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開建種子「諾亞方舟」

2021-01-08 川觀新聞SCOL

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效果圖。(四川省農科院供圖)

一些珍稀資源很可能將在地球上消失,怎麼辦?優良農業種質資源用於育種的不到10%,怎麼辦?

「這相當於種子的『諾亞方舟』!」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雲激動不已。

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

種質資源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被喻為農業的「晶片」。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納入今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史曉露

A為什麼建

種質資源保存方式落後,一些珍稀資源正在消失

得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開工的消息,省農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員、水稻育種專家羅大剛難掩興奮。他早就盼望著,為他照管了30多年的水稻種子換個「新家」。

在省農科院作物所的一間儲藏室裡,記者見到,一部分種子用口袋、紙袋密封后碼放在存放架上,還有一部分存進了冰櫃和冰箱。「這些保種方式都比較傳統,溫度、溼度不能很好控制,最多存5年就要繁種一次。」羅大剛說。

保存方式和設施設備落後,也是全省種質資源保護的普遍現狀。「全省的種質資源分散保存在各科研院校和部分育種家手中,保存數量小而分散,資源種類不全,優良資源發掘利用效率低。」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發展處處長楊春國介紹,以水產種質資源為例,目前多以活體方式保存,缺乏凍精、受精卵、胚胎、DNA等現代化保存方式。

由於缺乏保護和發掘,一些優異性狀和基因資源也正在丟失。2019年11月,省農科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的餘桂容博士在宜賓長寧縣梅硐鎮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了一種優質糯玉米。「該品種糯性強、口感好,且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餘桂容說,該種子只存於當地一戶農家中,再不保存起來,很可能就將在地球上消失。餘桂容把種子帶回成都,決定先把優質基因上交到國家種質資源長期庫保存。

2018年我省啟動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行動,搜集到的上千份資源,許多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但情況不容樂觀:珍貴的古稻品種「米易梯田紅米」目前僅存於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久負盛名的四川麻鴨、金陽絲毛雞、彭縣黃雞、四川白兔等地方品種也瀕臨滅絕……

B如何建設

落戶國家級種業園區,是國家種質資源庫重要部分

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位於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核心區內,項目佔地10畝左右,總投資9223萬元,預計2023年建成並投用。

在楊春國看來,選址邛崍,因為這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邛崍是「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制種面積和制種量居成都第一。

天府現代種業園是國家首批布局的5個以種業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也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個。該園區立足建設「中國西南種業中心」,將搭建起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四川省水稻產業技術應用研究院、西南種業創新孵化中心等「一庫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臺,未來將成為集科技研發、雙創孵化、博覽交易為一體的種業經濟新高地。「相當於構建起了種業的保、育、測、繁的產業集群。」楊春國說。

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是綜合性保存庫,涵蓋農林牧漁草,集收集保存、研究利用與科普展示功能「三位一體」。「不僅立足四川,還將輻射西南,成為國家種質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楊春國介紹,按規劃設計,中心庫可保存農作物(含林草)種子資源52.4萬份,保存畜禽基因資源105萬劑,保存水產基因資源26萬劑。

楊武雲介紹,種子在保存過程中會自然衰老,需要通過先進技術手段讓種子持續保持活力。不同物種的種質資源,保存方式又存在差異。因此,需要通過長期庫、中期庫、試管苗庫、超低溫庫、DNA庫等進行分區分類保存。

具體來看,植物種質資源中有性繁殖作物通常以種子方式,需要放入低溫種子庫進行保存;無性繁殖植物、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等通常在種質資源圃、植物園、原位保護點(區)進行培育保存,或通過試管苗庫、超低溫庫、DNA庫進行保存;水產、畜禽物種的種質資源則以活體保存、細胞保存和分子(DNA)等保存方式為主。

長期庫要滿足未來50年的需求,中期庫要考慮滿足未來30年以上的需求。「溫度、溼度的控制很重要。」楊武雲介紹,庫內的溫度和相對溼度越低,種子的安全貯藏期越長,比如長期儲存種子冷庫,庫內溫度要在-18℃以下,庫內相對溼度應低於50%,種子理論上可以保存50年。

