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大叔」易洪元帶領農戶和貧困戶在果園內勞作(記者陳成攝)
「迷彩大叔」易洪元與妻子一起在山裡過著樸實而幸福的日子(記者陳成攝)
易洪元向疫情防控卡點一線執勤人員送去愛心物資(赤山鎮供圖)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陳成報導:「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那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朝著當初的奮鬥目標不斷前進。」49歲的「迷彩大叔」易洪元語速平緩,透著堅毅。
年輕時,為了追逐部隊從軍、保衛國家的夢想,他毅然選擇參軍入伍,建功立業在軍營;1990年從部隊退役後,他永葆軍人本色,憑藉自身過硬的素質和敢幹敢拼的魄力和膽識,傾盡打拼掙來的百萬家產,硬是把昔日村民們不看好的荒山變成了經濟帶,引領當地群眾勤勞致富。這個被村民們形象地稱為「當代愚公」的人便是「迷彩大叔」、萍鄉市上慄縣龍溪生態林場場長易洪元。
「迷彩大叔」易洪元(記者陳成攝)
七月熾烈的陽光下,身著一身迷彩服、胸戴黨徽的易洪元從果園裡迎了出來,黝黑的臉上掛滿汗珠,健壯的身板顯得精氣神十足,這是記者見到易洪元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漢子、退役老兵,選擇把家安在了山上,更是把心安在了山上。十年來,他像燕子壘窩一樣,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一點點裝點著家鄉的荒山,開荒復綠,披荊斬棘,用汗水、用心血澆灌出滿山綠色。
多年來,易洪元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黨委政府和村民的一致認可,先後被評為「赤山鎮優秀共產黨員」「最美赤山人」「上慄縣十佳政協委員」「上慄縣優秀共產黨員」「最美萍鄉人」「萍鄉市道德模範」,登上「江西好人」榜。
「迷彩大叔」易洪元與妻子正在果園裡忙碌著給果樹套袋(記者陳成攝)
變賣家當開荒十年 2000畝荊棘荒山變生態林場
盛夏時節,位於上慄縣赤山鎮新店村的龍溪生態林場,鬱鬱蔥蔥,果樹繁茂,翠竹萬竿,一派勃勃生機的景象,入眼皆是畫。可有誰又能想到,這裡曾是荊棘密布、雜草叢生、連居住在這裡的村民都不肯要的一座荒山。
荒山的蛻變還要從2010年說起。時年39歲的易洪元正值壯年,生活也還優越,可他偏偏不甘於平庸,盯上了沒人要的荒山,帶著變賣家當籌集的上百萬元資金,從萍鄉市區回到老家新店村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承包了2000多畝荒山,開啟了他的開荒創業「圓夢之旅」。
「新店村是我長大的地方,很有感情,所以我就想把荒山承包下來,植樹造林、造福鄉親,讓荒山變成綠水青山,為家鄉做點貢獻,帶動村民共同致富。」易洪元向記者道出了自己內心的初衷,「我父親在村裡當了24年的村主任,爺爺是一名老紅軍,自己當過兵,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想繼承父輩的艱苦樸素、踏實肯幹的優良傳統,在家鄉幹出一番事業,體現自己的一份價值。」
「迷彩大叔」易洪元在果園內(記者陳成攝)
夢想雖然很美好,可逐夢的過程卻十分艱辛。窮山僻野,既沒水又沒電,進山沒有路,幹活沒人幫,開工之初的艱苦程度可想而知。十年來,易洪元遭受過冷嘲熱諷,經歷過饑寒交迫,無論是蚊蟲蛇鼠的叮咬,還是股東集體退股,甚至是至親之人的苦勸,都無法撼動易洪元開荒、種樹、修路的決心。
妻子劉金斌看到一股子拗勁的丈夫易洪元,既心疼又無奈,但也被他的堅持所感動,起初幫著丈夫洗衣服、做飯,最終也加入到了改造荒山的戰鬥中。此後,夫妻二人成了這座荒山上唯一的一戶人家。「當初好不容易把家裡條件過好了,又何必再來吃這個苦頭,特別是前面幾年,連買米都沒有錢。」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劉金斌說,每次勸他放棄,他都笑一笑地說既然上來了,就要為家鄉做一點事,能開出一畝是一畝。
荒山造林是長期投入,投資大、見效慢,易洪元卻樂此不疲。這裡的每一片綠色,都浸透著易洪元的辛勞和汗水。他那黝黑的臉上見證了曾經的風吹雨打,他層層老繭的雙手以及滿頭過半的白髮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在家鄉的這片土地上,創業時還是不惑之年的易洪元,現已年近半百,名副其實的變成了一位「迷彩大叔」。
