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氣象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城通辦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陳建東報導 為方便群眾辦事,解決「多跑路」的問題,2019年,江蘇省南京市氣象局主動融入南京市「寧滿意」工程建設,作為首批試點單位,打造氣象政務服務「一城通」,助力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目前已有11個氣象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城通辦,事項通辦率92%,達到了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優服務的預期效果。

  本著就近受理申請、審批權屬不變、數據網上流轉、批件快遞送達的工作原則,南京市氣象局與「寧滿意」工程「一城通」項目推進工作組對接,統一規範了全市氣象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將氣象政務服務納入各區綜合服務窗口受理項目,實現氣象政務服務事項在全市行政區域範圍內無差別化就近受理和辦理,氣象服務結果就近取件。

  為提升氣象行政審批的標準化水平,南京市氣象局還與市政務服務中心聯合舉辦了培訓,幫助各區氣象窗口和綜合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熟悉工作流程。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跨市通辦」——「指尖上的便利」觸手可及
    (江北公安分局供圖)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跨市通辦」,是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務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支撐,對於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去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供有力保障。
  • 47項政務事項實現「跨區域通辦」
    為進一步強化台州路橋和富陽的政務服務交流合作,著力為兩地群眾和企業提供觸手可及的優質服務,日前,兩地結成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第一批通辦事項清單出爐異地辦理業務工作正式啟動目前,兩地共梳理出通辦事項47項,涉及公安、醫療、社保、市場監管、稅務、檔案、公積金、不動產等與企業發展、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內,辦事頻率高、反映最強烈、需求量較大、群眾獲得感強的政務服務事項。
  • 佛山市與南昌市將實現政務服務「跨省通辦」 採取線上線下兩種模式
    中國發展網記者羅勉報導11月19日,佛山市與南昌市正式籤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開啟粵贛兩省在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上的第一站。佛山市與南昌市是廣東省、江西省開展「跨省通辦」的試點城市。此次合作的目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立政務服務合作機制,不斷拓展合作內容,創新合作模式,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改革,逐步實現兩地政務服務「業務通、系統通、數據通、證照通、用戶通」,推動企業和老百姓異地「跨省通辦、一次辦成」,解決群眾異地辦事面臨的「多地跑」「折返跑」堵點難點問題。
  • 「一門通辦」打造白山公安政務服務「旗艦店」
    、高標準要求、高效率推進,10月12日,市公安局駐政務大廳「一門通辦」綜合服務窗口正式啟動運行,經過近兩個月運行,窗口服務質效顯著提升,獲得辦事群眾的廣泛好評。研發集戶政、交警業務系統於一體的白山市公安局「一門通辦」管理系統,對數字證書進行充分授權,對指紋儀、高拍儀等設備進行整合,最大限度實現一個平臺辦理、一個數字證書登錄、一套設備集成。
  • 關於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調查問卷的結果反饋
    近年來,常州市深入貫徹落實常州市委市政府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越來越多的服務事項實現了網上辦理。 3、您在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優先選擇哪種渠道辦理? 政務服務網站佔52.63%,政務服務APP佔31.58%,各類政務服務小程序佔15.79%,實體辦事大廳佔63.16%,其他佔5.26%。 4、您辦理過的政務服務事項是否實現了全程網上辦理? 是佔36.84%,否佔63.16%。
  • 成德眉資服務同城化啟動 70項政務服務五地通辦
    11月18日,成德眉資政務服務同城化(第一期)金(堂)廣(漢)中(江)仁(壽)安(嶽)啟動儀式在金堂淮州新城舉行。當天,五地正式籤訂政務服務 同城化通辦協議,將居民身份證遺失補辦、社保卡查詢掛失、醫師執業註冊多機構備案、申報納稅、護照換發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70個政務服務事項納入第一批跨區域通辦範圍。
  • 上海創新「網際網路+窗口」服務模式 13項業務實現跨省通辦
    上海設立、註銷等13項業務已實現「跨省通辦」,外省市申請人可免於「多地跑」「折返跑」之苦。上海市場監管局供圖中新網上海1月7日電 (記者 許婧)記者7日從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設立、註銷等13項業務已實現「跨省通辦」,外省市申請人可免於「多地跑」「折返跑」之苦。
  • 「跨省通辦」58個高頻事項 黃岡九江群眾辦事不再「多地跑、折返跑」
    湖北日報訊 (記者柯利華、通訊員範學鰲、田甜)12月起,「市場主體登記註冊、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職業資格證書核驗、學歷公證、駕駛證公證」等58個高頻事項,在我省黃岡市與江西九江市的行政服務網上辦事大廳、實體辦事大廳「跨省通辦」,群眾不再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
  • 紅河州政務服務管理局對政協紅河州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23號...
