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進,設施農業得以快速發展,大大豐富了市民「菜籃子」工程。隨著綠色及無公害農產品的不斷實施,老百姓越來越重視餐桌上的飲食安全,無公害蔬菜日趨受到人們的信賴。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但在蔬菜生產中,由於各類化學農藥的普遍使用,病蟲害抗性日趨嚴重,同時對人民身體健康也造成一定程度影響。那麼,在設施農業生產病蟲害防治上如何才能做到準確科學有效呢?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則至關重要。首先要加強監測,準確及時診斷病蟲害發生情況及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及時採取農業、物理、生物及化學等項技術措施對病蟲害實施綜合防控。
一、設施農業病蟲害防控策略
1.加強病蟲害監測
從多年的生產經驗看,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是防治工作的前提和關鍵。各種害蟲的習性和為害期各有不同,其防治的適期也不完全一致。只有準確預報,提前預防,適時防治,才能減少農藥或用較少的藥劑達到較高的防治效果。故要經常監測病蟲害發生情況,選擇有利時機適時防治。
2.綠色防控策略
為確保設施蔬菜生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方針,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採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控策略開展病蟲害防控工作,不但開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有效保護天敵,實現病蟲可持續治理,而且對保障菜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二、設施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
(一)農業技術
1.選擇優良品種
在設施農業生產中的蔬菜病蟲害問題上,首先選擇優良的農作物品種,注重農作物的抗病性能,讓農作物擁有更多的發展優勢。
2.合理作物布局與輪作倒茬
在保護地四周,可以選種保護地內作物上不易發生病、蟲的非寄生性植物。如設施黃瓜、番茄等作物易發生溫室白粉蝨,可於四周選種白菜、韭菜、蔥蒜等蔬菜作物,阻斷溫室白粉蝨的蔓延,減少其發生為害;常年種植黃瓜、番茄、茄子、辣椒等蔬,易引起土傳染害嚴重發生,枯萎病、疫黴病、黃萎病等為害越來越重。因此,在生產上要進行合理的作物布局,實施輪作倒茬、深翻改土。
3.加強田管:清潔田園雜草,適時育苗播種;地膜覆蓋,科學土、肥、水管理。使用腐熟的有機肥、磷鉀肥和微肥,補施二氧化碳氣肥,促進植株健壯長勢,全面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及時摘除病枝果葉及蟲卵集中銷毀;加強通風管理,調節好設施內溫度,降低空氣相對溼度。
(二)物理防治技術
1.防蟲網覆蓋。覆蓋防蟲網,防蟲效果可達96%以上,既能減少農藥使用數量、抗禦暴風雨、冰雹等自然災害,還可增溼降溫。一般可在溫室或大棚骨架上,覆蓋30目尼龍網。在全封閉的情況下,利用尼龍細網的阻隔,達到防蟲害的目的。適合用於西紅柿、黃瓜等蔬菜作物白粉蝨防治,尤其適合夏秋季病蟲害發生高峰季節的蔬菜栽培或育苗用。防蟲網覆蓋栽培的技術要點:一是徹底消滅土壤前茬有害殘蟲。二是網要覆蓋緊密,網四周要用泥土封死壓實,以免害蟲潛入。
2.頻振燈、黑光燈誘殺。很多夜間活動的昆蟲具有趨光性,可利用各種誘蟲燈進行誘殺。夜蛾、螟蛾、菜蛾等蛾類以及金龜子、螻蛄、葉蟬等害蟲可用頻振燈、黑光燈誘殺。
3.黃板誘殺蚜蟲。黃色對蚜蟲有強大引誘力,可使用黃板誘殺蚜蟲,使菜蚜推遲發生期半個月左右,降低發生量;通過黃板誘殺蚜蟲,還可減少傳毒媒介,減輕病毒病的發生。田間設置黃板高度,略高於菜株即可,一般不超過1米,每畝設8塊即可。
4.銀灰色驅蚜。利用銀灰色驅蚜作用,在夏秋季蔬菜培育易感染病毒病的菜苗時,可用銀灰色的遮陽網覆蓋育苗,可減少病毒病的發病率。
(三)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是一種比較先進的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與化學防治相比,具有經濟、有效、安全、汙染小和產生抗藥性慢等特點。生物防治主要分為三種。一是生物天敵防治。引入對蔬菜影響較高的捕食害蟲。例如瓢蟲類能防治蚜蟲,蚜繭蜂能防止寄生蟲害;二是使用性誘劑,對溫室鱗翅目夜蛾科害蟲如棉鈴蟲等進行誘殺;三是使用生物農藥。生物農藥針對性較強,能有效殺滅害蟲,保護益蟲,而且對蔬菜汙染很小。如生產中常使用蘇雲金桿菌(BT)、白僵菌防治菜青蟲,顆粒體、多角體病毒防治小菜蛾、菜青蟲、斜紋夜蛾,瀏陽黴素防治紅蜘蛛、茶黃蟎,農用鏈黴素防治青枯病,寧南黴素防治病毒病,農抗120防治炭疽病、枯萎病,苦參鹼、菸鹼、天然除蟲菊素防治菜青蟲、蚜蟲。
(四)化學防治技術措施
1.化學防治藥劑選用原則
使用化學農藥防治時,應根據不同作物不同病蟲害種類,正確選用生物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適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2.優選藥械,噴藥要均勻細緻。
使用合適的施藥器具,保證施藥質量。選擇恰當的施藥方法不但能使藥效充分發揮,而且能降低成本,對蔬菜安全。應根據防治對象、藥劑特點、蔬菜生育期等來恰當選擇施藥方式,農藥覆蓋程度越高,效果越好。如噴霧防治時,霧滴越小,覆蓋面越大,霧滴分布越均勻。大力推行超低量噴霧,儘量使用煙霧劑燻蒸。施藥要求均勻周到,葉子正反面均要著藥,尤其蚜蟲、紅蜘蛛多噴葉背,同時不能丟行、漏株。
三、安全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1.準確識別病蟲害,「對症」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熟悉病蟲種類,了解農藥性質,對症下藥。蔬菜病蟲等有害生物種類雖然多,但如果掌握它們的基本知識,正確辨別和區分有害生物的種類,根據不同對象選擇適用的農藥品種,可以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品種選擇上,首先推薦生物農藥,其次為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
2.科學合理及時用藥。合理使用農藥就是要以最少的藥劑,獲得最大的防治效果。要嚴格掌握農藥使用適期、劑量和使用方法。各種病蟲害病原在其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藥劑的抵抗力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應抓準抓緊有害生物對藥劑最敏感的時期用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能減少對作物及環境的汙染,降低對害蟲天敵影響,延緩病蟲害對農藥產生的抗性等;正確掌握用藥量,不能隨意增減。提高用量不但造成農藥浪費,而且也造成農藥殘留量增加,易對蔬菜產生藥害,導致病蟲產生抗性,汙染環境;用藥量不足時,則不能收到預期防治效果,達不到防治目的。
3.交替輪換用藥。交替輪換用藥,科學復配,以延緩病蟲害抗性的產生。正確混配農藥不但有增效作用,兼治其它病蟲,同時省工省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混配使用農藥前要看清說明書。鹼性和酸性農藥不能混合使用,否則會降低使用效果,原則不提倡3種及3種以上農藥混合使用。
(4)嚴格安全間隔期。藥劑防治時要嚴格按照農藥使用技術規程上規定的安全間隔期施藥,噴灑藥劑的蔬菜未達到安全間隔期時不能採收。
來源:阿克蘇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