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育種卅三載學術成果在穗發布

2020-11-11 中國發展網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李靜、李宗澤、記者皮澤紅報導 11月10日,第三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高峰會議的重要分論壇之一——航天育種2020論壇在廣州高新區舉行。論壇以「助力農業和環境生態建設」為主題,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航天局首任局長劉紀原在內的120多位航天育種及現代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會,圍繞航天育種技術基礎研究以及在主糧作物、園藝作物、林草花卉和經濟作物新品種創製方面的技術成果和推廣應用開展學術交流。

第三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高峰會議航天育種2020論壇現場

論壇上,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發布了《中國航天育種發展報告(1987-2020)》,該報告匯集專題科學研究學術報告和新品種選育及其推廣應用論述文章五十餘篇,是我國航天育種事業33年發展歷程的系統性學術總結成果。

為中國航天育種事業編藍皮書

航天育種2020論壇由中高會現代農業與航天育種工作委員會、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主辦,得到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廣州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和支持,神舟綠鵬農業公司承辦,旨在促進和推動航天育種的科學研究及其技術成果的產業應用推廣。

「從1987年衛星搭載種子上太空,中國的航天育種其實已經走33年了。我們需要明確未來方向,同時把33年的主要成績向學術界分享、向社會展示。」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梁小虹表示,在廣州高新區發布的《中國航天育種發展報告(1987-2020)》是本行業藍皮書,是我國進一步規範和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的創新性工作,「將會解決過去航天育種沒有體系、沒有資料、沒有規範這3個問題。」

為大灣區發揮「雙循環」引領獻智

當天,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分別與國家花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何鴻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訓基金會進行戰略合作籤約,向7位聯盟專家委員會新聘專家頒發了聘書,為14個聯盟新成員授牌,還分別頒授1個「航天育種核心示範基地」、4個「航天育種產業創新示範基地」、2個「航天育種試驗推廣基地」牌匾,為促進航天育種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服務於國家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集聚產業力量。

梁小虹說,作為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區域,珠三角和長三角需要在「雙循環」總體格局下繼續發揮引領作用,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讓珠三角的新興戰略產業發展成為重中之重,這也是航天育種連續兩年在廣州高新區舉辦的原因。「論壇來了很多專家學者,我們還組織了企業家會談,希望在廣州、黃埔這種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中,他們能推動科技創新的5到10年發展。」

據了解,本次論壇舉辦同期,航天育種產業聯盟向黃埔區推薦了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成果的企業,並鼓勵它們落戶黃埔。

【延展資料】

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農業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所屬分院、研究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黑龍江省農科院、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中糧研究院、大北農集團、遙感智慧聯盟和神舟綠鵬農業公司等單位發起成立,是全國農業、林草業、中草藥、生物醫藥等領域從事航天育種研究和成果推廣應用的科研院所、企業及其它機構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通過匯聚我國航天育種科技創新資源,構建以智慧財產權為紐帶,以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為導向,以發展航天育種技術與產業為主線,搭建航天育種科學研究、品種選育、產品研發、成果推廣的共享平臺,建立以成果轉化為核心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促進成果轉化應用,使航天育種聯盟成為我國航天育種領域科技創新服務的共享平臺和示範輻射中心。