龍溪生態林場每天都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親近自然、休養身心(記者陳成攝)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10年間,易洪元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進行了基地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打造與升級改造。特別是,近年來,林場發揮綠色生態優勢,堅持多種生態融合發展的經營理念,林場產業規模和產業化水平日益提升,初步建成了集有機種養殖、農產品精加工、果園採摘和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綜合示範基地,每年平均接待前來休閒旅遊的遊客5萬人次以上。龍溪生態林場還先後被評為「江西省鄉村森林公園」「江西省省級林業龍頭企業」「江西省森林康養體驗基地」「萍鄉市十佳森林旅遊景點」等稱號。2019年8月,被上慄縣雙擁辦、上慄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確定為「雙擁示範基地」和「退役軍人創業基地」。
「迷彩大叔」易洪元在果園內(記者陳成攝)
初心不改回報梓桑 帶領父老鄉親勤勞致富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易洪元開墾荒山種植了油茶、毛竹、獼猴桃、玉觀梨、黃桃、楊梅、臍橙等經濟林近500多畝,養殖豬羊500餘頭,雞鴨鵝近5000隻,還搞起了種養專業合作社和民宿旅遊接待,產業是越做越大,且多元化。
荒山復綠,易洪元又開始想幫助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共同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於是,他細分生態林場撫育竹林、果樹除草、施肥、打藥、剪枝、挖筍、製作幹筍、燻臘肉、種菜等工作,讓當地群眾有事可做。目前,已為當地解決100多名村民的務工問題,幫扶貧困戶35人就業,每年發放貧困戶幫扶資金70萬元。
為了一同致富,易洪元還自費17萬元從外地學來幹筍種植和製作工藝,結合多名專家的建議,改良創新幹筍種植和製作工藝,免費培訓當地群眾和外來人員學習技術,帶領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上慄縣赤山鎮新店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黃招元告訴記者,易洪元不僅改變了村裡的生態環境,還帶動村民走上了一條產業發展之路,特別是通過提供就業平臺,讓貧困群眾實現足不出戶的家門口就業。
「迷彩大叔」易洪元向記者講述自己的規劃設想(記者陳成攝)
新店村7組的易光輝是一名貧困戶,在林場主要幫著打理果園,每月根據工作量也有一兩千元的收入,「易總對我們都很關照,過節也都會給我們發福利,在易總的帶動下,我們家裡養了雞鴨豬,現在家庭生活是越來越好了。」易光輝說。
今年43歲的易萍華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做過手術,加之家裡還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顧,於是來到了易洪元的林場工作,至今已有3年時間。易萍華介紹說,前幾年都在外面打臨工,省吃儉用來補貼家用,生活始終不見起色,後來,夫妻倆相繼都來到林場來工作。「在林場工作既有穩定的工資,還可以照顧家裡,真好!心情好,身體就自然好。」易萍華笑呵呵地說道。
出於一個共產黨員和退役軍人的社會責任感,易洪元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始終堅持把奉獻精神當作永恆的價值追求,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在我創業最困難的時候,政府和老百姓幫助了我,現在自己慢慢做起來了,我也應該回報社會、回報村民,帶領全村父老鄉親共同致富,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在問起易洪元的初心時,他動情地回答。
易洪元走訪貧困戶,講解疫情防控知識並送上慰問金(赤山鎮供圖)
扶貧助學回報社會 投身公益慈善事業
「人要有感恩之心。」易洪元說。這些年,他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為社會捐款捐物。平時誰家有困難,村上要修建馬路,他都帶頭捐資,每年拿錢走訪慰問村上的貧困戶、孤寡老人和傷殘退役軍人。
