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發布《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

2021-01-0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NY/T3499-2019)》,規定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的基本原則、目標、範圍、流程、總體技術性要求及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實施方案的編制提綱與要點,詳情如下:


2019年8月1日,我站牽頭制定的《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NY/T 3499-2019)》(以下簡稱《導則》)已由農業農村部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 2019年第196號)。

《導則》規定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的基本原則、目標、範圍、流程、總體技術性要求及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實施方案的編制提綱與要點,對於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法》和《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科學規範指導我國耕地汙染治理修復工作有重要意義。

《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NY/T 3499-2019)》將於2019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相關附件:

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發布稿)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的基本原則、目標、範圍、流程、總體技術性要求及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實施方案的編制提綱與要點。

本標準適用於對種植食用類農產品的受汙染耕地開展治理與修復,且治理與修復前後均種植食用類農產品。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GB 276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

NY/T 395 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範

NY/T 398 農、畜、水產品汙染監測技術規範

NY/T 497 肥料效應鑑定田間試驗技術規範

NY/T 3343耕地汙染治理效果評價準則

HJ25.5 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3.1 耕地cultivated land用於農作物種植的土地。

3.2 受汙染耕地contaminatedcultivated land汙染物積累到一定程度,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存在危害食用類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的耕地。

3.3 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pollution controland soil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cultivated land指通過源頭控制、農藝調控、土壤改良、植物修復等措施,減少耕地土壤中汙染物的輸入、總量或降低其活性,從而降低農產品汙染物超標風險,改善受汙染耕地土壤環境質量。本文件所規定的治理與修復措施不包括改變食用類農產品種植結構的措施,如改種花卉林木、退耕還林還草等。

3.4 食用類農產品edibleagricultural products指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

3.5 治理與修復效果effects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soil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cultivatedland治理與修復效果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治理與修復措施對受汙染耕地農產品可食部位中汙染物含量降低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對耕地土壤中汙染物含量降低所起的作用。

3.6 耕地汙染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forcontaminatedcultivated land在耕地汙染調查的基礎上,協同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析耕地汙染狀況,評估耕地種植的農產品中汙染物超標風險,確定耕地汙染治理與修復的區域範圍、汙染物種類和目標等,其方法、程序、目標等由相關標準予以規定。

3.7 目標汙染物target contaminant根據GB 2762規定的汙染物種類,由耕地汙染風險評估所確定的需要進行治理與修復的汙染物。

4 基本原則

4.1 科學性基於資料調查和數據分析,綜合考慮受汙染耕地的汙染類型、汙染程度和範圍、汙染成因,以及備選的治理與修復技術,技術的效果、時間、成本和環境影響等因素,科學合理選擇治理與修復技術,制定實施方案。

4.2 可行性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要因地制宜、合理可行。治理與修複方案與技術不能脫離當前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滿足技術、經濟的可行性。

4.3 安全性治理與修復技術應具有環境友好性,一方面要防止對實施人員、周邊人群健康產生風險;另一方面要防止治理與修復過程對周邊環境產生二次汙染。

4.4可持續性治理與修復應有利於保持或提高耕地質量,保證耕地可持續利用,在經濟和技術上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優先選擇不影響農業生產、不改變農產品種類、不降低土壤生產功能的治理與修復技術。

5 治理修複目標

基本目標:治理修復區域內實現當地常規或主栽農產品達標生產,評價標準參照NY/T 3343。參考目標: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使耕地土壤中目標汙染物含量降低到GB 15618規定的篩選值以下(含),或降低到可保障當地常規或主栽農產品達標生產的含量。

