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上了「高速」

2020-11-25 中國西藏網

  山東省青島市生態環境局日前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印發《青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工作指南》),自7月1日起施行。

  施行後,評審時限將由國家規定的4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這一速度目前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青島市也成為山東省唯一一個制定公布《工作指南》的城市。

  據了解,《工作指南》是青島市「為企業護航」、助力「六穩」「六保」、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打好淨土保衛戰的一項重要工作舉措,分別從簡化流程、創新方式、加強服務等多方面對評審實施流程再造,內容包括適用範圍、組織評審機制、評審程序、評審後的管理和其他事項等5部分。

  《工作指南》明確規定四類地塊需要進行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的評審,這四類分別是:經土壤汙染狀況普查、詳查、監測、現場檢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汙染風險的建設用地地塊;用途擬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擬變更生產經營用地的用途或者其土地使用權擬收回、轉讓的建設用地地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的其他情形的建設用地地塊。

  《工作指南》還對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申請、受理、評審、結果告知等各環節的要求和時限進行了規定,進一步明確了申請人,從事調查的技術單位、專家、第三方專業機構,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的相關責任。

  評審提速:3+6+1=10 壓縮時限全國領先

  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確定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前實施的一項重要制度,是確保汙染地塊安全利用、讓群眾住得安心的一項重要保障。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級領導幹部王怡介紹:「自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實施以來,全市共有128個地塊通過了土壤汙染狀況調查評審並安全開發利用。但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評審流程複雜、耗時長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落地。」

  對此,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積極組織專家進行廣泛論證調研,借力「為企業護航」行動,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對建設用地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進行了研究梳理,將評審時限由國家規定的40個工作日壓縮到10個工作日。

  具體來看,這10個工作日包括:申請人在申請前首先在全國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創建帳號,並上傳申請材料,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受理;受理後6個工作日內以專家評審會或者專家函審的方式完成評審;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在1個工作日內將評審意見下達。

  王怡介紹:「目前青島市是全省唯一一個制定《工作指南》的地級市,濟南等省內其他城市依據國家評審指南實施,辦理時限為40個工作日。青島市這項工作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據了解,目前上海的規定是13個工作日,深圳是11個工作日(不包括評審環節),南京是30個工作日,鄭州是35個工作日,而青島10個工作日評審時限是最短的。」

  《工作指南》還提出,評審工作的申請、組織評審、結果告知將實現全過程網上辦理。

  為確保評審工作正常進行,市生態環境局率先以網絡視頻會議的形式組織專家評審。《工作指南》發布後,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將繼續採取這一形式。

  具體操作流程為:申請人可電話向各區(市)生態環境分局申請全國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帳號,將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材料上傳至管理系統。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受理後將組織專家進行評審,評審結束後,市生態環境局將評審意見上傳至全國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評審意見上傳後即為評審結果告知。申請人、生態環境部門、自然資源部門均可通過管理系統查詢、使用。

  流程再造:實現「提速」又「提質」

  評審提速是否會對調查質量產生影響?從《工作指南》中看到,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對評審流程進行了創新設計。

  眾所周知,在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中,現場踏勘是評審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工作指南》中所提到的全過程網上評審,並不是取消了現場勘驗,而是將這個環節提至受理之前,即申請人申請帳號後,生態環境部門和自然資源部門就提前進行現場踏勘。

  為保證評審時限,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還對受理審核環節進行了流程再造。在受理環節,不僅對材料的齊全性進行審核,還對調查報告基本內容進行審核,提高報告評審的通過率。對材料不齊全、調查報告內容不完整、不符合調查程序的,一次性告知申請人予以補正,縮短了申請人的辦理時限,提高了調查報告質量。

  在創新評審方式上,由原來單一的專家評審會議改變為評審會議與專家函審相結合的方式,對汙染類型單一、技術性不複雜的地塊,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發給專家進行函審。

  監督管理:加強對調查單位的約束和引導

  《工作指南》中明確了申請人和從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的技術單位、專家、第三方評審機構的責任和義務,生態環境部門和自然資源部門對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活動工作依法進行監督管理,查處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相關環境違法行為。同時,通過對外公布評審情況、監督性監測、納入信用體系管理等方式,約束和引導調查單位的從業行為。

  在事後管理中,對經過評審表明有環境風險的建設用地,將納入汙染地塊名錄,對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通過評審後,發現存在未查明的汙染(包括汙染物或汙染區域),組織評審部門可要求補充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並重新評審。