相關焦點

  • 中外院士航天英雄聚智 太空種子問道宇宙奧秘 航天育種2019論壇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航天育種聯盟」)成員單位代表等近200位航天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航天育種助力未來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此一主題,探討分享科研成果,為推動航天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 中國航天育種發展報告發布 創新聯盟迎14個新成員
    論壇以「助力農業和環境生態建設」為主題,120多位航天育種及現代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會,圍繞航天育種技術基礎研究以及在主糧作物、園藝作物、林草花卉和經濟作物新品種創製方面的技術成果和推廣應用開展學術交流。
  • 圖文: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演繹航天育種神話
    圖文: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演繹航天育種神話 2007年06月25日 01:08
  • 「月季試管花」等航天育種新成果亮相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
    在「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上,這樣的月季試管花吸引了不少目光。該展覽於18日在福州開放,是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的系列科普活動之一。常見的月季品種植株比較高大,而經過航天育種的微型月季株高僅20至30釐米,適合家庭小盆栽。「相比地面育種,航天育種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提供更多優質的種質資源,讓我們有更多選擇。」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李亞平說。此次與太空微型月季同時展出的,還有航天育種的黃瓜、豆角、苦瓜等。
  • 中國航天育種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8月29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中國面向空間站運營和未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全新研製的太空飛行器,於今年5月5日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5月8日順利返回地面。
  • 走進西部航天育種基地
    (作者:孫宏金)  甘肅省天水市有一個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神舟飛船搭載的種子在這裡結出了累累果實。  在紅綠相間的辣椒地裡,一個一個數著擠在一起長達30公分左右的辣椒,每株下邊都有100多個,最多的一株結了130多個。  在豇豆架前,綠油油的葉片下,密密麻麻小拇指粗、1米長的豇豆展現在人們面前。
  • 攜手合作,共促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項目落戶港華高科技園區
    2020年9月27日,由深圳市龍崗區投資推廣署和港華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項目戰略合作暨龍崗區營商環境推介會」在港華高科技園區舉辦。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
  • 竹藤基因組學學術成果首次發布
    竹藤基因組學學術成果12月29日在北京發布。
  • 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中國面向空間站運營和未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全新研製的太空飛行器,於今年5月5日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5月8日順利返回地面。會議期間,各方專家進行了熱烈研討,交流分享了航天育種經驗和成果。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減少作物種子穗發芽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相關成果於3月6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細胞》上。  以往研究表明,種子休眠受多種植物激素調節,除廣泛報導的脫落酸和赤黴素外,乙烯也在種子休眠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對其分子機制知之較少。在該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圖位克隆技術證實,擬南芥的一個種子休眠突變體rdo3是由乙烯受體ETR1突變功能缺失引起的。
  • 載人航天工程助力航天誘變育種 應用前景廣泛
    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瑞傑 王霄新華社蘭州8月30日電(張瑞傑、王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行試驗任務,利用神舟系列飛船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作物種子和植物材料開展空間誘變實驗,推動航天誘變育種發展。
  •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據估算,航天育種創造直接經濟規模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航天育種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8月29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
  •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8月29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中國面向空間站運營和未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全新研製的太空飛行器,於今年5月5日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5月8日順利返回地面。會議期間,各方專家進行了熱烈研討,交流分享了航天育種經驗和成果。
  •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中國面向空間站運營和未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全新研製的太空飛行器,於今年5月5日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5月8日順利返回地面。會議期間,各方專家進行了熱烈研討,交流分享了航天育種經驗和成果。
  •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創造經濟規模達2000億元以上
    航天育種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8月29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中國面向空間站運營和未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全新研製的太空飛行器,於今年5月5日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入軌,5月8日順利返回地面。會議期間,各方專家進行了熱烈研討,交流分享了航天育種經驗和成果。
  • [組圖]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讓記者大開眼界
    浙江在線天水6月22日訊 (記者 朱小燕) 今天下午,參加首屆全國網絡媒體隴上行的記者們來到甘肅天水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這裡建有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
  • 他把航天育種的論文「寫」在大地上
    他們不僅為太空種子誘變後的神奇變化而震撼,更為大連擁有如此多的太空育種成果而驕傲。特別是站在蓮花池邊,看到埋藏地下的千年古蓮籽在太空旅行12天後,開出更紅更大的花朵,紛紛驚嘆大自然的神奇。而最令他們感興趣的是圍繞在謝輝周圍,聽他用地道的農民話描繪大連航天育種基地的美好願景。
  • 前沿 | 航天育種「上天入地」 助力「科技興蒙」
    隨著試驗船的順利返回,科研人員也將對內蒙古自治區範圍內徵集的9家單位26個品種74份育種實驗搭載材料開展空間輻射生物學研究、空間誘變和航天育種研究,以航天技術優勢助力「科技興蒙」,促進科研成果在內蒙古的落地轉化。
  • 權威發布|「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發布
    日前,農業農村部從2018年和2019年公開發布的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十大引領性技術以及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一、二等獎的成果中,遴選出了10項重大標誌性成果,現予以發布。 水稻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國際領先
  • 當竹藤花卉與航天育種研發相遇能發生什麼?
    航天搭載材料交接後,國際竹藤中心科研人員立即開展了各項育苗工作,目前進展順利,後續將開展突變株的篩選工作。今年以來,國際竹藤中心積極探索,開創性地在竹藤花卉領域開展航天誘變育種研究與試驗。8月19日,「竹藤花卉航天育種研發中心」 「中國花卉創新發展中心」在北京市延慶區中關村園藝產業創新中心掛牌成立 。國際竹藤中心主任、中國花卉協會會長江澤慧,北京市延慶區委書記穆鵬共同為「竹藤花卉航天育種研發中心」、「中國花卉創新發展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