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新聞|氣溫一降再降!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2021-01-08 澎湃新聞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全國多地氣溫創新低,對此,許多網友留言疑問:「不是總說氣候變暖嗎?為何今冬這麼冷?」

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1月7日,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回應稱:「冷空氣頻頻來襲,恰恰與全球變暖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冬季氣溫出現冷暖波動與全球變暖密切相關

宋連春解釋說,首先看表層,造成近期大範圍氣溫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歐亞中高緯「西高東低」的經向型環流和偏強的東亞冬季風,並且這樣的環流形勢自12月以來一直持續;從更深層和更大範圍來看,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2020年9月北極海冰異常偏少(歷史第二少)。這兩個信號,都為今年冬季的經向型環流和偏強的東亞冬季風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條件。

北極海冰監測,2020年9月北極海冰範圍異常偏小,北極海冰達歷史第二少 來源:國家氣候中心再往更深層看,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沒有變,但是在此趨勢上會出現年際尺度上的冷暖波動,以上兩個年際尺度的外強迫信號是在全球氣候變暖這一整體趨勢背景下對氣候的一個年際變率調製,它們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但會影響個別年份的冬季氣溫出現冷暖波動。甚至,其波動都與全球變暖密切相關。「全球氣候變暖會改變全球的大氣環流形勢,通過海洋和大氣、陸地和大氣的相互作用影響到局地的氣候。比如北極海冰情況,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最初源地來自北極,盤踞在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會將冷空氣『鎖』在極地。同時,北極地區又是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區域,其地表氣溫的增暖速度是全球的2倍到3倍,這被稱為北極放大效應。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2020年9月北極海冰達到歷史第二少,極地渦旋減弱、分裂,偏向歐亞地區,難以『固定』冷空氣而由其南下。近期北美地區偏暖和歐亞地區偏冷都與此相關。」宋連春稱。

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提高防範氣候風險意識

在全球氣候這個非線性系統中,「全球變暖」並不會像簡單的連線題那樣,可以一一直接連到「暖冬」「冷冬」或「某次過程冷不冷」等結果。

「我們盯著這個複雜的系統,有時就像看一個擺鐘。監測偏冷,或者偏暖,如同觀察鐘擺的擺動。」宋連春說。

全球變暖,在更多時候,會讓這個鐘擺的擺幅出現劇烈變化,也就是使氣候更加不穩定,極端事件多發。宋連春表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報告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一些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全球變暖不是說所有的地區都一樣,北極地區是全球增暖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之下導致很多極端事件發生,比如極端的高溫事件和極端的降水事件。

「極端冷事件頻發,正是對全球變暖的典型響應。從長期變化趨勢來看,氣候變暖已經導致了極端事件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強。」宋連春呼籲,全社會應共同努力,提高防範氣候風險的意識,加強防範和應對能力,盡力減少極端事件帶來的損失。

近期冷空氣活動還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一段時間

入冬以來冷空氣頻次不多,但兩次過程影響範圍較大、勢力較強。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全國平均氣溫為-4.4℃,較常年同期氣溫(-3.8℃)偏低0.6℃,為2000年以來第六冷。

歷年12月1日-1月6日全國平均氣溫(1961-2020) 來源:國家氣候中心具體來說,今年冬季以來,我國除西藏大部、四川西部、雲南、黑龍江西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1981年至2010年平均)偏高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尤其西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大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偏低2℃以上。宋連春表示,從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2020年12月,先後有兩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分別為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國型強冷空氣)和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國型寒潮)。這兩次都是全國型冷空氣過程,影響範圍大,冷空氣強度也較強。

