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文/圖
歲末年初,四川種業迎來好消息!
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開啟了四川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建設種業強省的新徵程。
種質資源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因此,種子被喻為農業的「晶片」,種質資源庫也被喻為種業的「諾亞方舟」。
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位於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的核心區內,該項目佔地10畝左右,總投資9223萬元,涵蓋農林牧漁草,集收集保存、研究利用與科普展示功能「三位一體」,預計2023年建成並投入投用。
按照規劃設計,該項目可保存農作物(含林草)種子資源52.4萬份,保存畜禽基因資源105萬劑,保存水產基因資源26萬劑,保存期可達50年。
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達到國際先進、國內一流水平,對四川乃至西南地區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推動現代種業育種創新、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產生重大影響。
四川是種業大省和種質資源大省,一方面育制種優勢明顯,現有國家級育制種基地9個,位居全國第一,雜交水稻產種量和出口量長期保持全國前三;另一方面也存在種質資源保護體系不健全、育種創新能力不強、制(繁)種面積穩定困難、種業企業競爭力弱等突出問題。
為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培育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把現代種業發展擺在三大戰略性、先導性支撐產業之首,近日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也將種業發展作為了2021年重點經濟工作。
下一步,四川將不斷健全完善種質資源保存、鑑定評價、創新研究和開發利用體系,建立開放共享、協同創新機制,組織有關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選育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有競爭力突破性優良品種,為推進四川種業振興、打好種業翻身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擦亮四川農業大省金字招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四川省副省長堯斯丹出席開工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