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防控田間害蟲,惠州展示綠色農業「黑科技」

2021-01-09 騰訊網

害蟲誘捕器、水稻害蟲交配幹擾器、昆蟲信息素智能測報系統、色板黏膠誘捕器......日前,在惠州博羅的水稻、蔬菜和柑橘等種植生產基地,一系列綠色植保技術產品亮相田間。在技術人員的介紹下,這些不用「農藥」防控害蟲的方法,讓參觀人員興趣盎然。

惠州展示綠色農業「黑科技」。

10月13日,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辦,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博羅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承辦的全國昆蟲信息素智能緩釋防治農作物害蟲技術培訓班在惠州市舉辦,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植保、農技站等農業技術專家前來學習交流。

「這個害蟲智能性誘測報系統性能靈敏且操作簡單,水稻害蟲被吸引進入後,就像ETC打卡一樣被系統記錄,技術人員不用來到田間,便可在手機上實時監測田間害蟲發生數量。」在洋田村的1000畝水稻綠色防控示範區,技術人員向大家介紹這款外形看似簡單,卻實用性能極強的監測機器。

在該水稻綠色防控示範區,同樣引人注目的是稻田邊種植的「花花草草」。據介紹,這些花草為花期較長的黃豆、向日葵、波斯菊等植物,其並非簡單的「裝飾花草」,而是用於為稻田害蟲的天敵生長繁殖提供花粉、花蜜等食物,從而延長和增加天敵昆蟲壽命及種群數量的目的,控制害蟲發生,減少生產中的農藥使用,達到農業經濟和生態價值的雙提升。

記者留意到,本次培訓會的田間觀摩中,共展示了超過20種的綠色植保設備和技術,這些外形酷似白色「燈籠」的設備,可達到以蟲治蟲、昆蟲信息素誘捕、幹擾害蟲婚飛等效果,綜合利用了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綠色防控技術。

「綠色防控技術具有高效、科學、環保、節本等特點,不僅在控制病蟲災害發生,減少農藥使用量上作用顯著,還在保障農業生態化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中意義非凡。」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惠陵介紹,目前,惠州已建立水稻、蔬菜、果樹、甜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田園生態綠色防控融合示範區105個,示範面積累計近20萬畝,輻射帶動周邊約180多萬畝,在推進農藥減量控害和農業綠色發展中成效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博羅縣獲得全國第一批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百強縣」稱號,龍門縣獲得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強縣」稱號。在農業部門推動下,惠州綠色農業正快速發展,為打造粵港澳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找到了可行之路。

據悉,此次舉辦的全國昆蟲信息素智能緩釋防治農作物害蟲技術培訓班,在田間觀摩後,還舉行了綠色農業技術專題報告會,貴州大學校長、院士宋寶安,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徐漢虹,浙江大學教授杜永均和廣東省農科院研究員李敦松分別做了主題報告,內容豐富。

