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得好,才能服務得好——江蘇省宿遷市氣象為農服務側記

2021-01-12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申敏夏 通訊員吳傑 張承啟

  京杭大運河從北向南流淌,經過一處由西北轉向東南,狀若彎弓,蜿蜒而過。而在弓字背上,就是江蘇省宿遷市,大運河在這個城市划過一條溫柔的弧線。

  這裡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水系十分發達,相應地農業規模較大。2013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經營比重達42.6%,農業綜合開發完成投資2.8億元,氣象為農服務備受政府重視,氣象與農業部門密切合作也成為常態。

  小「陣地」起到大作用

  「丘臺長,我想請您幫忙查一下,自5月份到9月份的每天氣溫、降雨和光照三個數據,我們需要作產量形勢分析用,謝謝!!」9月6日,江蘇省宿遷市農業委員會農業處處長畢彥輝在宿遷市為農服務專家聯盟QQ群裡問道。很快,宿遷市氣象臺臺長丘文先在群裡發了個「OK」的手勢。

  在這個擁有40個用戶的QQ群裡,對話相當活躍。裡面的成員主要有農委、農技站、防汛辦以及氣象局的工作人員,這個QQ群也成為氣象為農服務專家們一起交流合作、互相學習,分享資料的「陣地」。

  「我們每天就像盯著雷達回波圖一樣盯著這個QQ群,以及微信微博互動平臺等。」宿遷市氣象臺值班預報員趙燕華笑著說道。雖然每天有很多業務上的工作,但是這個群裡面的信息對趙燕華來說非常重要,也成為她加強為農服務的一個渠道。

  「明天我們對全市水稻,玉米組織觀摩交流,誠邀農業氣象專家能參加我們的活動,並能對今後幾個月的氣候情況給予分析。」市農委張洪樹說。諸如此類的線上無縫隙合作交流,則是宿遷氣象與農業部門聯手、共同努力打造為農服務背後的一個鏡頭。

圖為2015年6月30日氣象人員為宿遷市湖濱新區農墾集團糧食生產基地提供夏種氣象服務。

(圖片由宿遷市氣象局提供)

  密切合作才能精細化服務

  在宿遷市氣象服務中心工作平臺上,記者看到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發送的服務簡訊種類劃分為豬、羊、牛、禽、果、菜、豆等17個類別,工作庫裡現有的簡訊內容上千條,如「水稻已進入灌漿結實期,噴1至2次葉面肥,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後細噴霧……」「在肉雞配合飼料中添加8%的沙子是肉雞增重的最佳比例」「大棚番茄在秋季易發青枯病,可選用72%農用鏈黴素澆根防治……」

  宿遷市氣象服務中心主任王文清正在準備發送今天的氣象為農服務簡訊。他告訴記者,如此精細化的服務資料庫是市氣象局與市農委聯合建立的,包括全市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而這些精細化的服務對象則是根據農委劃分而定的,主要有園藝(包括蔬菜大棚、花卉種植等)、糧食作物、漁業、畜牧業四大類。

  「我們將氣象臺發布的預報加工後,發給農戶,內容不僅包括天氣預報,而且針對不同分類的用戶,通過手機簡訊發送有針對性的農事建議,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上也不斷推進為農服務向縱深發展。」王文清說。

  除此之外,農業部門還將氣象信息融入「12316惠農簡訊」和「農業一點通」平臺,進一步拓展直通式氣象為農服務渠道。如今,沭陽縣的花木生產、泗洪縣的水產養殖、泗陽縣的林間食用菌種植、宿豫、宿城區的大棚蔬菜種植等特色農業,都有著精細化服務的身影。

圖為2015年6月10日氣象人員在宿遷市宿豫區陸集義和村指導夏收工作。
(圖片由宿遷市氣象局提供)

  促進為農服務轉型升級

  9月16日,記者跟隨著宿遷市農業氣象專家,來到泗洪縣石集鄉泗洪現代農業產業園。這裡種植著享譽全國的「泗洪大米」。

  「縣政府和江蘇省農科院聯合建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開展農業研發、作物組培的工作,對氣象條件要求很高。」泗洪縣氣象局工會主席王國華介紹說。不遠處還有一個育秧大棚,外面高高豎起一個小型自動氣象站,旁邊還矗立著一塊約6平方米的氣象預警電子顯示屏,上面正滾動播放著當日天氣預報和農事建議。

  據王國華介紹,為了積極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氣象部門在此建立起多要素自動氣象站,與農業部門聯合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農業產業體系,從而形成「一地一品、一域一特」的農業產業發展集群,促進氣象為農服務轉型升級。