三年來,他先後無私資助20多名學子考上大學,並對考取一本的家庭經濟困難學子進行500至1000元不等的捐款,幫助他們圓大學夢。不少受過易洪元捐助的學子還通過各種方式向他表示感謝。在易洪元看來,他只想通過自己的一點微不足道的舉動,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將來更好地回報社會。
作為退役軍人,易洪元的骨子裡始終流淌著軍人的血氣,依舊保持著軍人樸素的本色。
「我是一名退役軍人,又是一名共產黨員,當人民群眾遇到困難時,我應該主動站出來,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提及愛心幫扶的事,易洪元平靜地說,這條公益慈善路,他會一直走下去,還要帶動更多人投身公益慈善事業。
「易洪元為人親切、富有愛心,既是一個幹實事的人,也是一個熱心腸,在村裡起到了積極帶頭作用,村民們對他的評價也都很高。」採訪中,上慄縣赤山鎮新店村第一書記廖勇如是說道。
上慄:發揚抗疫精神凝聚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磅礴力量「迷彩大叔」易洪元帶領抗疫英雄參觀林場(記者陳成攝)
退役不褪志 戰疫情他再立新功
「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危難之時更顯革命軍人的英雄本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一支由赤山鎮退役軍人組成的「戰疫小分隊」衝鋒在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線,易洪元也在其列,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退役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鏗鏘誓言。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雖然戎裝褪去多年,面對複雜疫情,要依然像當年在部隊一樣,組織有召喚、群眾有需要,哪裡就有我的身影,力所能及為抗擊疫情添力量、做貢獻是我應該做的事情。」易洪元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戰「疫」打響以來,易洪元時刻關注疫情動態,舍小家顧大家,一直奔忙在疫情防控一線,卡點執勤、入戶摸排、宣傳講解等,處處都有他衝鋒在前的身影。同時,他多次捐款捐物支援全鎮疫情防控工作,將一筆2萬元的捐款送到了上慄縣紅十字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不僅如此,他還特別關注村裡的特殊人群,深知本就生活不便的村民在這種特殊時期更需要關懷。他主動上門走訪,送上慰問紅包,並叮囑他們:「特殊時期不要外出,黨和政府更會對你們特別關注,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可以隨時聯繫村委會或者聯繫我。」
易洪元將口罩送到學校,助力復學複課
疫情防控初期,醫用口罩、消毒水等防控物資十分匱乏。易洪元想盡辦法,聯繫到在外創業的女兒、女婿,看看能否籌集到物資助力家鄉疫情防控。得知情況後,女兒通過在國外的朋友,以人民幣4.5元一個的價格,從海外購進5000隻口罩捐給一線人員,緩解了防控物資儲備這一燃眉之急。得知新店中學在復學複課的過程中,防疫物資保障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他當即決定將手中僅有的2000隻口罩全部捐贈出去,助力該校復學複課。
本著對萍鄉市援助湖北、新餘醫療隊隊員的敬意,在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易洪元還邀請抗疫英雄到龍溪林場休閒休養,聆聽他們的心得感悟。「他們是青年人的榜樣,是中國所有人的榜樣,是時代的英雄。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應該要學習她們的精神,忠於職守,勇於擔當。」易洪元動情地說。
青山在人未老,龍溪風景獨好。翠綠的生命追隨著目標在不斷延伸,十來年的拼搏,十來年的奮鬥,讓易洪元償盡創業的艱辛,也讓他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談及未來的發展目標,易洪元不假思索地表示,他不會停下腳步,力爭把林場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人實現就業、共同致富。
責任編輯:李曉(EN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