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並公開徵求意見,詳情如下: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我部組織制訂了《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
目前,標準編制單位已完成標準的徵求意見稿,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現將標準徵求意見稿印送給你們,請研究提出意見,並於2018年10月27日前反饋我部。標準徵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可登錄我部網站(http://www.mee.gov.cn/)檢索查閱。
聯繫人:伍斌
郵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小街115號
郵政編碼:100035
電子郵箱:turangguanlichu@mee.gov.cn
電話:(010)66556320
傳真:(010)66556340
附件:1.徵求意見單位名單
2.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
3.《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18年9月27日
附件1
徵求意見單位名單
1.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2.科技部辦公廳
3.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4.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5.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6.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廳(局)
7.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
8.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9.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10.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
11.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12.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13.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
14.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15.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16.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17.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18.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19.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
20.北京高能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中科鼎實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2.博川環境修復(北京)有限公司
23.寶航環境修復有限公司
24.上海格林曼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25.航天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江蘇大地益源環境修復有限公司
前 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保護生態環境,
保障人體健康,加強汙染地塊環境監督管理,規範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工作,制定本
標準。
本標準與以下標準同屬汙染地塊系列環境保護標準:
《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HJ 25.1-2014);
《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HJ 25.2-2014);
《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2014);
《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2014)。
本標準規定了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的程序、方法和技術要求。
本標準的附錄 A~附錄 E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土壤環境管理司、科技標準司組織制訂。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固體廢
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瀋陽環境科學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北京)。
本標準生態環境部 20□□年□□月□□日批准。
本標準自 20□□年□□月□□日起實施。
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負責解釋。
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
1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汙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的程序、方法和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汙染地塊土壤異位修復和原位修復、地下水抽出處理和原位修復、以及風險管控效果的評估。
本標準不適用於含有放射性物質與致病性生物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效果的評估。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 36600 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GB/T 14848 地下水質量標準
GB/T 18772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環境檢測技術要求
HJ 25.1 汙染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
HJ 25.2 汙染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
HJ 25.3 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
HJ 682 汙染場地術語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目標汙染物 target contaminant
在地塊環境中其數量或濃度已達到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具有實際或潛在不利影響的,需要進行修復的汙染物。
3.2修複目標 remediation target
由地塊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確定的目標汙染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不產生直接或潛在危害,或不具有環境風險的汙染修復終點。
3.3評估標準 assessment criteria
評估地塊是否達到環境和健康安全的標準或準則,本標準所指評估標準包括目標汙染物濃度是否達到修複目標值、二次汙染物是否不產生風險、工程性能指標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等準則。
3.4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 verif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control and remediation
通過資料回顧與現場踏勘、現場採樣和實驗室檢測,綜合評估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或修復後地塊風險是否達到可接受水平。
3.5修復極限 remediation asymptotic
治理與修復工程進入拖尾期後,繼續開展治理與修復、消耗時間和資源,難以達到修複目標或評估標準的情況。
3.6殘留汙染物風險評估 residual contaminate risk assessment
達到修復極限後,基於地塊概念模型評估殘留汙染物對人體以及環境產生的風險水平。
4 總體工作程序
4.1 編制效果評估工作方案
在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工作開展之前,應編制效果評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包括項目背景、工作依據、地塊概況、布點方案、採樣計劃、檢測方法、評估方法等內容。原則上效果評估工作方案應與修復實施方案同步編制。
4.2 更新地塊概念模型
應根據修復進度和掌握的地塊信息對地塊概念模型進行實時更新,為制定效果評估布點和採樣方案提供依據。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