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良好

2021-01-13 騰訊網

本報南昌訊 (記者陳璋) 近日,記者從南昌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良好,實現了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左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90%、地下水環境質量極差率控制在12.8%左右、重金屬汙染物排放總量較2013年下降10%、30%的產糧(油)大縣和蔬菜產業重點縣完成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的目標任務。

據介紹,南昌市已設置國控土壤監測點100個、國控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風險點36個,分年度完成不同類別點位的採樣監測,形成了覆蓋全市的網格化土壤環境監測體系;設置農用地土壤監測點45個,初步建立全市農用地質量監測檔案資料庫,實現動態掌握全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

2016年以來,南昌市動態更新並建立疑似汙染地塊名單117個,均納入「全國汙染地塊信息管理系統」管理。同時,嚴格執行用地準入制度,將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納入城市空間規劃和供地管理範疇,對已關停、搬遷、倒閉的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或土地性質變更為商住、公共管理、服務機構用地納入「全國汙染地塊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管理。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雲南:「十三五」期間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淨土保衛戰取得積極成效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30日訊 記者從雲南省生態環境廳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淨土保衛戰各項重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土壤汙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深入推進,汙染地塊準入管理機制基本形成,土壤環境風險得到管控,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
  • 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2019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近日,河北省邢臺市生態環境部門發布了《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空氣品質實現持續好轉。
  • 三位一體改善土壤環境質量 青島制定六大任務
    信網8月29日訊 信網獲悉,近日青島市政府正式印發《青島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結合青島市實際,明確了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主要指標,提出六個方面個工作任務,逐步改善我市土壤環境質量。
  • 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會議開展專題詢問 年底前摸清土壤環境質量底數
    記者在現場獲悉,我省在全國率先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查明全省農用地土壤汙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穩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汙染狀況調查,全省累計完成6743個地塊的信息採集、6080個地塊的風險篩查和結果糾偏,確定對627個相對風險高的地塊進行重點調查。
  • 背景資料:2010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狀況(組圖)
    2.1 海水環境質量狀況  2010年,在我國管轄海域開展了海水環境質量監測。各季節監測結果顯示,我國管轄海域海水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好。監測結果顯示,近岸海域沉積物質量狀況總體良好,監測指標符合第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的站位比例均在91%以上,僅遼寧青堆子灣和常江澳、浙江杭州灣北岸、福建福寧灣等個別站位沉積物中的石油類含量劣於第三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
  • 省環保廳發布2018年7月水環境質量狀況 總體水質輕度汙染
    8月14日,陝西省環境保護廳發布2018年7月全省水環境質量狀況,全省河流總體水質輕度汙染,與上年同期的輕度汙染相比,水質穩中向好;與6月份的良好相比,水質有所下降。  黃河幹流陝西段水質輕度汙染  4個湖庫中,瀛湖水質優,石門水庫、王瑤水庫水質良好,紅鹼淖重度汙染。
  • 環境保護部發布《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這位負責人說,2012年的監測結果表明,全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平穩,但形勢依然嚴峻。    一是全國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西北諸河等十大流域的國控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68.9%、20.9%和10.2%。
  • 2019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土壤及危險廢物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工作。實施汙染地塊治理修復,修復汙染土壤11.3萬立方米。積極推進農村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全市975個農村基層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全部納入集中收運和處置,農村醫療廢物集中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全國領先。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 隨州發布2018年環境質量狀況 空氣優良天數286天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羅成)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6月3日,隨州舉行2018年度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2018年度隨州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據介紹,2018年隨州境內10個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
  • 海南發布2018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堅定不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在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實踐中勇當先鋒、做好表率,全面助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98.4%,主要河流湖庫、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分別為94.4%、96.6%,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地下水、聲、土壤、輻射環境總體良好,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優
  •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針對環境質量改善滯後的地區,嚴格採取駐點幫扶、強化督查、公開約談、區域限批、掛牌督辦等一系列「硬措施」。修訂《江蘇省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成功保障上合青島峰會、國際進口博覽會、國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動環境質量。太湖治理連續11年實現「兩個確保」。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初步構建土壤環境信息管理平臺。編制完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規劃》《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
  • 2019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環境電磁輻射  2019年,全省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全省1個重點電磁輻射設施周圍和22個主要城市(鎮)環境電磁輻射綜合場強測量範圍(0.14~9.30V/m),低於《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規定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12V/m(頻率範圍為30~3000MHz)。
  • 國務院關於2019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
    一、2019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基本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環境風險態勢保持穩定。(一)環境空氣狀況。
  • 地熱資源豐富,土壤環境優良!雄安新區地質調查亮出「家底」
    「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土壤環境質量優良,地下水質量總體良好且穩定。」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了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經過將近四年的努力,雄安新區地下地質結構、地下水流系統以及地熱資源分布已基本查清。
  • 2018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聲環境質量】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狀況西寧市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50.0dB(A),同比下降3.8dB(A),區域環境質量等級為「好」。海東市(平安區) 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48.2dB(A),同比下降7.2dB(A),區域環境質量等級為「好」。
  •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指數優良天數為309天,優良率為84.7%
    《2019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2018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已增加地下水環境質量、海洋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根據市生態環境局機構改革後職能劃轉情況,完善了土壤環境質量、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生態要素內容,補充了「三線一單」編制與管理、應對氣候變化、汙染源普查等工作進展。
  • 全國簡報新鮮出爐 多省市通報2019年環境質量
    全國生態環境狀況指數2(EI)值為51.3,生態質量一般。   全國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   2019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降低4.1%,完成年度預期目標。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省市公開了2019年環境質量狀況。
  • 我市率先完成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控工作
    我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控工作在全省率先高質量完成任務。今年,為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保護全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防治土壤汙染,促進耕地資源合理利用,保障糧食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各區縣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組織相關技術專家,結合土壤汙染狀況監測詳查結果和《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技術指南》,開展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建立農用地分類清單,通過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結構調整、生物化學治理等措施,全面開展安全利用
  • 內蒙古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基本完成
    近日,內蒙古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自治區級成果通過專家評審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由自治區農牧廳、生態環境廳分別上報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標誌著我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基本完成,為我區後續耕地土壤分類管理與風險管控奠定了科學基礎,為農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