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環保部發布《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

2020-11-2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環保部發布《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的公告。

環境保護部公告

公告2017年第72號

關於發布《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工作,我部制定了《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現予發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

環境保護部

2017年12月14日

抄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7年12月15日印發

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

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工作,制定本技術指南。

一、適用範圍

本指南適用於《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環境保護部令第42號)規定的疑似汙染地塊對人體健康風險的土壤環境初步調查、汙染地塊土壤環境詳細調查與風險評估。其他情形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可參照本指南執行。

指南不適用於含有放射性汙染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

二、原則規定

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工作應當依據《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HJ25.1)、《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HJ25.2)、《汙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和《工業企業場地環境調查評估與修復工作指南(試行)》,並符合本指南相關要求。

三、調查評估程序

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一般程序包括初步調查、詳細調查、風險評估三個階段。由於土壤汙染的複雜性和隱蔽性,一次性調查不能滿足本階段調查要求的,則需要繼續補充調查直至滿足要求。

初步調查:包括資料收集、現場踏勘、人員訪談、信息整理及分析、初步採樣布點方案制定、現場採樣、樣品檢測、數據分析與評估、調查報告編制等。初步調查表明,土壤中汙染物含量未超過國家或地方有關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篩選值)的,則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可以忽略(即低於可接受水平),無需開展後續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超過國家或地方有關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篩選值)的,則對人體健康可能存在風險(即可能超過可接受水平),應當開展進一步的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初步調查無法確定是否超過國家或地方有關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篩選值)的,則應當補充調查,收集信息,進一步進行判別。

詳細調查:包括詳細調查採樣布點方案制定、水文地質調查、現場採樣、樣品檢測、數據分析與評估、調查報告編制等。詳細調查應當進一步確定土壤汙染物的空間分布狀況及其範圍,以及對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氣汙染的影響情況,分析汙染物在該地塊的遷移與歸宿等,為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或者治理與修復等提供支撐。詳細調查不能滿足上述要求的,或需要進一步精細測算治理與修復範圍時,則應當補充調查,收集更多信息。

風險評估:主要工作程序包括危害識別、暴露評估、毒性評估、風險表徵、風險控制值計算等。通過風險評估判斷土壤及地下水汙染造成的人體健康風險是否超過可接受水平,並計算土壤及地下水汙染風險控制值。

四、調查評估要點

(一)調查範圍

調查範圍原則上為疑似汙染地塊的邊界範圍內。

可根據實際情況擴大到地塊邊界以外:如地塊邊界附近土壤可能受到本地塊汙染的,需確定地塊地下水汙染範圍的,地塊周邊存在環境敏感目標的(如學校、居民區等)等情形。

(二)布點要求

布點是土壤環境調查的關鍵環節。布點不當可能發現不了汙染,造成誤判。布點數量應當綜合考慮代表性和經濟可行性原則。鑑於具體地塊的差異性,布點的位置和數量應當主要基於專業的判斷。原則上:

初步調查階段,地塊面積≤5000m2,土壤採樣點位數不少於3個;地塊面積>5000m2,土壤採樣點位數不少於6個,並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增加。

詳細調查階段,對於根據汙染識別和初步調查篩選的涉嫌汙染的區域,土壤採樣點位數每400m2不少於1個,其他區域每1600m2不少於1個。地下水採樣點位數每6400m2不少於1個。

有以下情形的,可根據實際情況加密布點,如汙染歷史複雜或信息缺失嚴重的,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的等。

(三)土壤汙染物的檢測項目

漏檢汙染項目可能發現不了汙染,造成誤判。

土壤中汙染物的檢測項目原則上應當根據保守原則確定。疑似汙染地塊內可能存在的汙染物及其在環境中轉化或降解產物均應當考慮納入檢測範疇。

(四)水文地質和土壤理化性質調查

水文地質條件關係汙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遷移、轉化和分布。需要調查:地塊土層結構及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水垂向水力梯度、地下水水平流速及流向等。

土壤的具體理化性質是風險評估的重要參數。需要調查:土壤有機質含量、容重、含水率、土壤孔隙率、滲透係數等。

(五)實驗室檢測原始數據管理

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是調查評估的基礎。參與土壤環境調查評估的實驗室,應當保存所有樣品檢測的原始數據(包括電子數據)以備檢查,原則上至少保存20年。

延伸閱讀:

