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張鋒在海南走上農業創業路 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2020-12-05 南海網

  退役軍人張鋒走上農業創業路,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百香果園裡當「尖兵」

張鋒在果園裡觀察百香果的長勢。(受訪者供圖)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相關工作部署,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在全省開展「萬名老兵創業行動暨百站創百業活動」。海南省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聯合海南日報推出「建功自貿港 有我有擔當——退役軍人創業先鋒」系列專題,挖掘退役軍人創業事跡,展示退役軍人創業風採,激發退役軍人創業熱情,引導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積極投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努力營造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時下,正是百香果飄香的季節。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文羅鎮道路旁,張鋒的百香果園裡,一個個飽滿的百香果掛在枝條上,在陽光的照耀下顯現出誘人的光澤。

  張鋒是河南人,1995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飛行學院,畢業後,進入海軍航空兵某部任司令部參謀。2001年,由於部隊整體調防,張鋒來到海南,就此在這裡紮下了根。

  2017年退役後,張鋒在樂東黎族自治縣盤下一個店面,做起了西式甜點的生意,但由於行業不熟悉、管理經驗嚴重缺乏,短短幾個月,就因經營不善被迫關門。經歷了初次創業的失敗後,張鋒靜下心來反思自身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他決定先找一份工作,積累經驗後再重新創業。

  2018年,抱著學習的態度,張鋒應聘到海南青橙山自然生態文化園任副總經理。在學習綠橙種植的過程中,張鋒發現果園中有一小片百香果園。就是這片小小的百香果園,再一次打開了張鋒心中的創業大門。

  為了儘快熟悉業務,張鋒潛心學習百香果種植技術。經過一年的沉澱,張鋒與海南妍霖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文羅鎮打造出佔地70畝的妍霖百香果種植基地,帶著村裡的貧困戶種植百香果,精準扶貧,助農增收。

  百香果作為近幾年農業市場中的「網紅水果」,因其獨特的口感受到飲品行業的廣泛歡迎。張鋒緊跟市場需求,帶領貧困戶培育綠色有機百香果,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同時,他利用常規的批發商收購以及與電商合作的方式,雙管齊下,拓寬銷路。

  張鋒看準了百香果的商業價值,於今年組織兩名退役軍人在海口市演豐鎮又開闢了一片佔地50多畝的種植基地。下一步,他打算腳踏實地,不斷學習新技術,立足於生態農業、綠色產業,由點到面,逐步擴大規模,帶領更多的農戶增收致富。(撰文/馬卉)

