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合作,共促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項目落戶港華高科技園區

2020-10-03 全球科技新訊


2020年9月27日,由深圳市龍崗區投資推廣署和港華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項目戰略合作暨龍崗區營商環境推介會」在港華高科技園區舉辦。



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任大隊長、中央軍委曾授予大隊「英雄航天員大隊」榮譽稱號申行運,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任副大隊長、軍委裝備發展部載人航天科研生產資格評審專家、南昌理工學院副理事長、航天航空學院名譽院長張子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執行主任、著名航天科普專家張傳軍,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商務部長王軍,歐陽院士辦公室主任於在濤,港華集團總裁、北歐(深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巧珍,高級顧問馬興龍等領導嘉賓及龍崗區投資推廣署、南灣街道辦相關部門人員出席了本次活動。



會上,港華集團總裁、北歐(深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北歐創新中心董事長、北歐深圳總商會(聯誼會)會長、瑞中企業家協會會長、張巧珍女士熱情洋溢致辭,歡迎院士、領導蒞臨,並匯報了港華集團、北歐深圳總商會(聯誼會)、北歐創新中心、瑞中企業家協會的發展歷程、現有規模、產業發展、未來規劃及願景。



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歐陽自遠院士一行肯定了港華集團總裁張巧珍團隊在醫療、物業、科技、創新、酒業、房地產及電子等方面的貢獻。



龍崗區投資推廣署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龍崗區綜合營商環境和產業發展優勢,並熱誠希望在「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下,院士專家科研團隊能攜優質項目落戶龍崗,共享發展機遇,共謀發展大計。



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也向港華集團總裁張巧珍、北歐(深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團隊和與會者介紹了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在國內外的研究進展,開發利用航天育種成果,深化國防科技,加強軍民融合,對國家航天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並對港華集團、北歐(深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北歐創新中心、北歐深圳總商會(聯誼會)、瑞中企業家協會在張巧珍女士的帶領下取得的成就給以高度評價和讚賞。



航天創新科技中心落地港華大廈,開創航天科技新篇章。攜手合作,共促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項目落戶港華高科技園區。