政策|《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印發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土壤環境學習時刻 · 導則規範⑩|《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
    《土壤環境管理》彙編文獻共分四大部分24個章節,分別為:《政策文件》、《管理辦法》、《管控標準》和《導則規範》。以下按四大部分內容逐章逐節介紹給大家。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 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工作,制定本技術指南。
  • 青島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上了「高速」
    山東省青島市生態環境局日前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印發《青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工作指南》),自7月1日起施行。
  • 青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提速
    半島網6月23日訊  近日,青島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印發《青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工作指南》),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工作指南》中明確規定四類地塊需要進行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的評審,這四類分別是:經土壤汙染狀況普查、詳查、監測、現場檢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汙染風險的建設用地地塊;用途擬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擬變更生產經營用地的用途或者其土地使用權擬收回、轉讓的建設用地地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的其他情形的建設用地地塊。
  • 環保部發布《環境與健康現場調查技術規範 橫斷面調查》(附全文下載)
    中國水網獲悉,近日,環保部發布關於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與健康現場調查技術規範 橫斷面調查》的公告,全文內容如下:
  • 新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保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的通知。全文如下:關於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深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放管服」改革,優化和規範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效性,我部修訂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及格式。
  • 環保部:《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指南(試行)》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環保部印發《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指南(試行)》。全文如下:環境保護部辦公廳文件環辦應急[2018]8號關於印發《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指南(試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為指導企業事業單位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工作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關於發布參加江西省場地環境調查及重點...
    關於發布參加江西省場地環境調查及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專題培訓單位名單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詳查總體方案》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場地環境調查及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工作
  • 北京:《地塊土壤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
    日前,北京印發《地塊土壤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  地塊土壤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技術導則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地塊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調查和風險評估的工作程序和汙染識別、初步調查、詳細調查、風險評估三個階段的一般要求。
  • 「技術分享」關於土壤調查、監測、評價等29個問題匯總
    20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 964-2018)「7.4.5」基本因子為《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規定的基本項目,分別根據調查評價範圍內的土地利用類型選取
  • 土壤監測或成第一塊蛋糕 檢測將委託第三方運營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堯一駿說。  「這將是又一次重大的全國性土壤環境基礎性調查,在世界上也不多見。」參與「土十條」編制的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汙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  關於詳查的程度,坊間已有多個版本,有的說是此前調查工作量的20倍,有的是說點位要增加到20萬個。南方周末記者致電環保部土司土處,未得到明確回復。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的結論是否應有時效性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的結論是否應有時效性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在互動交流平臺上,就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的結論是否應有時效性作出回復。留言內容:環評報告的結論其實是有一個時效性,時效5年,5年內不動工建設,那就得重新報原審批部門審查。因為周圍環境存在一定變化。 那麼從技術討論上說,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是否也應有一個時效性,因為做土壤調查時也要考慮周邊企業對這塊地的影響,才可以下結論。假設這塊土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結論可行,5年後再開發,是否應該重新修訂備案?
  • 淺談我國土壤環境調查與修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淺談我國土壤環境調查與修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工作環節與主要待解決技術瓶頸和問題環境調查(1)根據用地性質實施分類管理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土壤質量評價技術規範均未正式頒布,且各地、各類型土壤中物質含量的
  • 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廣東省印發《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前  言為加強汙染地塊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規範廣東省開展汙染地塊治理工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關於保障工業企業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安全的通知》(環發〔2012〕140號)、《關於加強工業企業關停、
  • 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全文)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北極星環保網獲悉,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以《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發布為標誌,我國環境管理開始由以控制環境汙染為目標導向,向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導向轉變。推動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進程,根據土壤用途,對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分別提出質量要求,完善管理模式,實施分類管理,滿足《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的要求。
  • 南通市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評估情況
    現將評估結果公開如下。 一、總體情況 依據生態環境部《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技術評估指南(試行)》,對全市土壤汙染防治目標、政策制度建設、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能力建設等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估。
  • 丁貞玉:磷石膏庫汙染調查及風險評估技術要點與案例分析
    丁貞玉:磷石膏庫汙染調查及風險評估技術要點與案例分析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前言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磷酸鹽生產國、消費國。2019年,丁博士帶領團隊共開展了12座磷石膏渣庫的調查評估工作,探索了磷石膏渣庫排查調查及評估的工作思路,提出了開展工作的技術要點,可為後續相關工作提供建議參考。01 長江磷汙染現狀1、長江流域磷汙染呈現出明顯的時空分布差異。2、在空間分布上,上下遊汙染較為嚴重,中遊汙染較輕。
  • 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工程環境監理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廣東印發《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工程環境監理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前言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6〕31號)、《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環境保護部令第42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2016〕145號)等相關工作要求制定本指南,旨在指導和規範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環境監理工作,防止治理與修復過程中二次汙染的產生
  • 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
    〈本市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滬府規〔2019〕24號)精神,我局制定了《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作為本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評估和審查的依據,自2020年6月15日起施行,請各單位遵照執行。
  • 邵陽市雙清區土壤汙染防治與修復成效技術評估報告
    一、基本情況按照《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評估考核規定(試行)》(環辦土壤[2018]41號)以及《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技術評估指南(試行)》(環辦土壤[2017]1953號)文件要求,採取文件收集、現場調研等方式
  • 2018年環境環保政策、法律、技術導則等匯總文件
    《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2018)《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3.《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修改單四、行業標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