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網際網路+、5G、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及新興技術正在改變著世界產業的格局,而這樣的改變,在依託技術發展的氣象服務行業尤為明顯:在C端,用戶的需求日益多樣化,氣象企業需要不斷升級產品的使用體驗;在B端,越來越多行業企業開始意識到氣象服務對於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專業的氣象服務解決方案成為剛需。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天氣意識到C端和B端的雙重需求,將業務範圍從C端逐漸向B端擴展。
深耕場景化,持續優化C端用戶服務體驗
2020年,是墨跡天氣發展的十周年,成立開始,墨跡天氣就致力於深度挖掘氣象服務數位化和網際網路技術的價值,目前積累了超過6.5億的用戶,用戶日活超過5000萬,月活用戶達1.47億,佔據了國內C端氣象服務市場近70%的份額。
而隨著技術發展以及用戶生活品質的升級,C端用戶對於天氣類應用的需求,已不再停留於傳統的「查天氣」層面,而是更深層次的場景化生活氣象服務。為此,墨跡天氣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不斷強化C端產品的功能。
在氣象服務能力基礎上,墨跡天氣不斷完善自身的服務功能,構建可視化的氣象產品,為用戶提供多場景服務,創新性的開發了精準到分鐘級、公裡級的短時預報,以及逐小時預報、逐天預報、15天、40天等中長期預報趨勢等查詢服務。其中,墨跡天氣的短時預報晴雨準確率超90%,領先於行業水平,高可用、高性能分布式格點數據服務也保障了全網數據每分鐘更新,預報時效性更強。
此外,通過應用AI客觀預報訂正、基於圖像的天氣現象識別、花粉與過敏植物識別等技術,墨跡天氣還推出了數十種氣象指數服務、觀雲識天、災害天氣識別等創新型產品,向用戶帶來維度更全面的氣象服務新體驗。
突破技術壁壘,打造「氣象+行業」B端商業模式
在全球的經濟活動中,天氣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比如農業、航空、航海、零售、物流等行業都對天氣很敏感。2016年,在我國宣布氣象服務市場開放一年後,墨跡天氣藉助C端服務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技術,開始布局B端,並成立了企業氣象服務品牌——墨跡赤必,切入企業級氣象服務市場。
基於自身構築的氣象底層能力壁壘,墨跡天氣將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應用到B端服務中,深入氣象數據、氣象諮詢和氣象服務的挖掘,打破了曾經「一方案多行業應用「的瓶頸和局限,通過「氣象+行業」的定製化業務模式,為B端客戶各量身打造更具針對性及商業價值的氣象行業解決方案,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讓氣象服務賦能行業發展。
通過「氣象+行業」的全新業務模式,墨跡赤必目前已將高精度的氣象服務運用於物流、航空、環保、高速、外賣、車聯網、保險、農業、智能家居、大型體育賽事等行業,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專業氣象數據服務以及全面的氣象解決方案服務,幫助客戶提升運營效率。
目前,墨跡赤必服務的企業客戶包括春秋航空、滬杭甬高速、平安、海爾、一汽-大眾等行業頭部企業。今年,墨跡赤必繼續將氣象服務能力向專業領域延伸,牽頭了2022年冬奧會精細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課題,科研成果在驗收合格的情況下或將會用於服務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賽事現場。
隨著我國氣象服務市場的進一步開發,更多服務需求將被釋放,墨跡天氣將繼續堅持C端+B端「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不斷升級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構築屬於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挖掘和共享氣象市場這座待開啟的「金礦」。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