特別是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的全國寒潮天氣過程,影響範圍廣、強度強、部分地區風寒效應明顯,過程降溫幅度超過8℃的面積有321萬平方公裡,降幅超過12℃的面積有122.7萬平方公裡,降幅超過14℃的面積有40.7萬平方公裡。綜合考慮其強度和影響面積,為近10年來排名第六的寒潮天氣過程。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後期我國還會有冷空氣活動,或達不到過去這幾次全國型寒潮的強度,但冷空氣活動還是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福建最低氣溫跌破-8℃!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1月7日,新一輪的寒潮抵達福建,全省各地氣溫下降明顯,福建多地現小雪和雨夾雪天氣。自4日17時起,福建省氣象臺已連續9次發布「福建省寒潮警報」,提醒公眾注意防範。與此同時,關於「冷冬」還是「暖冬」「全球變暖」等話題也頗受關注。福安白雲山上現冰雪景觀,宛如仙境。
  • 北京——說好的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圖/王曉)今天(1月7日)06時,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降至-19.5℃,迎來1966年以來最冷清晨。今天白天,北京仍有陣風6、7級,最高氣溫僅-7℃,天寒地凍,公眾出行保暖工作要做好,避免在戶外長時間逗留,謹防凍傷。監測顯示,今早06時,南郊觀象臺氣溫降至-19.5℃,打破1969年2月24日-19.3℃的紀錄,迎1966年來最冷早晨。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釋疑
    一是今年冬季持續低溫天氣在歷史上看並非太極端,二是目前冬季還沒有結束。預計1月下旬開始氣溫會逐漸回暖並轉為較常年同期偏高,2月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的概率較大,所以目前還不能說這個冬季是近年來最冷的冬季。從過去幾十年全國冬季平均氣溫的歷史序列來看,我國整體呈增暖趨勢,並且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數冬季氣溫都較常年同期偏高。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釋疑
    冷,似乎成為今年入冬以來大家的共同感受,還有人說已經好多年沒有經歷這麼冷的冬天了。但這兩年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氣溫都出現了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的現象。「一南一北」兩因素導致氣溫偏低氣候受多重因素影響。宋連春表示,今年冬天比較冷的原因,主要是「一南一北」兩大因素導致的。第一就是北極海冰。北極可以說是冷空氣的老家。「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
  • 全國多地花式秀「冷」,都說全球變暖,為啥今年這麼冷?
    當海面上方氣溫突然降到-10℃以下時,海水溫度高於空氣溫度,海水蒸發為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後迅速凝結為冰晶,因此呈現出好像「白茫茫雲霧」的「浩氣」現象。北京「潑水成冰」北京到底有多冷?往常只能在漠河進行的「潑水成冰」這兩天北京的小夥伴們表示:「安排上了!」
  • 「冷哭了」!都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何寒潮還來得這麼兇猛?
    值得注意的是,預計6日晚到7日晨,全國會有15個省會級城市創下今冬氣溫新低,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即將拉開帷幕。近日,內蒙古部分地區最低氣溫跌至零下40攝氏度。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錫林浩特綜合維修段積極應對寒潮來襲,全力確保旅客出行。新華社發近日,寒潮成為了網友高度關注的話題,不少人也拋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新聞裡不是常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寒潮還這麼兇猛?」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
    預計1月下旬開始氣溫會逐漸回暖並轉為較常年同期偏高,2月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的概率較大,所以目前還不能說這個冬季是近年來最冷的冬季。從過去幾十年全國冬季平均氣溫的歷史序列來看,我國整體呈增暖趨勢,並且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數冬季氣溫都較常年同期偏高。
  • 北京氣溫達1966年以來 達多少度 說好的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京氣溫達1966年以來 達多少度 說好的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北京氣溫達1966年以來 ,達到了多少度? 7時,北京-19.1℃,天津-19.2℃,呼和浩特-29.7℃,濟南-18.3℃,石家莊-12.3℃,瀋陽-21.6℃。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全球氣候還在變暖嗎?
    全國各地降溫明顯:陝西南部、湖北東部及江南中東部、華南中東部等地氣溫下降4~8℃,局地降溫9~10℃;上海出現最低氣溫-7.1℃、南京-7.8℃、合肥-10.8℃、武漢-8.5℃、杭州-6.4℃。為何這麼冷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