責任編輯:吉訓偵

相關焦點

  • 「蚌埠退役軍人創業就業之星」劉勇:退役不褪色 致富不忘鄉親
    退役軍人創業就業之星,今天我們來認識固鎮縣連龍花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勇,他2002年12月入伍,在部隊服役五年,退伍後返鄉創業,經過數年努力,劉勇成立的合作社現在年產值達到7千多萬元,吸納了50餘名周邊貧困戶及農村閒散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 河北省優秀退役軍人事跡簡介
    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帶領村民大力發展大棚種植和農業技術推廣,形成了採摘、觀光等特色產業;在全村大力推廣硬質小麥種植,建成全省糧食基地和全國優質小麥繁殖基地。他還非常重視退役軍人管理服務工作,經常帶領村「兩委」一班人走訪了解全村退役軍人困難訴求,並給予合理幫助和解決,使全村133名退役軍人實現安居樂業。
  • 敖學安:帶領群眾種白芨 產業興農共致富
    家住羅平縣馬街鎮歹墨村的敖學安,他並非貧困戶,卻心繫貧困戶,助力脫貧事,一門心思探索產業脫貧路。敖學安是當地有名的白芨種植大戶,2017年在多方支持下,他在歹墨村主導成立了羅平縣馬街鎮興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這裡位於縣城的北面,距離縣城60餘公裡,氣候特別適宜白芨生長。他因地制宜,積極發揮羅平縣「雲藥之鄉」的氣候、環境等優勢,建立白芨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帶領貧困戶搞起中藥種植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沙蟲開闢致富路
    據了解,在屯積村像王德剛這樣轉移勞動力脫貧增收的貧困戶有39戶。  沙蟲產業帶來的發展  如今,沙蟲養殖基地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當地沙蟲養殖的龍頭企業。沙蟲產業是光村鎮的特色產業,依靠產業扶貧是否能讓更多的貧困戶走出困境呢?
  • 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魏縣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採取「龍頭企業(公司)+村級組織+建檔立卡戶(農戶)」的帶貧模式,既拉動了更多農戶參與食用菌種植,也壯大了產業規模,助農脫貧增收。目前通過該種植模式,實現了386戶貧困戶產業全覆蓋,轉移貧困勞動力358人就業,每名貧困勞動力年穩定增收可達10000元以上,帶動全鎮1500多戶群眾就業致富增收。
  • 10年堅守荒山變青山 上慄「當代愚公」紮根深山帶動村民致富
    2019年8月,被上慄縣雙擁辦、上慄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確定為「雙擁示範基地」和「退役軍人創業基地」。為了一同致富,易洪元還自費17萬元從外地學來幹筍種植和製作工藝,結合多名專家的建議,改良創新幹筍種植和製作工藝,免費培訓當地群眾和外來人員學習技術,帶領當地群眾增收致富。上慄縣赤山鎮新店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黃招元告訴記者,易洪元不僅改變了村裡的生態環境,還帶動村民走上了一條產業發展之路,特別是通過提供就業平臺,讓貧困群眾實現足不出戶的家門口就業。
  • 張春節 養殖螞蟥帶領村民創業
    他硬是在廢棄窯場改建的10畝水塘裡,把螞蟥當成致富寶貝養著。自從創辦螞蟥養殖場3年來,他為村民找到養殖螞蟥致富的新興產業,年產螞蟥幹製品360公斤,年收入40多萬元,組織22戶養殖螞蟥的村民成立了正陽縣鼎盛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催生出螞蟥經濟,成就了一位農村退伍軍人自主創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夢想。
  • 茭白鮮嫩脆爽受歡迎 液氮速凍機鋪開增收致富路
    如今,在許多地方,茭白已成為造福群眾的「致富菜」,成為振興農村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而液氮速凍機在保障茭白產品原有營養、色澤、風味和新鮮品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讓全國各地消費者吃上新鮮、脆爽、原汁原味的茭白產品。  一提到茭白,讓人不由地想起李白「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的詩句;蘇軾的「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而詩中的「雕胡」、「菰」,就是茭白。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根地瓜藤連起致富路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實習生 梁小奕 通訊員 王家專  12年前,當王文克決定返鄉的時候,他的家鄉——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窮得出了名,外地人都說「嫁女不嫁沙土郎」;  12年後,源自這裡的「橋頭地瓜」品牌全國聞名,地瓜產業帶動全省近萬農戶增收
  • 湖北明創農業明守安:把花椒樹種成「致富樹」,讓荒山變「金山」
