.4℃/10年。專家預測,未來20年廣東的氣溫仍將進一步升高,並可能導致旱澇不定等「非典型」天氣現象增多。
  • 釋新聞|氣溫一降再降!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全國多地氣溫創新低,對此,許多網友留言疑問:「不是總說氣候變暖嗎?為何今冬這麼冷?」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1月7日,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回應稱:「冷空氣頻頻來襲,恰恰與全球變暖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 氣溫升高1.5攝氏度 到底有多可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會比工業化之前水平升高1.5攝氏度。氣溫升高1.5攝氏度聽上去似乎沒什麼,但為何科學界如此緊張呢?
  • 城市消失、物種滅絕、人類變笨……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影響?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或許都源於氣候變暖導致的南北極地區冰川大量融化。這些冰川本來安靜地「沉睡」在兩極,雄壯美麗。但是,氣溫升高卻讓它們慢慢融化消逝。當冰川褪去,冰下的島嶼顯露出來,北極的地貌正因此悄悄改變。位於格陵蘭島西部,伊盧利薩特以北80公裡處的的Eqi冰川。
  • 全球氣溫升高,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嗎?
    人口數量的猛增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人類日常生活,需要穿衣吃飯,需要衣食住行,工、農、蓄、魚業迅速發展,就需要向大自然的無限制索取,攔截河流興建水庫、開山填湖、對熱帶雨林對肆意砍伐、草原上的過渡放牧、有害氣體的隨意排放等,人類做的一些事情只顧眼前利益,沒有考慮長遠利益。
  • 2020高考時政熱點-全球氣候變暖和病蟲害
    全球氣候變暖和病蟲害4 月至 5 月,夏糧即將迎來關鍵期,預計全國大 部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的趨勢仍將持續,這 個時期常見的農作物病蟲害有哪些?主要影響 哪些作物?如何做好科學應對?比如,冬 季降雪氣候寒冷,不利病蟲(卵)越冬,春季病 蟲害影響就會相對較小。每年春季氣候回暖,病 蟲害也開始復甦,影響作物的生長。氣候變暖導致溫度升高,對昆蟲的生長發育、代 謝速率、繁殖及擴散等會產生直接影響。
  • 氣候變暖的九大問題
    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被破壞……,這些表明地球的氣候正在發生變化。 法國《新觀察家》周刊7月7日一期分析氣候變化的原因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1、氣候何時開始發生變化?    氣候變化已經開始。90年代是歷史上天氣最炎熱的時期。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上升了0.7攝氏度。
  • 三伏天+全球變暖熱尿了?中國太陽能產業震驚外國
    人類汙染大氣的後果不僅會讓氣溫上升,也會導致極端天氣多發。隨著全球氣溫增高,日趨嚴重的荒漠化將原本豐饒的土地變成乾旱不適宜耕種的廢土。溫度升高,地表水蒸發加快,微暖的空氣能容納更多的水蒸氣,導致暴風雨等極端天氣多發。  下文嘗試詳解氣候變化一詞的含義、氣候變化的後果以及為何說質疑氣候變化無異於大禍臨頭而不自知。  什麼是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