6 治理修復範圍

由前期耕地汙染風險評估程序確定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區域的邊界與面積。

7 治理修複流程

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的一般程序如圖1所示,包括:基礎數據和資料收集、受汙染耕地汙染特徵和成因分析、治理與修復的範圍和目標確定、治理與修復模式選擇、治理與修復技術確定、治理與修復實施方案編制、治理與修復組織實施、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等。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湖南公司被認定為「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
    2020】151號),中檢集團湖南公司成功入圍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名單。5月11日至12日,受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委託,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土肥站組織專家組對湖南公司進行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現場考核,專家組仔細審查了湖南公司人員隊伍、儀器設備、設施環境、檢測能力和質量控制等檔案材料和實驗室現場,並安排了盲樣測試,湖南公司按時完成盲樣檢測,9項盲樣考核指標全部合格,順利通過了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現場考核。
  • 江西省住建廳發布《江西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導則》
    北極星固廢網訊:北極星固廢網獲悉,江西省住建廳發布《江西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導則》,引導本江西省農村道路、住戶活動區域、建築物立面、水域、公園廣場及其他向社會開放的公共場所等清掃保潔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置等工作。
  • 浙江: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技術規範
    浙江: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技術規範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浙江發布《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技術規範》。標準編號:DB33/T2128-2018。標準將於2018年8月17日實施。本標準為首次發布。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技術規範1範圍本標準規定了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的內容、程序、方法和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於汙染地塊範圍內的汙染土壤、地下水及其他環境汙染物修復工程效果的評估。
  • 國家環保標準《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並公開徵求意見,詳情如下: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我部組織制訂了《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
  • 土壤汙染治理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土壤汙染;存在問題;治理對策 一、當前土壤汙染治理現狀目前我國耕地汙染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點多、量大、面較廣。我國汙染耕地汙染區域主要為工礦企業周邊農區、汙水灌區、大中城市郊區和南方酸性土水稻種植區等。以重金屬汙染為主,鎘汙染最為普遍;二是總體可防可控可治。
  • 土壤改良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提升項目的重要性
    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早在2006年,據不完全調查,中國受汙染的耕地就約有1.5億畝,佔18億畝耕地的8.3%。然而與早已展開的空氣和水汙染治理相比,土壤治汙卻還在起步階段。「我們的大氣和水汙染治理已經走了將近40年的歷程,但是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幾乎還沒有動。
  • 泰谷生物:以生物技術推行土壤修復工作 提升耕地質量
    我國長期缺乏耕地質量保護的有效機制,耕地質量問題逐年累積並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瓶頸。    近期,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扶持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發布單位涵蓋國務院、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政策密集出臺,凸顯了國家對土壤修復行業的重視。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四是推進浙江台州等7個先行區建設和200餘個土壤汙染治理修復與風險管控試點示範項目實施,為土壤生態環境保護探索管理經驗和技術模式。在守底線、控風險方面:一是推進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深入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三年排查整治行動,從源頭防控農用地土壤汙染,保障糧食安全。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做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試點等工作。
  • 浙江省《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導則》發布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浙江省《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導則》發布。詳情如下:關於發布《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導則》的公告為規範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運維管理,確保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正常運行,持續發揮削減汙染物排放的功效,改善農村水環境,我廳組織編制了《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導則》,現予以印發,請各地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 「土十條」印發:2020年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
    2017年底前,發布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完成土壤環境監測、調查評估、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等技術規範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制修訂工作;修訂肥料、飼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和農用汙泥中汙染物控制等標準,進一步嚴格汙染物控制要求;修訂農膜標準,提高厚度要求,研究制定可降解農膜標準;修訂農藥包裝標準,增加防止農藥包裝廢棄物汙染土壤的要求。
  • 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本指南適用於汙染地塊範圍內的汙染土壤、地下水治理修復工程效果的評估。本指南不適用於放射性物質、致病性生物的汙染地塊汙染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本指南的使用對象包括汙染地塊治理修復效果評估工作的技術人員、責任主體、進行監督管理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等。
  • 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
    (生態環境部牽頭,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等參與,地方相關部門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地方相關部門落實,不再列出)2.強化農村地下水型飲用水源保護。落實《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相關任務,2020年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地下水型飲用水源調查評估和保護區劃定工作,農村地下水型飲用水源保護區的邊界要設立地理界標、警示標誌或宣傳牌。
  •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新華網  作者:於文靜  2020-12-02
  • ...耕地質量監測檢測中心被農業農村部評為「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
    天門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付磊磊)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近日公布了2020年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第三批)名單,我市市耕地質量監測檢測中心被評為「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
  • 農業農村部:大力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 因地制宜推廣太陽能利用等...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2020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大力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推進農村沼氣轉型升級,加強沼渣沼液高質利用,加快處置廢舊農村沼氣設施。因地制宜推廣秸稈打捆直燃供暖、生物質成型燃料、沼氣供氣供熱和太陽能利用等技術模式,打造一批農村能源多能互補、清潔供暖示範點。舉辦農村清潔爐具博覽會,加快高效節能爐具推廣應用。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於文靜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針對如何落實文件要求等問題,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1日進行了解答。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工程環境監理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廣東印發《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工程環境監理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本指南基於國內外環境監理的相關經驗,結合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的實際需求,構建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環境監理的工作程序,明確環境監理在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工程各階段介入的方式、方法以及監理要點。
  • 農業農村部: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 嚴防耕地「非糧化」
    近年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但是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 南通市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評估情況
    一、總體情況 依據生態環境部《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技術評估指南(試行)》,對全市土壤汙染防治目標、政策制度建設、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能力建設等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