C有何作用

提升保存數量和水平,促進良種選育實現新突破

「農業每次質的飛躍,都是種子變革主導,沒有現代種業的支撐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表示,該項目建成後,將填補我省沒有現代種質資源庫的空白,對四川乃至西南地區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推動現代種業育種創新、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產生重大影響。

從功能上看,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承擔著種質資源收集、中期保存、特性鑑定、繁殖和分發等功能。省農科院院長牟錦毅認為,建好種質資源庫一方面可以把傳統優質的種質資源保留下來,提高全省種質資源保存的數量和水平,避免珍貴、特異、野生和地方品種資源的消亡。另一方面,種質資源保存可以為育種提供支撐。

以糧食作物為例,近年來,省農科院水稻育種團隊以引進香稻資源與地方優異資源結合育成長粒香型不育系,選育以「川優6203」為代表的新品種集優質高產高效性狀於一體,改變了四川不產優米的歷史。小麥育種團隊將節節麥野生資源與地方優異資源人工合成新種質,育成新品種解決了小麥抗病高產抗穗發芽的問題,創造南方畝產792.8公斤的高產紀錄。玉米育種團隊以引進的溫帶種質資源改良山區常用自交系,育成耐瘠高產新自交系及系列品種,創造了南方畝產1282公斤高產紀錄。

瞄準天府現代種業園的資源優勢,水稻育種專家、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原所長李平教授和團隊已經把辦公室搬到了天府現代種業園,「利用種質資源庫中保存的資源,可以廣泛尋找影響水稻高產、穩產和品質的功能基因,讓我們的品種在保持高產的前提下,實現好看、好吃、好種和好賣的綜合提升。」

此外,通過對「川字號」種質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也有助於培育「川字號」優勢特色產業,擦亮四川農業大省金字招牌。

以生豬產業為例,四川是全國生豬第一大省,但川內90%的仔豬屬于洋種豬的後代。「本土黑豬雖然存在生長速度不快、肥肉率較高、出肉率偏低等短板,但肉質好、風味優。」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姜延志說,2015年以來,他們利用巴克夏豬和成華豬雜交選育出天府黑豬,實現生長周期縮短2個月,性能提高30%以上,「建立種質資源庫,通過國內外引種,可以為育種提供豐富的材料,本土黑豬的良種選育也將進一步加速。」

D如何利用

鑑定評價種質資源,建立共享機制提高利用率

「當前用於品種改良的水稻種質資源只佔5%。」李平說,還有95%的品種資源的特徵特性、優異基因情況不明。

保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為農業生產服務。然而,由於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科研投入不足、技術實力不強等因素,當前對種質資源的深度挖掘不夠,優異基因利用率還很低。前期調研發現,目前全省應用於育種創新的農業種質資源不到10%。

「雖然我國已建立中國作物種質資源信息網,但涵蓋品種太多,無法反映西南地區品種資源特色,研究還不夠深入。」李平說,四川種質資源庫可對地方品種做精細研究。

種質資源研究屬於基礎性工作,投入大,且難出成果。「當前對企業育種的支持力度不大,他們都不願意搞鑑定評價,基因測序、分子育種方面的科研實力不強,這也是四川的短板。」楊春國介紹。

「種質資源中藏著哪些東西,要先搞清楚。」楊武雲說,未來將對入庫資源開展一次大規模的品種篩查和鑑定評價,特別是要以地方品種為重點,發掘出四川本土的特殊優良基因,為育種服務。

以農作物為例,除了通過田間種植鑑定性狀外,還將對品種資源進行基因組測序,再把有用的資源分享給育種專家。「基因分析可以大大提高資源研究效率,通過基因組測序先把特性特徵摸個家底,也可以為分子設計育種提供基礎。」李平說。

