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發生趨勢分析
根據我縣冬前病蟲越冬基數調查、歷年病蟲發生情況、作物品種布局、耕作制度並結合未來天氣預報進行綜合分析,預計2021年全縣主要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發生程度總體為中等至偏重發生(3-4級),部分害蟲大發生(5級),總體上蟲害重於病害。發生面積500萬畝次左右,與2020年相當,經濟作物病蟲害面積增加,糧油作物病蟲害面積縮減。
(一)、主要農作物病蟲害
2021年,預計全縣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面積360萬畝(次)左右,與上年相當。其中兩遷害蟲偏重至大發生(4-5級),稻紋枯病、金銀花蚜蟲與紅蜘蛛、金銀花白粉病、茄果類蔬菜疫病及灰黴病等中等偏重發生(4級),水稻螟蟲、油菜菌核病、柑桔大實蠅、
玉米螟、
玉米紋枯病、茶葉與中藥材其它病蟲中等發生(3級),其它病蟲2級以下。
1、水稻病蟲害:稻飛蝨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4-5級),發生面積約40萬畝次左右;稻縱卷葉螟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4-5級),發生面積40萬畝次;二化螟發生程度為中等,局部偏重發生(3-4級),發生面積20萬畝;水稻紋枯病發生程度為中等,局部偏重發生(3-4級),發生面積20萬畝;稻瘟病發生程度總體為輕發生,局部中等偏輕發生(1-2級),發生面積2萬畝。稻赤斑黑沫蟬、稻稈潛蠅、稻蝗、稻曲病等在局部區域為害較重,發生面積3萬畝。
2、
玉米病蟲:
玉米病蟲以
玉米螟、
玉米紋枯病為主,發生程度為中等發生(3級),預計發生面積30萬畝次左右。草地貪夜蛾區域性偏輕輕發生(2級),部分田塊中等發生(3級)。
3、蔬菜病蟲:病蟲總體發生程度為中等發生(3級),局部地區部分品種為中等偏重發生(4級),發生面積45萬畝次。其中: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瓜類實蠅發生程度為中等發生(3級);紅蜘蛛發生程度為中等發生(3級);夜蛾科害蟲發生程度為中等發生(3級),重發區為中等偏重發生(4級);番茄早疫病、霜黴病、瓜類枯萎病發生程度為中等發生(3級),局部地區中等偏重發生(4級);番茄晚疫病、灰黴病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發生(4級);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軟腐病發生程度為中等偏輕發生(2級)。
4、果樹病蟲:柑桔大實蠅、柑桔紅蜘蛛、矢尖蚧、潛葉蛾等發生程度為中等發生(3級),花蕾蛆、惡性葉甲發生程度中等偏輕發生(2級),發生面積約25萬畝;桃蛀螟、梨銹病、食心蟲等中等發生(3級),發生面積8.0萬畝。
5、茶葉病蟲:茶小綠葉蟬、蟎類害蟲、炭疽病、茶圓赤星病中等發生(3級),芽枯病、茶毛蟲、尺蠖等中等偏輕發生(2級),發生面積20萬畝次。
6、中藥材病蟲:金銀花病蟲害中等發生,局部中等偏重發生(3-4級),其中,金銀花蚜蟲、金銀花紅蜘蛛、金銀花白粉病中等偏重發生(4級),金銀花褐斑病中等發生(3級),發生面積20萬畝;黃精、百合、白朮、蒼朮、忍冬等中藥材病蟲害中等發生(3級),發生面積10.0萬畝。
7、油菜病蟲害:油菜菌核病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3-4級),發生面積10萬畝。油菜蚜蟲中等發生(3級),發生面積5萬畝。油菜霜黴病中等發生(3級),發生面積5萬畝。病毒病中等偏輕發生(2級),發生面積1.0萬畝。
8、馬鈴薯病蟲:馬鈴薯晚疫病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3-4級),早疫病、瓢蟲、地下害蟲中等偏輕發生(2級),發生面積8萬畝次。
(二)、農田草害
農田草害總體中等發生程度,局部中等偏重發生(3-4級),發生面積120萬畝(次),發生面積總體呈上升態勢。
(三)、農田鼠害
總體中等發生程度(3級),發生面積20萬畝次,與上年相當。
二、預報依據
l、病蟲越冬基數偏高。我縣常年油菜種植大,菌核病菌源充足;全縣蟲源田、橋梁田充足,加之免耕栽培推廣及撂荒地增加,造成二化螟越冬基數增大;稻瘟病稻草帶菌率偏高;馬鈴薯晚疫病常年發生,種薯帶菌率高。
2、栽培制度加重了病蟲危害。一是全縣水稻播期相差30天以上,良好的食料條件和生存空間加重了多種害蟲的發生和為害;二是氮素
化肥使用量的增加,稻株封行早,稻田溫暖高溼的小氣候有利於稻飛蝨、稻縱卷葉螟、稻稈潛蠅等的發生。三是田間管理粗放,加重了病蟲發生和為害。
3、品種抗性差。我縣推廣的主要水稻品種中,抗性普遍較低,多數品種頸瘟均感病或高感。
玉米主導品種對紋枯病等普遍抗性較差。馬鈴薯品種以本地品種為主,脫毒薯種植面積少。
4、病蟲防治技術水平總體偏低。我縣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專業化防治面積少,加之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部分稻田擱荒,病蟲害越冬蟲量逐年增大,發生期種群數量上升,危害加重。
5、氣象因素有利。4~7月雨日較多,有利於南方蟲源的遷入,春、夏氣候總體利於喜溼性病蟲的發生為害。
6、全縣海拔高差大,地形地貌及生態條件複雜,立體氣候明顯,具備多種病蟲遷飛、發生或流行條件。
三、防控措施
1、加強農業有害生物防控處置技術支撐,為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駕復航。一是加強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和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預警。二是及時制定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防控技術方案。三是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
2、加強
農藥減量使用行動技術支撐,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保駕護航。一是突出糧食生產功能區、果菜茶優勢區和農產品品牌基地三個重點,不斷優化集成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加快構建推進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綠色防控覆蓋率,著力加強綠色防控減量技術支撐;二是突出重要作物、重點區域、重大病蟲,以經濟作為為重點、兼顧糧油作物,以種植大戶為重點、兼顧一般農戶,依託專業化統防服務組織大力開展統防統治,不斷提高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著力加強統防統治減量技術支撐;三是突出優化
農藥使用結構、高效藥械更新換代、科學精準施藥,進一步提升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和植保專業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以及廣大農民科學用藥、精準施藥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
農藥利用率,著力加強科學用藥減量技術支撐。
3、加強植保植檢新產品新技術引進試驗示範,為做好植保植檢工作、
農藥減量使用行動技術支撐儲備技術力量。進一步加強農企合作,大力引進理化誘控(誘蟲燈、性誘劑、色板等)、生物防治(捕食蟎、赤眼蜂、微生物製劑、植物源
農藥、植物免疫誘抗產品等)、生態調控(果園生草覆蓋、天敵誘集帶等)、
農藥噴霧減量助劑、低毒低用量
農藥和植保無人機、靜電噴霧器等綠色防控、專業化統防統治等
農藥減量控害新產品、新技術進行試驗示範及推廣應用,為做好全縣植保植檢工作、
農藥減量使用行動技術支撐儲備技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