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陝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張鋒

2020-12-08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2018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首個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節日。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廣泛樹立、宣傳一批勞動、奮鬥、奉獻的科技楷模典型,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爭先的熱情,從五月份開始,我市組織開展了渭南市2018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對話渭南節目也將會陸續邀請我市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做客節目,進行訪談。

 

  

 

 

  渭南新聞廣播,或登陸渭南廣播網/華山網聆聽525日《對話渭南》完整節目。

 

  本期嘉賓:

 

  張鋒,男,漢族,19739月出生,陝西涇陽人,博士畢業,陝西省科學院副研究員,渭南市設施蔬菜綠色高效栽培工作站引進專家,主要從事設施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工作。現為渭南市設施農業病蟲害綠色防控工程技術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渭南市百名科技人才,陝西省「三區科技人才」,陝西省紅棗產業體系崗位專家,陝西省果蔬標準委員會委員。近年來在設施蔬菜病蟲發生規律與控制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8項,發表論文60餘篇,申請專利6項,合作出版專著3部,參與制定省級地方標準14項。 

  

  現場調查大棚西瓜生長情況

 

  多年來,張鋒的足跡踏遍渭南市各縣區。在渭南大荔縣建設科研示範基地,創建了田間實驗室,組建了項目專家團隊,以解決農業生產中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實現了技術研究、試驗示範、推廣應用一體化。他經常前往大荔、蒲城、富平等地,抓培訓搞示範,活躍在田間地頭,示範推廣壟溝式太陽能消毒技術、果菜套袋技術、物理誘控技術和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等新技術,解決了不少疑難問題,積累了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是公認的「農業專家」,群眾親切的稱他「張老師」「張博士」。

 

  

   

  指導果農進行獼猴桃病害防治 

  多年來在渭南累計推廣各項農業新技術30餘項,進行技術培訓50餘場次,培訓農民1.5萬人次,提高技術轉化效果,提升了農民生產技術水平,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為渭南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2017年被評為渭南市優秀科技工作者。

 

  針對設施蔬菜病蟲成災、致害頻繁及天敵缺失等突出生產科學問題,以病蟲害為研究對象,以病蟲綠色防治新技術研究與技術集成為重點,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組裝集成現有科研成果,闡明了設施栽培蔬菜病蟲致害成災機制,明確了設施蔬菜重大害蟲危害態勢,揭示爆發成災規律,提出以果實類蔬菜套袋、臭氧殺蟲滅菌、壟溝式太陽能消毒及栽培措施等病蟲害防治新技術,實現病蟲害控制過程標準化,技術集成化,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調查冬棗生長情況

 

  在渭南、西安、鹹陽等地30餘個縣市區示範了壟溝式太陽能消毒、臭氧消毒技術、增效減量藥劑組合技術、防蟲網阻隔防蟲技術、合理灌水等栽培措施防治病蟲技術,技術培訓600餘場次,培訓人員近3.5萬人次,先後轉化應用到山西省運城、晉中、寧夏賀蘭等地,推廣了12項設施栽培防治技術規程,降低了化學農藥的汙染,提升了生產技術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多年來累計推廣面積326.8萬畝,新增產值81360.58萬元,增收節支96142.68萬元。其中20142016年各地推廣應用面積74.29萬畝,新增產值18491.04萬元,節支3359.57萬元,增收節支21850.61萬元。

 

   

   

  現場指導蔬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設施蔬菜病蟲發生規律與控制技術研究方面:系統歸納了陝西設施栽培條件下主要設施蔬菜病蟲種類,發現了黃瓜黑星病、根結線蟲、根腐病為陝西溫室新病害,煙粉蝨、西花薊馬為陝西新紀錄,黃瓜生長點消失症為新的生理病害;明確了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揭示出害蟲自身繁殖潛能是種群暴發內在動力,天敵缺失、抗藥性增加誘發種群激增成災,設施栽培面積的增加,種植結構的調整是影響設施蔬菜重大害蟲災變的主要外在因素。明確了棚室蔬菜植株礦質營養豐缺與病害發生的關係,闡明了隨著設施栽培蔬菜連作年限的延長,病蟲發生依次加重。提出了壟溝式太陽能消毒、果實類蔬菜套袋、臭氧殺蟲滅菌、營養調控防治病蟲害等新技術。引進並規範了生態調控和應用防蟲網阻隔防蟲技術。制定了12項陝西省設施栽培黃瓜、番茄、菜豆等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標準,提出了黃瓜、番茄綠色生產使用農藥指導名錄和全生育期藥劑防治組合技術。

 

   

   

  為菜農如何科學使用農藥培訓

 

  在陝西30餘個縣市區示範了壟溝式太陽能消毒、臭氧消毒技術、減量增效藥劑組合技術、防蟲網阻等病蟲防治技術;推廣了12項設施蔬菜病蟲防治技術規程,降低了化學農藥的汙染,提升了生產技術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從科學客觀的角度上,目前還沒有哪種產品能高效的去除蔬菜水果中的農藥殘留。在國家倡導使用高效低毒農藥的政策引導下,一些低毒農藥越來越佔主要地位,對人的毒性影響也會越來越小,以至於忽略不計。

