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學安:帶領群眾種白芨 產業興農共致富

2021-01-18 羅平新鮮事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這樣一句話,說起來簡單,卻有人真真實實在堅守。家住羅平縣馬街鎮歹墨村的敖學安,他並非貧困戶,卻心繫貧困戶,助力脫貧事,一門心思探索產業脫貧路。

敖學安是當地有名的白芨種植大戶,2017年在多方支持下,他在歹墨村主導成立了羅平縣馬街鎮興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這裡位於縣城的北面,距離縣城60餘公裡,氣候特別適宜白芨生長。他因地制宜,積極發揮羅平縣「雲藥之鄉」的氣候、環境等優勢,建立白芨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帶領貧困戶搞起中藥種植產業。據了解,該合作社以帶動為目標,以產業為特色,以專業技術為發展動力,主要從事白芨種植、傳統加工、預包裝,白芨藥材銷售和種苗銷售等,積極帶動當地農戶種植,最大限度回報社會。

近期,正值白芨移栽的關鍵時節,敖學安總是起早貪黑的帶著建檔立卡戶,搶抓時間移栽,爭取在發新芽之前完成,眼下白芨移栽已接近尾聲。「我們家得到了敖學安免費給我們的白芨苗,他還到地裡指導我們種植、管理,我們有空閒時,還可以去他的種植基地打點零工,幫補家用。」正在種植基地打零工的建檔立卡戶楊維美樂呵呵的與記者聊著。敖學安不僅給她家免費白芨種苗,還讓她們來地裡打零工,每人每天100元。

「我們種植基地需要找零工時,都是優先考慮建檔立卡戶!」敖學安一直堅持把打工的機會優先留給他們。他帶動建檔立卡戶自主參與白芨種植,通過直接幫扶、土地流轉、用工幫扶、原材料保價收購等方式,幫助他們自力更生實現持續增收。

據悉,敖學安已跟97戶建檔立卡戶籤訂合作協議。其中,直接幫扶歹墨村建檔立卡戶43戶180人,每戶免費提供約5000至6000株白芨種苗,每戶價值近一萬元,並提供專用藥,親自到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施肥及病蟲害防治,還籤訂了收購合同,最大限度的降低農戶種植風險,每戶年增收6000元以上。

「我從2016年開始從事中藥材白芨種植,現在已經輻射到周邊富樂、九龍等鄉鎮(街道)的多個村子,我要把這個種植信息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發家致富!」敖學安希望更多人走上產業脫貧的道路。

目前,除歹墨村外,還帶動周邊鄉鎮部分村子建檔立卡戶參與種植,直接或間接帶動了210餘戶,受益500餘人。「敖學安是歹墨村致富帶頭人,他給我們的43家精準扶貧戶免費提供白芨苗,帶領發展產業,他對我們扶貧工作給予了最大的支持!」歹墨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王家順感激的說。

2019年,敖學安在合作社的基礎上又成立了雲南學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累計投資500餘萬元,現擁有白芨育苗大棚5畝,林下規模種植300餘畝,並帶動農戶分散種植200餘畝。種植基地採用了先進的溫棚直播育苗方法,一次育苗可達300餘萬株,還利用測溫控溫設備、溫控報警系統、WiFi遠程監測系統、微噴設備等先進科學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保證育苗質量。公司先後獲得註冊商標3件,發明專利1個,新型實用專利1個,取得較好的資質榮譽。

敖學安的白芨種植基地是馬街鎮發展起來的規模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他作為一方的致富帶頭人、領路人,帶動了本村及周邊群眾脫貧致富效果明顯。「希望相關部門對這個中藥材種植基地給予更多的關注、關心、關懷和幫助,儘可能為他爭取應有的補助,把我們這個產業做大做強,更好帶動一方百姓致富,讓更多的人走上產業發展的致富路子!」羅平縣融媒體中心駐歹墨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方德剛說。

「我將通過合作社種植和帶動農戶自主種植相結合,擴大白芨規模化種植。同時積極發揮羅平油菜花旅遊市場及資源優勢,以產業興農,以產業興村,逐漸開展白芨初級加工、深加工、精加工『三步走』戰略,推進農村電商、倉儲物流、農家樂等多種經營業態和主體,促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民致富提供持續性動力,促進農村農業可持續發展。」敖學安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一人富」是致富帶頭人發展的開始,「大家富」才是致富帶頭人的最終使命。在敖學安的示範和帶動下,歹墨村走出了一條產業致富好路子。