  石集鄉氣象信息員劉兵兵對於近年來的氣象為農服務頗為滿意。「我們不僅每天能夠收到免費的氣象為農服務簡訊,鄉裡經常有市農委和市氣象局的專家來地裡給我們指導農業生產。」

  諸如此類的氣象服務在全市層面普遍鋪開。在農作物生長關鍵時節,市氣象局會聯合農委定期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在各縣區農業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氣象部門還布設電子顯示屏,加大為農服務的覆蓋面。在為農服務體系建設中,宿遷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將提高現代農業氣象保障水平納入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目標考核,並發文強調加強氣象信息員管理工作;市氣象局與市農委聯合發布《2015年為農服務工作要點》,全面細化今年的工作重點和合作內容。

  「氣象部門要做好為農服務,離不開與農業部門的合作。」宿遷市氣象局局長葛餘同感慨道。雙方的深入合作將有效促進宿遷氣象為農服務的融入式發展,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王若嘉)

相關焦點

  • 【走基層】誰為梨花香滿路——鞍山氣象部門服務南果梨生產側記
    誰為梨花香滿路——鞍山氣象部門服務南果梨生產側記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永清縣局的工作到底做得怎麼樣?我們決心去大青垡村實地考察一番。  大青垡村是農業部「中德合作ESIA」項目區,全村以生產無公害蔬菜為主要經濟收入,現有高標準「廊坊40型」日光溫室500個,新型冷棚50個,主要栽培黃瓜、番茄、甜椒、茄子、豆角等蔬菜。
  • 科學搶天時保「三夏」 氣象服務在田間
    各地氣象部門早已忙活起來。本期策劃聚焦「三夏」氣象服務,為您展現田間氣象服務的生動場景。  在今年麥收期間,遇有雷雨、大風和冰雹等高影響天氣時,襄陽市氣象局可通過手機簡訊提前三天向全市5000多個種糧大戶、新型農業合作社等發布麥收服務信息,及時提供天氣預報預警信息。襄陽以及谷城、棗陽、襄州、宜城等地還組建了氣象服務小分隊,分赴田間地頭,將服務材料送到農民手中;與襄陽市廣播電視臺合作,及時通過「綠色通道」發布夏收夏種氣象信息。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面對複雜、嚴峻的天氣氣候形勢,面對不容樂觀的防汛抗旱減災形勢,氣象部門作為「發令槍」上好膛了嗎?  天氣預報:精細準確、注重影響成為關鍵詞  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工作人員對「風雲二號」G星相關業務進行深入探討。4月29日,該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即將在今年汛期投入業務運行,以更強的觀測能力為汛期氣象服務提供支持。
  • 深圳氣象局局長:要學習香港氣象服務的好經驗
    深圳氣象局局長:要學習香港氣象服務的好經驗 1年多以來,深港兩地在合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合作又為深圳提升氣象預測能力和服務水平帶來了哪些啟發?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深圳特區報記者就這些問題對王延青進行了專訪。  深圳特區報:《深圳市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長期合作協議》是在什麼背景下簽訂的?主要的目標是什麼?  王延青:深港合作特別是在氣象方面的合作由來已久。
  • 廣東氣象服務社會化的探索與思考
    在服務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服務需求開發了人體舒適度、紫外線、空氣品質等環境指數以及中暑指數、穿衣指數、黴變指數等生活指數以及重要旅遊景點預報預警信息。深化為農氣象服務產品。3.加強為農服務能力建設,提升氣象服務的均衡性2012年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我省城市和農村的氣象服務總體滿意度僅相差0.17分,這表明城鄉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建設取得突出成效,也表明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有成效。
  • 各展所才為居民服務「志願服務超市」讓下沉黨員沉得住幹得好
    立足社區需求組建工作隊,發動下沉黨員參與協商議事、化解矛盾糾紛;根據黨員特長設崗位,鼓勵自主「創單」,打造黨員志願服務超市,讓下沉黨員各盡其才、人盡其能。近日,長江日報記者走訪洪山區獅子山街書城路社區,解鎖該社區用好、用準下沉黨員力量,實現「居民滿意、黨員樂意」的雙贏「密碼」。
  • 升級氣象服務模式 為港城高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氣象服務連著民生和民心,已經滲透到全市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過去的一年,連雲港市氣象局加強學習調研,在做好傳統氣象服務的同時,從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一點一滴創新開始,積極探索基層氣象服務新領域,走出了服務港城高質發展新路子。   圍繞國家戰略,以項目帶動服務質量。
  • 凱裡:為鐵皮石斛移栽提供氣象服務
    12月1日,貴州省凱裡市氣象局技術人員到三棵樹鎮格衝村鐵皮石斛基地開展氣象為農服務。  基地內,農戶及貧困戶們正在搶抓有利天氣移栽鐵皮石斛。技術人員詳細了解石斛移栽情況及生長環境,了解種植戶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同時將天氣預報及12月氣候趨勢預測預報送到農戶手中。  市氣象局將通過簡訊、微信群等渠道及時向農戶發送氣象預報預警、種植管理措施和災害性天氣防禦建議,宣傳氣象防災減災知識。
  • 福建福州連江縣氣象服務守護海洋牧場
    因此,做好紫菜殼孢子採苗期的天氣保障服務,關乎全縣海上養殖漁民的切身利益。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連江縣氣象局就不斷創新氣象為農服務方式,通過多渠道對全縣紫菜生產區開展有針對性的、直通式氣象服務。&nbsp&nbsp&nbsp&nbsp紫菜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澡類,味美可口,營養豐濟。
