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李靜、李宗澤、記者皮澤紅報導 11月10日,第三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高峰會議的重要分論壇之一——航天育種2020論壇在廣州高新區舉行。論壇以「助力農業和環境生態建設」為主題,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航天局首任局長劉紀原在內的120多位航天育種及現代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會,圍繞航天育種技術基礎研究以及在主糧作物、園藝作物、林草花卉和經濟作物新品種創製方面的技術成果和推廣應用開展學術交流。
第三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高峰會議航天育種2020論壇現場
論壇上,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發布了《中國航天育種發展報告(1987-2020)》,該報告匯集專題科學研究學術報告和新品種選育及其推廣應用論述文章五十餘篇,是我國航天育種事業33年發展歷程的系統性學術總結成果。
為中國航天育種事業編藍皮書
航天育種2020論壇由中高會現代農業與航天育種工作委員會、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主辦,得到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廣州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和支持,神舟綠鵬農業公司承辦,旨在促進和推動航天育種的科學研究及其技術成果的產業應用推廣。
「從1987年衛星搭載種子上太空,中國的航天育種其實已經走33年了。我們需要明確未來方向,同時把33年的主要成績向學術界分享、向社會展示。」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梁小虹表示,在廣州高新區發布的《中國航天育種發展報告(1987-2020)》是本行業藍皮書,是我國進一步規範和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的創新性工作,「將會解決過去航天育種沒有體系、沒有資料、沒有規範這3個問題。」
為大灣區發揮「雙循環」引領獻智
當天,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分別與國家花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何鴻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訓基金會進行戰略合作籤約,向7位聯盟專家委員會新聘專家頒發了聘書,為14個聯盟新成員授牌,還分別頒授1個「航天育種核心示範基地」、4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示範基地」、2個「航天育種試驗推廣基地」牌匾,為促進航天育種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服務於國家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集聚產業力量。
梁小虹說,作為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區域,珠三角和長三角需要在「雙循環」總體格局下繼續發揮引領作用,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讓珠三角的新興戰略產業發展成為重中之重,這也是航天育種連續兩年在廣州高新區舉辦的原因。「論壇來了很多專家學者,我們還組織了企業家會談,希望在廣州、黃埔這種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中,他們能推動科技創新的5到10年發展。」
據了解,本次論壇舉辦同期,航天育種產業聯盟向黃埔區推薦了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成果的企業,並鼓勵它們落戶黃埔。
【延展資料】
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農業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所屬分院、研究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黑龍江省農科院、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中糧研究院、大北農集團、遙感智慧聯盟和神舟綠鵬農業公司等單位發起成立,是全國農業、林草業、中草藥、生物醫藥等領域從事航天育種研究和成果推廣應用的科研院所、企業及其它機構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通過匯聚我國航天育種科技創新資源,構建以智慧財產權為紐帶,以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為導向,以發展航天育種技術與產業為主線,搭建航天育種科學研究、品種選育、產品研發、成果推廣的共享平臺,建立以成果轉化為核心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促進成果轉化應用,使航天育種聯盟成為我國航天育種領域科技創新服務的共享平臺和示範輻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