羅平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 李忠橋 侯映 劉瑞林

相關焦點

  • 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白芨種植,農民創業好渠道致富好幫手
    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白芨種植,農民創業好渠道致富好幫手。農業是中國第一產業,是立國之根基,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根基,農業能夠大力促進工業發展,沒有農業的強有力支持,工業、服務業是難以很好發展的,而現在中國非常重視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的經濟,所以產生了一些很好的農業產業,包括一些農業企業,許多農民朋友們不用離開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分別,因之不能照顧孩子,給孩子的學習、身心健康成長等帶來很大影響了,現在就有一種這樣的很好的創業渠道,它就是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白芨種植
  • 劉卉:帶領村民在「黃土地」上育出「綠產業」
    《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王萍 通訊員張世勳11月24日北京報導:「我們不僅從泥土地中刨出綠色產業『金蛋蛋』,還將在農旅結合產業中實現更好的發展合作社在發展綠色農業、帶動群眾致富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現在,劉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擁有土地300餘畝,核心社員260餘人,其中不少都是在劉卉幫助下脫貧致富的村民,合作社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上。談到為何無償幫助鄉鄰種植食用菌時,劉卉說:「自己也沒有過多考慮什麼,當時就想著除了自己致富之外,還能夠幫助鄰裡鄉親脫貧致富。」
  • 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白芨種植,技術培訓受到農民朋友誇獎
    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白芨種植,技術培訓受到農民朋友誇獎。大家知道,韓紅是個歌星,唱的《天路》《青藏高原》等深受人們喜愛,韓紅還有另外深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就是慈善公益,為中國做了許多貢獻,包括為許多中國底層百姓做了許多善事,而成為歌星、明星中的優秀代表,現在有一種農業產業屬中草藥種植產業,也受許多農民朋友們誇獎,它就是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白芨種植。
  • 通道:訂單白芨 增收致富新門路
    美麗白芨花。紅網時刻4月14日訊(通訊員 李政燦)4月13日,湖南省通道縣牙屯堡鎮瑤朗村中藥材白芨基地裡村民正在除草、追肥及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現在正值白芨花期,田間白芨花競相開放,一串串紫色的小花綴滿枝頭,許多路人停下來賞花、拍照……隨著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減少,人工栽培已成為藥材市場的主要供貨途徑。村民結合市場需求,引進訂單白芨種植。「訂單種植、訂單收購」方式,降低了種植戶的市場風險,解決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憂,美麗的白芨花承載著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 湖北匯農金源農博金草白芨種植,良種技術產值提升有保證
    湖北匯農金源農博金草白芨種植,良種技術產值提升有保證。白芨作為傳統中藥,近年研發之後,得到了更廣闊領域的應用,其醫用價值,保健價值,還有美容類應用,都非常不錯。正是因為市場的需要量不斷增加,所以在湖北匯農金源農博金草白芨種植的研發方面,也取得了不斷的進步,其中良種技術的成熟度,得以充分的體現,並且在實踐的種植經營實踐中,取得了好成績,成為一個新型種植產業化增值的項目。
  • 魏縣:「小」蘑菇「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邯鄲魏縣積極引導種植大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種植蘑菇等高效經濟作物,將小小的蘑菇發展成了大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帶動了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12月3日,記者來到河北魏縣扶貧產業種植園區內的院堡鎮三家食用菌產業園,看到工人們正在分裝菌種,他們按照菌種20%,培養料80%的比例放入栽培袋中,每個栽培袋的重量約為8斤,在裝好後進行消毒、打孔、灑水等工作。棚內一排排蘑菇長勢喜人,菇香撲鼻,工作人員正在精心挑揀蘑菇。大家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 「富民興滇 幸福小康」大理深山中的「致富路」通到太邑鄉
    太邑鄉副鄉長李橋進帶領記者進農家、探產業、看車釐子種植基地,與村民深入了解這些年走過的脫貧攻堅的艱辛之路。作為大理市唯一一個貧困少數民族鄉,2019年,太邑彝族鄉建檔立卡貧困戶565戶2415人全部脫貧達標。特色產業新模式太邑鄉在鞏固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培植與開發特色產業。在太邑鄉的者摩村,漫山遍野的果樹長勢正好。
  • 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白芨種植,讓你守著黃土地就能完成創業
    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白芨種植,讓你守著黃土地就能完成創業 來源:財訊網 • 2020-11-30 09:39:20 貴州華科金農御貴草白芨種植
  • 返鄉創業謀發展 經營村莊共致富——河源市連平縣喜愛多鷹嘴蜜桃...
    於是他們建議當地桃農協會,統一製作包裝箱,幫助農戶銷售。然而,桃農協會儘管推出了包裝箱,但並沒有去積極開拓市場,僅僅是自己收購一批精品桃,桃農依然面臨銷售困境。2015年,返鄉創業發展的謝愛群夫婦看到桃農種桃不能致富,決定成立合作社,帶領桃農走規範化、精品化發展路線。
  • 「蕉」出群眾致富花——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產業扶貧的冊亨實踐