  為暢通溝通途徑,提高服務質量,《工作指南》公布了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各區(市)生態環境分局的諮詢電話,申請人可以電話諮詢相關業務。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青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提速
    半島網6月23日訊  近日,青島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印發《青島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工作指南》),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工作指南》中明確規定四類地塊需要進行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的評審,這四類分別是:經土壤汙染狀況普查、詳查、監測、現場檢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汙染風險的建設用地地塊;用途擬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擬變更生產經營用地的用途或者其土地使用權擬收回、轉讓的建設用地地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的其他情形的建設用地地塊。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的結論是否應有時效性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的結論是否應有時效性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在互動交流平臺上,就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的結論是否應有時效性作出回復。留言內容:環評報告的結論其實是有一個時效性,時效5年,5年內不動工建設,那就得重新報原審批部門審查。因為周圍環境存在一定變化。 那麼從技術討論上說,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是否也應有一個時效性,因為做土壤調查時也要考慮周邊企業對這塊地的影響,才可以下結論。假設這塊土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結論可行,5年後再開發,是否應該重新修訂備案?
  • 魯南院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項目工作圓滿完成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影 通訊員 高燕 濟寧報導  近日,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承擔的臨沂地區4個項目的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工作均已圓滿完成。
  • 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項目工作圓滿完成
    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項目工作圓滿完成
  • 各市如何把好調查報告質量關 有哪些乾貨可以分享 ——省生態環境...
    ,對全省300多家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機構近1000人進行了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培訓。印發了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指引,制定工作流程,公布市、區生態環境部門、自然資源部門聯繫電話,規範指導有關單位開展調查等工作。二是嚴格評審監督,提升調查質量。建立土壤汙染防治專家庫,全國範圍內確定了96名專家作為專家庫成員。將土壤汙染狀況調查評審經費列入部門預算,委託第三方組織評審。評審時採取軟體隨機抽取專家方式確定專家人選,確保評審公平公正。三是加強跟蹤,保障用地安全。
  • 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承擔的兩地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通過評審
    >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日訊 (通訊員 葉小瑭) 近日,威海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威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威海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組織召開了「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初村鎮初張路西、創新西路北地塊七及地塊九兩地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
  • 土壤環境學習時刻 · 導則規範⑩|《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
    《土壤環境管理》彙編文獻共分四大部分24個章節,分別為:《政策文件》、《管理辦法》、《管控標準》和《導則規範》。以下按四大部分內容逐章逐節介紹給大家。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 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工作,制定本技術指南。
  • 全文|環保部發布《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
    》的公告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工作,我部制定了《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現予發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一、適用範圍本指南適用於《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環境保護部令第42號)規定的疑似汙染地塊對人體健康風險的土壤環境初步調查、汙染地塊土壤環境詳細調查與風險評估。其他情形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可參照本指南執行。指南不適用於含有放射性汙染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
  • 鹿城召開全市首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會
    日前,全市首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評審在鹿城區開展
  • 區生態環境局嚴格管控建設用地汙染風險
    順義區生態環境局多項舉措嚴格管控建設用地汙染風險。1.強化關停企業原址用地篩查,完成新一輪926家關停企業篩查工作,將26家企業地塊納入疑似汙染地塊名單。2.通過三類地塊再核查,完善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名錄,並聯合規自部門開展建設用地用途變更核查,已梳理建設項目用地名單150餘家。3.加強建設用地監管,利用聯審機制及「多規合一」平臺,加強疑似汙染地塊項目風險管控,督促30家相關責任主體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風險篩查及有毒有害物質排放調查,完成調查報告50餘份。
  • 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局組織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會
    1月8日,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局組織召開了裕安區原浦信化工廠和舒城縣重點行業企業及工業園區周邊等地塊的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會,與會3位專家組成評審組進行評審,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興旺出席會議,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科、生態科工作人員和313地質隊相關工作人員參加會議。
  • 三位一體改善土壤環境質量 青島制定六大任務
    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穩中向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紀中葉,土壤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的總體目標。
  • 山東地礦四院承擔濟南市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項目
    2020/12/3 10:55:44   來源:中國山東網       近日,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承擔了濟南市高鐵圍合北地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項目
  • 江蘇省:《電鍍行業地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日,江蘇省發布了關於徵求《電鍍行業地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詳情如下:江蘇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徵求《電鍍行業地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等法律,規範重點行業地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過程
  • 土壤環保小百科(4)|治理土壤汙染,地方政府部門職責如何劃分?
    2、根據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土地用途、土壤汙染狀況普查和監測結果等,編制土壤汙染防治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3、對曾用於生產、使用、貯存、回收、處置有毒有害物質,曾用於固體廢物堆放、填埋,曾發生過重大、特大汙染事故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的建設用地地塊進行重點監測。
  • 「案例分享」某生活垃圾焚燒企業用地土壤、地下水調查實例分析
    >摘要隨著國家和地方「土十條」的相繼頒布,場地汙染調查逐漸引起了廣泛關注,特別是工礦企業用地環境質量的調查已成為環境保護工作關注的重點。以某生活垃圾焚燒企業用地為研究對象,開展系統的場地土壤、地下水環境調查,通過資料收集、人員走訪和數據分析發現,飛灰出口和垃圾滲濾液處理站周邊的土壤質量有惡化趨勢,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應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避免飛灰的堆放和滲濾液洩露問題。 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剖析潛在汙染來源,為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科學支撐。
  • 汙染場地土壤初步調查布點及採樣
    汙染場地土壤初步調查的目標設定:汙染場地土壤初步調查是在藉助系統、專業的方法基礎上,實施的對場地汙染情況確認、布點與採樣的調查活動。汙染場地土壤初步調查需要經歷汙染識別、初步調查、詳細調查和汙染場地土壤參數調查四個過程。
  • 南昌: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良好
    本報南昌訊 (記者陳璋) 近日,記者從南昌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良好,實現了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左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90%、地下水環境質量極差率控制在12.8%左右、重金屬汙染物排放總量較2013年下降10%、30%的產糧(油)大縣和蔬菜產業重點縣完成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