【記者】烏天宇

【通訊員】李華

【作者】 烏天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害蟲剋星」是怎樣煉成的——記中國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蟲害防控...
    吳孔明院士在觀察棉鈴蟲生長情況。楊現明攝/光明圖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兼副院長吳孔明說,「正是因為我們的農業科研工作者在這裡常年駐守,我們才能屢屢及時研發出對重大入侵性農業病蟲害的防控技術,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強大科技支撐。」1.
  • 甜菜夜蛾的綠色防控技術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甜菜夜蛾的綠色防控技術」。甜菜夜蛾是一種世界性頑固害蟲,食性雜,分布廣,具有間歇性大爆發、暴食性和抗藥性強等特點,其寄主範圍廣,為害作物多。是我區夏播作物的主要蟲害,主要為害玉米、花生、棉花、果樹、菸草、蔥、四季豆、萵筍、蘿蔔、豇豆和十字花科蔬菜等。在我區農作物上呈現間歇性暴發成災的特性。為害嚴重地塊可將植物葉片全部吃光,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 防控草地貪夜蛾科迪華農業科技獲肯定
    防控草地貪夜蛾科迪華農業科技獲肯定 中國經濟新聞網
  • 全國綠色防控技術行業專家在鹽湖區觀摩
    8月26日,全國果樹害蟲信息素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班在運城舉行,來自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以及國內綠色防控行業的百餘名專家,深入鹽湖區泓芝驛鎮和龍居鎮,實地觀摩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情況,交流產業發展。
  • 「關注」|查幹諾爾鎮人工釋放赤眼蜂,積極推進農業生產綠色防控
    為貫徹落實上級關於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採取減藥的工作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查幹諾爾鎮積極推進實施綠色防控、生物防控等現代農業技術。2020年,查幹諾爾鎮農業站在全鎮推廣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實施面積2萬畝。
  • 設施農業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及安全用藥技術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進,設施農業得以快速發展,大大豐富了市民「菜籃子」工程。隨著綠色及無公害農產品的不斷實施,老百姓越來越重視餐桌上的飲食安全,無公害蔬菜日趨受到人們的信賴。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但在蔬菜生產中,由於各類化學農藥的普遍使用,病蟲害抗性日趨嚴重,同時對人民身體健康也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 葉蟬在南高叢藍莓上的田間危害症狀識別及綠色防控技術
    葉蟬在南高叢藍莓上的田間危害症狀識別及綠色防控技術董克鋒,姜惠鐵南高叢藍莓是我國常綠與落葉果樹混作區(主要在雲貴川地區)栽植藍莓的首選品種,其多具有生長旺盛、葉片肥大、果大適宜做鮮果等優勢。為此,現將葉蟬田間危害症狀識別和綠色防控方法介紹如下:1危害症狀識別葉蟬屬同翅目葉蟬科害蟲,體多小型,似蟬。
  • 綠色防控為貴州「乾淨茶」保駕護航
    在貴州高原春雪有機茶業有限公司茶葉基地,值保無人飛機在茶園上空盤旋;茶樹間種植有驅避害蟲植物--香茅草;顯花植物--紫蘇為天敵提供蜜源……近日,全省茶產業發展大會參會代表走進湄潭縣茶園,紛紛表示意識到在茶園裡運用合理的綠色防控技術對茶樹健康生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江蘇南通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長期單一使用化學農藥,害蟲抗藥性增強,農藥殘留風險不斷增加,不僅影響蔬菜質量安全,更危及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崇川區轉變植保防災方式,堅持「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開展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試驗,初步形成了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並在崇川區觀音山、鍾秀街道進行示範,取得了較好的控害效果。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我是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張禮生,從事害蟲天敵昆蟲擴繁與應用研究。天敵昆蟲包括寄生性和捕食性兩類,具有安全、有效、無殘留、可持續等優點。通過利用天敵昆蟲,利用以蟲治蟲這種方式來防控草地貪夜蛾是綠色防控的核心技術之一。以下我就針對生產實踐中的問題,從五個方面來進行匯報。
  • 武進區:試點施行田間拋投赤眼蜂技術
    水稻是常州武進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在蟲害治理方面,過去基本是「水稻防蟲患、農藥備齊全」,隨著農業綠色化發展的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綠色技術被應用於水稻病蟲害防治。今年,武進在全市率先引進並試驗田間拋投赤眼蜂技術,對付稻縱卷葉螟、大螟、二化螟等水稻害蟲。
  • 大生態治理小害蟲
    陳 欣攝近年來,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大力發展以「稻蝦共養」為核心的綠色有機農業。圖為華港鎮賈桂華家庭農場的稻田裡,農戶在整理蝦籠。陳春陽攝(人民視覺)隨著白蓮進入始花期,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白蓮產業發展局積極引導蓮農加強田間施肥除草、防治病蟲害等管理,為白蓮豐產豐收奠定紮實的基礎。圖為廣昌縣旴江鎮小港村蓮農正在蓮田裡拔除雜草,確保白蓮茁壯成長。
  • 拜耳攜殺菌、殺蟲、生物菌肥亮相進博會,助力中國農業綠色可持續...
    今天,科技的創新成為了各行各業發展的驅動力,農業也從中獲益匪淺。農業科技的發展,一度讓人們告別了千百年來「靠天吃飯」的命運,而在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今天,技術的創新將為農業描畫出哪些新的圖景?技術的創新,又如何滿足市場的新需求?  眾所周知,進博會不僅是一場經貿交流的盛會,更是一場創新的盛會。
  • 關於印發《2021年湖北省小麥、油菜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
    一、指導思想  小麥病蟲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分類管理、科技支撐,綠色防控,科學運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綜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小麥病蟲危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農業生態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我省小麥穩產豐收保駕護航。
  • 胡蘿蔔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
    胡蘿蔔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羅集豐,王長龍基金項目: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校內重點課題—— — 胡蘿蔔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探索。胡蘿蔔因營養豐富、嫩脆多汁而深受人們喜愛,市場需求量大,栽培面積廣,病蟲害發生為害普遍。
  • 貴州藍莓基地:藍莓果蠅的綠色防控技術
    麻江藍莓基地:藍莓果蠅的綠色防控技術 果蠅廣泛地存在於全球溫帶及熱帶氣候區,由於其主食為酵母菌,且腐爛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因此在人類的棲息地內如果園,菜市場等地區內皆可見其蹤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果蠅的危害有哪些吧!
  • 農業農村部點名推薦!來看這種藥劑如何追擊妖蛾!
    2月21日,農業農村部印發《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預防控預案》,預案裡強調今年我國草地貪夜蛾發生形勢嚴峻,防控任務艱巨。在最新的防治用藥名單裡,28個殺蟲藥劑被推薦使用,其中單劑茚蟲威,復配製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威,氟鈴脲·茚蟲威,甲氧蟲醯肼·茚蟲威佔了4個。
  • 草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草莓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堅持「預防為主、全程控制」「治早、治小、治準」的原則,將生物、生態、物理等防控技術結合起來,同時在生產過程中禁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既控制有害生物發生危害,推進農藥減量使用,又能提升草莓產品質量,進一步降低病蟲抗藥性、食品安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風險
  • 中國農業科學院:用科技打通玉米全程機械化「最後一公裡」
    來源:澎湃新聞中國農業科學院:用科技打通玉米全程機械化「最後一公裡」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玉米是我國第一大作物。「十三五」期間,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佔糧食作物的35.98%和39.3%,玉米的生產發展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地位。
  • 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陝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張鋒
    現為渭南市設施農業病蟲害綠色防控工程技術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渭南市百名科技人才,陝西省「三區科技人才」,陝西省紅棗產業體系崗位專家,陝西省果蔬標準委員會委員。在渭南大荔縣建設科研示範基地,創建了田間實驗室,組建了項目專家團隊,以解決農業生產中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實現了技術研究、試驗示範、推廣應用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