    這是一場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幹部掛幫、項目落地……在綠水青山間,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聯通)用產業扶貧與冊亨共同書寫致富篇章。  自幫扶冊亨縣以來,貴州聯通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貴州省委省政府、中國聯通集團黨組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創新路徑,聚焦產業扶貧精準施策,打造出冊亨縣香蕉全產業鏈,開創了冊亨縣高質量脫貧的新模式。
  • 雲陽:走質量興農之路 夯產業發展之基
    提質擴面 三年攻堅行動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從前守著這片土地過苦日子,如今靠種柑橘,日子越來越紅火。」雲陽縣普安鄉回龍村5組村民丁學明穿梭在果林間忙著採摘,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曾經的普安鄉以發展傳統農業為主,村民收入甚微。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不斷提升農科院校服務國家戰略的貢獻力    《瞭望》:農林類高校天然肩負著強農興農的使命,請介紹一下華中農大在擔負這一使命中的貢獻和特色。    李召虎:華中農大已走過122年辦學歷史,育人興農是我們一脈相承、薪火相傳的追求。從19世紀90年代末倡導「手腦並用,知行合一」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唱響「勤讀力耕肩重任,立己達人圖自強」,再到21世紀初凝練「育人為本,崇尚學術」的辦學理念和「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校訓,多年來學校不斷與時俱進擔負強農興農使命,塑造了一批知農愛農人才。
  • 「御品本草」憑什麼能從黃精、金線蓮、重樓、白芨種植行業脫穎而出?
    雲南本草薈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於雲南,主要從事「御品本草」黃精、金線蓮、重樓、白芨、雞樅菌、金銀花等產品的種苗種植及新品研究, ,每到農曆的集日,雲南當地藥農的種子秧苗,集中到此上市出售,每天買賣藥材種子秧苗的有上千人。外地新發展藥材種植戶與其他藥材產區的採購商也會來到這裡參觀購買種苗。
  • ...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
    不斷提升農科院校服務國家戰略的貢獻力《瞭望》:農林類高校天然肩負著強農興農的使命,請介紹一下華中農大在擔負這一使命中的貢獻和特色。李召虎:華中農大已走過122年辦學歷史,育人興農是我們一脈相承、薪火相傳的追求。從19世紀90年代末倡導「手腦並用,知行合一」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唱響「勤讀力耕肩重任,立己達人圖自強」,再到21世紀初凝練「育人為本,崇尚學術」的辦學理念和「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校訓,多年來學校不斷與時俱進擔負強農興農使命,塑造了一批知農愛農人才。
  • 駐村幹部朱清雲: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產業脫貧之路
    一年多以來,朱清雲與隊友堅持吃住在村,融入群眾之中,強黨建、真扶貧;識貧困、定規劃;創模式、建平臺;抓落實、壯產業;真幫扶、助脫貧。真抓實幹、精準發力,紮實推進扶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先後組織村「兩委」成員赴邯鄲館陶糧畫小鎮、黃瓜小鎮、邱縣、山東莘縣等地考察學習特色產業發展和鄉村旅遊發展經驗,幫助他們開闊思路,更新觀念,增強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提升致富帶富、治村管村能力,實現村級組織由被動輸血型向自我造血型的根本性轉變。  定規劃,精準確定脫貧致富方向。「精準扶貧貴在精準施策。」
  • 扶上馬,送一程,只為貧困群眾展笑顏
    2020年2月,我作為紫雲農商銀行派駐猴場鎮貓場村的第一書記,又回到了我的家鄉,只是這次肩頭多了一份責任——貓場村的122戶貧困戶還指望著我帶領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好群眾安全守門員春寒料峭,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二月的初春沒有了往年的熱鬧。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近年來,宕昌縣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精準扶貧和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來抓,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工人盛裝中藥飲片 金奉乾攝「今年我公司與宕昌中藥材主要產區的5個鄉鎮38個合作社籤訂中藥材訂單收購合同共3.1萬畝,有效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
  • 黔西南:縱深推進產業革命 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發展特色山地農業產業,不斷夯實高質量打贏收官戰的產業基礎,帶動群眾增收。在產業革命中,黔西南向山地要潛力,調結構發展特色山地農業,帶動群眾增收。2013年以來,安龍縣搶抓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和貴州省大力發展刺梨產業的機遇,通過引進實力企業,依託貴州大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刺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技術支撐,利用安龍的野生品種成功培育出適宜安龍地理氣候的優質新品種——「貴農5」號,並通過示範帶動推進規模化人工種植。
  • 「月度「平安之星」」安石林:十五載風雨兼程,奮楫篤行「安」守初心
    安石林也投入到脫貧攻堅的戰鬥中來。「致富缺門路、缺信息是村民的普遍問題」。安石林每天翻書籍、上網查、找人問,為群眾收集致富信息,組織果農成立草莓種植協會,謀劃舉辦特色「採摘節」,讓三家子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草莓之鄉」。
  • 安徽舒城:紅綠相映兩相宜 稻蝦共養齊脫貧
    、芒種時節,舒城縣千人橋鎮韓橋村稻蝦共養基地裡一派忙碌景象,綠油油的禾苗下,紅通通的龍蝦不時鑽出水面,嬉戲其間。稻在田中長,蝦在稻下遊。每天天還沒亮,基地負責人秦發林就帶領蝦農們下水捕撈,將活蹦亂跳的龍蝦裝車,銷往合肥等地龍蝦市場。