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海水種業高質量發展論壇開講 專家支招應對水產種業領域發展...

2021-01-15 央廣網

央廣網惠州10月29日消息(記者鄭澍)水產種業作為漁業產業鏈的源頭,是漁業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現代漁業的第一生產要素,是推動現代養殖業發展最活躍、最重要的引領性要素。10月27至28日,廣東省海水種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東惠州舉行。本次論壇是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之一,由廣東省科技協會、廣東省科技廳共同主辦。本次論壇圍繞「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助推水產種業高質量發展」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就水產種業領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作專題報告;組織專家與企業互動交流併到工廠化循環水育苗技術現場觀摩。論壇針對水產種業遇到的難題和未來趨勢進行分析,力求改善廣東省水產種業創新能力不足,良種覆蓋率低和育苗養殖模式粗放,集約化程度不高的狀況,將有效地促進廣東省水產種業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技術提高,推動水產種業領域學術交流和技術推廣。

廣東省海水魚養殖產業規模逐年發展,五年時間增長了74%

中山大學李桂峰教授在《廣東海水魚種業發展現狀及展望》的專題報告中介紹,廣東省2015-2019年海水魚養殖產業規模逐年發展,五年時間增長了74%,總量走在了全國前列。但同時,存在以下問題:廣東海水魚種業地位尷尬;土苗多,良種少;科研人員面向產業的技術研發思路未能切合產業關鍵和重要需求,成果落地數量和成效有限。同時,針對以上發展問題,強調要深化產學研合作的模式,明晰雙方的責、權、利;推動企業主導的種業創新格局,給廣東海水魚種業發展提供空間;強化各級良種場的作用,建立準入和退出機制。鼓勵以產學研合作方式聯合辦場,按現代種業標準規範省級良種場的運作。提升、創新種業制種方法與技術。

廣東海水蝦類在全國佔比達36.1%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胡超群研究員在《對蝦種業發展現狀及育種實踐》指出,據漁業年鑑統計,現在中國主要養殖蝦類(南美白對蝦、克氏原螯蝦、斑節對蝦、日本對蝦、中國對蝦、青蝦)已接近500萬噸。而且蝦類育苗量佔水產育苗量的32%,南美白對蝦育苗量佔蝦類育苗量83%。其中,廣東海水蝦類在全國佔比達36.1%,淡水蝦類在全國佔比達9.3%。

「雖然對蝦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品種有15個,但佔審定水產新品種數量少,而且當前對蝦種質遺傳與育種研究嚴重滯後於產業發展需求,許多其他動植物常用的育種技術尚未在對蝦應用或取得成功」。胡超群如是說。

海水貝類養殖年產值逾千億元

廣東海洋大學劉志剛教授在《貝類種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方向》專題報告時表示,2018年,我國海水貝類養殖產量就達1444萬噸,佔海水養殖產量的71.09%,穩居海水養殖第一位,年產值逾千億元。其中,廣東省貝類養殖產量1895千噸,佔全國13%,在沿海11個地區位列第四。

目前,廣東省貝類養殖佔比最大的3個類別分別是牡蠣(生蠔)、蛤類、扇貝,各品種都面臨著不同的發展問題。其中,近江牡蠣天然種苗供應缺口巨大、缺乏耐高鹽品種;扇貝種質出現嚴重退化;優良品種開發缺乏力度,新品種引導及推廣力度不足;缺乏規模化、規範化的貝類種苗場;政府政策層面缺乏引導等。

工廠化循環水模式非常契合種業生產

廣東省海洋漁業試驗中心教授級高工張海發在《水產種業發展新途徑—工廠化循環水育苗技術》專題報告中指出,在當前背景下,發展工業化養殖是解決海水養殖業諸多問題的有效途徑,而且工業化養殖也是漁業生產中工業技術應用水平最高的生產方式。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效補充日益增長的水產品需求,減少海洋捕撈量、節地、節水、減少養殖病害和汙水的排放,對高效利用水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生態意義。

循環水養殖系統具有產能高、節水節地、汙染排放可控、產品品質可控等優點,但同時也有系統投資偏高、運行能耗較高、技術要求高、管理要求高等缺點。工廠化循環水模式非常契合種業生產,可以巧妙地將循環水處理技術高位嫁接到工廠化育苗模式上,育苗全程實現育苗用水「全循環」、「不換水」,以此保持水質優良、穩定、安全,再配套濃縮小球藻在育苗中的應用、輪蟲高密度培養、配合飼料在育苗中的應用等輔助技術,從「水質」和「營養」兩個層面最大限度地滿足海水魚仔稚魚的生長需求。

