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歐淑清)今年9月,在會展中心舉行的2018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和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博覽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的「深愛系列」番茄品種、「優薯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讓現場的人都「驚豔」了,原來深圳有這麼一個「臥虎藏龍」的農產品研究院,還就藏在深圳的「後花園」-大鵬新區。在今年的大鵬新區第二屆「雙美」評選中,一舉拿下了「最美園區」的稱號,更是本屆評選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最美社區(小區、園區)。
201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落戶大鵬新區,這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專門從事農業基因組學研究的國家級研究所,主要從事農業基因組學、農業動植物分子育種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推動生命科學前沿學科與農業、食品與健康、生態與環境等三大領域的交叉融合,促進前沿科技在農業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前身,這裡只是一個製衣廠,現在的辦公場所以前都是廢棄廠房。」基因組所黨委書記駱建忠說到,根據科研需求、配套生活對這裡進行了「改頭換面」,變成了一個科研與生活兩相宜的園區。
排牙山腳下,藍天白雲,基因組所沐浴在秋日的陽光中,這是科研工作者們最享受的大鵬時光。「雖說周邊配套設施不太齊全,但卻勝在夠安靜,可以潛心做科研。」園區從一開始的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包括20位國家級人才在內的200多人的基因組學研究團隊,這些都是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碩士以上學歷的高層次人才。
除了辦公區域,基因組所還有1200畝的農業用地,專門用於各項農業科研的實驗。番茄、葡萄、水稻、玉米、黃瓜…這些看似平常的瓜果蔬菜,在這裡經過科研突破,可是更美味更高質量哦,「高產優質」水稻、五色西紅柿、水果玉米…這些都是該園區的豐碩成果。
這裡,還是高層次人才的交流場地。「我們這有2個會議室,基本上每天都是滿場的。」駱建忠說到,每年,基因組所開展的國內、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多達數百場。
「基因組所不僅僅是大鵬人的『最美園區』,還與深圳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除了科研之外,基因組所還注重科普教育。在2017年7月,建成了深圳昆蟲科技館,並聯同轄區的各個中小學開展了系列農業科普活動,舉辦參觀、實地參與、科學體驗製作活動、基地試驗田學習、科普講座、報告和昆蟲館參觀等科學互動活動。未來,還將在園區建設農耕文明博物館,展示農耕文明的發展。
「我們希望打造一個集科研研究、教學科普、旅遊觀光等於一體的綜合實踐基地。」未來,基因組學研究還將與國際生物谷壩光啟動區攜手,為大鵬、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更安全、更美味的食品和更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