 

  方法一、清水浸泡洗滌法 :一般先用清水衝冼掉表面汙物,剔除可見有汙漬的部分,然後用清水蓋過果菜部分5釐米左右,流動水浸泡不少於30分鐘。必要時可加入果蔬洗劑之類的清洗劑,增加農藥的溶出。如此清洗浸泡2-3次,基本上可清除絕大部分殘留的農藥成分。

 

  方法之二、鹼水浸泡清洗法:大多數有機磷類殺蟲劑在鹼性環境下,可迅速分解,所以用鹼水浸泡的方法是去除蔬菜水果殘留農藥汙染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鹼5-10克配製成鹼水,將初步衝洗後的果蔬置入鹼水中,根據菜量多少配足鹼水,浸泡5-15分鐘後用清水衝洗果蔬,重複洗滌3次左右效果更好。

 

  方法之三、加熱烹飪法:由於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加快分解,所以對一些其他方法難以處理的果蔬可通過加熱法除去部分殘留農藥。一般將清洗後的果蔬放置於沸水中2-5分鐘後立即撈出,然後用清水洗1-2遍後置於鍋中烹飪成菜餚。

 

  方法四、清洗去皮法:對於帶皮的果蔬,如蘋果、梨子、猻猴桃、黃瓜、胡蘿蔔、冬瓜、南瓜、茄子、蘿蔔、西紅柿等等,殘留的農藥的外表可以用銳器削去皮層,食用肉質部分,既可口又安全。

 

    

  有機蔬菜:是指遵照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激素等生長調節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生產出來的蔬菜。有機蔬菜是目前可以吃的蔬菜中最安全的蔬菜,實際生產中佔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

 

  有機蔬菜是高端產品,價格自然高於普通的蔬菜價格很多,而且有機蔬菜有專門的認證機構,是一個過程檢測認證,產品有專有的有機認證標籤

 

  和認證機構標誌,同時貼上這兩個標誌,才是有機蔬菜

 

    

  所謂轉基因食品的概念,就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基因轉移到某種特定的生物體中,並使其有效的產出相應的產物,此過程就叫轉基因。全球批准的轉基因作物有27種,最主要的有4種,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2000年轉基因食品準入以來,15年的作物種植經驗已經顯示其無健康危害,已經上市的轉基因食物對人類是安全的,還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表明轉基因食物有毒。這是被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美國FDA、美國科學院等權威性機構和大多數權威的生物科學家所公認的結論。中國已經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中國批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這些食品必須獲得中國的安全證書。

 

    

  46晚到7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渭南果樹種植區出現低溫寒潮天氣,大部分地方出現了霜凍。由於溫度劇烈下降,持續低溫時間較長,加之今年春暖果樹花期趨早等原因,果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凍害,損失較為嚴重,對果實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進入5月份以來,由於渭南地區雨水較多,隨著氣溫的回升,田間溼度高的情況下,極易誘發大田瓜果蔬菜類病害發生。

 

    

