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的服務提升有助於農業行業發展

2020-12-05 邯鄲精創電子

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的社會公益事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事關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事關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大局。唐山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業是氣象災害的高影響領域。因此唐山的防災減災任務艱巨。著力在加強氣象能力建設和搞好服務上下功夫,是我們做好新時期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重點。

近年來,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支持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開展,大力構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全市氣象為農服務能力逐年提高。

一是加強氣象觀測體系建設,著力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近年來,唐山市各級政府加大對氣象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全市投資建成200個自動雨量觀測站及一個由5套大氣電場儀、閃電定位儀組成的雷電探測網絡,併購置了3部氣象應急指揮車。市氣象部門完成國家布點的自動土壤溼度觀測站7套、山洪災害防禦氣象觀測站69套以及風廓線雷達、風能觀測塔、岸基海島自動站等現代化氣象觀測設施,有效提高了唐山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和農業氣象服務水平,並在汛期暴雨災害防禦、山區地質災害預防、水庫河流防汛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基於精細化氣象觀測的農業天氣預報、主要農作物適宜播種期和收穫期預報、農田土壤墒情預報等專業預報已在全市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加大氣象科技創新力度,著力提升農業氣象科技支撐能力。圍繞現代氣象業務發展和氣象現代化建設需求,結合全市農業發展布局,唐山市精選大棚蔬菜、奶牛、海產品、香菇、板慄等八個重點項目,發展「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的特色農業、設施農業專項氣象服務,打造針對性強、技術含量高的服務體系。目前,以遵化、遷安、遷西、灤縣為代表的縣(市、區)氣象局已相繼在當地香菇、蔬菜、花卉等設施農業種植基地建設安裝了特色農業小氣候觀測系統和電子屏實時顯示系統。通過實時監測和顯示地溫、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相關氣象指標,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更為全面和及時的農業氣象服務信息,開闢農業氣象綜合服務、科技發展的新途徑。

三是抓好氣象災害防禦工作,著力提升農村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唐山市制定了全市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標準和災情調查規範,開展了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和影響評估。市政府成立機構、編制、職責明確的氣象災害防禦指揮中心,在各縣(市、區)建立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組建由7500多名縣、鄉、村三級負責人組成的氣象信息員隊伍,形成上下聯動、「四位一體」的農業氣象災害早期預警與防範應對的聯動機制。同時,著眼於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水平和作業效益,開展了冀東飛機人工增雨綜合業務工程建設,並作為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工程加以推進;實現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由應急向主動防禦的轉變,全面提高了唐山、承德、秦皇島三市農業發展的趨利避害水平。

四是做好氣象災害風險管理,著力提升農業氣象決策服務能力。唐山市強化「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認真實施「十二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大力開展農業氣候區劃、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工作,制定了《唐山農業氣候資源與區劃》《農業氣象災害區劃》《農業氣象服務指標》和《農業氣象周年服務方案》,研發農業氣象服務平臺,為提高農業的氣象災害風險防範、風險管理和風險轉移提供了支撐。我們嚴格執行《氣象法》和《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開展了氣象防災減災、氣候可行性論證、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工作,落實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等制度,為農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了決策依據。

切實加強氣象為農服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更是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要職責。唐山市將繼續紮實推進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建設,力爭利用3年至5年的時間,在全市建立起一套「結構科學、布局合理、功能先進」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為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發展現代農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相關焦點