    二、深入推進「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   一是全力推進政務服務場所建設,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服務功能。目前,州級和蒙自市、河口等7個縣市政務大廳建成達標達標(3000㎡以上)。
  • 黃河流域省會城市商事登記實現「跨省通辦」
    新華社濟南11月19日電(記者王志)19日,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與太原、呼和浩特、鄭州、西安、蘭州、銀川等沿黃6個省會城市的審批服務管理機構在濟南正式籤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合作協議》,標誌著黃河流域省會城市商事登記正式進入「跨省通辦」新模式。
  • 省政府部署推進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工作 孫東生出席
    10月19日,省政府召開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工作推進會議暨迎接國家政務服務能力調查第三方評估動員視頻會議,副省長孫東生出席會議並講話。 孫東生強調,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堅持從企業和群眾實際需求出發,加快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打通政府管理和服務領域的痛點難點堵點,實現更多事項全省通辦、跨省通辦,全力打造「政府職能有限,服務功能無限」的政府服務模式。
  • 異地辦事「零跑動」 上海實現市場主體「跨省通辦」新路徑
    記者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為進一步便利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異地辦事,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融合「線上+線下」服務手段,創新「網際網路+窗口」服務模式,構建市場主體登記註冊「跨省通辦」服務體系,為申請人異地辦事提供了全新的路徑。以往,各類市場主體異地辦事,常常需要「多地跑」「折返跑」,既增加了辦事成本,又降低了辦事體驗。
  • 市場監管部門審批事項「跨省通辦」解決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難題
    2020年12月31日,全省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暨市場監管部門審批事項「跨省通辦」啟動,有效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異地辦事需求。市場監管部門第一批審批事項的「跨省通辦」,即:深化「全程網辦」、規範辦理流程、優化辦理體驗,將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審批事項業務系統全面接入省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申請人「單點登錄、全國漫遊、無感切換」。
  • 遼寧登記註冊業務「跨省通辦」 解決異地辦事「折返跑」
    中新網瀋陽1月6日電 (韓宏)記者6日從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該省已實現包含全部登記註冊業務和特種設備等17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解決了市場主體和民眾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問題。據介紹,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做好市場監管領域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工作做出了具體部署。
  • 濟南審批服務局成為全國首個政務服務標準化國家級試點單位
    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作為標準化試點承擔單位,將標準引領作為發展戰略之一,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全力打造「在泉城全辦成」一流政務服務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濟南創新特色的政務服務標準體系。高標準嚴要求強力推進標準化建設「1231」工程標準化不僅是指導政務服務工作的重要依據,也是政府開展公共治理、規範運行權力的有力抓手,更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
  • 中國政務服務平臺app下載入口
    中國政務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了!中國政務服務平臺主要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統一身份證、統一證照服務、統一事項服務、統一投訴建議、統一好差評、統一用戶服務、統一搜索服務等「七個統一」服務,發揮全國政務服務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撐作用,為政務服務全國「一網通辦」提供支撐。
  • 「速度」與「溫度」雙提升 濟南教育政務服務全面優化
    「一網通辦」「一次辦成」教育環境也是營商環境。按照權責清單規範化建設要求,濟南市教育局認真做好權責清單的編制、動態調整和主動公開工作,堅持應辦盡辦,踐行說辦就辦,努力打造「一網通辦」「一次辦成」「只跑一次」等服務模式。
  • 市政數局派員參加廣東省政務服務優化提升專項工作培訓會
    2020年9月16-17日,廣東省政務服務優化提升專項工作培訓會在廣州黃埔區召開,省、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共160餘人參加了培訓。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魏文濤做開班動員和培訓小結。
  • 江津發出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
    江津發出首張「跨省通辦」營業執照 」營業執照在區行政服務大廳發出。
  • 黃河流域省會城市成立審批服務聯盟,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
    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與太原、呼和浩特、鄭州、西安、蘭州、銀川等沿黃6個省會城市的審批服務管理機構正式籤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合作協議》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批服務聯盟宣言》,標誌著黃河流域省會城市企業登記等審批服務事項正式進入「跨省通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