牟錦毅透露,省農科院將與國內基因測序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合作。

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屬於公益性事業。按照相關法規,對於符合條件的從事科研或育種的單位和個人,種質資源中期庫應當免費為申請者提供適量種質材料。作為種質資源中期庫,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也將加強信息共享,建立全省種質信息網絡系統。「每一份種質資源的情況,例如性狀表現、特徵特性、優良基因等信息,育種家都可以在網站查詢、下載。」牟錦毅說,我省將研究成立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管理委員會、專家理事會等,構建完善的中期庫運行機制。

相關焦點

  • ...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方舟」
    「這相當於種子的『諾亞方舟』!」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雲激動不已。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被喻為農業的「晶片」。
  • 四川種業「諾亞方舟」今日開工
    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文/圖歲末年初,四川種業迎來好消息!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開啟了四川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建設種業強省的新徵程。因此,種子被喻為農業的「晶片」,種質資源庫也被喻為種業的「諾亞方舟」。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位於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的核心區內,該項目佔地10畝左右,總投資9223萬元,涵蓋農林牧漁草,集收集保存、研究利用與科普展示功能「三位一體」,預計2023年建成並投入投用。
  • 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在哪裡
    雖然很多網友小時候都聽過這個故事,但是諾亞方舟再一次受到熱議應該是在2012年,瑪雅人預言2012年12月世界末日只有諾亞方舟可以拯救人類。但是很多人對於諾亞方舟也許並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在哪裡吧。
  • 遺失的諾亞方舟(三)
    上周結尾的時候我們講到如果諾亞方舟上承載的並不是活著的動物,而是承載著這些動物的DNA,那麼諾亞方舟的存儲容量就會綽綽有餘。其實我們地球上現在有一個「諾亞方舟」,就是在挪威的北冰洋斯瓦巴群島上面有一個建築,這個建築叫做斯瓦巴全球種子庫,這個地方存儲著世界上幾乎所有植物的種子,還有一部分動物的DNA,並且目前還在不斷的更新。
  • 「央廣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
    「這相當於種子的『諾亞方舟』!」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雲激動不已。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被喻為農業的「晶片」。
  • 諾亞方舟是神話還是真實存在?專家:別糾結了,諾亞方舟已找到!
    一艘根據上帝指示建造而成的大船,其建造的目的就是讓諾亞和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各種生物能夠躲避一場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災難,這段神奇的故事被記錄在《希伯來聖經·創世紀》中。那麼究竟諾亞方舟是神話還是確實存在?
  • 發現諾亞方舟遺址,諾亞方舟不是神話傳說,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那諾亞方舟聽過嗎?在西方,關於諾亞方舟的傳說非常流行。其實,諾亞方舟是出自《聖經》,說的是為了讓諾亞、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地生物能夠順利逃過一場上帝故意製造的洪水災難而建造的。有人堅信諾亞方舟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現實版的「諾亞方舟」
    當然我們是希望永遠都不要使用它,所以當下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才是首要任務,不然即便有了「諾亞方舟」,也不一定能夠保全我們。在聖經中,諾亞在上帝的指引下建造了一艘巨大的方舟,並把地球上的所有飛禽走獸按數量帶到方舟上,最終在大洪水中把生命的火種保留的下來。雖然這是神話故事,雖然諾亞方舟並不存在。但人類終有一天將會面對滅亡的威脅,到了那時候,我們將如何保留生命的火種呢?
  • 諾亞方舟最後停在了哪裡?