相關焦點

  • 青海省科技廳組織省內專家學者召開種業高質量發展科技研討會
    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發揮青海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攻關主力軍作用,落實「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的戰略部署,青海省科技廳邀請省政協、青海大學、青海師大、青海民大、省農科院及省牧科院專家學者,圍繞青海省特色農牧業產業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召開種業高質量發展科技研討會。
  • 「雙循環驅動,高質量發展」,第六屆現代漁業論壇在湛江舉行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報導,  以「雙循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現代漁業論壇在湛江舉行      11月30日,由湛江市農業農村局、廣東海洋大學共同主辦,湛江市水產學會承辦,湛江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碧沃豐生物技術(廣東)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以「雙循環驅動,
  •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
    11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在會上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nbsp海南是全國名副其實的海水魚早繁基地,直接影響著國內海水魚產業發展。
  • 首屆廣東漁業種業博覽會揭幕,「夫妻魚」中華鱟驚豔全場
    廣東省漁業高科技園正式揭幕,來自省內外超百家企業的水產種苗品種集中展出。此外,水產種業品牌館展出的唐魚、胭脂魚也很吸引人。據了解,唐魚最早是上世紀30年代在白雲山發現,因而又名「白雲山魚」,後被歐美國家觀賞魚市場引進上引起轟動,因其來自中國,故得名「唐魚」。2004年,廣州水生動物救護中心在從化發現野生唐魚種群,後來又在花都、增城等地零星發現唐魚野生種群。珠江水產研究所經過多年努力培育出新的唐魚品種。
  • 直播回顧丨中國南方種業博覽會開幕 花椰菜西蘭花種子溫州「選美」
    12月14日—15日,第24屆中國南方種業(溫州)博覽會暨長三角現代種業技術創新產教聯盟成立大會在溫州舉行。40多家國內科研院所、知名種企帶來近800個行業標杆品種,在溫州開展一次花椰菜、西蘭花種子的「選美」PK大會,共同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浙江新聞客戶端對活動進行圖文直播。
  • 四川種業「諾亞方舟」今日開工
    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文/圖歲末年初,四川種業迎來好消息!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開啟了四川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建設種業強省的新徵程。按照規劃設計,該項目可保存農作物(含林草)種子資源52.4萬份,保存畜禽基因資源105萬劑,保存水產基因資源26萬劑,保存期可達50年。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達到國際先進、國內一流水平,對四川乃至西南地區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推動現代種業育種創新、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產生重大影響。
  • 國金證券:乘轉基因政策之風 國內種業加速整合發展
    1.1全球種業在併購中不斷發展1970年,美國頒布《植物品種保護法》,為私人公司的育種成果提供法律保護,隨著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版本的提高,保護的加強,以及專利法在植物育種領域的不斷延伸,促進了種子企業之間的兼併重組,世界前十大種業銷售額佔比由1985年的13.33%提升至1996年的17.75%。
  • 「南海漁業高質量發展與融合創新論壇」在廣州召開
    2020年12月12日,「南海漁業高質量發展與融合創新論壇」在廣州召開。本次論壇是我國南海漁業科技領域一次高水平、高層次、高規格的學術盛會,會議邀請到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江開勇副局長、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莊志猛副主任、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陳文二級巡視員、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朱傳華副廳長、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吳明海黨組成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劉英傑副院長、三沙市海洋和漁業局黃曉華局長;中國水產科學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江世貴所長、李純厚副所長;會議吸引了來自南海漁業科技與產業領域的知名專家
  • 轉基因發展駛入快車道 種業有望借其東風 關注產業龍頭
    財聯社9月10日訊,今日午後,農業轉基因板塊大幅上漲,萬向德農(600371,股吧)拉升封板,登海種業(002041,股吧)隨後漲停。農發種業(600313,股吧)、豐樂種業(000713,股吧)等大幅跟漲。
  • 農業農村部種業司到巴彥淖爾市調研食用向日葵種業情況
    為全面了解食葵種業發展情況,強化食葵種子品種管理、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推動產業健康發展,近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帶領調研組一行7人,在自治區農牧廳種業管理處處長蒙志剛、自治區馬鈴薯繁育中心主任賈利欣(農業農村部油料專家組成員)的陪同下,到巴彥淖爾市開展食葵種業情況調研。
  • 做強農業高質量發展「晶片」 焦作(溫縣)第三屆小麥種子產業博覽會...