  • 一降再降!全國氣溫探底大賽開賽
    一降再降!全國氣溫探底大賽開賽 澎湃新聞 2021-01-07 09:30 來源:澎湃新聞
  • 一降再降!全國氣溫探底大賽開賽,北方多地氣溫跌破-20℃
    中國天氣網微信公號1月6日消息,今天(6日),我國已經進入此次寒潮過程中的核心降溫時段,早上已經凍哭一波人,但是中國天氣網提醒大家,今天北方多地氣溫倒降,傍晚會更冷。今晚到明晨,將有15個省會級城市創下今冬氣溫新低,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即將拉開帷幕。
  • 釋新聞|院士解讀:「極端寒冷」和「全球升溫」為啥有關聯?
    從北到南狂掃中國東部大部地區的寒潮已基本結束,公眾今冬感受的「極端」寒冷,正昭示著不斷上升的全球溫度曲線已「入侵」到每個人的生產生活中,然而「極端」寒冷和全球升溫,為何兩個看似相悖的名詞會產生關聯?1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解釋說,應該拋開看到的一個個極端低溫數字,從個體的「冷」中暫且跳出,把視野擴展到行星尺度,來理解冬季的冷空氣以及最近這場寒潮。
  • 一降再降!全國氣溫探底大賽開賽 北方多地氣溫將跌破-20℃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月6日),我國已經進入此次寒潮過程中的核心降溫時段,早上已經凍哭一波人,但是中國天氣網提醒大家,今天北方多地氣溫倒降,傍晚會更冷。今晚到明晨,將有15個省會級城市創下今冬氣溫新低,一場全國氣溫探底大賽即將拉開帷幕。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全國各地降溫明顯:陝西南部、湖北東部及江南中東部、華南中東部等地氣溫下降4~8℃,局地降溫9~10℃;上海出現最低氣溫-7.1℃、南京-7.8℃、合肥-10.8℃、武漢-8.5℃、杭州-6.4℃。  為何這麼冷   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
  • 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林紓: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發生寒潮很正常
    1月8日上午,甘肅省氣象局在蘭州舉行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月8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為什麼今年冬天卻這麼冷?」今天上午,在甘肅省氣象局舉行的相關發布會上,面對記者提出的這一問題,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林紓表示,全球氣候變暖是對全球上百年際時間尺度溫度增暖趨勢的描述和總結,全球不同地區氣候變暖的程度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溫度不僅存在明顯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段裡,還會有階段性特徵,溫度仍然受不同天氣過程的影響出現冷暖波動的現象,這很正常。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
    冷,似乎成為今年入冬以來大家的共同感受,還有人說已經好多年沒有經歷這麼冷的冬天了。宋連春介紹,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我國除西藏大部、四川西部、雲南、黑龍江西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偏高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氣溫與常年同期相比接近或偏低,尤其西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大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偏低2℃以上。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
    全國各地降溫明顯:陝西南部、湖北東部及江南中東部、華南中東部等地氣溫下降4~8℃,局地降溫9~10℃;上海出現最低氣溫-7.1℃、南京-7.8℃、合肥-10.8℃、武漢-8.5℃、杭州-6.4℃。為何這麼冷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
  • 欒川今冬為啥這麼冷?看看專家怎麼說……
    洛陽市氣象臺1月7日17時35分繼續發布低溫藍色預警信號:預計明日凌晨洛陽市大部分地區日最低氣溫將降至-10℃到-8℃之間,部分地區可降至-10 今冬為啥這麼冷? 這次降溫後的低溫程度有一定的極端性,一些地方氣溫之低甚至可能是歷史同期少見。
  • 冷哭了!明明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冬天還這麼冷?
    頻繁來襲的寒潮讓我們感慨"冷哭了",不用父母提醒就自覺穿上秋衣秋褲。 除此之外,很多朋友也忍不住發問:明明全球氣候在變暖,為什麼冬天還是這麼冷? 全球變暖指的是一個階段內氣候變化的整體趨勢,其中短時間或少數年份氣溫偏低,並不會影響這個總趨勢。 比如在2010-2011年的冬天,俄羅斯雅庫特遭遇極端嚴寒天氣,氣溫曾低至零下60度;寒潮席捲到亞洲,印度民眾應對不及,有至少116人被凍死。
  • 陰雨到,氣溫降!今年冬天60年來最寒冷?
    預計明天傍晚隨著降雨結束,天空有望逐漸放晴,但由於冷空氣的南下,大範圍的降溫過程在所難免,明晚市區最低氣溫將降至8℃。如果說白天體感是溼涼,那晚間就是明顯轉冷了,建議晚歸人群尤其要注意添衣保暖。>本輪冷空氣也是恰好踩著節氣轉換的節奏,周四周五市區全天氣溫都只有7—13℃,北部地區最低氣溫可降至0℃附近,「霜降」節氣大概率會第一時間「降霜」,建議北部還未收穫的農作物要加快收穫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