    《聖經·創世記》裡說:」神記念諾亞和諾亞方舟裡的一切走獸牲畜。神叫風吹地,水勢漸落。淵源和天上的窗戶都閉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                                              2010年一支由中國香港和土耳其組成的探險隊宣布,他們在亞拉臘山海拔超過4000米的地方發現了諾亞方舟遺蹟,並在方舟內發現了陶器、繩索以及類似種子的物體。
  • ...2)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新華社照片,朗伊爾城(挪威),2018年3月1日(國際·圖文互動)(2)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2月27日,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工作人員走在布滿冰霜的走廊內
  • 末日種子庫——生物的「諾亞方舟」
    斯瓦爾巴種子庫由挪威政府出資建造,用於儲存來自各界各地的糧食種子。肩負著保護全球傳統基因庫遺傳多樣性的重擔,又被稱為「植物諾亞方舟」。這座種子庫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來,到2015年初,已備存了來自美國、墨西哥等100多個國家的小麥、玉米的農作物種子。
  • 諾亞方舟真的存在?專家稱已找到諾亞方舟遺址,即將用3D掃描驗證
    ,諾亞沒有怠慢,趕緊開始製造方舟,經過多年的建造,方舟終於把大船製造完成了,當諾亞方舟一家人和動物都登上了大船之後,大洪水就開始了並且持續了40多天,就這樣當時全世界的人都遭遇了大洪水消失了,只有諾亞一家和部分動物倖存了下來,後來人們就把諾亞製造的那艘方舟叫做「諾亞方舟」。
  •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新華社挪威朗伊爾城2月28日電 通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新華社記者梁有昶 張淑惠  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永久凍土深處,有一座冰封地窖存放著100多萬份生物種子「備份」樣本,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
  • 四川的古鎮,街上全是打牌的大爺大媽,號稱「中國諾亞方舟」
    街道兩旁木質結構的長長的破舊瓦房,街道一側的屋簷特別寬,形成了一個名為「冷青者」的稀有門廊,其支撐點被稱為「晴雨場」,可抵禦站在六面體長石柱上的100多顆舊原木、冬季雨雪和夏季陽光,靠在線性街道左邊的是高高的、巍峨的、蒼蒼的鐵山,羅城古鎮被稱為「中國的諾亞方舟」,這裡住著漢、惠、滿、藏、裡、廟7個民族,古鎮居住區冷清街俗稱「線性街」。
  • 《聖經》中的諾亞方舟,探險隊找到疑似殘骸,能否證明它的存在?
    在諾亞600歲那年,上帝開啟了大招,毀天滅地的洪水蜂擁而至,淹沒了整個大陸,全世界只有諾亞方舟的生物倖存下來,而他們就這樣漂著,直至一年後,陸地上的水才退淨,方舟的所有動物才得以在地面繼續繁衍。那麼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諾亞方舟嗎?
  • 鮮為人知的四川古鎮,被稱中國「諾亞方舟」,距成都4.5小時車程
    鮮為人知的四川古鎮,被稱中國「諾亞方舟」,距成都4.5小時車程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都比較嚮往閒散的生活,畢竟現在的生活壓力實在是太大的,稍微懈怠一點,就很容易被這個社會所拋棄。時間久了,一些小鎮的生活就成為很多人所嚮往的。
  • 冰封在千年積雪下的諾亞方舟是真的嗎?
    《聖經》中關於諾亞方舟的故事流傳甚廣,很多人都是認為只是一個神話傳說而已,不足為信。然而,有專家宣稱諾亞方舟的故事是真的,他們找到了諾亞方舟的殘骸,就冰封在千年的積雪之下。那麼,冰封在千年積雪下的諾亞方舟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 中外探險隊在土耳其發現並進入諾亞方舟(圖)
    騰訊科技訊(文/鄒波 鄧峰)4月28日,一支由香港人和土耳其人組成的探索隊在北京宣布,他們日前在土耳其東部的亞拉臘山海拔超過4000米處發現了諾亞方舟遺蹟,並成功進入巨型木結構的方舟內,探索隊員還在方舟內發現了陶器、繩索以及類似種子的物體。
  • 諾亞方舟是真是假,據說曾經找到過
    真正的諾亞方舟只存在於聖經當中現實中關於諾亞方舟的真實性這個命題爭議質疑了幾千年,但是結論都是僅供參考,神話傳說不可完全歷史化,但歷史可以神化化諾亞方舟是否存在答案眾說紛紜,雖然找到了一些聖經中描述的方舟的疑似物,但結論只能是猜測和推斷,根據聖經記載
  • 這個古鎮,至今未被商業化,被譽為「中國的諾亞方舟」
    諾亞方舟是《希伯來聖經·創世紀》中的故事,故事中說的是上帝按照指示建造了一艘方形船隻,目的是為了讓諾亞與他的家人還有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場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災難,後來「諾亞方舟」也引申為「未來」、「救世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