    紅安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2021年1月14日,《中國紀錄》新媒體一行抵達紅安縣七裡坪鎮白馬嘶村,實地採訪了湖北明創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明守安。在莫爾山種植基地,明總指著正在種植黃精藥材的幾位村民說,他們正在地裡栽種黃精藥材,黃精藥食同源,功效有補脾、潤肺、生津等,還有食用保健功能,應用非常廣泛。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片葉子鋪就五彩「斑蘭」創業路
    這是瓊海市中原鎮三更村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青年梁文彬向農民推薦種植斑蘭的理由。為了讓更多的農民種植斑蘭,他已經花費三年的時間,成立農業公司,示範種植、培育種苗、全省推廣,他想把斑蘭做成產業,讓更多的農民增收。  一個大學生返鄉創業為什麼會選擇種斑蘭?這是他在創業路上發現的商機。
  • 海南民族地區熱帶農產品「新花樣」成為致富「新動力」
    (中國減貧故事)海南民族地區熱帶農產品「新花樣」成為致富「新動力」中新社海口1月1日電 題:海南民族地區熱帶農產品「新花樣」成為致富「新動力」作者 尹海明 張茜翼 符宇群翠綠的小毛豆,火紅的火龍果,被稱為「植物黃金」的黃秋葵……記者近日在海南民族地區走訪時看到
  • 天山區大力扶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大力扶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今年1月成立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目前已有53家退役軍人創辦企業入孵,200多名退役軍人企業和團隊遞交了入孵申請。5220平方米,由退役軍人創新型企業辦公區、眾創空間、就業實訓基地等組成,是天山區以及我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重點打造的、推動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一個專業化園區。
  • 海南網際網路農業小鎮建設定位農業改革新坐標
    「石山網際網路農業小鎮有良好的運作機制,有濃厚的返鄉創業氛圍,有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這是2016年2月19日海南省長劉賜貴在石山鎮參觀完之後給出的評語。這一天,距離石山鎮開始建設網際網路農業小鎮僅8個月。
  • 永葆軍人本色 展現時代風採 ——「甘肅銀行杯·隴原最美退役軍人...
    本次活動將產生15位「甘肅銀行杯·隴原最美退役軍人」,其餘5名候選人將獲「甘肅銀行杯·隴原最美退役軍人」提名獎。網絡投票時間為2019年7月11日零時至2019年7月15日24時,每人每日可投票一次,每次最多可投15人。請廣大讀者積極為隴原最美退役軍人點讚吧!
  • 村主任李永波: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沒錯,他就是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村主任李永波,一個回鄉創業的成功企業家,更是一個愛在田間地頭忙活的實幹家。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樣帶領大家走上脫貧致富路的。2013年回家探親時,李永波發現當地百姓對發展和種植新產業十分迷茫,經過市場調研,他下定決心帶領老百姓種植中藥材,於是2015年成立了宏都種植專業合作社,踏上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
  • 「出彩河南人」之首屆最美退役軍人候選人事跡簡介
    2001年3月退役,現任河南聯合化工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轉業到地方後,始終不忘軍人本色,為解決戰友就業難題自主創業,於2004年9月創辦河南聯合化工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搭建就業平臺,累計接收退役軍人及家屬800多人次,該公司被評為河南省首批「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就業創業實習實訓基地」。他本人獲得河南省第七屆優秀復轉軍人年度人物、鄭州優秀企業家等稱號。
  • 海鱸魚「遊」出的一條致富路
    獨挑大梁創業路賺到了錢,加之海水淡化養殖技術養殖海鱸魚的前景很好。2015年,謝桂塘便產生了回鄉發展的想法。「在外漂泊了幾年,都是為別人打工,就想回家創業。老家沒什麼特色產業,鄉親們都是依靠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如果能把這門技術帶回老家,帶動大家一起發家致富那該多好!」謝桂塘說道。
  • 鹽城西瓜在香港售價150港幣 特色農業引領致富
    從一隻東臺西瓜在香港賣到150港幣,到高效農業面積擴大到150萬畝,帶動廣大農民共圓致富夢;從一根「富安蠶絲」帶動5萬農民走上富裕路,到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27元,農民人均儲蓄5萬元,連續多年保持蘇北第一、蘇中上遊水平
  • 伊川縣鴉嶺村:小蝸牛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這樣的好事兒,一共惠及鴉嶺鎮100戶貧困戶,小小的蝸牛將「馱著」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農戶們在養殖場內學習交流蝸牛養殖技術  近日,伊川縣鴉嶺鎮鴉嶺村的幾戶貧困戶在室內蝸牛立體養殖場學習白玉蝸牛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