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閩商林熙明紮根隴原:扶貧濟困 逆境中堅守
為甘肅貧困縣投3000餘萬元無償捐建現代化養殖示範基地、疫情時跑遍新加坡為甘肅購買醫用物資並包機送回、發動社區居民和員工為貧困地區探索社區「消費扶貧」、先後捐建10餘所學校……閩商林熙明紮根甘肅十年,起初因蘭州「黃河北岸商機」而來,如今投入到了甘肅的脫貧攻堅中,願與甘肅同發展共進退。
林熙明是福建福州人,曾前往日本留學,學成後在香港知名企業擔任總裁、董事長等要職。2010年,選擇投資甘肅蘭州。
林熙明認為,福州與蘭州同屬於江河穿城而過的城市,福州北岸快速發展,蘭州北岸卻多是荒山村落,而與蘭州北岸一河之隔的南岸便是蘭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我覺得這就是商機,架一座橋,北岸就能活起來。」近日,林熙明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回憶。
十年間,林熙明深耕蘭州黃河北岸,全身心投入於青白石城中村改造之中,建起了超大型綜合體社區——銀河國際。「我希望每賣出去一套房,就可以拿出其中一部分資金做公益。」他說,當初投身大西北時是43歲,正是自己的「黃金時代」,如今十年過去了,隨著經濟下行等諸多因素,民營企業正可謂是在「逆境中前行」,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堅守初心」。
「民營企業始終有危機感。」林熙明說到,做企業首先要做好自己,「我把企業做好了,保障了這一萬多個(員工)家庭,再儘自己所能去做扶貧、做公益。」
結緣積石山:捐建養殖基地,不分利只監督
投身於「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林熙明結緣深度貧困縣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2018年,林熙明和他的公司(甘肅永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走訪調研,確定在積石山縣實施產業扶貧,投資3000萬元於2019年7月建成了一座可年育肥高端肉牛1000頭、育肥良種肉羊6000隻、改造飼草種植基地千餘畝,先期有效帶動5000戶以上貧困戶精準、實現持續脫貧的現代化養殖示範基地。
「專業的事需要交給專業的人做,只有這樣才能做得長久。」林熙明在採訪中說,建成積石山養殖示範基地後,為幫助當地村民更好地管理企業,他們特意引進了第三方企業協助村民管理企業,並完善了後期銷售渠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真正意義上幫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目前,積石山縣產業扶貧現化代養殖示範基地已建成並正常運轉,林熙明和他的企業於2019年11月1日起,已將基地的全部產權捐贈給當地政府所有,由此產生的收益也分文不取,全部惠歸當地村民。
「雖然現在整個養殖基地已經移交了當地政府,但我還是有責任的,我擔任著監事會主席的職位,監督養殖基地正常運轉並惠及貧困戶。」為此,林熙明的企業還專門派員,長期駐守積石山縣,確保該產業扶貧項目可持續發展。
除了建養殖基地,林熙明還出資幫助積石山縣肖家村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了公共浴室,聯合蘭州水車園小學與積石山縣劉集鄉河崖小學建立校際交流結對幫扶,慰問積石山縣退役軍人、困難黨員和貧困群眾等。
探索「消費扶貧」:組織貧困縣賣農副產品
在採訪中,林熙明還提到,為了讓貧困縣的產品被更多市民知曉,讓好東西走到每個普通群眾的餐桌上,同時幫助更多貧困戶增收。
2020年6月,甘肅省工商聯、甘肅省粵港澳企業聯合會、銀河國際等單位聯合籌備了「消費扶貧促發展·農副產品進社區」活動。
活動當天,甘肅省20個貧困縣1000餘種綠色、優質、安全、可追溯的特色農產品於現場銷售,一上午銷售額就達到了72.6萬元,90%的商家所帶產品銷售一空。
林熙明說,雖然這些產品來自於貧困縣,但是產品的質量都是非常好的,物美價廉。「我們還和蘭州市物業管理協會籤訂了一份《消費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希望這種模式可以繼續走下去,走進蘭州大大小小的社區,讓貧困縣的產品家喻戶曉。」
「這是一種社區消費扶貧的探索,既可以讓居民在家門口買到新鮮、綠色的農副產品,還可以幫助貧困地區農民銷售農副產品,尤其是滯銷產品。」林熙明說,如果甘肅所有社區、小區免費提供這樣的平臺,那貧困地區的農副產品就不愁銷路。
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林熙明稱,雖然力量有限,但願意把自己的綿薄之力貢獻出來,投入脫貧攻堅的實踐中。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