  • 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有助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當日表示,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多年來一直保持緊密合作和經驗交流,並就重大氣象事件設立溝通聯繫機制。《規劃》的發布可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在氣象方面的合作,包括氣象資料共享、氣象科研創新、氣象人才培訓等,有助於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 墨跡赤必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企業氣象保障水平
    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不利氣象條件造成的重大飛行事故約佔飛行事故總數的31%。由此可見,氣象條件已成為影響飛行安全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航空公司也亟需精準專業的氣象服務,以提升自身氣象保障水平。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赤必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深入氣象數據、氣象諮詢和氣象服務的挖掘,為各行業企業提供定製化的氣象解決方案。
  • 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溫溼條件直接影響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發展。  「偏溼偏暖的天氣氣候,不僅促使冬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發育期提早,還為病蟲害繁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結合去冬的氣候特點,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服務專家毛留喜認為,目前的小麥抽穗揚花期正是赤黴病防治的重要窗口期。  旱生蟲、溼生病。
  • 墨跡赤必:企業在生產與發展中,為什麼需要專業氣象服務?
    除了受氣象條件影響較大的農業、航空業、交通業、物流業等行業之外,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開始意識到專業的氣象服務對於自身發展的重要性。精準氣象服務,解決企業生產發展中的痛點以航空公司為例。積冰、風和低空風切變等影響飛行安全的問題,若航空公司具備優質精準的氣象服務,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競爭力,還能提升公司的整體經濟效益。
  • 天氣大數據+AI強強聯手,墨跡赤必引領氣象服務行業發展
    對氣象行業而言,大數據會對氣象數據的採集、存儲、挖掘分析等方面帶來深刻影響,而AI技術更會直接影響到氣象數據研究的精準度,這兩者將會是打開氣象數據寶藏的「鑰匙」。墨跡赤必通過將「氣象大數據」與「AI技術」強強結合,有力推動了氣象服務行業發展。
  • 提供定製化氣象解決方案,墨跡赤必助力氣象服務商業化探索
    隨著社會經濟以及氣象技術的快速發展,公眾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升級,精細化、多元化的氣象服務逐漸成為剛需,專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性也開始凸顯,很多行業領域對於定製化氣象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而隨著市場需求的進一步釋放,智慧氣象行業也對墨跡赤必等企業氣象服務平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 氣象賦能,墨跡天氣轉型升級氣象綜合服務平臺
    當前,隨著網際網路+、5G、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及新興技術正在改變著世界產業的格局,而這樣的改變,在依託技術發展的氣象服務行業尤為明顯:在C端,用戶的需求日益多樣化,氣象企業需要不斷升級產品的使用體驗;在B端,越來越多行業企業開始意識到氣象服務對於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專業的氣象服務解決方案成為剛需。
  • 行業應用|高分衛星服務內蒙古氣象監測
    行業應用|高分衛星服務內蒙古氣象監測 2020-12-02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氣象服務加碼智能家居,墨跡赤必「氣象+智能家居」場景落地
    而伴隨全球氣候條件的持續惡化,智能家居行業開始尋求與專業的氣象服務企業合作,通過對災害風險進行預警和控制管理,降低極端氣候帶來的不便與危險,提升用戶智能家居體驗。眾所周知,智能家居是依託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而來,因此除了精準專業的天氣場景化服務外,網際網路技術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也舉足輕重。而帶有網際網路氣象服務屬性的墨跡赤必,在這方面無疑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 氣象局:全國秋收秋種農業氣象服務13日正式啟動
    9月13日,今年第一份《全國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報》傳往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門。中央氣象臺農業氣象專家毛留喜說,秋收秋種期間一旦出現對秋收作物產量形成、秋收秋種進度有明顯影響的連陰雨、霜凍、寒露風等的農業氣象災害時,將提前發出預警,並加密服務頻次,提供逐日服務。    9月10日至10月20日,是我國秋收秋種的主要時段。
  • ...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廣東氣象服務社會化的探索與思考
    「獨唱」到社會「合唱」的轉變,並切實當好了「合唱團」中的「指揮」和「領唱」角色,廣東氣象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氣象服務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為使農民及時掌握天氣變化,開展農事生產活動,提供農業乾旱監測預警、寒冷災害監測預警、水稻(林業)病蟲害氣象等級預報、春耕春播(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報、農業氣象專題分析、糧食總產趨勢預報等產品。加強研究型氣象服務產品。
  • 安徽:氣象民航共同提升航空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孫毅博 魏文華報導 近日,安徽省氣象局與民航安徽空管分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實施全方位合作,全面提升安徽航空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 中國氣象局部署新發展階段決策氣象服務 強化頂層設計 提高服務...
    1月15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決策氣象服務總結研討會議,總結凝練工作經驗,研討提高決策氣象服務質量的措施和辦法。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出席會議。會議指出,2020年中國氣象局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主動服務,有效提升決策氣象服務敏銳性、及時性,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救災及突發事件應急保障決策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效益。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 提升全球監測預報服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3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年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圍繞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需求,著眼全球著力區域積極拓展全球業務,形成統籌協調、規範高效、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為「一帶一路
  • 新疆:氣象文旅合作提升旅遊氣象服務能力
    12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與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籤署提升旅遊氣象服務能力合作協議,在全面提升旅遊安全氣象風險防控水平和智慧化氣象服務能力的基礎上,雙方決定以「大美新疆」為目標定位,聯合挖掘新疆氣象資源,推動新疆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 為海洋強國發展提供支持——天津氣象保障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紀實
    市氣象局及時向港口作業、海上工程、遠洋運輸等行業發布黃渤海天氣預報、海上大風警報、颱風發展路徑、風暴潮預報等多種服務產品。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在海上有多個作業平臺,對此次大風天氣極為關注。對標海洋經濟發展需求提升服務能力「天津海事局提示,出海作業需注意安全,及早避讓船舶,海上遇險請撥打12395。」2019年4月5日15時許,天津海洋中心氣象臺發布海上大風藍色預警信號。
  • 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出臺
    11月13日,中國氣象局印發《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農業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國家戰略對農業氣象觀測的需求,指導做好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工作
  • 【省氣象局】氣象:主動服務在路上
    看看氣象服務」  「農業墒情如何,是否該播種?問問氣象服務」  「想公路自駕,不知道半路會不會有雨雪天?查查氣象服務」  ……  隨著科技的發展,氣象服務已不僅僅是精確化指導人們的穿衣出行,它還利用遙感、人工影響天氣、衛星等技術服務於農牧、水利、環保、國土、民政、旅遊、交通等領域,真正助推著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 WISE風向大會:氣象服務的全球化與市場化趨勢
    隨著與時俱進的技術發展,面向公眾服務途經也越來越多,伴隨著機遇與挑戰,整個面向公眾的氣象服務系統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進步。在世界範圍的氣象行業的應用領域,中國的發展水平也絕對處於領先地位。陳鑽表示:氣象部門或者相關的氣象服務團隊的工作性質相當於幕後工作者,其中大部分的工作普通消費者可能是感受不到的。事實上,華風集團已經針對交通、農業、新能源等很多行業,開展了相關的行業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