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9月12日消息(通訊員 楊明 胡瑾中) 綠油油的稻田邊,五彩繽紛的百日草、萬壽菊競相開放,高大的香根草隨風搖擺,蝴蝶在叢中歡快飛舞……入秋以來,寧波餘姚市陽明街道豐樂村上千畝水稻田裡,不只是一望無際的「綠」,還有點綴其間的「奼紫嫣紅」,讓過往人們陶醉其中,感嘆餘姚還藏著這麼美麗的田野風光。
「其實,水稻田邊種著這麼多花草,不光是為了美化環境,打造美麗鄉村,更是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之一。據農藝師張懷傑介紹,這些花草雖然很普通,但各擔其責,其作用不容小覷。比如,田埂上種植的香根草,可以引誘二化螟;芝麻、萬壽菊,是病蟲害天敵的蜜源植物,可為益蟲提供花粉和花蜜,讓它們壽命更長、寄生能力更強、繁殖得更多。有了這些純生態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武器」的幫忙,可以保持生物的多樣性,維護稻田生態系統平衡,為有機水稻的生產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除了種花養草綠色防控,稻田裡還輔以性誘光誘等理化措施。張懷傑從田頭拿出一個白色「燈籠」狀的塑料瓶,說它的真面目是「性誘捕器」,專門用來誘捕二化螟雄蟲。「用這個『安全衛士」替代農藥滅蟲,使水稻更綠色安全。」他亮起捕蟲器的底部,我們看到裡面有不少已殺死的蟲子。原來,每個器具裡裝有科學配比的性誘劑溶液,該液體能散發出二化螟雌蟲的氣味,可將二化螟雄蟲吸引到瓶中,讓雄蟲無法和雌蟲進行野外交配,自然就減少二化螟的數量。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是恢復稻田生態、提升糧食質量安全的重要途徑。陽明街道作為餘姚市較早利用生物技術防控水稻病蟲害的鄉鎮(街道),在轄區建立兩個600畝的示範基地,取得良好的水稻植保控害效果和較好的局部影響力的基礎上,為推動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與「減藥控肥」有機融合,去年在市農技總站的大力支持下,又在豐樂村創建了浙江省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以點帶面提高綠色防控技術普及,進一步打響「綠色」農業品牌。
目前,該示範區採取生態調控、農業措施、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科學用藥等技術手段主動實施綠色防控,通過種植顯花植物和誘蟲植物,提高自然控害能力;選用高效、低毒、環保型農藥,精準施藥,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逆性;應用性誘劑誘捕螟蟲,降低害蟲基數,還採用灌水滅蛹,適時擱田等農業措施,逐步實現了農藥減量、農產品增收的效果。
據統計,目前豐樂村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水稻田一年減少施藥2到3次,每季作物農藥使用強度控制在每畝120克以內。病蟲害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農田害蟲的天敵數量增加1-3倍,生物多樣性和豐富度顯著改善,農業病蟲可持續控制能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