  • 調研航空氣象服務需求 共謀提升服務品質
    2018年5月15日福建虹德航空氣象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加義等一行三人,來民航甘肅空管分局氣象臺交流調研了四強空管建設中,西北地區航空氣象服務的需求,並討論了關注焦點、合作意向。
  • 精準氣象服務為航班安全正點護航
    本報訊 通訊員項軒宇、吳文輝報導: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天氣和氣候:青年人的參與」是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而廈航氣象處正是在一個年輕團隊的努力下,精準把脈天氣,科學放行航班,為提高廈航的運行品質貢獻著力量。從2011年到2013年,廈航的航班正常率連續3年在行業內拔得頭籌,這與氣象處準確的天氣預報工作密不可分。
  • 新疆:氣象文旅合作提升旅遊氣象服務能力
    12月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與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籤署提升旅遊氣象服務能力合作協議,在全面提升旅遊安全氣象風險防控水平和智慧化氣象服務能力的基礎上,雙方決定以「大美新疆」為目標定位,聯合挖掘新疆氣象資源,推動新疆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 【省氣象局】氣象:主動服務在路上
    按照「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注重實效,協同推進,強化預警,服務社會」的原則,共同開展公路氣象專業觀測網建設。通過各種手段廣泛發布交通氣象信息,為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提供重大交通氣象災害保障與決策服務產品。近兩年,我省氣象部門加強和農牧、民政、水利、林業等部門的合作,加強信息共享、聯合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全省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更加有力,特色農牧業氣象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氣象信息服務的針對性、時效性顯著增強。  據青海省農牧廳副廳長孫文龍介紹,目前氣象、農牧部門籤訂合作協議,每年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議,就人工增雨、防雹減災、草原防火、病蟲害監測預警、牧區雪災預防等工作進行專題會商。
  • 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目前,安徽省氣象臺與該省小麥主產區所在的9市縣氣象部門加強會商研判,每日發布專題預報,並與農業、植保等部門合作,動態開展病蟲害氣象等級預報,為把準防治窗口期提供支撐。  如果說小麥赤黴病是「預防為先」,那麼條銹病就要「對症下藥」。看到病症馬上施藥,這需要將種植戶防治意識提上來。
  • 氣象局:全國秋收秋種農業氣象服務13日正式啟動
    9月13日,今年第一份《全國秋收秋種氣象服務專報》傳往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門。中央氣象臺農業氣象專家毛留喜說,秋收秋種期間一旦出現對秋收作物產量形成、秋收秋種進度有明顯影響的連陰雨、霜凍、寒露風等的農業氣象災害時,將提前發出預警,並加密服務頻次,提供逐日服務。    9月10日至10月20日,是我國秋收秋種的主要時段。
  • 氣象的服務提升有助於農業行業發展
    著力在加強氣象能力建設和搞好服務上下功夫,是我們做好新時期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重點。近年來,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支持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開展,大力構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農業氣象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全市氣象為農服務能力逐年提高。
  • 許小峰現場指導亞青會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許小峰認真檢查亞青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湯立一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曹穎 通訊員湯立一報導   8月16日,應南京亞青組委會邀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來寧出席亞青會開幕式。在亞青會氣象服務保障中心,許小峰現場指導、檢查了亞青會氣象保障服務工作,親切慰問了奮戰在服務一線的氣象工作人員。
  • 大數據賦能 海南開啟「網際網路+智慧氣象」服務新模式
    11月19日上午,海南省氣象局與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記者 任桐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9日消息(記者 任桐 通訊員 符丹丹)11月19日上午,海南省氣象局與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中國氣象局專題部署春運氣象服務
    1月12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春運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要求做好今年春運氣象保障服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平穩有序出行。
  • 南京:氣象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城通辦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陳建東報導 為方便群眾辦事,解決「多跑路」的問題,2019年,江蘇省南京市氣象局主動融入南京市「寧滿意」工程建設,作為首批試點單位,打造氣象政務服務「一城通」,助力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