相關焦點

  • 張鋒副研究員在陝西省林業產業協會成立大會上作報告
    5月27-28日,陝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張鋒副研究員受陝西省林業產業協會邀請在首屆會員大會暨成立大會上為該協會會員代表及河南、山東、新疆等地林業產業代表約160人作「農藥的科學使用」專題講座。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科技含量最高的最美園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歐淑清)今年9月,在會展中心舉行的2018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和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博覽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在今年的大鵬新區第二屆「雙美」評選中,一舉拿下了「最美園區」的稱號,更是本屆評選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最美社區(小區、園區)。
  • 「諾獎」種子選手張鋒的商業版圖
    一家名叫夏洛克(SHERLOCK)的生物科技公司希望以同樣便捷的方式,幫助人們在家裡就能完成各種遺傳病、傳染病的檢測,甚至癌症的早期篩查。就像神探夏洛克一樣,快速且準確。除了醫藥產業,張鋒開始在新領域邊緣試探,分別成立了生物技術公司 Arbor Biotechnology(2016年,融資1560萬美元)、農業類公司 Pairwise Plants(2017年,融資2500萬美元)和診斷類公司 Sherlock Biosciences(2019年,融資4850萬美元),試圖將 CRISPR 技術商業最大化。
  • 「80後」張鋒入選!六名華人當選2018美國科學院院士
    林海帆1982年獲得復旦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學士學位;1990年獲得康奈爾大學基因與發育學專業博士學位;1990-1994年在美國卡內基研究所做博士後;1994-2006年在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先後任助理教授、終身副教授和教授;2006年至今任耶魯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教授、遺傳系教授、婦產科系教授、幹細胞中心創始主任;2013年7月起兼任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教授
  • 陝西省林業產業協會首屆會員大會暨成立大會在西安舉行—新聞...
  • 退役軍人張鋒在海南走上農業創業路 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退役軍人張鋒走上農業創業路,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百香果園裡當「尖兵」張鋒在果園裡觀察百香果的長勢。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文羅鎮道路旁,張鋒的百香果園裡,一個個飽滿的百香果掛在枝條上,在陽光的照耀下顯現出誘人的光澤。  張鋒是河南人,1995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飛行學院,畢業後,進入海軍航空兵某部任司令部參謀。2001年,由於部隊整體調防,張鋒來到海南,就此在這裡紮下了根。
  • 陝西省高院政治部處長張鋒一行到鳳縣法院調研指導工作
    張鋒處長一行到鳳縣法院調研指導工作中國網5月24日訊 昨日(5月23日)下午,陝西省高院政治部法官法警管理處張鋒處長一行到鳳縣法院就山區法院員額法官科學分配情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試點法院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研指導。
  • 農業農村部通報10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違規行為
    二、關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違規開展轉基因棉花中間試驗問題河北省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檢查發現,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在試驗基地開展轉基因棉花中間試驗,儘管試驗已向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報告,但檢查中發現擅自提前開展了試驗。
  • 贏了專利,輸了諾獎(華人科學家張鋒)
    · 隨後,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和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改進了技術,成功地將 CRISPR-Cas 9 系統運用到真核生物(哺乳動物)細胞中[7][8][9]。杜德納還是一家生物投資公司 Orchard Venture Partners 的董事,該公司投資的兩家生物科技公司均已上市。張鋒 在2017年創辦了一家新的醫療公司,Beam Therapeutics。該公司在2018年已融資2.22億美元,且於2019年9月27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納斯達克上市申請。
  • 2019年四川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他們
    他就是: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孫朝暉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何世明阿壩州畜牧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農技推廣研究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改革開放30周年「三農」突出貢獻人物,阿壩州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 隨後,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和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改進了技術,成功地將 CRISPR-Cas 9 系統運用到真核生物(哺乳動物)細胞中[7][8][9]。杜德納還是一家生物投資公司 Orchard Venture Partners 的董事,該公司投資的兩家生物科技公司均已上市。張鋒 在2017年創辦了一家新的醫療公司,Beam Therapeutics。該公司在2018年已融資2.22億美元,且於2019年9月27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納斯達克上市申請。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 隨後,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和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改進了技術,成功地將 CRISPR-Cas 9 系統運用到真核生物(哺乳動物)細胞中[7][8][9]。杜德納還是一家生物投資公司 Orchard Venture Partners 的董事,該公司投資的兩家生物科技公司均已上市。張鋒 在2017年創辦了一家新的醫療公司,Beam Therapeutics。
  • 志存高遠 醉心科研——記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白銀山
    40歲不到即數次獲得世界範圍內最先進研究創新獎項、以突出成就榮獲「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從本科到博士後,這位年僅38歲的優秀科技人才在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的科研路上,孜孜不倦,以市場需求為研發方向,在建立細胞系和生殖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性成果。
  • 6位華人當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諾貝爾大熱門「80後」張鋒獲殊榮
    1988年獲哈佛大學工程科學博士學位,2000年任史丹福大學教授,2001年起擔負聯邦德國Max-Planck金屬材料研究所所長,2006年1月至今任美國布朗大學終生教授。2011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他的研究領域包含了斷裂力學、薄膜力學、工程及生物系統的納米力學、位錯及塑性理論等材料科學及固體力學等。
  • 張鋒新作《國家戰略——建設「一帶一路」》出版
    張鋒新作《國家戰略—建設「一帶一路」》一書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系陝西省委宣傳部主旋律精品圖書,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著名經濟學家何煉成教授分別作序。
  • 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獲得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
    山西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梁成虎)8月18日,山西晚報從省科協了解到,在剛剛公布的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名單中,太原理工大學李立博、崔豔霞,中北大學唐軍,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陳成猛等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上榜。
  • 南開大學教授於宏兵、劉偉偉獲評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前,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聯合開展的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揭曉。在110名各領域、各條戰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中,20名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被評為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於宏兵、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劉偉偉榜上有名。
  • 丹揚、傅嫈惠、高華健、林海帆、文小剛、張鋒:新晉2018美國科學院院士
    高華健曾擔任美國史丹福大學助理教授、終身副教授、終身教授,德國馬普學會會士兼馬普金屬研究所所長,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兼職教授等職位。高華健於2006年接任國際固體力學領域的旗艦期刊JMPS的主編。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工程及生物系統中的納米力學、納米晶體材料及薄膜力學、多層次材料力學、微納米力學尺度效應、細胞粘附及其吞噬中的力學、以及金屬玻璃的力學性能研究。
  • 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選事跡簡介
    曾獲得「文化部優秀專家」、「廣西青年科技獎」、「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專家」等榮譽。  10 王貽芳  王貽芳,男,漢族,49歲,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從事粒子物理研究,主持了我國兩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譜儀(BESIII)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設計、建造與科學研究。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20年優秀大學生雲夏令營通知      一、活動宗旨  為熱愛生命科學的在校大學生提供了解和深入科研單位的機會,激發科研興趣,鼓勵和幫助學子們儘早思考和確立學術發展目標,選拔有潛質的優秀學生繼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