港華集團總裁、北歐(深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巧珍感謝政府領導、考察團對企業的支持和認可,並表示港華集團及旗下產業願為龍崗區營商環境全力以赴,不斷科技創新,打造全新的國際化企業,營造國際文化交流環境,搭建國際貿易平臺,傳播中國文化和故事,樹立一流的國際品牌等,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科創委書記邱宣鼓勵港華集團開啟航天創新科技中心新紀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執行主任、著名航天科普專家張傳軍,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商務部長王軍,歐陽院士辦公室主任於在濤一行來深交流,共促航天育種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
  • 中國航天育種卅三載學術成果在穗發布
    論壇以「助力農業和環境生態建設」為主題,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航天局首任局長劉紀原在內的120多位航天育種及現代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會,圍繞航天育種技術基礎研究以及在主糧作物、園藝作物、林草花卉和經濟作物新品種創製方面的技術成果和推廣應用開展學術交流。
  • 圖文: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演繹航天育種神話
    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天水市合作建立的專業從事航天育種的基地,是「兩院」與地方合作正式命名掛牌的我國西部唯一一家航天育種基地,位於甘肅省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該基地通過長期參與我國返回式衛星、神舟飛船搭載農作物育種領域研究,在太空誘變、分子生物學航天育種、制種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朱健康院士藜麥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落戶齊河
    3月4日,我縣與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在德州舉行藜麥優質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籤約儀式,這是全球首個藜麥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山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商志曉,市縣領導陳勇、劉長民、馬俊昀、曲鋒等參加。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成都分院項目落戶成都金牛區
    四川在線記者 張紅霞12月30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成都分院項目正式籤約落戶成都市金牛區。這也是該研究院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區設分院。根據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高端創新產業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成都先進位造業和現代都市工業發展補鏈強鏈,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此次籤約落戶的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成都分院項目位於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現代都市工業港,擬投資30億元,打造集研發、試驗、生產、製造、銷售於一體的西南區域總部。
  • 前沿 | 航天育種「上天入地」 助力「科技興蒙」
    關注我喲☀定期推送科技事件,政策解讀 ,項目進展,成果信息 ,科普知識等科技動態,提供政策查詢、專利檢索、需求對接、專業課程等諸多優質服務隨著試驗船的順利返回,科研人員也將對內蒙古自治區範圍內徵集的9家單位26個品種74份育種實驗搭載材料開展空間輻射生物學研究、空間誘變和航天育種研究,以航天技術優勢助力「科技興蒙」,促進科研成果在內蒙古的落地轉化。
  • 當竹藤花卉與航天育種研發相遇能發生什麼?
    航天搭載材料交接後,國際竹藤中心科研人員立即開展了各項育苗工作,目前進展順利,後續將開展突變株的篩選工作。今年以來,國際竹藤中心積極探索,開創性地在竹藤花卉領域開展航天誘變育種研究與試驗。未來,「竹藤花卉航天育種研發中心」將依託航天育種等誘變手段,持續開展竹藤花卉良種選育與推廣,不斷積累和豐富竹藤花卉優異種質資源,推進觀賞竹以及牡丹、水仙等傳統名花的種質集成創製和技術創新。
  • 吉林雙瑞農業園:航空育種果蔬
    航天育種的有機果蔬,聽起來是不是遙不可及?其實,它們就在我們身邊。  位於吉林市龍潭區江密峰鎮的雙瑞農業園,是吉林市雙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有機果蔬種植基地之一。園區內,一處火箭模型分外醒目。據了解,火箭模型,是按照神州五號運載火箭5:1的比例生產的,由國家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中心所贈。
  • 中外院士航天英雄聚智 太空種子問道宇宙奧秘 航天育種2019論壇在...
    航天育種聯盟「新血液」在穗籤約加盟在本次論壇上,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與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分院、內蒙古自治區生物技術研究院、雲南省太空生物科技發展促進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十研究院、海南航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7家區域戰略合作夥伴進行籤約,聯盟專家委員會新聘包括外籍院士在內的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天津:提升載體促承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今年1-10月,北京企業在津投資到位額958億元,佔引進內資的40.8%,與國家電網、華能集團等央企籤訂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亞投行數據綜合業務基地、麒麟軟體總部等一批高質量項目落戶,北建工環保設備生產基地、北京航天長峰科技工業集團天津研究院等項目籤約。
  • 中國航天育種發展報告發布 創新聯盟迎14個新成員
    論壇上,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發布了《中國航天育種發展報告(1987-2020)》,該報告匯集專題科學研究學術報告和新品種選育及其推廣應用論述文章五十餘篇,是我國航天育種事業33年發展歷程的系統性學術總結成果。
  • 再度攜手!阿里雲新項目落地成都未來科技城
    再度攜手!▶作為阿里雲西部業務的重要支撐,項目將綜合採用各項先進技術,如伺服器定製化、人工智慧晶片、異構計算、大規模網絡集群等,提升整體項目技術水平和算力產出。▶該項目是阿里巴巴實施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四川省成都市重點引進的新基建項目和率先落戶成都未來科技城的重大產業項目。
  • 清華大學等15個產學研合作項目落戶
    原標題:清華大學等15個產學研合作項目落戶   近日,第二屆省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在定州市舉辦。
  • 中國航天育種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會議期間,各方專家進行了熱烈研討,交流分享了航天育種經驗和成果。在眾多新品種中,經過神舟三號飛船搭載選育的中天1號紫花苜蓿草種備受關注。世界各國航天育種由來已久事實上,航天育種空間誘變,屬於物理誘變中的輻射誘變,而物理輻射誘變育種的歷史甚為悠久,自1928年已有近百年。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截至目前,超過3000種作物新品種(在70餘個國家,涵蓋240種作物)已受到官方批准並進行商業化生產應用。
  • 他把航天育種的論文「寫」在大地上
    他告訴記者,雖然沒有見到費俊龍和聶海勝,但他還是在航天員出徵儀式的現場拍了一張留念照片,因為對大連航天育種事業來說,這也是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步。2008年,又有3種種子共76克搭載神舟七號飛船升空,其中搭載了發掘於普蘭店的古蓮子種子22克,目前大連航天育種基地蓮花池的千年古蓮花就是這次搭載後選育出來的。
  • 18個國家級科研成果項目齊聚廣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
    下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對接活動(廣州分會場)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成功舉辦。本次活動通過科技成果供給端與需求端的精準對接,聚焦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與新材料等產業,吸引全國高端創新資源和優秀成果落戶廣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戰略性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智力與技術支撐。
  • 港華燃氣與上海燃氣達成戰略合作,李家傑表態
    (原標題:港華燃氣與上海燃氣達成戰略合作,李家傑表態) 日前,通過
  • 國家基因庫的現狀,如何實現成果轉化?
    深圳國家基因庫是我國推動生物產業發展和基因技術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著眼於為本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性和公益性服務平臺,儲存和管理我國特有的遺傳資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數據,是具有國家水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公益性創新科研和產業基礎項目。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基因庫,截止目前已累計處理了近300萬份生物樣本。
  • 西安航空基地深化產學研合作 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就地轉移轉化
    近日,西安航空基地與西安交通大學空間視覺實驗室就「三維機器視覺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達成合作,雙方將在空中飛行、工業製造三維位姿計算、多目標檢測與安全作業和生產等重點領域開展相關研究,加速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 40位院士齊聚創新港 共話創新 攜手未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圖領獎獲得者姚期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心澄等40名院士齊聚創新港,共話創新,攜手未來。陝西地區歷史文化深厚,科教事業發展蓬勃,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建設很有意義,「科創月」活動豐富,希望藉此契機匯集全國的創新資源,建立創新資源開放共享體制機制,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發揮科技成果轉化主力軍作用。會上希望院士們常到創新港來,為陝西、西部、全國發展作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