    2020焦作(溫縣)第三屆小麥種子產業博覽會活動現場 徐宏星攝會上,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中國農科院、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農科院、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科技學院等單位和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知名專家、教授受邀出席此次博覽會,與全國各地種子企業共話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 寧海海洋生物種業研究院項目開工
    寧海海洋生物種業研究院項目開工發布日期:2020-11-16 15:55瀏覽次數:1次近日,浙江萬裡學院寧海海洋生物種業研究院項目開工儀式舉行,寧波市副市長卞吉安宣布開工,寧海縣委副書記、縣長滕安達致辭,副縣長沈紓丹主持活動。
  • 小麥新品畝產三連跳、「一個蘋果」賣千萬……山東種業創新獲大突破
    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首席專家許為鋼表示:「超強筋品種的推出,是我國小麥育種的重大突破,能夠作為生產食品專用粉的基礎粉,滿足大宗制粉業需求,將成為我國在糧食貿易中的一張王牌,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推動糧食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超強筋小麥品種有哪些特性?
  • 河北大地種業有限公司:從賣種子到賣服務
    從賣種子到賣服務——看河北大地種業有限公司如何為鄉村振興服務一個種業加工企業,在不到10年的發展中,從最初510萬元的註冊資金,到如今年營業額近2個億,進入中國種業20強。變化是如何實現的?「從賣種子到賣服務,是企業成功的秘訣。」
  • 走進深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9日訊2020年9月19日,由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東省海洋發展研究會、山東水產學會海水養殖分會聯合主辦的「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青島舉行。論壇以「共商海洋漁業科技新動能,謀劃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主題,聚焦山東海洋漁業,定位綠色高質量發展,以期為山東海洋漁業的發展尋求更多科學技術解決方案,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 推進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基於以上思考,黃三角農高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指導,以國家使命為遵循,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確立了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即:以創新驅動為基本路徑,以鹽鹼地綜合利用為基本任務,著力打造以鹽鹼地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為引領、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農業創新高地,建設以特色種業、農業智能裝備製造、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農業高端服務業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 農業+轉基因概念龍頭股,國內現代種業領頭羊,種業龍頭強者恆強
    熱門個股分析——隆平高科【公司簡介】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設立以來一直以現代種業產業化為發展方向,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概念題材】農業種植: 國內種業龍頭,全球種業排名第十,主要產品為雜交水稻種子、雜交玉米種子、雜交辣椒種子、蔬菜瓜果種子等等,其中雜交水稻的市佔率達到30%;17年10月,隆平高科攜手中信農業基金宣布完成收購陶氏益農巴西玉米種子業務;17年相關業務收入27.9億元,主營佔比87.6%;18年6月
  • 山東德州開展 「五大行動」 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生態健康發展
    培訓班採用現場觀摩、專家授課、養殖戶現身說法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內容涵蓋南美白對蝦、加州鱸高效健康養殖技術、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政策解讀、水產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德州市全力實施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行動、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行動「五大行動」,以50家水產精準服務示範點為重點,積極開展網格化服務,著力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廣生態、高效、健康養殖技術模式,不斷提升全市水產養殖業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水平。
  • [中報]登海種業:2019年半年度報告
    (三)公司所屬行業的發展階段及公司地位 1.公司所處行業的發展階段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農業產業的核心和「晶片」,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種子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關係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創新的重要載體,是實現農業增產增效的關鍵內在因素。
  • 轉基因種業專題報告:國際轉基因種業發展歷程的啟示
    轉基因技術在作物上的應用逐漸廣泛,極具潛力,目前已經逐漸進入分子學領域,通過研發更新更簡單的技術來達 到作物轉基因的目的。同時,聯合國還預測在 2050 年,人類需要產出現在食物生產量的170%才可以滿足全球的需求。因此,轉基因技術的發展以及在作物中的應用有望成為完成 此目標的一項重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